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持人:上期,我们看到了盐商阶层对当时社会公益及教育的贡献,在本期,我们将会看到长芦盐商这个特殊阶层的另外一面。在珍贵的长芦档案中,有很多大案要案卷宗,比如说五纲总被捕案案卷,还有褚玉璞截留盐款案案卷。这些案件在当时都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因为它们都与当时的中国政界高层有关,甚至当时的国民政府最高领导人蒋介石也牵扯其中。在长芦档案中,这些案件有着怎样曲折的来龙去脉?通过这些档案,我们能否捋出,当时的大盐商们与政界之间,有着怎样错综复杂的关系呢?
纪录片解说:1928年10月19日,当时已是国民党领袖的蒋介石,亲自向天津警备司令部下达了一个密令,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拘捕了长芦纲总王君直、李赞臣、杨丹臣、郭少岚、李少舫五人,后将五人押解南京。一时间,津门上下一片哗然,各大盐商及工商业者惶恐不已,人人自危。
谁知,这一事件,前前后后竟然拖了三个年头,后来由于王君直病死于南京,引发全国瞩目,最终演变成了轰动一时的全国大案。五纲总被捕案有着怎样的历史背景与经过?为何蒋介石会对几个纲总产生如此大的兴趣,甚至不惜大动干戈呢?
在长芦档案中,有一份关于五纲总被捕案的厚厚卷宗(图1),仔细翻阅这些档案,一幕幕历史的细节展现在我们眼前。
专家解说:1928年出现什么情况?北京政府结束,首都迁到南京,这期间就有新军阀势力和旧军阀势力之间的一个博弈。除了政治上的博弈之外,他们在经济上,在社会上,在文化各方面都有博弈。特别是天津地区,作为长芦盐的集散中心,这个地区政治比较动荡。
纪录片解说:长芦盐区是全国七大海盐产区之一,其每年的盐税收入,占到了全国盐税的15%左右,其销地涉及直豫184州县,可以说,谁掌握了长芦盐区,谁的手中就掌握了财富。因此,长芦盐区关于引岸的争夺,历来十分激烈,五纲总被捕案就与引岸之争有着密切的联系。
主持人:在1911年辛亥革命后,长芦盐区发生了十大累商拖欠洋款1000万两的债务风潮。在这次债务风潮中,十大累商的引岸被没收,共有引地六十三县。由于盐务署方面不方便经办,于是呈准改由芦纲公所各纲总代办。这是一个无本的生意,因此针对十大累商引岸的争夺十分激烈,震惊全国的五纲总被捕案就是由此而引发。
纪录片解说:1923年,旧官僚李廷玉夺得长芦公运后,欲望仍不满足,继而又向现任纲总王君直提出承办津武口岸的要求,结果遭到王的斥骂。从此,李廷玉与纲总们结下冤仇。
专家解说:津武口岸包括旧天津县四门和武清县。这一引岸涵盖的地域广、人口多,在引商口岸中收益最大。这个引岸的盐税由芦纲公所的纲总把持。芦纲公所实际就是长芦盐商的行业公会,它隶属于天津总商会。芦纲公所的纲总由盐商们推举,一般四年一期,一期一般四五个纲总,任期内办事平妥无疵者期满仍继续任事,不另改选。
纪录片解說:1928年,李廷玉到达南京,通过邵力子的关系,向蒋介石陈述长芦盐区多年的积弊,并告发了纲总们侵占“四省公司”津浦铁路盐斤加价之巨款事件。
专家解说:这一事件缘起于清朝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为修筑津浦铁路,清政府采取给盐斤加价的办法筹款,即每斤盐加价钱四文,先由众盐商垫付上缴。津浦铁路经过直、鲁、苏、皖四个省份,保管这笔款项的机构名称即为“四省公司”。津浦铁路盐斤加价款偿清以后,芦纲公所却仍继续征收,日久累积,数目非常大,而这笔款项却被纲总们所侵占。
纪录片解说:此事原本是公开的秘密,但由于当时国民党刚刚结束北伐,立足未稳,正在囊中羞涩之时,蒋介石得此消息,认为是个难得的机会。于是蒋介石密令天津警备司令部,将长芦纲商五纲总秘密逮捕,从而引发了震惊全国的五纲总被捕案。
主持人:看到这里,也许您会认为,五纲总被捕案其实就是盐商之间为了利益,而勾心斗角的产物。那么,事情真的有那么简单吗?通过研究长芦档案中的五纲总被捕案卷,我们可以发现,盐税之争不仅是盐商之间的斗争,在政府与盐商之间,也存在着各式各样的矛盾。
纪录片解说:说到底,五纲总被捕案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当时国民党南京政权,为控制地方政局、集中地方财力所采取的一种非常手段。李廷玉的告发,给了蒋介石一个机会,他可以通过这一事件借题发挥,掌控津武口岸及周边地区的政局和财富。
