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治理能力视野下的医改困局

来源 :文化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shihuinu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仇和落马与私有化医改
  玛雅:今年3月,仇和因涉嫌严重违纪被调查。仇和曾经是地方改革的风云人物,2000年担任宿迁市委书记时,卖掉了当地所有的公立医院。然而2011年,就在时任昆明市委书记的他,以所谓“企业+医院”模式在昆明推行公立医院改制时,以私有化著称的宿迁模式却改辙易途,由政府财政全额出资,建造一所大型公立医院。从医疗改革的角度看,应该怎样认识宿迁现象?其中最大的教训是什么?
  李玲:最大的教训是,医疗是一个市场完全失灵的领域——所有的市场手段在医疗领域都起的是反作用。如果将医院当商场,将医生当商人,结果就是医疗费用一路上涨,老百姓看病越来越贵、越来越难。所以在医疗领域,政府应该承担责任,尤其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不能放任逐利的机制兴风作浪,否则老百姓遭殃,政府也遭殃,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名存实亡。
  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完全取消公立医院的地级市,所谓“宿迁模式”是失败的。这些年医改,国家投了大量的钱,各个地方医疗服务的水平都在改善。可宿迁的医院私有化以后,发展是节节后退的,人才留不住,医疗水平也没提高。宿迁老百姓不满意,都到外地去看病。宿迁政府也不满意,早就想重建公立医院,把卖掉的医院买回来,可是对方不同意。当时仇和卖医院,最大的宿迁人民医院以7000万元卖给了金陵药业,后来宿迁政府出价10亿、20亿,金陵药业都不卖。现在金陵药业近30%的利润来自宿迁人民医院。宿迁政府没办法,只好在市区以外重新建一个2000张床位的大医院。已经投入近20亿元,全部建成肯定不止这个数。这一卖一建,对一个城市是多大的损失,给人民带来的危害多大呀!
  宿迁一个500多万人的城市,政府对医疗资源没有任何掌控力。那老百姓看病怎么办?靠什么来保障医疗?没有哪个国家的政府手上没有公立医院;没有公立医院,要是再来SARS,靠谁来抗病?最近有个例子特别说明问题。非洲埃博拉肆虐时,美国出2000美元一天都雇不到人去援助。中国先后派出多批医疗队,由公立医院和解放军的医生组成,到利比里亚、塞拉利昂等国帮助抗击埃博拉。前不久利比里亚疫情解除,中国医疗队功不可没,受到世卫组织(WHO)和利比里亚政府高度赞扬。
  玛雅:宿迁改革让仇和一夜成名,也让他成为“最富争议的市委书记”。他在争议声中不断升迁,直至违纪被查。你认为,仇和的升迁和落马告诉我们什么?
  李玲:他的落马表明,所谓“仇和新政”的改革走到头了。他的“三斧头”——卖光、拆光、招商,是对现代国家治理的极大讽刺。仇和成为政坛明星,一路升迁,这对地方官员的政绩观产生了非常坏的影响。
  我这些年全国各地到处跑,看到基层有很多好干部,可是他们上不去。比如陕西神木县委书记郭宝成,率先在神木实行全民免费医疗,深受欢迎。可郭宝成县委书记干得好好的,却被调任榆林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明升暗降。我到基层调研,不止一位县委书记跟我讲,神木实行免费医疗,他们也都能做,但是不敢做,因为郭宝成做的结果是“被贬”。
  玛雅:你支持全民免费医疗,在学界、政界的“市场派”看来,这是逆天之举。
  李玲:全民免费医疗是社会主义国家创立的。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给老百姓提供免费医疗,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做不到?这不是能不能做的问题,而是愿不愿做的问题。当初郭宝成在神木医改,财政部有官员质疑他,怎么能免费呢?全民免费是兜不住的。可是神木做到了,人均300元,县委书记和普通农民待遇一样。郭宝成说,经济发展了,政府有钱了,不就是给老百姓谋福利吗?所以,能不能实现全民免费医疗,关键就看“一把手”是不是真的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心上。可是这样的人最后成了“烈士”,为什么?
