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高校基建管理为例,深入分析了高校基建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高校基建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对策,同时提出了高校基建管理内外环境创设的思考,以供同行业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校建设;基建管理;存在问题;改革模式;环境创设
前言
在高校建设时期,高校基建管理工作在高校管理中作为工作重点之一来抓,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项目的投资、工程的质量、校园硬件环境质量的提升层次等基本问题.由于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动辄几百上千万,耗资巨大,对高校的发展起到决定性的影响,历来受到高校上下及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然而,由于基建工作专业技术性强,涉及项目纷繁复杂,与外界联系密切,面临环境不断变化,所以管理起来难度很大,对管理人员要求也相对较高。从目前来看,高校基建管理工作虽受到重视,但与高校发展需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管理模式需要改革和创新。
1、高校基建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高校基建管理工作在高校运行过程中处于“以教学为中心”的辅助工作地位,所以管理上、人员配置上经常不受重视,导致一些问题频繁出现,对工作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1.1 基建管理人员不胜任岗位工作
在很多高校,基建管理属于后勤管理工作范畴,即使是设立办公室由分管校领导直接负责,也通常被认为是程序性工作,或者简单认为其工作内容是处理文秘事务或者是外联。由于对基建管理岗位职责缺乏深入分析和研究,在人员配置的时候多是消化单位内部剩余人员或者是解决需照顾对象的上岗问题,导致基建管理人员缺乏工作所需知识,不具备履职能力。
1.2 基建不规范管理行为屡禁不止
在高校扩建的过程中,普遍存在资金不足、办学经费紧张、高负债经营的情况。由于缺乏合理规划和周密安排而造成的重复建设、重置重建等基建浪费更是给高校造成沉重的损失。更为恶劣的是,高校基建腐败现象屡见不止,甚至有严重之势,给高校发展和声誉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2、高校基建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2.1 制度建设是高校基建管理的保障
①加强领导建设,为基建管理营造良好的工作平台.主管领导作为整个基建管理队伍的指挥官,首先要认识到基建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要加强对基建管理人员的理解、信任、关心和支持,提高整个队伍的凝聚力。其次,领导对基建管理人员既要加强政治素质、遵纪守法、勤政廉洁的教育,又要放手让基建管理人员规范、大胆地开展工作,努力为部门人员创造一个能施展才华的环境和勇于实践的天地,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第三,作为主管领导要及时解决基建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基建工作顺利开展。加强领导建设对充分调动基建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②细化内部工作职责,责任到个人。根据校区建设任务要求,细化各项目的建设目标,包括对外协调、项目报审、项目前期设计、项目招标、项目施工建设等等。通过集体研究落实到个人,实行项目负责制,各项目负责人按所安排的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并上报基建管理部门统筹审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求每周进行一次工作检查,各人汇报上周的工作进展情况,若偏离预定计划,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偏,以保证项目按计划顺利进展。
③加强内部管理,建立良好的约束机制。良好的约束机制是保证系统健康运转的内在制约力量。学校与基建管理部门签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基建管理部门与项目负责人签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基建管理部门内部制定基建管理人员十不准。大中型项目实行公开招标制度,面向社会由相关招标代理机构组织招标活动,小型项目由学校组织招标。组织评审的专家由学校纪委组织专家进行评审确定中标单位,基建管理部门不参与工程评标、定标。工程变更比较大的项目,必须上报上级领导并组织专业人员共同研究决定,形成会议纪要以备查等等,最终形成良好的约束机制,使基建管理工作健康运转。
④规范管理,营造良好的协调机制。良好的协调机制是保证系统灵活运转的内在引导力量。基建工作是一项既复杂又辛苦的工作,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由于新区建设存在建设规模大、起点高、工期短、任务重、资金投入大的特点,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做协调工作,主要有外部协调和内部协调,外部协调方面主要是资金筹措协调,征地拆迁协调,报审方面的协调,政府各部门关系协调,与参建各方的协调;内部协调方面主要是部门之间的协调、使用功能的协调、部门内部人员的协调等等。协调工作的成效直接影响项目的进
2.2 充分利用社会专业人才开展“双管理”
