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以赛促学、训赛融通”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大赛为引领,将比赛规程引入中职技能训练中,优化车身修复训练内容,以项目任务为导向,进行多层次、多类型的竞赛,赛训结合,以赛促学,训赛融通,解决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效果不佳、学业与就业脱节的问题。
[关键词] 车身修复;以赛促学;训赛融通;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7-0102-02
我校汽车车身修复课程以技能竞赛为突破口,紧跟汽车行业发展步伐,比赛的技术方案紧贴企业的实际生产场景,以行业标准和汽车维修企业标准为依据,探索“以赛促学、训赛融通”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弯道超车”,准确把握了汽修专业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发展理念,促进了汽车维修专业的教育教学发展。
一、车身修复“以赛促学、训赛融通”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
“以赛促学、训赛融通”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校企合作为引领,将企业生产岗位的最新规范、标准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并且逐步将工作岗位上用到的新技术、新工艺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比赛规程引入中职技能训练中,优化训练内容,以项目任务为导向,进行多层次、多类型的竞赛,赛训结合,以赛促学,训赛融通,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丰富了学生的学习途径,实现了基本理论、技能、综合素养的递进式提高。有效地促进了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高效完成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以车身修复为例,项目任务来源于企业。如车身覆盖件的整形修复、车身结构件的更换、车身的测量及校正、保险杠和翼子板的拆装修复、车门的拆装和相关部件更换等,来源于生产一线的实际维修案例,但考核的标准要参照全国技能大赛标准,高于企业标准,全面考察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在检验学生技能素养的同时,也使教师及时找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补充,提高了车身修复教学的质量,满足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二、“以赛促学、训赛融通”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取得的实效
我校汽车车身修复赛项起步晚,但发展迅速。通过对青岛市區一汽、别克、宝马、奥迪等各大4S店的调研,我们了解到,各大企业对汽车钣金喷涂岗位对应人才需求量很大,企业专门培养一名钣金工大约需要3~5年,对企业来讲无论是时间还是成本都要付出很多。我们以汽车后市场广阔的经济发展趋势为依托,构建了“学习一技之长,服务当地经济”的专业理念。学校建设了领先行业水准的钣金车间,配套了相应的钣金教学课程体系和师资力量。2018年夺得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二等奖,2019年夺得青岛市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2020年获得山东省职业技能大赛二等奖。这得益于我们在平时的技能训练中基于大赛要求,采用“以赛促学、训赛融通”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制定了合理且适合学生的训练方案,将教学内容任务化,将实操任务模块化,针对各个模块反复研究,探讨出最规范、最合理、最高效的操作步骤,然后加以融会贯通。学生理论素养和技能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受益匪浅。企业的负责人观看我们学生上课和技能训练后,对学生的技能水平大加赞赏,认为这些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可以大大缩短企业培训时间和培养成本,在2~3个月内就可以独立顶岗操作,企业非常欢迎这样的学生到企业就职。校企合作的几家企业也与学校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这就解决了企业用工的后顾之忧,解决了学生将来的就业问题,能专业对口,能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家长们对孩子的进步非常高兴,对学校的培养也非常认可,也为当地的汽车后市场储备更多高技能人才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三、“以赛促学、训赛融通”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策略
在车身修复学习训练过程中,采用“以赛促学、训赛融通”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典型项目任务为驱动的学习训练方式。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教师以实际任务为教学资源,改革教学训练方法和手段,将大赛和课程有效结合,不断完善实践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产学研的相互融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具体实施策略如下。
