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普通地方高校的实验室建设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建立校级中心实验室。要把中心实验室建设成为教学中心、科研中心、工程实践能力训练中心和社会服务中心,建设过程中要解决好房屋、设备配置、人员队伍建设等问题。同时,还要完善管理体制,做好仪器、教学、人员、效益、环境、安全等方面的管理。
[关键词]中心实验室 建设 管理
[作者简介]刘永利(1965- ),男,河北邢台人,邢台学院初等教育学院院长,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物理教学与实验的研究。(河北邢台054001)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20-0177-02
学校中心实验室是由学校开办的,跨专业、面向全校服务的通用实验室。它由学校直接领导,配备必要的通用仪器设备,或根据需要和可能,配置大型的、精密的现代化仪器设备,为全校教学、科研、工程实践能力训练提供服务,为社会提供技术服务。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大部分重点高校就开始将校内的实验资源进行整合,并采用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专项资金、向社会筹资联建的方式,建设测试中心、计算中心、工程中心等中心实验室,中心实验室的建成为学校进行教学、科研、工程训练、社会服务等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相比之下,许多普通地方高校中心实验室的建设却相对落后。普通地方高校中心实验室要不要建设?如何建设?怎样管理?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普通地方高校建设学校中心实验室的必要性
目前,普通地方高校特别是刚升格成为本科的地方高校,其实验室基础较差,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实验室多为基础课实验室、技术基础课实验室和专业课实验室,分散在各专业(系),功能单一,服务对象单一,建设不达标,规模较小,基础薄弱;大型通用设备不足,不能为师生提供必要的科研条件;综合训练功能和社会服务能力差;设置混乱,资源分散,系室割据,实验室之间相互封闭,小而全,造成重复购置实验设备,致使房屋、资金和人力浪费严重;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偏低,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仪器运行费、维修费和维护经费不足,配套设备不齐全,仪器设备不能正常运行。
各普通地方高校虽然规模大小不一,特点各异,但它们都担负着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适用型人才的任务。教育部《关于加强领导和加速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的意见》指出,高校要建设必要的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实验基地,有条件的要逐步扩大范围,形成地区、部门或国家的实验中心,为培养高级人才和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的攻关服务;鼓励各省市、自治区、中央各部委及科研单位提供投资或设备在院校内建设实验室。同时,各院校要在保证完成本校教学、科研任务的前提下,为社会服务,为生产服务,为科研服务,发展各种协作关系,加速实验室的建设。因此,普通地方高校建设学校中心实验室十分必要。
普通地方高校建设学校中心实验室,有以下意义:有利于满足学校进行教学、科研、工程训练和社会服务的需要;有利于促进专业、学科之间的综合渗透和交叉,促进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的结合,以适应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有利于整合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避免仪器的重复购置;有利于仪器设备的充分利用,发挥仪器设备的最大效益;有利于增强实验室的整体实力,在资源相对缺乏的情况下,集中财力、物力、人力形成整体实力;有利于设备配套和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有利于实验队伍的建设和人才的充分利用,调动实验室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实验人员的业务水平;有利于学校加强对实验室的合理规划和投资建设;有利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采用。
二、普通地方高校中心实验室的建设
