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些年来,新课程标准在初中各个科目的教学中显得越来越重要,政治学科也应该积极以新课标为教学指导,将学生们对于政治学科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起来,打造高效的政治课堂学习模式,同时又要将学生们从应试教育的负担中解放出来,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角,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实行个性化的引导和调整。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政治 高效
在以往的初中政治课堂上,我们往往可以看到教师以“倾倒”的方式向学生灌输政治课文内容,遇到需要记忆的内容时教师往往以给学生划出重点后就嘱咐学生一定要在课下多加背诵,而对于这些重点内容的讲解却是一笔带过,教师错误地认为学生在背诵的过程中自然会将重点内容自然理解和记忆。但实际上很多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不理解给他们的背诵记忆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在新课标的引导下,我们要彻底避免这种情况,打造高效的初中政治学习模式。笔者结合自身实践初中政治新课标教学模式的经验,提出了几点教学改革方式供大家进行共同探讨。
1、初中政治新课标精神
初中政治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教师要把课堂的主角定为学生,而教师要做好充分引导工作,将传统的教师掌控课堂教学内容和进度,学生们只能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情况变为学生们主动学习知识内容,充分调动自身的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对于知识充满渴望。这就要求教师首先研究好学生们的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方法激发出学生们对于政治学科的兴趣,让学生们愿意投入到政治课程的自主学习研究中来。教学目标要让学生们在理解的层面上再对知识内容记忆而非两者倒置。
2、构建高效初中政治课堂的方法
2.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于知识学习的最大动力源自于他们对于知识的兴趣,这一点无疑是学习方面的真理。教师要把政治知识从书本中带出来,让学生们明白政治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例如我们的权利和义务等等内容都是需要我们认真学习才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生活的知识。生活化的观点进入到学生的思维中后就会自然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2.2常做时事点评
由于政治这门学科与时事联系的十分紧密,尤其是考试题当中所出现的材料,基本上都是时事政治当中的内容,因此,初中政治教师应该经常让学生进行时事政治的点评,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多的了解生活中最近发生的时事,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进行政治学习。例如,我国为了在2008年举办奥运会,专门投资了一个大型的体育馆,即鸟巢,在鸟巢的建设方案公布之后,有许多的人们都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与建议。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两个不同的观点,谈谈自己的理解与这个事件的看法。甲方认为:中国目前仍然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综合国力与生产力发展水平都偏低,如果一味的铺张浪费来举办奥运,对于我国的发展不利。而乙方则认为: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综合国力在不断的增强,我国为了能够展示国家的实力,也可以举办一次既高档又豪华的奥运会,通过建造巨资的体育场所来促进我国的消费,也可以为更多的人们提供就业机会,并不存在着什么负面的影响。这时学生就可以利用所学过的知识,从我国的国情、综合国力、一切从实际出发、物质决定意识以及人们对于国家利益的维护等多个方面出发,各抒己见,表达出自己的意见。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学生们对于这种充满着时代气息的政治课是非常喜爱的。
2.3经常进行专题讨论
由于政治可以分成很多专题,可以让学生通过专题讨论,在专题讨论之中融入生活实例,这样更加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认清基本国情”一课的内容时,政治教师就可以找一段歌颂共产党的优美的诗歌,给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接着可以让学生根据具体的朗读材料,让学生结合现在生活当中的实际热点问题或者是学生自己所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分组讨论,学生可以畅所欲言,把自己的所思所想都表达出来。通过学生的不断思考与回忆,还能够结合历史知识,意识到只有通过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够带领着人民走向胜利。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复习的历史及以前的旧知识,对旧知识进行复习。
2.4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要努力把课堂氛围做到和谐才能让政治教学有所进步,同时也能够推动政治课堂生活化的前进。课堂教学的主要参与者包括教师和学生,两方参与者为了将课堂教学做好更好就应该在平等身份基础上采用互相理解和尊重的态度充分为对方着想。从长期的政治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师生之间的关系和谐能够保障两者之间交流畅通,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教师的教学动力。所以,教师要利用课上课下时间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从感情的角度着手,充分了解学生们的思想和个性,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交流沟通过程中语言要尽量幽默并且平和,让学生们对教师有亲近感。这样一来才能奠定好生活化课堂的基础。
结束语:
初中政治高效课堂的打造要坚持以新课标的引导为原则,教师要为学生学习政治知识建构良好的氛围,加强學生和教师之间的良性沟通,为学生做经常性的学习方法指导等等。总之,只要加强师生之间通力合作,实现初中政治课堂的高效化是指日可待的。