(一)细化分解项目任务,层层竞赛考核,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中职汽车车身修复赛项包含汽车板件更换、汽车门板修复、汽车车身测量及校正、保险杠的拆装修复、车门拆装及玻璃升降机更换共五个模块。每个模块要求学生在60分钟内高质量完成,老师指导学生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将各个模块再细分成几个操作单元,并将每个单元操作内容和操作时间进行记录,边实验操作边反复校对,最终将所有操作内容分成多个项目任务,制定各个子项目的操作规范和考核标准。逐个子项目相对独立又前后依托,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有效结合、巩固。学生对照操作时间分配,很容易就找到自己的练习短板,针对短板要求学生反复练习,直至达标。如汽车板件更换模块模拟车身B柱被碰撞变形,无法拉拔校正,需要重新更换板件的操作。对给定的五个板件进行拼装,经过划线、电阻点焊、钻孔、切割、校正打磨、连续焊、塞焊、连续点焊、恢复工位等操作,60分钟完成新B柱的组装。学生掌握了训练方法后,同样在质量上也会钻研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不断增强,也会体会到探索研究的成就感。
(二)精心挑选兴趣任务,比拼动手操作能力
在学习训练之余,教师为学生提供钣金小制作的典型图形图纸,让学生根据图形图纸挑选自己喜欢的模型,利用大赛训练产生的废弃板材进行手工制作比赛。这种方式让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通过制作项目的各个环节,学生能够掌握设计识图的思维和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独立思考、团队合作的精神,提高了创新创造能力。学生创作了诸如巴雷特狙击枪模型、废料翻斗车模型和变形金刚等。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相互对比,相互探讨钻研、不断总结制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亮点和不足,及时进行纠正,在实际体验中探索创新,并内化为自身的技能素养。激发了学习兴趣,磨炼了学生克服学习困难的意志,提高了制作标准,培养了学生的标准意识和美感,培养了创新创造能力,同时又反过来促进了对理论学习的兴趣。学生通过实践,发现自己在理论和方法上欠缺很多,因此也能静下心来,认真听课,对一些难点问题也能主动请教老师,不仅知道怎么操作,更知道了为什么要这么操作;不仅自己会做,还能当“小师傅”,可以教学弟们如何操作,实现了双赢。 (三)大胆对接实车维修任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依托大赛训练内容,以提高维修质量为标准,大胆进行实车实践维修,获得车主的一致好评。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汽车剐蹭的事故随之增多,车身的钣金修复也是广大车主非常关注的话题。有一些损伤,4S店建议直接更换,花费较大,车主维修困难,找到我们时,老师带领学生先对损伤车辆进行损伤评估,指导学生制定维修方案,指导学生大胆、合理地进行车身修复维修,车主非常满意,学生也成就感满满,感觉自己学习的技能有了用武之地,反过来促进了实训教学。“以赛促学、训赛融通”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强调校企的深度合作,技术、人才共享,企业能选拔到自己需要的优秀技术能手,也能借助学校的先进训练设备和教学大大缩短自己培养员工的周期,保障了自己的资金利益。
四、“以赛促学、训赛融通”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训练内容和方法枯燥、单一,中职学生知识储备、学习動力、学习方法严重欠缺,学习训练也就是“三分钟的热度”。在车身修复课堂教学中,学生自控能力弱,怕吃苦,长此以往,学习训练项目换汤不换药,学生的兴趣就会消失殆尽。“以赛促学、训赛融通”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将项目任务作为学生实践教学内容的来源,拆分并转化为学生探究性创新实践内容,具有明显的新颖性、挑战性和综合性。解决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效果不佳、学业与就业脱节的问题。兴趣与训练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刚入职的学生很难快速融入企业实际生产,将任务驱动实践教学应用于技能训练,可使学生在校期间就掌握相关内容,这对将来进入岗位再培养将大大提高效率。同时也会推动职业院校专业教学的长足发展。赛训融通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仅传授知识和技能,更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学生通过对项目任务的分析和理解,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把学到的知识、技能灵活应用到实践中。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和图纸,研究实践内容,设计操作方案,创新性地付诸实施,并进行自我评价,从而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这种意识在今后的学习中必将体现为学生的质疑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学生通过学习具备浓厚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创新创造精神和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蔡世春.浅论汽车专业“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J].教育界,2011(2).
