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闻作为纪实性的信息类型,具有一定的舆论导向性,广播报道中传播和表达出的新闻观点和态度都能左右受众群体对新闻事件的了解和认识。作为党和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广播新闻事件的舆论导向作用具有两面性,处理恰当或者失误都能带来一定的社会影响。因此,作为广播新闻编辑记者,要学会正确引导新闻的舆论导向性,承担对应的社会正能量传递责任。
广播新闻编辑工作者不单纯是新闻事件的传递者,在新闻信息的传播过程中,还要确保新闻信息转播的及时性、舆论导向性。深度、深刻、严谨、正确的新闻导向可以為更多的受众群体“解疑答惑”,疏导社会的不良情绪。
一、 广播新闻编辑记者发挥舆论导向性的重要性
任何一个国家的公民都具有知情权。对于社会主义国家而言,一个国家信息的透明度,国民的知情权都能代表一个国家在社会文明发展中的进步。一旦有重大的新闻事件发生,大部分的受众群体都不可能在第一现场获得消息,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是他们斩获第一信息的重要渠道。广播新闻作为目前大众值得信赖的公共信息传播平台,其传递的信息真实度、权威度都具有很大的可信度。因此积极健康的新闻舆论导向可以安抚群众慌乱的心理反应,减少受众带着“放大镜”看到负面舆论的影响,提高受众群体的抗打击能力,培养他们健康乐观的心态,促使大众可以在正确新闻舆论导向的影响下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
二、 提高广播新闻编辑记者舆论导向性的策略
舆论导向的服务对象为广大人民群众,本着“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在广播新闻编辑工作中要把握好舆论导向的尺度,坚持公平、公正的报道态度。
1. 树立宏观意识,掌控时事大局
新闻事件的发生不具有偶然性,大部分的新闻事件都与一个国家宏观的经济、政治形势紧密相关。因此作为一名广播新闻编辑记者,不能如同“井底之蛙”的眼界,要树立宏观意识,掌控时事大局。一般而言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提升新闻的舆论导向性:
(1)提升自我的政治理论知识素养和分析水平,遇到新闻事件能站在宏观的立场和角度来分析问题;
(2)作为党和政府与群众的沟通纽带,必须要时刻领悟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针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背景下的政策要仔细研究、分析,做到心中有数,吃透政策本质才能在新闻报道中阐述正确的政治观点;
(3)学会两手都要抓,站在群众和领导干部不同的角度来分析问题,掌握他们内心的真实思想和需求,结合当下的实时热点才能写出具有一定深度的舆论导向报道。同时要胸怀大局,不以个人利益为牵制,深入分析新闻事件的历史背景、发展动态。
2. 创新播报形式,提升新闻表现力
新闻事件不能提前策划,但是新闻发生后的播报形式却拥有灵活自主的特点。对于广播新闻而言,一场创新的新闻播报不仅可以吸引大众的目光,还能利用其深厚的文化内涵赋予新闻事件更深度的分析。
在广播新闻事件的报道中,首先新闻编辑记者要谨记新闻主题的贴近性、时代性,将想要表达的新闻主题内涵一针见血地展现出来,这样可以更直接的引导受众群体朝着舆论导向的方向发展,扩大新闻事件的舆论影响。同时在新闻内容的传播中,编辑记者要学会“曲中求直”的宣传模式,告别直白的说教式,学会用对比、采访等报道形式,还原群众一个更细腻的新闻事件过程。这种独特的新闻播报形式,不仅提升了新闻的表现力,还能巧妙地转移新闻事件中不利的舆论导向言论。
3. 加强新闻编排,提高舆论导向性
新闻编排主要由新闻素材和新闻稿件组成,通过新闻编辑记者挑选、组合等各种脑力劳动才能融合出一条完整的新闻,传递到受众者手中。广播新闻编排看似简单,其实也是一门艺术。编辑记者正确的编排、组合和调整可以将原有的新闻信息扩大化,产生1 +1> 2的舆论导向力。
因此作为一名广播新闻编辑记者,要学会巧妙运用各种新闻素材,就像拼接各种趣味拼图一样,将每一个零碎的新闻碎片运用智慧组合搭配在一起,最终实现质的飞跃。一个经过精心编排组合后的新闻事件,可以将各种消息联系在一起,受众通过收听新闻节目可以得到不间断的听觉刺激,促使新闻传播的效果更为显著。比如广播新闻节目中每天都会有头条新闻,这种头条新闻代表的就是本期新闻舆论的当下导向,因此头条新闻的选择是否恰当,内容编排是否合理都可以成为影响受众舆论导向的影响因子。
三、 结语
随着社会精神文明的进步,广大受众群体的需求性也与日俱增,对于新闻报道媒体的需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广播新闻媒介而言,虽然在当代新闻传播中占据的范围有所缩小,但是其舆论导向性的作用依然存在。作为一名推动广播新闻舆论导向走向的编辑记者,需要找准自己的工作定位,随时学习研究各种宏观、微观的时事政局,开拓思维,迎合当代受众群体的喜好需求,不断创新出受众喜欢的新闻信息类型。只有成功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和兴趣度才能顺利传递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范敬宜同志曾说过:“寻找最带有共性的话题,最能引起共鸣的角度,最能动情的切入口。”想要三管齐下引发所有受众的共鸣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发挥广播新闻编辑记者的舆论导向性仍需要更多同行业人士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聂佳. 如何把握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J]. 新媒体研究. 2016(02)
[2] 孙浩. 传统媒体树立舆论导向权威性思考[J]. 中国地市报人. 2013(04)