在高校基建过程中,根据工作要求不同,长期聘请社会上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如监理、工程造价师、审计师等,与基建管理人员同时进行关键环节的“双监双审”,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模式。基建管理人员对整个项目进行全程监理、跟踪和控制,同时特聘监理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理、审计师对项目各阶段进行审计,造价师对项目施工过程成本进行实时跟踪,控制预算,以期达到减少弊端,保证项目质量、控制项目开支、提高投资效益的目标。
2.3 加大纪检审计和群众监督力度
在治理高校基建腐败和违规操作问题上,加强基建管理人员教育和自身素质是基础,同时完善基建管理制度建设,减少操作层面漏洞,加大纪检审计力量在基建工作上监察的力量,对心存侥幸的人员起到一种提前的威慑作用。在基建工程管理过程中,加强工作的信息公开和操作的透明程度,重视群众的监督作用,对群众举报的违规事项认真查处,也能起到警示教育的作用。
2.4 尝试“代建制”在高校基建工作中的应用
所谓“代建制”,即高校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独立专业项目管理单位,由其进行项目投资管理和建设的一系列组织实施工作,并在项目完工验收后交付高校使用,即基建管理工作整体代理。虽然基础建设管理“代建制”经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但是由于高校基础建设大多是自筹资金建立,因无监管的强制要求而没有得到应用。从管理实践来看,高校可以综合考虑自身情况,在特定项目中试行“代建制”,通过实际结果论证是否比直接基础建设管理更具优越性,以期推广试行。
3、高校基建管理内外环境创设的思考
3.1 高校基建管理内部环境创设
高校管理者要认真思考高校内部环境创设,从管理制度、激励制度、校园文化、校园氛围等各方面对基建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约束,使基建管理人员保持工作热情和激情,严格履职的前提下追求工作的创新和制度完善修订。通过知识宣传和信息沟通,使全校师生员工加强对基建管理工作的认识和了解,对工作的开展给予理解和支持。
3.2 高校基建管理外部资源应用
虽然高校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外部环境是不以高校发展意愿转变的,但高校并不是只能被动地接受外部环境的影响。高校基建管理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高校基建工作的需求出发,分析找出环境的有利因素以充分利用,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为高校基建工作顺利开展做足工作。
4、结束语
高校基建管理工作贯穿整个基建项目始终,项目建设未始而管理已始,项目建设完成然管理仍续。基建管理工作事关高校发展大局,需要高校管理者不断地探索和研究,深入考虑管理过程和管理效果,在完成基建项目的同时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化。
参考文献:
[1]陈祥南,对高校基建管理工作的思考,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9(12):55-58
[2]马开芳,高校基建管理工作探索[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1):64-66
[3]林炜,關于做好高校基建管理工作的思考[J],国外建材科技,2007,28(3):157-158
关键词:高校建设;基建管理;存在问题;改革模式;环境创设
前言
在高校建设时期,高校基建管理工作在高校管理中作为工作重点之一来抓,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项目的投资、工程的质量、校园硬件环境质量的提升层次等基本问题.由于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动辄几百上千万,耗资巨大,对高校的发展起到决定性的影响,历来受到高校上下及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然而,由于基建工作专业技术性强,涉及项目纷繁复杂,与外界联系密切,面临环境不断变化,所以管理起来难度很大,对管理人员要求也相对较高。从目前来看,高校基建管理工作虽受到重视,但与高校发展需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管理模式需要改革和创新。
1、高校基建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高校基建管理工作在高校运行过程中处于“以教学为中心”的辅助工作地位,所以管理上、人员配置上经常不受重视,导致一些问题频繁出现,对工作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1.1 基建管理人员不胜任岗位工作
在很多高校,基建管理属于后勤管理工作范畴,即使是设立办公室由分管校领导直接负责,也通常被认为是程序性工作,或者简单认为其工作内容是处理文秘事务或者是外联。由于对基建管理岗位职责缺乏深入分析和研究,在人员配置的时候多是消化单位内部剩余人员或者是解决需照顾对象的上岗问题,导致基建管理人员缺乏工作所需知识,不具备履职能力。
1.2 基建不规范管理行为屡禁不止
在高校扩建的过程中,普遍存在资金不足、办学经费紧张、高负债经营的情况。由于缺乏合理规划和周密安排而造成的重复建设、重置重建等基建浪费更是给高校造成沉重的损失。更为恶劣的是,高校基建腐败现象屡见不止,甚至有严重之势,给高校发展和声誉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2、高校基建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2.1 制度建设是高校基建管理的保障