  为什么中国医疗花钱多,效益差?
  玛雅:新医改从2009年开始,目前覆盖面已超过96%,从国家政策来看,不能说决心不大、力度不大。可为什么政府投入大大增加,个人医疗费用占比下降,老百姓看病的负担仍然过重,似乎没有充分享受到医改带来的红利?
  李玲:新医改到现在6年了,实事求是说,取得了很大成绩。基本医疗保险已覆盖近13亿城乡居民,这是非常大的进步。但另一方面,全国医疗费用翻了好几番。2008年1.2万亿,2013年已经3.2万亿,2014年的数据还没出来,估计不会低于3.6万亿。可就像你说的,这么大的投入进去,看病却越来越难。原来没医保时,看个感冒100块,现在北京一个普通门诊已到了500块。即使报销一半,个人花钱也比原来多很多。水涨船高,费用在不停地涨。
  玛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李玲:我认为是国家宏观治理有问题。医疗卫生制度是现代国家制度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医改成功与否,实际上考验的是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医改这么多年了,国家层面要建一个什么制度,到现在还不知道。人类社会探索到今天,要么是全民医疗制度,就是国家办医院;要么是全民医保制度。我们现在医保、医疗、医药三方面完全不协调,各吹各号,各唱各调。现在公立医院国家基本不给钱,然后用大量的税收办医保,把钱“分给”千家万户。
  新农合和城居保,国家今年给每个人投380元。医保是一个组合起来分担风险的制度设计,中国自古是农业国家,农民文化是最没有合作和分担意识的。国家花这么大气力建新农合,给每个人投380元,他觉得“这个钱是我的”。到了年底,居民个人觉得今年没去看病亏死了,就想方设法把这个钱花掉。
  同时,我们的医院,国家不给投钱,让医院从医保里收费。我说这叫“反弹琵琶”——本来这钱国家直接给医院,同时积极加以监管,老百姓看病的问题就能解决。现在国家把钱投给个人,然后让医院去挣这个钱,一转手就挣走了,给多少也挣走了。让自己的公立医院挣自己用税收办的保险,这个体制不但不顺,而且花钱多效益差。   玛雅:换个角度说,中国人看病难跟需求大有多大关系?2014年中国就诊人数超过70亿人次,住院2亿人次,太惊人了。
  李玲:我们的一些需求是被造出来的,过度医疗是普遍现象。由于医改至今没有解决医院创收的问题,政府投入越多,医疗趋利机制越膨胀。医生被“逼”得一天到晚狂看病,必然水涨船高。现在不要说普通人,连一些有资源的人都看不起病,要是在英国绝不会有这种事。英国是高水平的全民免费医疗,国家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免去所有国民患病后的担忧。我们现在谁生病了,没有人对他负责。他只能到处求人,找医院找医生,浪费时间精力不说,整个体制都搞乱了。到最后,有权有势的人能得到好的服务,普通老百姓能得到吗?
  玛雅:有没有这个因素?我们医院少,医患比例不对称,所以造成一号难求、一床难求的局面?
  李玲:跟英国比,中国人均的医生数和床位数并不少,我们的问题是无序。英国除了急诊可以随时推门就进,一般情况下是先看家庭医生,大部分问题都解决了,需要转诊才转往上一级医院。这样有急有缓,十分有序。
  但是我们的医院,所有的病人都堆在那里,不管大病小病,能不人满为患吗?原因就是我说的,国家治理出了问题,谁对老百姓负责?因为做了没好处,不做也没坏处,而且照样升官。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根本的问题
  玛雅:既然中国人均的医生数和床位数并不少,为什么7个城市放开,允许外资独资办医院?