专家解说:蒋介石在南方成立南京政府缺钱,他就希望勒索一些,等于是勒索盐商。1928年,蒋介石下令,让傅作义通过公安局把五大纲总逮捕。这个事前前后后一共是三年时间,历经1929、1930、1931三年才结束的。
纪录片解说:五纲总被捕后,长时间查而不审,押而不讯。其他众盐商各怀惧戒之心,都不敢出来担任纲总,芦纲公所的事务几近瘫痪。为将五纲总解救出来,其家人也是各显其能,四方活动,然而却收效甚微。
专家解说:蒋介石采取这个措施,实际上也是为了解决他的财政收支的问题。据李廷玉所讲,纲总手里有280多万两银子,这280多万两银子是多年积压在那的,想把这部分钱作为罚款交到南京政府。实际上纲总手里没有那么多钱,即便有那么多钱,纲总也不情愿交给南京政府,所以这两方形成一种对峙。
纪录片解说:1929年1月初,五纲总被押解至南京,拘押于南京国民政府大门以内的西厢房,后移往南京大华饭店,并经蒋介石指派王宠惠、冯玉祥、阎锡山、孔祥熙、宋子文、谭延铠、赵戴文等七人,组成“审讯长芦盐案委员会”,以王宠惠为主席委员。但因当时中国四处战乱,各委员星散各地,一时间根本无法聚齐,故此案一拖再拖。
主持人:蒋介石拘捕五纲总后,按常理讲,要么尽快审讯结案,要么无罪开释。然而国民政府却采取了不审不讯、长期羁押的方式。那么蒋介石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在长芦档案中,我们发现了大量长芦纲总与北洋军阀政要之间来往的文件资料(图2),这或许能引导我们找出问题的真正答案。
纪录片解说:五位纲总与北洋军阀集团之间,或多或少都有着某种程度的关系,在天津是呼风唤雨的头面人物,其所在的天津商会具有很大自主性和号召力,蒋介石对于这一阶层放心不下,因此才亲自下达了拘捕芦商五纲总的密令。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五纲总的家人发现,这件事情找谁都不好使,除非直接找到(下转08页)(上接14页)蒋介石本人,才有解决问题的可能性。
1929年7月中旬,蒋介石到北平视察。芦纲公所闻讯后,急忙公推刘景泉、刘渐逵、王春煦、陈右铭等7人为长芦通纲全体商人代表(图3)赶赴北平面见蒋介石,并向蒋介石提出了准予五纲总保外候讯的请求,或以刘景泉等4名代表以身代押,换回五纲总。蒋介石均未答复,刘景泉等4人只得悻悻而归。
专家解说:五纲总都是比较有名的人,有些是社会名流,在天津是很有影响的。1928年抓了五纲总以后,首先反对的是五纲总的家属和所谓的引商,我们称之为传统的盐商。这批人在天津的报纸《大公报》《益世报》上掀起舆论,进而形成一种群众舆论,希望或呼吁南京政府把他们释放,或以什么方式解决。
主持人:这份厚厚的长芦档案,是天津商会递给蒋介石的呈文 (图4),内容都是要求国民政府早日对五纲总进行结案,呈文的措辞可以说是一次比一次强硬,但是南京的蒋介石始终不为所动。而这时,一件意外之事的发生,让蒋介石也顶不住各种压力了。
纪录片解说:由于长期羁押,长芦五纲总屡染疾病,1931年1月4日,纲总王君直终于在羁押期间病逝。王君直的灵柩运抵津门后,引起津城各界的强烈反响。津商会、各法团及社会各界人士纷纷致函南京政府,请求尽快了结此案,释放众纲总,其中颇多微词。
在社会各方的重重压力下,蒋介石不得不急令赵戴文赶快了结此案。1931年3月2日,赵戴文以“事出有因,查无实据”为由,谕知原告所控无据,对五纲总,以“手续错误,负有责任”为由,罚款50万元,被羁押达28个月的四纲总返回天津,这一历时三年的五纲总被捕案终于得以结案。
(未完待续)
纪录片解说:1928年10月19日,当时已是国民党领袖的蒋介石,亲自向天津警备司令部下达了一个密令,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拘捕了长芦纲总王君直、李赞臣、杨丹臣、郭少岚、李少舫五人,后将五人押解南京。一时间,津门上下一片哗然,各大盐商及工商业者惶恐不已,人人自危。
谁知,这一事件,前前后后竟然拖了三个年头,后来由于王君直病死于南京,引发全国瞩目,最终演变成了轰动一时的全国大案。五纲总被捕案有着怎样的历史背景与经过?为何蒋介石会对几个纲总产生如此大的兴趣,甚至不惜大动干戈呢?
