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听一些老师抱怨:“现在的学生硬是不想读书,教起真没劲。”“现在的学生真是一代不如一代,讲了几遍他还是一问三不知。”“没法!这些学生根本不想学!”如此等等。更有一件令人难以置信的事:“非典”猖獗时,一个学生说:“我宁肯得‘非典’,也不想读书。”马上就有几个学生附和,教室里一片哗然。这也许是一句戏词,也许是个别学生的一时想法,但不能不引起人们深思:风华正茂的学生,何以如此讨厌学习,不求上进?我多次听课和调查学生发现,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何也?老师没有把培养学习兴趣真正落实。教改年年喊,但“年年岁岁花相似”,板着脸孔说教,老一套“填鸭式”根深蒂固。这样下去,兴趣从哪来,恐怕是索然寡味吧。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跟上改革浪潮,变学生不想学为乐意学呢?
首先,教师必须热爱教育工作和学生。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教师只有用自己的爱,才能与学生产生心灵的碰撞,才能超越人的自然属性而达到完美的境界。只有以爱心才能教会学生去爱身边的每个人,爱身边的一草一木。”古希腊神话中一位年轻国王,他倾注了全部的爱雕塑了一尊象牙美女,后来这位美女竟然复活了,和国王永结连理,这就是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如果教师能够像皮格马利翁那样,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学生岂能不热爱学习?亲其师,信其道。做一名合格教师,先要播下花的种子,再浇水锄草,特别要将那些长歪的小苗一棵棵扶正,那么,不久的将来,我们必将迎来一个姹紫嫣红的美丽春天!
其次,可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1充满激情的背景介绍,诱发学生的兴趣
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也是作家心声的流露,但许多作品的创作年代距现在可谓遥远。时代不同,生活不同,体验不同,感情不同。对此,在学习课文之前,充满激情地介绍时代背景,营造一个与所学课文内容相关的时代氛围,把学生引到这个情境中来,必然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2激情朗读,以情感人,激发兴趣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些教师上课不注意感情投入、精神萎靡不振、表情木然若鸡、语言枯燥乏味,……试想,这样的课堂,学生哪里有学习兴趣?哪里有激情?教师的教学过程,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师生感情交流的过程。如果一个教师授课,不能创设一定情境和欲求的气氛,不能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去体验某种情感,而是照本宣科机械地传授知识,那么学生绝不会产生愉悦的情感,教师必须用自己丰富的神情和生动的语言去点燃学生求知的欲火。情感是沟通师生关系的纽带,是教与学的桥梁。
3精要点拨,见解独到,激发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目前,职高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比较差,语文教学仍然是教师起“主导”作用。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用“画龙点睛”这个成语吧。我们把学生的自主性学习、通过自学解决问题的过程叫着“画龙”,把老师的精要点拨,深入发掘叫着“点睛”。“画龙”要做大量工作,龙身的绘制可以多姿多彩,万千变化,但是无睛,它是不是真龙,是不是活龙还很难说。所以离不开老师“点睛”之语。于漪说“‘睛’乃关键之笔,传神之笔,‘点’与不‘点’,迥然不同。点睛之龙,破壁而去,乘云上天;不点睛者仍留于壁,其中显然有真假之分,死活之别。这一‘点’,点出了要旨,赋予了生命,起了质的变化;这一‘点’,笔力千钧,工夫深厚。画龙须这关键的一笔,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教师既要善于‘画龙’,通过一篇篇范文的教学,传授语文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更要学会‘点睛’,学会准确地掌握文章精要,言简意赅地开启学生思维门扉,以收豁然贯通、印象深刻之效。”
4角色表演,引导参与
心理学研究证明,具体的形象对人的感知具有神奇的作用。越是鲜明、具体、活泼、新颖的形象,就越能缩短感知的时间,引起联想、想象,激发人们认知的兴趣,从而提高效率。表演集声色行情于一体,具有立体感,形象最具体。因而,在语文教学中采用角色表演创设情境,寓教于乐,既省时省力又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这种方法,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或充当“导演”指导学生表演,或亲扮角色为学生表演。
向教育捧出你的一颗赤诚的心。在教坛洒出你的一身汗水,向学生献出你的一腔热情,想方设法创设一个优美融洽的学习环境,力尽所能地展示你的才情和技艺,学生就会围聚在你的周围,到那时,你还能说学生厌学,没有学习的兴趣吗?