1.功能目标定位。中心实验室要建设成为以下四个中心,即教学中心、科研中心、工程实践能力训练中心、服务中心。第一,教学中心。教学是学校的首要任务,因此,中心实验室必须成为基础课程的实验教学基地,满足教学实验的需要。第二,科研中心。中心实验室要满足科研实验的需要,中心实验室要根据自身的特点,给有需要的师生、产业部门等有关人员提供实验服务,要以先进的仪器设备、良好的服务、诚恳的合作态度和精湛的实验技术,吸引校内外学者到中心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高校开展科研一是为培养人才,二是为社会提供科技成果,以服务社会,同时,这也是高校中心实验室的重要任务。第三,工程实践能力训练中心。中心实验室要利用自身综合性强、设备先进的优势,着重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运用现代技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要着力进行一些工程技术训练,工艺训练,研制、开发训练。进行一些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以满足对学生进行工程训练的需要。第四,社会服务中心。中心实验室要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对校内外开展技术咨询和以试验、校验、鉴定、测试为主要内容的服务,这样既能为社会解决各种问题,同时又能增加实验经费,还能给实验技术人员提供现场学习多种技术的机会。这部分工作虽然是对社会提供服务,但它与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紧密相连,是学术交流的重要渠道,是师生接触社会、锻炼实践能力的好机会。
2.房屋建设、设备配置、人员队伍建设问题。第一,房屋的建设。房屋面积的设定以参与实验教学和科研的折合学生数为依据。折合学生数=普通本专科学生数+硕士生数×1.5+博士生数×2+留学生数×3+其他全日制在校生数+函授生(含其他非全日制学习形式)数×0.2。人均建筑面积5~7平方米。实验室要统筹考虑水、电、气、暖、消防、通信、三废处理、噪音、振动、防潮、净化等。要统一规划,功能齐全。建设房屋时,一方面可以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进行整合,使中心实验室相对集中,布局合理,便于管理;另一方面还可以重新建设,根据需要精密设计,充分论证,科学施工,要充分考虑学校专业发展、规模扩大等各种变化,建设时房屋尽可能通用化、标准化,以便有较大的适应性。第二,仪器设备配置。仪器设备值以参与实验的折合学生数每人不低于5000元人民币为配置目标。仪器设备值涉及学校性质、专业设置等,一般工科院校每生平均1万元左右,综合性院校每生不少于5000元,文科类院校可适当降低。加强对通用仪器设备的选型,使其通用化、标准化,具有互换性,方便维修,有利教学。普通地方高校要集中力量加强对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引进,以其提高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加强仪器资源整合,把全校大型的、覆盖面广的、多学科通用的仪器集中在中心实验室,建立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共用平台,以实现资源共享。第三,人员队伍建设。要科学定员,注重质量,选好带头人,组成合理梯队,要使人员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和专业结构合理。规划好人员的引进、培训、提高。在中心实验室的岗位设置上,编制内人员主要是实验技术人员,属教辅系列,实验技术人员配制数和参与实验的学生数的比应为1∶120左右。在职称结构上,有高级、中级、初级职称的实验技术人员比应为1∶2∶1。在年龄结构上,应该做到老、中、青结合。同时,还应配备有一定专业基础的人员,在学历结构上,有本科、专科、中专学历的实验技术人员的比例为2∶2∶1,实验技术人员的学历要求不能一味求高,而应根据岗位需要聘用。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推动教师和科研人员到实验室工作,这样做一是使教学人员有机会讲授实验课并对学生进行工程训练,二是带领学生进行科研活动和社会服务。此外,还要加强维修人员队伍的建设。
3.中心实验室建设的其他保证条件。第一,中心实验室要有充足的研究课题。这样做既可以达到把中心实验室办成研究中心的目的,又可以使实验室得到足够的研究经费。第二,确定学术带头人主持中心实验室的工作。为组织中心实验室的研究工作和学术交流工作,普通地方高校应让通晓有关学科前沿的学者主持中心实验室的工作。第三,足够的设备运行维护费。为确保仪器设备的政策运行并充分发挥效益,高校每年应拿出设备原值5%~10%的运行维护费对设备仪器进行维护,学校的基金管理在这方面应予以支持和方便。第四,制定适合的收费标准。中心实验室采取使用收费的办法,其目的是为了合理地使用仪器设备,确保学校教学科研必须使用仪器者能用到仪器,校内科研教学采取低收费标准,对外服务采用符合实际的收费标准。中心实验室可以从对外服务的创收中提取一定的经费,用于设备的运行和维修。第五,吸引厂矿、企业、事业单位向高校的中心实验室投资,使他们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共同建设中心实验室,促进高校应用科学的发展,提高高校社会服务的能力。
三、普通地方高校中心实验室的管理
1.完善管理体制。普通地方高校中心实验室的管理体制可采用以下两种模式:一是规模稍大的普通地方高校可建立独立的学校中心实验室,直接归主管教学的副校长领导,并与教务处、科研处、设备处是并行机构,各处与中心实验室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二是规模较小的普通地方高校可在教务处下设中心实验室,归教务处领导,受科研处、设备处的指导。在中心实验室内部,设置主任、副主任,还可以根据工作需要,下设部分办事机构以独立地实施对人、财、物的管理。