  李玲:这可以说是对国际规则基本不懂,对维护中国人的权益不负责任。外资独资办医院是殖民地时期的产物,有主权的国家是不可以这样做的。你在美国居住过,你看到一家外国人的超市吗?看到过法国的家乐福、德国的麦德龙吗?绝对没有。同样,你去法国、英国也绝对看不到美国的超市。我刚回国时大吃一惊,怎么各个国家的超市都可以在中国开?不可以的。国外连超市都不允许外资,更何况医院?
  外资办医院背景很复杂,各种与遗传信息相关联的,都是国家安全问题。退一万步讲,即使你需要,也要跟他谈,我对你开放,你对我开放不开放?我们现在什么都没有,单方面就开放了。连WHO总干事陈冯富珍都看不过去了,说你们的步子也太大了吧?
  玛雅:外资医院进来,那不把中国医院的好医生都给挖走了?
  李玲:中国现在不缺钱,完全可以给老百姓提供不错的医疗,可是我们钱没花好。就算我们的医院不够,开办外资医院扩大供给,有几个外国医生能来?还是得靠本土的医生,而我们现在最缺的就是医生。一旦外资医院进来,地方政府又把它作为一个经济的亮点。坦率说,这不是我们改革的重点,有几个老百姓能看得起外资?
  玛雅:说到底,是为谁服务的意识问题。“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
  李玲:还是以英国为例。英国的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是发达国家中最好的。其实花钱并不多,人均不到3000美元,占GDP9%,性价比最高。英国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与国家治理体系相关。在英国上大学是要花钱的,唯独医生和护士是国家免费培养。它的理念是,我培养的人和我的NHS是一致的,最好的学生进NHS。然后高薪养廉,医务人员的薪酬高于英国社会平均水平。同时给他一个非常清晰的职业规划以及长期福利。
  另外还有荣誉。NHS是全球最大的雇主之一,200多万人,只要在公立医院工作,清洁工也是公务员。这么庞大的一个体系管理得非常好,效率很高,信誉也高。我去英国考察觉得很纳闷,他们的医务人员怎么跟我们革命年代的共产党员一样?
  古巴也是全民免费医疗,花钱少、效益高。古巴的人均医疗费用不到美国的5%,但预期寿命、儿童死亡率都比美国好。这也是WHO和世界银行称赞古巴模式的主要原因。
  玛雅:我们这里医患关系紧张到出人命的地步。而且不光看病难,普通老百姓家孩子上学难,住房、养老都难。
  李玲:这几个方面过去恰恰都是我们社会主义制度得优越所在。我们过去看病第一步是到基层,部队、工厂和学校都有医务室,农村有合作医疗、赤脚医生,大部分问题都解决了。需要转诊才往医院转,没有谁一生病就往协和跑,往301跑。那时候的医务室比我们现在的社区医院水平高吗?肯定没有。医生可能连大学生都不是,顶多是中专生。但他赢得的是信任。因为他这份工作是国家的一个制度安排,他不是以挣钱为目的,是为人民健康服务,而且确实也没出什么问题。
  后来上面说让病人自己选择,套用一般市场经济的做法,把这个制度安排全打乱了。让病人选择,表面上给了他自主权,实际上没人对他负责了。最近贵州毕节4名儿童服食农药身亡事件暴露的问题就是,企业支付的工资仅能维持工人个人的再生产,而家庭和社会承担了巨大的成本。
  中国在民生保障方面曾经独立自主走出一条适应国情、适应我们制度安排的路,但是后来盲目放弃了。我们现在还没有从这个偏向走回来,这是下一步发展最需要警醒的。
  当然,往回走并不是简单地回到过去,而是结合实际真正解决老百姓面临的问题。可能我们得再一次出去学。你看谷歌、通用这些大公司,现在都是又办医院又办学校——这是成本最低的。人家能这样做,我们也能这样做。
  过度竞争将中国药企锁在产业低端
  玛雅:你认为,中国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
  李玲:中国未来路要走好,我们的理论、理念和体制机制都要变。
  首先理论要变。我这些年做药品行业研究比较多,一直批评我们的药品企业小乱差,瞎竞争。每个企业的利润都很薄,没有研发和创新的能力。去年我调研了眼镜行业,发现情况也是这样。
  今天这个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需要大量的研发,所以国际上的大企业都是垄断,而不是完全竞争。比如药企就是高度垄断,垄断到什么地步?你看美国,为全世界提供药品,前20大药企市场份额超过60%,前3大流通企业市场份额在96%左右。法国、英国、瑞士都是只有几家药企。而中国是5000多家,但前100家市场份额不到50%,前3大流通企业份额约30%。国外大药企的研发投入一般是销售额的20%,中国1%都不到。这是什么局面?他们一家跨国企业一年的销售额和利润超过我们5000家。所以中国就被锁在这个低端,我们的企业发展不起来。   玛雅:中国药企不赚钱,为什么药品还这么贵?医院怎么能以药养医赚钱呢?