①加强领导建设,为基建管理营造良好的工作平台.主管领导作为整个基建管理队伍的指挥官,首先要认识到基建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要加强对基建管理人员的理解、信任、关心和支持,提高整个队伍的凝聚力。其次,领导对基建管理人员既要加强政治素质、遵纪守法、勤政廉洁的教育,又要放手让基建管理人员规范、大胆地开展工作,努力为部门人员创造一个能施展才华的环境和勇于实践的天地,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第三,作为主管领导要及时解决基建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基建工作顺利开展。加强领导建设对充分调动基建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②细化内部工作职责,责任到个人。根据校区建设任务要求,细化各项目的建设目标,包括对外协调、项目报审、项目前期设计、项目招标、项目施工建设等等。通过集体研究落实到个人,实行项目负责制,各项目负责人按所安排的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并上报基建管理部门统筹审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求每周进行一次工作检查,各人汇报上周的工作进展情况,若偏离预定计划,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偏,以保证项目按计划顺利进展。
③加强内部管理,建立良好的约束机制。良好的约束机制是保证系统健康运转的内在制约力量。学校与基建管理部门签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基建管理部门与项目负责人签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基建管理部门内部制定基建管理人员十不准。大中型项目实行公开招标制度,面向社会由相关招标代理机构组织招标活动,小型项目由学校组织招标。组织评审的专家由学校纪委组织专家进行评审确定中标单位,基建管理部门不参与工程评标、定标。工程变更比较大的项目,必须上报上级领导并组织专业人员共同研究决定,形成会议纪要以备查等等,最终形成良好的约束机制,使基建管理工作健康运转。
④规范管理,营造良好的协调机制。良好的协调机制是保证系统灵活运转的内在引导力量。基建工作是一项既复杂又辛苦的工作,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由于新区建设存在建设规模大、起点高、工期短、任务重、资金投入大的特点,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做协调工作,主要有外部协调和内部协调,外部协调方面主要是资金筹措协调,征地拆迁协调,报审方面的协调,政府各部门关系协调,与参建各方的协调;内部协调方面主要是部门之间的协调、使用功能的协调、部门内部人员的协调等等。协调工作的成效直接影响项目的进
2.2 充分利用社会专业人才开展“双管理”
在高校基建过程中,根据工作要求不同,长期聘请社会上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如监理、工程造价师、审计师等,与基建管理人员同时进行关键环节的“双监双审”,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模式。基建管理人员对整个项目进行全程监理、跟踪和控制,同时特聘监理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理、审计师对项目各阶段进行审计,造价师对项目施工过程成本进行实时跟踪,控制预算,以期达到减少弊端,保证项目质量、控制项目开支、提高投资效益的目标。
2.3 加大纪检审计和群众监督力度
在治理高校基建腐败和违规操作问题上,加强基建管理人员教育和自身素质是基础,同时完善基建管理制度建设,减少操作层面漏洞,加大纪检审计力量在基建工作上监察的力量,对心存侥幸的人员起到一种提前的威慑作用。在基建工程管理过程中,加强工作的信息公开和操作的透明程度,重视群众的监督作用,对群众举报的违规事项认真查处,也能起到警示教育的作用。
2.4 尝试“代建制”在高校基建工作中的应用
所谓“代建制”,即高校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独立专业项目管理单位,由其进行项目投资管理和建设的一系列组织实施工作,并在项目完工验收后交付高校使用,即基建管理工作整体代理。虽然基础建设管理“代建制”经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但是由于高校基础建设大多是自筹资金建立,因无监管的强制要求而没有得到应用。从管理实践来看,高校可以综合考虑自身情况,在特定项目中试行“代建制”,通过实际结果论证是否比直接基础建设管理更具优越性,以期推广试行。
3、高校基建管理内外环境创设的思考
3.1 高校基建管理内部环境创设
高校管理者要认真思考高校内部环境创设,从管理制度、激励制度、校园文化、校园氛围等各方面对基建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约束,使基建管理人员保持工作热情和激情,严格履职的前提下追求工作的创新和制度完善修订。通过知识宣传和信息沟通,使全校师生员工加强对基建管理工作的认识和了解,对工作的开展给予理解和支持。
3.2 高校基建管理外部资源应用
虽然高校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外部环境是不以高校发展意愿转变的,但高校并不是只能被动地接受外部环境的影响。高校基建管理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高校基建工作的需求出发,分析找出环境的有利因素以充分利用,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为高校基建工作顺利开展做足工作。
4、结束语
高校基建管理工作贯穿整个基建项目始终,项目建设未始而管理已始,项目建设完成然管理仍续。基建管理工作事关高校发展大局,需要高校管理者不断地探索和研究,深入考虑管理过程和管理效果,在完成基建项目的同时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化。
参考文献:
[1]陈祥南,对高校基建管理工作的思考,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9(12):55-58
[2]马开芳,高校基建管理工作探索[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1):64-66
[3]林炜,關于做好高校基建管理工作的思考[J],国外建材科技,2007,28(3):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