2.设备购置与管理。仪器设备的购置应以中心实验室为主,设备处(科)起辅助作用,由于中心实验室对仪器设备的需求、仪器设备的性能等比较了解,因此,他们最有发言权。仪器设备的购置和管理包括以下内容:仪器设备购置的可行性论证;仪器设备的协作共有;贵重仪器设备档案;设备的保养与维修;仪器设备效益的评估;仪器设备的改造、更新、报废等。
3.教学、科研、工程培训、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实验室的这四种职能要统筹协调,要考虑不同的要求进行安排,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建立可以覆盖全体师生的网上管理信息网络,以提高实验室的利用效率,便于实验室的开放,便于师生选择。实验管理的内容包括:实验教学计划;组织实验教学程序;科研实验程序;工程训练程序;实验室开放办法;社会服务办法;实验教学考核;教学改革与经验交流等。
4.实验人员管理。要制定明确的实验人员岗位职责,并加强考核,根据考核情况决定对实验人员的续聘和晋升,要加强对实验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使他们能够优质高效地完成工作。
5.效益管理。为了充分发挥中心实验室的经济效益,要做好效益管理,其内容包括:实验室经济核算;专项活动的经济分析与评价;校内外合作的经济合同;对外服务的收费原则和标准;项目承包及奖罚等。
6.环境和安全管理。中心实验室的环境状况比较复杂,因此,各种环保配套设施要安排到位,如排气、排水、防辐射、安全防护、减震、减噪等。要增强工作人员的环保意识,制定严格的操作规范,减少操作对环境的影响。中心实验室安全问题主要涉及防火、防爆、用电安全和机械伤害。为了确保不发生事故,学校要采取有效措施,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做到设施到位、监测到位、制度到位。
综上所述,对于普通地方高校来说,建立校级中心实验室十分必要,要把中心实验室建设成为教学中心、科研中心、工程实践能力训练中心和社会服务中心。要下大决心,整合各种资源进行中心实验室的建设。要有良好的管理体制,做好仪器设备、人员队伍、环境、安全等方面的管理。
[参考文献]
[1]刘艳武.关于高校中心实验室改革发展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1,
18(3).
[2]肖茜.高校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出路[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2).
[3]冯小平,陈文,陈玲莉.高校中心实验室的建设与功能[J].理工高教研究, 2003(2).
[关键词]中心实验室 建设 管理
[作者简介]刘永利(1965- ),男,河北邢台人,邢台学院初等教育学院院长,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物理教学与实验的研究。(河北邢台054001)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20-0177-02
学校中心实验室是由学校开办的,跨专业、面向全校服务的通用实验室。它由学校直接领导,配备必要的通用仪器设备,或根据需要和可能,配置大型的、精密的现代化仪器设备,为全校教学、科研、工程实践能力训练提供服务,为社会提供技术服务。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大部分重点高校就开始将校内的实验资源进行整合,并采用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专项资金、向社会筹资联建的方式,建设测试中心、计算中心、工程中心等中心实验室,中心实验室的建成为学校进行教学、科研、工程训练、社会服务等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相比之下,许多普通地方高校中心实验室的建设却相对落后。普通地方高校中心实验室要不要建设?如何建设?怎样管理?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普通地方高校建设学校中心实验室的必要性
目前,普通地方高校特别是刚升格成为本科的地方高校,其实验室基础较差,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实验室多为基础课实验室、技术基础课实验室和专业课实验室,分散在各专业(系),功能单一,服务对象单一,建设不达标,规模较小,基础薄弱;大型通用设备不足,不能为师生提供必要的科研条件;综合训练功能和社会服务能力差;设置混乱,资源分散,系室割据,实验室之间相互封闭,小而全,造成重复购置实验设备,致使房屋、资金和人力浪费严重;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偏低,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仪器运行费、维修费和维护经费不足,配套设备不齐全,仪器设备不能正常运行。