首先,教师必须热爱教育工作和学生。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教师只有用自己的爱,才能与学生产生心灵的碰撞,才能超越人的自然属性而达到完美的境界。只有以爱心才能教会学生去爱身边的每个人,爱身边的一草一木。”古希腊神话中一位年轻国王,他倾注了全部的爱雕塑了一尊象牙美女,后来这位美女竟然复活了,和国王永结连理,这就是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如果教师能够像皮格马利翁那样,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学生岂能不热爱学习?亲其师,信其道。做一名合格教师,先要播下花的种子,再浇水锄草,特别要将那些长歪的小苗一棵棵扶正,那么,不久的将来,我们必将迎来一个姹紫嫣红的美丽春天!
其次,可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1充满激情的背景介绍,诱发学生的兴趣
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也是作家心声的流露,但许多作品的创作年代距现在可谓遥远。时代不同,生活不同,体验不同,感情不同。对此,在学习课文之前,充满激情地介绍时代背景,营造一个与所学课文内容相关的时代氛围,把学生引到这个情境中来,必然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2激情朗读,以情感人,激发兴趣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些教师上课不注意感情投入、精神萎靡不振、表情木然若鸡、语言枯燥乏味,……试想,这样的课堂,学生哪里有学习兴趣?哪里有激情?教师的教学过程,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师生感情交流的过程。如果一个教师授课,不能创设一定情境和欲求的气氛,不能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去体验某种情感,而是照本宣科机械地传授知识,那么学生绝不会产生愉悦的情感,教师必须用自己丰富的神情和生动的语言去点燃学生求知的欲火。情感是沟通师生关系的纽带,是教与学的桥梁。
3精要点拨,见解独到,激发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目前,职高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比较差,语文教学仍然是教师起“主导”作用。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用“画龙点睛”这个成语吧。我们把学生的自主性学习、通过自学解决问题的过程叫着“画龙”,把老师的精要点拨,深入发掘叫着“点睛”。“画龙”要做大量工作,龙身的绘制可以多姿多彩,万千变化,但是无睛,它是不是真龙,是不是活龙还很难说。所以离不开老师“点睛”之语。于漪说“‘睛’乃关键之笔,传神之笔,‘点’与不‘点’,迥然不同。点睛之龙,破壁而去,乘云上天;不点睛者仍留于壁,其中显然有真假之分,死活之别。这一‘点’,点出了要旨,赋予了生命,起了质的变化;这一‘点’,笔力千钧,工夫深厚。画龙须这关键的一笔,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教师既要善于‘画龙’,通过一篇篇范文的教学,传授语文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更要学会‘点睛’,学会准确地掌握文章精要,言简意赅地开启学生思维门扉,以收豁然贯通、印象深刻之效。”
4角色表演,引导参与
心理学研究证明,具体的形象对人的感知具有神奇的作用。越是鲜明、具体、活泼、新颖的形象,就越能缩短感知的时间,引起联想、想象,激发人们认知的兴趣,从而提高效率。表演集声色行情于一体,具有立体感,形象最具体。因而,在语文教学中采用角色表演创设情境,寓教于乐,既省时省力又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这种方法,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或充当“导演”指导学生表演,或亲扮角色为学生表演。
向教育捧出你的一颗赤诚的心。在教坛洒出你的一身汗水,向学生献出你的一腔热情,想方设法创设一个优美融洽的学习环境,力尽所能地展示你的才情和技艺,学生就会围聚在你的周围,到那时,你还能说学生厌学,没有学习的兴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