参考文献:
[1]. 辛奋.浅谈初中政治课素质教育的实施[J].文理导航(上旬).2010(05)
[2]. 娄须甫.如何实施初中政治课素质教育[J].新课程(教研).2011(11)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政治 高效
在以往的初中政治课堂上,我们往往可以看到教师以“倾倒”的方式向学生灌输政治课文内容,遇到需要记忆的内容时教师往往以给学生划出重点后就嘱咐学生一定要在课下多加背诵,而对于这些重点内容的讲解却是一笔带过,教师错误地认为学生在背诵的过程中自然会将重点内容自然理解和记忆。但实际上很多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不理解给他们的背诵记忆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在新课标的引导下,我们要彻底避免这种情况,打造高效的初中政治学习模式。笔者结合自身实践初中政治新课标教学模式的经验,提出了几点教学改革方式供大家进行共同探讨。
1、初中政治新课标精神
初中政治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教师要把课堂的主角定为学生,而教师要做好充分引导工作,将传统的教师掌控课堂教学内容和进度,学生们只能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情况变为学生们主动学习知识内容,充分调动自身的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对于知识充满渴望。这就要求教师首先研究好学生们的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方法激发出学生们对于政治学科的兴趣,让学生们愿意投入到政治课程的自主学习研究中来。教学目标要让学生们在理解的层面上再对知识内容记忆而非两者倒置。
2、构建高效初中政治课堂的方法
2.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于知识学习的最大动力源自于他们对于知识的兴趣,这一点无疑是学习方面的真理。教师要把政治知识从书本中带出来,让学生们明白政治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例如我们的权利和义务等等内容都是需要我们认真学习才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生活的知识。生活化的观点进入到学生的思维中后就会自然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2.2常做时事点评
由于政治这门学科与时事联系的十分紧密,尤其是考试题当中所出现的材料,基本上都是时事政治当中的内容,因此,初中政治教师应该经常让学生进行时事政治的点评,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多的了解生活中最近发生的时事,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进行政治学习。例如,我国为了在2008年举办奥运会,专门投资了一个大型的体育馆,即鸟巢,在鸟巢的建设方案公布之后,有许多的人们都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与建议。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两个不同的观点,谈谈自己的理解与这个事件的看法。甲方认为:中国目前仍然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综合国力与生产力发展水平都偏低,如果一味的铺张浪费来举办奥运,对于我国的发展不利。而乙方则认为: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综合国力在不断的增强,我国为了能够展示国家的实力,也可以举办一次既高档又豪华的奥运会,通过建造巨资的体育场所来促进我国的消费,也可以为更多的人们提供就业机会,并不存在着什么负面的影响。这时学生就可以利用所学过的知识,从我国的国情、综合国力、一切从实际出发、物质决定意识以及人们对于国家利益的维护等多个方面出发,各抒己见,表达出自己的意见。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学生们对于这种充满着时代气息的政治课是非常喜爱的。
2.3经常进行专题讨论
由于政治可以分成很多专题,可以让学生通过专题讨论,在专题讨论之中融入生活实例,这样更加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认清基本国情”一课的内容时,政治教师就可以找一段歌颂共产党的优美的诗歌,给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接着可以让学生根据具体的朗读材料,让学生结合现在生活当中的实际热点问题或者是学生自己所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分组讨论,学生可以畅所欲言,把自己的所思所想都表达出来。通过学生的不断思考与回忆,还能够结合历史知识,意识到只有通过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够带领着人民走向胜利。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复习的历史及以前的旧知识,对旧知识进行复习。
2.4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要努力把课堂氛围做到和谐才能让政治教学有所进步,同时也能够推动政治课堂生活化的前进。课堂教学的主要参与者包括教师和学生,两方参与者为了将课堂教学做好更好就应该在平等身份基础上采用互相理解和尊重的态度充分为对方着想。从长期的政治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师生之间的关系和谐能够保障两者之间交流畅通,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教师的教学动力。所以,教师要利用课上课下时间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从感情的角度着手,充分了解学生们的思想和个性,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交流沟通过程中语言要尽量幽默并且平和,让学生们对教师有亲近感。这样一来才能奠定好生活化课堂的基础。
结束语:
初中政治高效课堂的打造要坚持以新课标的引导为原则,教师要为学生学习政治知识建构良好的氛围,加强學生和教师之间的良性沟通,为学生做经常性的学习方法指导等等。总之,只要加强师生之间通力合作,实现初中政治课堂的高效化是指日可待的。
参考文献:
[1]. 辛奋.浅谈初中政治课素质教育的实施[J].文理导航(上旬).2010(05)
[2]. 娄须甫.如何实施初中政治课素质教育[J].新课程(教研).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