在长芦档案中,有一份关于五纲总被捕案的厚厚卷宗(图1),仔细翻阅这些档案,一幕幕历史的细节展现在我们眼前。
专家解说:1928年出现什么情况?北京政府结束,首都迁到南京,这期间就有新军阀势力和旧军阀势力之间的一个博弈。除了政治上的博弈之外,他们在经济上,在社会上,在文化各方面都有博弈。特别是天津地区,作为长芦盐的集散中心,这个地区政治比较动荡。
纪录片解说:长芦盐区是全国七大海盐产区之一,其每年的盐税收入,占到了全国盐税的15%左右,其销地涉及直豫184州县,可以说,谁掌握了长芦盐区,谁的手中就掌握了财富。因此,长芦盐区关于引岸的争夺,历来十分激烈,五纲总被捕案就与引岸之争有着密切的联系。
主持人:在1911年辛亥革命后,长芦盐区发生了十大累商拖欠洋款1000万两的债务风潮。在这次债务风潮中,十大累商的引岸被没收,共有引地六十三县。由于盐务署方面不方便经办,于是呈准改由芦纲公所各纲总代办。这是一个无本的生意,因此针对十大累商引岸的争夺十分激烈,震惊全国的五纲总被捕案就是由此而引发。
纪录片解说:1923年,旧官僚李廷玉夺得长芦公运后,欲望仍不满足,继而又向现任纲总王君直提出承办津武口岸的要求,结果遭到王的斥骂。从此,李廷玉与纲总们结下冤仇。
专家解说:津武口岸包括旧天津县四门和武清县。这一引岸涵盖的地域广、人口多,在引商口岸中收益最大。这个引岸的盐税由芦纲公所的纲总把持。芦纲公所实际就是长芦盐商的行业公会,它隶属于天津总商会。芦纲公所的纲总由盐商们推举,一般四年一期,一期一般四五个纲总,任期内办事平妥无疵者期满仍继续任事,不另改选。
纪录片解說:1928年,李廷玉到达南京,通过邵力子的关系,向蒋介石陈述长芦盐区多年的积弊,并告发了纲总们侵占“四省公司”津浦铁路盐斤加价之巨款事件。
专家解说:这一事件缘起于清朝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为修筑津浦铁路,清政府采取给盐斤加价的办法筹款,即每斤盐加价钱四文,先由众盐商垫付上缴。津浦铁路经过直、鲁、苏、皖四个省份,保管这笔款项的机构名称即为“四省公司”。津浦铁路盐斤加价款偿清以后,芦纲公所却仍继续征收,日久累积,数目非常大,而这笔款项却被纲总们所侵占。
纪录片解说:此事原本是公开的秘密,但由于当时国民党刚刚结束北伐,立足未稳,正在囊中羞涩之时,蒋介石得此消息,认为是个难得的机会。于是蒋介石密令天津警备司令部,将长芦纲商五纲总秘密逮捕,从而引发了震惊全国的五纲总被捕案。
主持人:看到这里,也许您会认为,五纲总被捕案其实就是盐商之间为了利益,而勾心斗角的产物。那么,事情真的有那么简单吗?通过研究长芦档案中的五纲总被捕案卷,我们可以发现,盐税之争不仅是盐商之间的斗争,在政府与盐商之间,也存在着各式各样的矛盾。
纪录片解说:说到底,五纲总被捕案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当时国民党南京政权,为控制地方政局、集中地方财力所采取的一种非常手段。李廷玉的告发,给了蒋介石一个机会,他可以通过这一事件借题发挥,掌控津武口岸及周边地区的政局和财富。
专家解说:蒋介石在南方成立南京政府缺钱,他就希望勒索一些,等于是勒索盐商。1928年,蒋介石下令,让傅作义通过公安局把五大纲总逮捕。这个事前前后后一共是三年时间,历经1929、1930、1931三年才结束的。