  李玲:这是我要说的另一个问题。中国5000多家药厂,因为过度竞争,利润非常薄。那药的利润在哪呢?在流通。可能出厂价是1块钱,到消费者手上却是100块,100倍的价格上涨。医生拿回扣,医院拿回扣,所以虚涨上来几十倍、上百倍。这相当于我们的企业受到几座大山的压迫。第一它在低端产品的位置,各方面的成本压力都在它头上。然后它的产品,流通环节要攫取一大块利润。那你能创新吗?靠什么创新?最糟糕的是,很多腐败都在流通领域。卖药的贿赂医生,贿赂医院。这不但腐化人心,也极大增加了产品成本。
  玛雅:而且造成企业之间互相掣肘。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中国企业不能协作,在国际市场上利益损失惨重。
  李玲:为什么中国经济被压在了低端?生产的无序竞争、流通的高昂成本——远高于国际的流通成本,造成在国际市场上我们卖什么,什么就是白菜价;我们买什么,什么就涨价,就贵。所以我认为,是该转向的时候了。中国经济真正要升级,经济理论一定要升级。
  新中国前30年老百姓为什么看得起病
  玛雅:你谈到,国家的宏观治理存在问题。你是在这个意义上认为,中国经济要转型升级,不仅理论和理念要变,体制机制也要变?
  李玲:是的。比如产业政策,就涉及体制机制问题。所有的赶超国家,没有哪个没有产业政策的。产业政策说到底是国家战略,国家对本国的重点产业优先扶持。中国当年也有产业政策,但现在基本没有。每次五年规划也说这产业、那产业,比如医药产业,若干年都说是重点、要优先,可是我满世界问,谁管医药产业?根本没人管。过去管药品的工业部门撤销了,现在只有一个工业和信息化部。这么多的产业,一个工信部管不过来,客观上成了形同虚设。结果就是没有产业政策。 比如,别的国家都有强仿,WHO允许强仿——你不用做研发,把人家的药拿来仿制就可以。比如白血病在某国家发病率很高,病人很多,你就可以强仿。
  玛雅:去年国内有位白血病患者因网购印度生产的“格列卫”被起诉,印度的“格列卫”就是仿制药。
  李玲:对。格列卫是瑞士诺华公司的产品,在中国一盒卖2.3万-2.5万元,而印度一盒仿制药200元,连它1/100都不到,药效达到99.7%。中国有最大的白血病人群,因为人口基数大,可国家没有任何政策鼓励生产仿制药来保护老百姓,没人管这个事。
  还有,我们的流通这么乱。流通归商务部管,它的目标是提高GDP。商务部说到2015年要开多少万家零售药店,零售药要卖多少万亿。我说怎么可能呀?中国到2015年总的医疗费可能也就这个数,全都被零售药店用掉了?你就看出,我们的部门之间是不衔接的,各放各的卫星。
  这背后的问题是,国家的管理部门结构需要调整。中国在前30年那么穷的时候,为什么老百姓能看得上病,吃得上药?1949年刚解放时,一支青霉素一根“大黄鱼”(金条)都买不到,当时有几个人有金条,那不就是今天的奢侈药吗?那时候我们怎么做的?国家组织大规模生产,实行补贴,流通是国家三级批发,让老百姓用到低价而且是价廉物美的药品。新中国最早建的药厂是华北制药,大量仿制青霉素,把青霉素从奢侈品变成了“白菜”,2分钱一支,老百姓当然用得起。
  当年医院是国家办的,医务人员是国家培养的,药品是国家生产的,流通也是国家控制的。医药形成了一个有效的合作体,费用很低,老百姓就能看得起病。
  习总书记去年9月访问印度,说要学习印度的经验,从印度进口更多的药。印度当年是学的我们啊!而我们现在又去学印度。