各普通地方高校虽然规模大小不一,特点各异,但它们都担负着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适用型人才的任务。教育部《关于加强领导和加速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的意见》指出,高校要建设必要的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实验基地,有条件的要逐步扩大范围,形成地区、部门或国家的实验中心,为培养高级人才和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的攻关服务;鼓励各省市、自治区、中央各部委及科研单位提供投资或设备在院校内建设实验室。同时,各院校要在保证完成本校教学、科研任务的前提下,为社会服务,为生产服务,为科研服务,发展各种协作关系,加速实验室的建设。因此,普通地方高校建设学校中心实验室十分必要。
普通地方高校建设学校中心实验室,有以下意义:有利于满足学校进行教学、科研、工程训练和社会服务的需要;有利于促进专业、学科之间的综合渗透和交叉,促进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的结合,以适应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有利于整合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避免仪器的重复购置;有利于仪器设备的充分利用,发挥仪器设备的最大效益;有利于增强实验室的整体实力,在资源相对缺乏的情况下,集中财力、物力、人力形成整体实力;有利于设备配套和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有利于实验队伍的建设和人才的充分利用,调动实验室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实验人员的业务水平;有利于学校加强对实验室的合理规划和投资建设;有利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采用。
二、普通地方高校中心实验室的建设
1.功能目标定位。中心实验室要建设成为以下四个中心,即教学中心、科研中心、工程实践能力训练中心、服务中心。第一,教学中心。教学是学校的首要任务,因此,中心实验室必须成为基础课程的实验教学基地,满足教学实验的需要。第二,科研中心。中心实验室要满足科研实验的需要,中心实验室要根据自身的特点,给有需要的师生、产业部门等有关人员提供实验服务,要以先进的仪器设备、良好的服务、诚恳的合作态度和精湛的实验技术,吸引校内外学者到中心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高校开展科研一是为培养人才,二是为社会提供科技成果,以服务社会,同时,这也是高校中心实验室的重要任务。第三,工程实践能力训练中心。中心实验室要利用自身综合性强、设备先进的优势,着重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运用现代技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要着力进行一些工程技术训练,工艺训练,研制、开发训练。进行一些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以满足对学生进行工程训练的需要。第四,社会服务中心。中心实验室要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对校内外开展技术咨询和以试验、校验、鉴定、测试为主要内容的服务,这样既能为社会解决各种问题,同时又能增加实验经费,还能给实验技术人员提供现场学习多种技术的机会。这部分工作虽然是对社会提供服务,但它与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紧密相连,是学术交流的重要渠道,是师生接触社会、锻炼实践能力的好机会。
2.房屋建设、设备配置、人员队伍建设问题。第一,房屋的建设。房屋面积的设定以参与实验教学和科研的折合学生数为依据。折合学生数=普通本专科学生数+硕士生数×1.5+博士生数×2+留学生数×3+其他全日制在校生数+函授生(含其他非全日制学习形式)数×0.2。人均建筑面积5~7平方米。实验室要统筹考虑水、电、气、暖、消防、通信、三废处理、噪音、振动、防潮、净化等。要统一规划,功能齐全。建设房屋时,一方面可以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进行整合,使中心实验室相对集中,布局合理,便于管理;另一方面还可以重新建设,根据需要精密设计,充分论证,科学施工,要充分考虑学校专业发展、规模扩大等各种变化,建设时房屋尽可能通用化、标准化,以便有较大的适应性。第二,仪器设备配置。仪器设备值以参与实验的折合学生数每人不低于5000元人民币为配置目标。仪器设备值涉及学校性质、专业设置等,一般工科院校每生平均1万元左右,综合性院校每生不少于5000元,文科类院校可适当降低。加强对通用仪器设备的选型,使其通用化、标准化,具有互换性,方便维修,有利教学。普通地方高校要集中力量加强对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引进,以其提高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加强仪器资源整合,把全校大型的、覆盖面广的、多学科通用的仪器集中在中心实验室,建立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共用平台,以实现资源共享。