[3] 王更生. 正确把握舆论导向[J]. 中国传媒科技. 2012(10)
[4] 李春霞. 重中之轻与轻中之重——党报舆论导向有关问题的哲学思考[J]. 中国地市报人. 2011(10)
(作者简介:兰天,河北广播电视台)
广播新闻编辑工作者不单纯是新闻事件的传递者,在新闻信息的传播过程中,还要确保新闻信息转播的及时性、舆论导向性。深度、深刻、严谨、正确的新闻导向可以為更多的受众群体“解疑答惑”,疏导社会的不良情绪。
一、 广播新闻编辑记者发挥舆论导向性的重要性
任何一个国家的公民都具有知情权。对于社会主义国家而言,一个国家信息的透明度,国民的知情权都能代表一个国家在社会文明发展中的进步。一旦有重大的新闻事件发生,大部分的受众群体都不可能在第一现场获得消息,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是他们斩获第一信息的重要渠道。广播新闻作为目前大众值得信赖的公共信息传播平台,其传递的信息真实度、权威度都具有很大的可信度。因此积极健康的新闻舆论导向可以安抚群众慌乱的心理反应,减少受众带着“放大镜”看到负面舆论的影响,提高受众群体的抗打击能力,培养他们健康乐观的心态,促使大众可以在正确新闻舆论导向的影响下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
二、 提高广播新闻编辑记者舆论导向性的策略
舆论导向的服务对象为广大人民群众,本着“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在广播新闻编辑工作中要把握好舆论导向的尺度,坚持公平、公正的报道态度。
1. 树立宏观意识,掌控时事大局
新闻事件的发生不具有偶然性,大部分的新闻事件都与一个国家宏观的经济、政治形势紧密相关。因此作为一名广播新闻编辑记者,不能如同“井底之蛙”的眼界,要树立宏观意识,掌控时事大局。一般而言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提升新闻的舆论导向性:
(1)提升自我的政治理论知识素养和分析水平,遇到新闻事件能站在宏观的立场和角度来分析问题;
(2)作为党和政府与群众的沟通纽带,必须要时刻领悟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针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背景下的政策要仔细研究、分析,做到心中有数,吃透政策本质才能在新闻报道中阐述正确的政治观点;
(3)学会两手都要抓,站在群众和领导干部不同的角度来分析问题,掌握他们内心的真实思想和需求,结合当下的实时热点才能写出具有一定深度的舆论导向报道。同时要胸怀大局,不以个人利益为牵制,深入分析新闻事件的历史背景、发展动态。
2. 创新播报形式,提升新闻表现力
新闻事件不能提前策划,但是新闻发生后的播报形式却拥有灵活自主的特点。对于广播新闻而言,一场创新的新闻播报不仅可以吸引大众的目光,还能利用其深厚的文化内涵赋予新闻事件更深度的分析。
在广播新闻事件的报道中,首先新闻编辑记者要谨记新闻主题的贴近性、时代性,将想要表达的新闻主题内涵一针见血地展现出来,这样可以更直接的引导受众群体朝着舆论导向的方向发展,扩大新闻事件的舆论影响。同时在新闻内容的传播中,编辑记者要学会“曲中求直”的宣传模式,告别直白的说教式,学会用对比、采访等报道形式,还原群众一个更细腻的新闻事件过程。这种独特的新闻播报形式,不仅提升了新闻的表现力,还能巧妙地转移新闻事件中不利的舆论导向言论。
3. 加强新闻编排,提高舆论导向性
新闻编排主要由新闻素材和新闻稿件组成,通过新闻编辑记者挑选、组合等各种脑力劳动才能融合出一条完整的新闻,传递到受众者手中。广播新闻编排看似简单,其实也是一门艺术。编辑记者正确的编排、组合和调整可以将原有的新闻信息扩大化,产生1 +1> 2的舆论导向力。
因此作为一名广播新闻编辑记者,要学会巧妙运用各种新闻素材,就像拼接各种趣味拼图一样,将每一个零碎的新闻碎片运用智慧组合搭配在一起,最终实现质的飞跃。一个经过精心编排组合后的新闻事件,可以将各种消息联系在一起,受众通过收听新闻节目可以得到不间断的听觉刺激,促使新闻传播的效果更为显著。比如广播新闻节目中每天都会有头条新闻,这种头条新闻代表的就是本期新闻舆论的当下导向,因此头条新闻的选择是否恰当,内容编排是否合理都可以成为影响受众舆论导向的影响因子。
三、 结语
随着社会精神文明的进步,广大受众群体的需求性也与日俱增,对于新闻报道媒体的需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广播新闻媒介而言,虽然在当代新闻传播中占据的范围有所缩小,但是其舆论导向性的作用依然存在。作为一名推动广播新闻舆论导向走向的编辑记者,需要找准自己的工作定位,随时学习研究各种宏观、微观的时事政局,开拓思维,迎合当代受众群体的喜好需求,不断创新出受众喜欢的新闻信息类型。只有成功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和兴趣度才能顺利传递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范敬宜同志曾说过:“寻找最带有共性的话题,最能引起共鸣的角度,最能动情的切入口。”想要三管齐下引发所有受众的共鸣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发挥广播新闻编辑记者的舆论导向性仍需要更多同行业人士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聂佳. 如何把握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J]. 新媒体研究. 2016(02)
[2] 孙浩. 传统媒体树立舆论导向权威性思考[J]. 中国地市报人. 2013(04)
[3] 王更生. 正确把握舆论导向[J]. 中国传媒科技. 2012(10)
[4] 李春霞. 重中之轻与轻中之重——党报舆论导向有关问题的哲学思考[J]. 中国地市报人. 2011(10)
(作者简介:兰天,河北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