  玛雅:这是历史的吊诡。
  李玲:印度1949年时国民总产值、人均预期寿命、受教育率,都比我们高。印度学英国,实行全民免费医疗。但它的医生都送到欧美培养,药品从欧美进口,那以它的国力怎么用得起?上世纪70年代印度人来中国学习,当时印度人均预期寿命还不到50岁,我们已经68岁了。
  印度人来中国学到了真经。回去以后开办各种理工学院和学校,培养大批医生、工程师、计算机软件人才等。为什么印度现在服务业厉害?跟它本土化培养那么多人有关系。
  印度人还发现中国的仿制药价廉物美,于是以国家的力量推动仿制药生产。从法律上规定不保护药品专利,鼓励仿制;而仿制成功后,给仿制专利保护。所以印度后来居上,仿制药世界第一。现在欧美都买印度的仿制药,尤其癌症和艾滋病,药价可能只是欧美的1/5~1/10。连WHO都大批量买它的药,送到非洲国家。
  所以你看,印度的经验是从中国学去的,而我们现在这里却是一片乱象。医药在大爆炸,中国的药品生产严重过剩。这个过剩是靠贿赂医生、贿赂医院,让老百姓狂吃药来增加GDP。
  另一方面,我们的药品市场变成了跨国公司赚取暴利的场所。我们现在70%是进口药,90%以上的耗材和器械全是进口的。医药行业是世界上利润最高的行业,他们又是以最高价格进中国——一盒格列卫2.3万元,这在全世界都是最高的。利润最高的行业以最高价格进入中国。为什么我一直讲,中国医改的配套工程应该是药品和设备耗材的国产化?不走这条路,再多钱投进去都不够。
  我出国调研发现,我们国家太缺乏宏观治理了。你看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人家是铁哥们,但是在利益上算得非常清楚。比如美国制药公司要在英国卖多少药,英国制药公司就要在美国卖多少。他们每年都谈判,你给我开放多少市场,我就给你开放多少,法国、德国也一样。我们基本上是裸放,你想来就来,想卖多少就卖多少,没有任何限制。所以才会出现葛兰素史克的贿赂丑闻。我们成了他们跑马圈地的地方。
  被利益集团俘获的公共政策
  玛雅:国内医院进口医药、设备是自主决定吗?不是国家统一配备?
  李玲:是。所以进口商都是各个击破,只要搞定医院就行了。背后很多是有背景的人在运作,我们这么多年怎么呼吁都没人理。   玛雅:已经形成了利益集团。
  李玲:中国现在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就是利益集团已经很强大,但我们缺少防范利益集团的措施。这种潜规则的结果是什么?你要为老百姓做事非常非常难,后面这个组织也不支撑你。但是你要为利益集团做事很容易,他支撑你。为老百姓做事,你博弈的是利益集团。所以这些年来,基本上做医改的人都是“烈士”。
  玛雅:政府一旦被利益集团俘获,老百姓的利益就没人管了。
  李玲:这是最大的危害。你看英国的NHS,9%财政投入这么庞大的费用,但其中医药费不到10%。我问他们管理部门是怎么控制的?它是以国家为主体全球采购,跟全世界大的跨国企业谈。英国6000万人口,他以量来换价,我6000万人的市场给你,你给我什么价?这实际上也省去了药企的流通成本,药企还是赚的,就能接受这个价格。所以英国人用的是最好的药,价格又很低。
  玛雅:英国的方法中国可以学呀。以量换价,我们这么大的需求量,什么价换不来?