[2]夏华丹,涂志军.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汽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1(17).
[3]彭国平.“以赛促训、以训促教,赛训教结合”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3(12).
[关键词] 车身修复;以赛促学;训赛融通;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7-0102-02
我校汽车车身修复课程以技能竞赛为突破口,紧跟汽车行业发展步伐,比赛的技术方案紧贴企业的实际生产场景,以行业标准和汽车维修企业标准为依据,探索“以赛促学、训赛融通”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弯道超车”,准确把握了汽修专业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发展理念,促进了汽车维修专业的教育教学发展。
一、车身修复“以赛促学、训赛融通”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
“以赛促学、训赛融通”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校企合作为引领,将企业生产岗位的最新规范、标准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并且逐步将工作岗位上用到的新技术、新工艺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比赛规程引入中职技能训练中,优化训练内容,以项目任务为导向,进行多层次、多类型的竞赛,赛训结合,以赛促学,训赛融通,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丰富了学生的学习途径,实现了基本理论、技能、综合素养的递进式提高。有效地促进了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高效完成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以车身修复为例,项目任务来源于企业。如车身覆盖件的整形修复、车身结构件的更换、车身的测量及校正、保险杠和翼子板的拆装修复、车门的拆装和相关部件更换等,来源于生产一线的实际维修案例,但考核的标准要参照全国技能大赛标准,高于企业标准,全面考察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在检验学生技能素养的同时,也使教师及时找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补充,提高了车身修复教学的质量,满足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二、“以赛促学、训赛融通”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取得的实效
我校汽车车身修复赛项起步晚,但发展迅速。通过对青岛市區一汽、别克、宝马、奥迪等各大4S店的调研,我们了解到,各大企业对汽车钣金喷涂岗位对应人才需求量很大,企业专门培养一名钣金工大约需要3~5年,对企业来讲无论是时间还是成本都要付出很多。我们以汽车后市场广阔的经济发展趋势为依托,构建了“学习一技之长,服务当地经济”的专业理念。学校建设了领先行业水准的钣金车间,配套了相应的钣金教学课程体系和师资力量。2018年夺得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二等奖,2019年夺得青岛市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2020年获得山东省职业技能大赛二等奖。这得益于我们在平时的技能训练中基于大赛要求,采用“以赛促学、训赛融通”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制定了合理且适合学生的训练方案,将教学内容任务化,将实操任务模块化,针对各个模块反复研究,探讨出最规范、最合理、最高效的操作步骤,然后加以融会贯通。学生理论素养和技能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受益匪浅。企业的负责人观看我们学生上课和技能训练后,对学生的技能水平大加赞赏,认为这些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可以大大缩短企业培训时间和培养成本,在2~3个月内就可以独立顶岗操作,企业非常欢迎这样的学生到企业就职。校企合作的几家企业也与学校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这就解决了企业用工的后顾之忧,解决了学生将来的就业问题,能专业对口,能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家长们对孩子的进步非常高兴,对学校的培养也非常认可,也为当地的汽车后市场储备更多高技能人才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三、“以赛促学、训赛融通”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策略
在车身修复学习训练过程中,采用“以赛促学、训赛融通”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典型项目任务为驱动的学习训练方式。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教师以实际任务为教学资源,改革教学训练方法和手段,将大赛和课程有效结合,不断完善实践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产学研的相互融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具体实施策略如下。