第三,人员队伍建设。要科学定员,注重质量,选好带头人,组成合理梯队,要使人员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和专业结构合理。规划好人员的引进、培训、提高。在中心实验室的岗位设置上,编制内人员主要是实验技术人员,属教辅系列,实验技术人员配制数和参与实验的学生数的比应为1∶120左右。在职称结构上,有高级、中级、初级职称的实验技术人员比应为1∶2∶1。在年龄结构上,应该做到老、中、青结合。同时,还应配备有一定专业基础的人员,在学历结构上,有本科、专科、中专学历的实验技术人员的比例为2∶2∶1,实验技术人员的学历要求不能一味求高,而应根据岗位需要聘用。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推动教师和科研人员到实验室工作,这样做一是使教学人员有机会讲授实验课并对学生进行工程训练,二是带领学生进行科研活动和社会服务。此外,还要加强维修人员队伍的建设。
3.中心实验室建设的其他保证条件。第一,中心实验室要有充足的研究课题。这样做既可以达到把中心实验室办成研究中心的目的,又可以使实验室得到足够的研究经费。第二,确定学术带头人主持中心实验室的工作。为组织中心实验室的研究工作和学术交流工作,普通地方高校应让通晓有关学科前沿的学者主持中心实验室的工作。第三,足够的设备运行维护费。为确保仪器设备的政策运行并充分发挥效益,高校每年应拿出设备原值5%~10%的运行维护费对设备仪器进行维护,学校的基金管理在这方面应予以支持和方便。第四,制定适合的收费标准。中心实验室采取使用收费的办法,其目的是为了合理地使用仪器设备,确保学校教学科研必须使用仪器者能用到仪器,校内科研教学采取低收费标准,对外服务采用符合实际的收费标准。中心实验室可以从对外服务的创收中提取一定的经费,用于设备的运行和维修。第五,吸引厂矿、企业、事业单位向高校的中心实验室投资,使他们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共同建设中心实验室,促进高校应用科学的发展,提高高校社会服务的能力。
三、普通地方高校中心实验室的管理
1.完善管理体制。普通地方高校中心实验室的管理体制可采用以下两种模式:一是规模稍大的普通地方高校可建立独立的学校中心实验室,直接归主管教学的副校长领导,并与教务处、科研处、设备处是并行机构,各处与中心实验室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二是规模较小的普通地方高校可在教务处下设中心实验室,归教务处领导,受科研处、设备处的指导。在中心实验室内部,设置主任、副主任,还可以根据工作需要,下设部分办事机构以独立地实施对人、财、物的管理。
2.设备购置与管理。仪器设备的购置应以中心实验室为主,设备处(科)起辅助作用,由于中心实验室对仪器设备的需求、仪器设备的性能等比较了解,因此,他们最有发言权。仪器设备的购置和管理包括以下内容:仪器设备购置的可行性论证;仪器设备的协作共有;贵重仪器设备档案;设备的保养与维修;仪器设备效益的评估;仪器设备的改造、更新、报废等。
3.教学、科研、工程培训、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实验室的这四种职能要统筹协调,要考虑不同的要求进行安排,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建立可以覆盖全体师生的网上管理信息网络,以提高实验室的利用效率,便于实验室的开放,便于师生选择。实验管理的内容包括:实验教学计划;组织实验教学程序;科研实验程序;工程训练程序;实验室开放办法;社会服务办法;实验教学考核;教学改革与经验交流等。
4.实验人员管理。要制定明确的实验人员岗位职责,并加强考核,根据考核情况决定对实验人员的续聘和晋升,要加强对实验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使他们能够优质高效地完成工作。
5.效益管理。为了充分发挥中心实验室的经济效益,要做好效益管理,其内容包括:实验室经济核算;专项活动的经济分析与评价;校内外合作的经济合同;对外服务的收费原则和标准;项目承包及奖罚等。
6.环境和安全管理。中心实验室的环境状况比较复杂,因此,各种环保配套设施要安排到位,如排气、排水、防辐射、安全防护、减震、减噪等。要增强工作人员的环保意识,制定严格的操作规范,减少操作对环境的影响。中心实验室安全问题主要涉及防火、防爆、用电安全和机械伤害。为了确保不发生事故,学校要采取有效措施,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做到设施到位、监测到位、制度到位。
综上所述,对于普通地方高校来说,建立校级中心实验室十分必要,要把中心实验室建设成为教学中心、科研中心、工程实践能力训练中心和社会服务中心。要下大决心,整合各种资源进行中心实验室的建设。要有良好的管理体制,做好仪器设备、人员队伍、环境、安全等方面的管理。
[参考文献]
[1]刘艳武.关于高校中心实验室改革发展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1,
18(3).
[2]肖茜.高校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出路[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2).
[3]冯小平,陈文,陈玲莉.高校中心实验室的建设与功能[J].理工高教研究, 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