  李玲:我们国家谁在算这个账?我跟NHS前总裁谈,他都不能理解。他说,我6000万人的市场跟他们谈,谈成白菜价,你们13亿人可以谈更好的价呀!你们这么好的讨价还价优势为什么不用? Why not?过了一会儿又回来问:Why?
  我感到很悲哀,我们国家谁在管这个事?谁在对老百姓的健康负责?所以我们的治理体系要变,不能光说为人民、为人民,你要有为人民的机构啊。发改委30多个司局,真正涉及社会的只有社会发展司,其他全是经济。但你看国外的机构设置,经济是小头,民生是大头。比如美国劳工部,十几万人,卫生和人口服务部也很大。
  共产党和政府最该作为的是民生领域
  玛雅:从“格列卫”仿制药案,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李玲:得到的启示是,国家要对老百姓的医疗卫生负责,远远不是建立医保就完成了,何况我们现在医保水平还很低。需要做一个制度设计,从医疗、医药、医保全方位入手,几方面形成联动,才能为老百姓提供健康保障。现在北京的人均医保水平已超过台湾,北京大概7000元,台湾是5000元人民币。但台湾是高水平的免费医疗,北京很多进口药不报销。为什么花钱多却不如台湾做得好?就是没有制度安排,没有一个宏观把控,太多的钱浪费了。我们现在国家治理就是大撒把,都是被那些糊涂理论给闹的,以为只要放开就好,一个劲地放,甚至不惜裸放。
  玛雅:即使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基本上也是社会化管理,而不是市场化管理。
  李玲:所谓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个重要的内容是社会建设。共产党和政府最该作为的是在民生领域,因为市场是失灵的,政府必须得管。现在各级政府都在搞经济,民生没有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所以医改改到今天还是这么难。其实以中国政治体制的优势,医改根本就不难;难就难在没人管,没人干,都在放空炮。
  我希望医疗可以作为新一届中央的一个重点。老百姓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医疗,国家在这方面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玛雅:现在大力反腐,大快人心。但是光破不够,还得立,在民生领域做点实事。
  李玲:你说得对。抓民生,医疗是个好的突破口。只要中央出手,这事不难,一举就能拿下,老百姓看病可以低费甚至免费。这样做,就能大获人心。
  (访问人系凤凰卫视出版中心主笔)
其他文献
[文章导读]本文的启示意义,不只是它为我们描绘了德国小农对工业化农业的游行抵抗,而是它也为我们展示了欧洲“后现代政治”的丰富运动细节。它不同于传统的议会政治,也不同于由《查理周刊》事件揭示的欧洲多元文化政治的困境。它体现了当代欧洲政治的特殊活力,而如果仅仅依照旧式的政体学说或政治想象,都不可能真正理解当代欧洲政治的内在动力及其发展趋势。  “我们受够了!”:德国的农业生态政治  1月17日中午,柏
期刊
《文化纵横》2015年4月刊“全球宗教的复兴?”封面专题,引人深思。兹略述以下几点感想:  现代政治失败了吗?为何当今世界呈现了一种普遍的宗教复兴现象?!举凡基督教、东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儒教、佛教、民间信仰、以及不同国家的传统宗教等等,它们的复兴几乎覆盖了人类文明所有领域。  依据现代化或现代性理论,世界文明的演进将伴随政教关系在制度层面的彼此分离,宗教对于现实世界的影响已不再涉及整个政治,
期刊
在对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研究中,基于血缘的宗族关系及“乡村-国家”的研究范式一直以来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这种范式认为中国民间的宗教活动是促进国家与民间社会进行沟通的主要途径。但对于众多真正处在“帝国边缘”的少数民族村寨来说,国家意识在村寨的神圣性中并不存在,其凝聚地方社会的纽带基于地缘关系而构建,这种村寨空间及村寨边界的神圣性,是少数民族社会“村寨主义”的中心特征。本文以云南西双版纳哈尼族为例,详细