纪录片解说:五纲总被捕后,长时间查而不审,押而不讯。其他众盐商各怀惧戒之心,都不敢出来担任纲总,芦纲公所的事务几近瘫痪。为将五纲总解救出来,其家人也是各显其能,四方活动,然而却收效甚微。
专家解说:蒋介石采取这个措施,实际上也是为了解决他的财政收支的问题。据李廷玉所讲,纲总手里有280多万两银子,这280多万两银子是多年积压在那的,想把这部分钱作为罚款交到南京政府。实际上纲总手里没有那么多钱,即便有那么多钱,纲总也不情愿交给南京政府,所以这两方形成一种对峙。
纪录片解说:1929年1月初,五纲总被押解至南京,拘押于南京国民政府大门以内的西厢房,后移往南京大华饭店,并经蒋介石指派王宠惠、冯玉祥、阎锡山、孔祥熙、宋子文、谭延铠、赵戴文等七人,组成“审讯长芦盐案委员会”,以王宠惠为主席委员。但因当时中国四处战乱,各委员星散各地,一时间根本无法聚齐,故此案一拖再拖。
主持人:蒋介石拘捕五纲总后,按常理讲,要么尽快审讯结案,要么无罪开释。然而国民政府却采取了不审不讯、长期羁押的方式。那么蒋介石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在长芦档案中,我们发现了大量长芦纲总与北洋军阀政要之间来往的文件资料(图2),这或许能引导我们找出问题的真正答案。
纪录片解说:五位纲总与北洋军阀集团之间,或多或少都有着某种程度的关系,在天津是呼风唤雨的头面人物,其所在的天津商会具有很大自主性和号召力,蒋介石对于这一阶层放心不下,因此才亲自下达了拘捕芦商五纲总的密令。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五纲总的家人发现,这件事情找谁都不好使,除非直接找到(下转08页)(上接14页)蒋介石本人,才有解决问题的可能性。
1929年7月中旬,蒋介石到北平视察。芦纲公所闻讯后,急忙公推刘景泉、刘渐逵、王春煦、陈右铭等7人为长芦通纲全体商人代表(图3)赶赴北平面见蒋介石,并向蒋介石提出了准予五纲总保外候讯的请求,或以刘景泉等4名代表以身代押,换回五纲总。蒋介石均未答复,刘景泉等4人只得悻悻而归。
专家解说:五纲总都是比较有名的人,有些是社会名流,在天津是很有影响的。1928年抓了五纲总以后,首先反对的是五纲总的家属和所谓的引商,我们称之为传统的盐商。这批人在天津的报纸《大公报》《益世报》上掀起舆论,进而形成一种群众舆论,希望或呼吁南京政府把他们释放,或以什么方式解决。
主持人:这份厚厚的长芦档案,是天津商会递给蒋介石的呈文 (图4),内容都是要求国民政府早日对五纲总进行结案,呈文的措辞可以说是一次比一次强硬,但是南京的蒋介石始终不为所动。而这时,一件意外之事的发生,让蒋介石也顶不住各种压力了。
纪录片解说:由于长期羁押,长芦五纲总屡染疾病,1931年1月4日,纲总王君直终于在羁押期间病逝。王君直的灵柩运抵津门后,引起津城各界的强烈反响。津商会、各法团及社会各界人士纷纷致函南京政府,请求尽快了结此案,释放众纲总,其中颇多微词。
在社会各方的重重压力下,蒋介石不得不急令赵戴文赶快了结此案。1931年3月2日,赵戴文以“事出有因,查无实据”为由,谕知原告所控无据,对五纲总,以“手续错误,负有责任”为由,罚款50万元,被羁押达28个月的四纲总返回天津,这一历时三年的五纲总被捕案终于得以结案。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