(一)细化分解项目任务,层层竞赛考核,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中职汽车车身修复赛项包含汽车板件更换、汽车门板修复、汽车车身测量及校正、保险杠的拆装修复、车门拆装及玻璃升降机更换共五个模块。每个模块要求学生在60分钟内高质量完成,老师指导学生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将各个模块再细分成几个操作单元,并将每个单元操作内容和操作时间进行记录,边实验操作边反复校对,最终将所有操作内容分成多个项目任务,制定各个子项目的操作规范和考核标准。逐个子项目相对独立又前后依托,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有效结合、巩固。学生对照操作时间分配,很容易就找到自己的练习短板,针对短板要求学生反复练习,直至达标。如汽车板件更换模块模拟车身B柱被碰撞变形,无法拉拔校正,需要重新更换板件的操作。对给定的五个板件进行拼装,经过划线、电阻点焊、钻孔、切割、校正打磨、连续焊、塞焊、连续点焊、恢复工位等操作,60分钟完成新B柱的组装。学生掌握了训练方法后,同样在质量上也会钻研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不断增强,也会体会到探索研究的成就感。
(二)精心挑选兴趣任务,比拼动手操作能力
在学习训练之余,教师为学生提供钣金小制作的典型图形图纸,让学生根据图形图纸挑选自己喜欢的模型,利用大赛训练产生的废弃板材进行手工制作比赛。这种方式让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通过制作项目的各个环节,学生能够掌握设计识图的思维和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独立思考、团队合作的精神,提高了创新创造能力。学生创作了诸如巴雷特狙击枪模型、废料翻斗车模型和变形金刚等。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相互对比,相互探讨钻研、不断总结制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亮点和不足,及时进行纠正,在实际体验中探索创新,并内化为自身的技能素养。激发了学习兴趣,磨炼了学生克服学习困难的意志,提高了制作标准,培养了学生的标准意识和美感,培养了创新创造能力,同时又反过来促进了对理论学习的兴趣。学生通过实践,发现自己在理论和方法上欠缺很多,因此也能静下心来,认真听课,对一些难点问题也能主动请教老师,不仅知道怎么操作,更知道了为什么要这么操作;不仅自己会做,还能当“小师傅”,可以教学弟们如何操作,实现了双赢。 (三)大胆对接实车维修任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依托大赛训练内容,以提高维修质量为标准,大胆进行实车实践维修,获得车主的一致好评。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汽车剐蹭的事故随之增多,车身的钣金修复也是广大车主非常关注的话题。有一些损伤,4S店建议直接更换,花费较大,车主维修困难,找到我们时,老师带领学生先对损伤车辆进行损伤评估,指导学生制定维修方案,指导学生大胆、合理地进行车身修复维修,车主非常满意,学生也成就感满满,感觉自己学习的技能有了用武之地,反过来促进了实训教学。“以赛促学、训赛融通”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强调校企的深度合作,技术、人才共享,企业能选拔到自己需要的优秀技术能手,也能借助学校的先进训练设备和教学大大缩短自己培养员工的周期,保障了自己的资金利益。
四、“以赛促学、训赛融通”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训练内容和方法枯燥、单一,中职学生知识储备、学习動力、学习方法严重欠缺,学习训练也就是“三分钟的热度”。在车身修复课堂教学中,学生自控能力弱,怕吃苦,长此以往,学习训练项目换汤不换药,学生的兴趣就会消失殆尽。“以赛促学、训赛融通”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将项目任务作为学生实践教学内容的来源,拆分并转化为学生探究性创新实践内容,具有明显的新颖性、挑战性和综合性。解决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效果不佳、学业与就业脱节的问题。兴趣与训练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刚入职的学生很难快速融入企业实际生产,将任务驱动实践教学应用于技能训练,可使学生在校期间就掌握相关内容,这对将来进入岗位再培养将大大提高效率。同时也会推动职业院校专业教学的长足发展。赛训融通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仅传授知识和技能,更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学生通过对项目任务的分析和理解,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把学到的知识、技能灵活应用到实践中。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和图纸,研究实践内容,设计操作方案,创新性地付诸实施,并进行自我评价,从而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这种意识在今后的学习中必将体现为学生的质疑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学生通过学习具备浓厚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创新创造精神和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蔡世春.浅论汽车专业“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J].教育界,2011(2).
[2]夏华丹,涂志军.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汽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1(17).
[3]彭国平.“以赛促训、以训促教,赛训教结合”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