期刊
自2014年8月19日美国密苏里州弗格森爆发黑人骚乱以来,美国社会中黑人与警察的冲突的消息就不断传出。2015年4月27日,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的大规模黑人骚乱再次将美国的种族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非洲人愤怒地走上街头的画面不禁让人回忆起2009年7月和2012年6月广州发生的非洲人群体性事件。这两个事件都起因于广州警察盘查签证过程中非洲人意外死亡,最后也都演变为非洲人大规模街头集聚,阻断交通,围堵
期刊
1970年代以来的全球民主化浪潮以及接踵而来的大规模退潮,显示出民主政治体制本身不足以为自己的持续生存提供坚实的基础。一大批后发民主国家由于缺乏将政治图景转化为现实条件的国家治理能力,反而在建立了民主政权之后,急速地退回到威权政体、寡头政治当中。构建一个有效的国家,已经成为21世纪世界各国的基本共识。有效国家的实质是强大的国家能力,对立面是失败国家。恰如福山所指出的,“软弱无能的国家或失败的国家已
期刊
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呈现出一幅悖论的景象:一方面,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共启动了一场自上而下的科层制改革,以推进国家政治体制的常规化运作;另一方面,沿袭自毛泽东时代的诸多政权治理手段普遍存在于当代中国的政治治理过程中。本文作者透过议事协调小组类型、设立动机、运作过程和后果的实证分析,为澄清中国政治运作逻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样本,这类议事协调机构既是传统官僚制在新环境下对非常规任务的反应,又是主政者调配资源、
期刊
2015年4月12日,坐落于上海浦东新区九间堂会馆的无极书院举办了一场易学讲座。这场封闭式活动的发起人,是证大集团董事长戴志康——得益于他在商界的名望,听众阵容堪称豪华,囊括了上海社会各领域的精英人物。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讲座的内容并不局限于“易文化”的普及和交流,主办方还有更深一层的用意:戴志康在活动结束之际,邀请在座的企业家们参与到无极书院传播“易文化”的事业当中,并阐明了自己将中医产业与“易文
期刊
反思五四妇女史观  十年前,曾有一位美国的中国妇女史学者问我,1919年为反抗父母包办婚姻,在花轿里刎颈自杀的长沙赵五贞女士有没有主体性?瞬间把我问住了,不知如何作答。赵五贞事件是近代妇女之死中非常著名的事件之一。赵五贞,长沙南阳街眼镜作坊赵某之女,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许配给年长自己许多的吴姓商人为继室。花轿到吴家门口时,媒人掀开轿帘,发现其自杀。赵五贞之死引起了湖南媒体的极大关注,发酵成声讨传统
期刊
编者按:“知青一代”对当代中国的思想学术和政治文化具有毋庸置疑的深刻影响,因而项飙宣告的“知青时代的结束”,不仅意味着带有强烈代际烙印的学术与政治实践方式的终结,也暗含一种由社会变革导致的精英气质蜕变,及其中裹挟的政治治理与学术制度的内在危机。如何面对这种困境,如何反思和正确对待知青时代的精神价值与经验遗产?是今天各方面都处在急剧转型中的中国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对项飙的回应中,罗小朋认为知青
期刊
垃圾无处不在却不十分引人注目。一种商品或食物的使用价值在被丢弃后旋即宣告结束,它们被迅速清扫、转移、运输,离开人们的生活空间和城市的公开场合。然而垃圾并不会随着丢弃而消失,它是发展的、消费的、洁净的、便利的现代城市生活的另一面。  过去三十年,中国创造了惊人的经济奇迹,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民众的消费生活也发生了史无前例的革命:消费品种类繁多,不断推陈出新。一次性用品、智能电子产品在带给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