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爷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ailfish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声刺耳的急刹车声终于扭转了他的视线,大爷吓得站在马路中间,走也不是,停也不是。
  大爷提前回老家了,我心里不是什么滋味。
  三年前,大爷、爷爷和姑奶奶一起去武汉参加叔叔的婚礼。大爷的穿着实在是寒酸,我很担心新婶娘会看不起我们这些老家的人。
  在婚礼后,新婶娘和叔叔竟然提议要带我们去武汉转转,原因是考虑到我老家的人来武汉一趟也不容易。就因为这一提议,我对那个操着湖北口音的婶娘多了几分好感。
  大爷乘车过了长江大桥,路上一直惊呼:“这么多车子都从上面过,这大桥是否承受得起啊?”爷爷微笑着给他讲解这大桥的运行机制。过了桥,再走几十米。就到了黄鹤楼。大爷早就听说过黄鹤楼,不曾想到这么容易就到了。
  他高兴地迈开步子,跨上台阶,直接往进入口走。
  “您好!请出示您的门票。”大爷被拦住了。
  新婶娘连忙去买票,大爷跟过来,听说50元一个人,他马上拦住新婶娘,坚决不让买,然后马上离开门口往回走。
  “进去反而看不完整了,我们就在门外转转。”大爷一边迅速离开一边回望,“好吓人,那它一年要挣多少钱啊?”大爷的眼神里充满了羡慕。
  “那就去东湖吧,听说那儿现在不要门票。”爷爷提议。
  “好好,去那个湖。花钱不好,玩得心里不踏实。”大爷马上赞成。
  我们过马路上车,看见左边没有车子。我招呼大家快过。我们结成一排迅速穿过,过了马路才发现大爷还在回望黄鹤楼。
  “大爷,快点儿!小心车!”我大喊。
  一辆车开了过来,大爷马上跑。那辆车马上刹住了。过了中线,右边又过来一辆车,我们喊大爷停一停,可大爷没听见,还把眼睛死盯着马路的左边,继续往前冲。
  一声刺耳的急刹车声终于扭转了他的视线,大爺吓得站在马路中间,走也不是,停也不是。我们赶紧跑过去拉他。
  “你找死啊?老东西!”司机恶狠狠地丢下一句话,启动车子扬长而去。被我们拉过马路的大爷怔怔地站着,一语不发。
  我们都按捺这自己心中的不平安慰着大爷,但最后谁也没有了有玩的心情了。
  “武汉人好厉害。”这是大爷之后说的唯一一句话。
  忽然想到上次和大爷去武汉的情景。
  一下火车,大爷把抽完的烟头丢在地上,还没走三步,一个戴着红袖章的人赶过来,撕下一张票正要递给他,被我爷爷看见了,爷爷马上接过票,递给那人10元钱,总算瞒住了大爷。可上车前,大爷咳嗽之后又把痰吐到了地上,这次爷爷反应慢,还没有来得及拦住罚款的人,别人已经把票递给了大爷。
  大爷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在接过罚款单之后,还连说:“应该的,应该的,如果人人都像我这样,武汉就不漂亮了。”
  那次大爷在武汉没待了三天,也没怎么出去玩,说自己不懂那么多的规矩,玩着不自在。
  大爷已经六年没来过武汉了。这次是叔叔结婚,大爷大概忘记了上次所有的拘谨,毫不犹豫地答应来参加婚礼。
  想想大爷生活的地方,几个月不会过一辆车,屋子后面的公路就像自家晒场一样。那儿有广阔的黄土地,耕地累了,就在田间地头无人的地方解小便,吐痰更是没那么多的讲究,丢烟头丢在黄土地里更无大碍。
  城里人因为讲究,所以城市才会四季如花园般。可我实在找不出责备大爷的理由,面对大爷渐行渐远的背影,亦只有无言。
其他文献
不知何时起,标签文化已经到了盛行的地步。用现在比较流行的方式说,我是一名“90后”。在1978年12月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第一声号角响起的时候,我还没有看到过那个世界。而“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第一次被高声呼喊时,我也还没有看到过那个世界。从我记事起,就一直很困惑一句话,这句话有很多大人都对我感慨过——“你们真是生在了好时代”。   直到有一天,“00后”成了新生一代,而且听说他们已经陆续开始进
期刊
电梯门“吱呀吱呀”缓缓扣上,他被现实的压力压得头疼欲裂。  他拉低帽檐,跨进电梯,氧化铁的味道腥得刺鼻,像阳光下曝晒的鲜血。即使有镜子扩大视野,空间仍狭小得快把他挤成变了形的橡皮泥。烂木板似的电梯似乎随时有散架坠落的危险,他叹了口气。随着手指覆上广告面板上“精英教育”四个大字,电梯门“吱呀吱呀”缓缓扣上,他被现实的压力压得头疼欲裂。  电流仿佛穿过塑料隔板流向他的心脏。  突然感到身边目光一凛,他
期刊
刚放寒假,离过年还有一段时间,我到北京某书院学习书法。  在那里,我很快乐。如果把混沌的社会比成大熔炉,那么那里就是天堂。我逃离了每天繁重的学习负担,来到了这里学习书法。  书院有和蔼的院长 ,有快乐的伙伴,还有我挚爱的刘老师。  第五天的书法课上,我无精打采。刘老师过来揽住我的头,问我:“想家了?”然后紧紧地拥了拥我。我似乎闻到了妈妈的味道,顿时,眼泪流了下来。刘老师把我带到她的宿舍,给我讲了几
期刊
我是一名生长在城市单元楼中的90后的独生子。  我的童年生活中,能留下深刻记忆的玩乐活动不多。父母工作都很忙,生活上的许多事情要自己打理,我又不是疯跑疯闹的性格,喜欢独处,所以很少体验到下课和放学后与小伙伴们打闹嬉戏的快乐,很多时候都是自娱自乐。但人总是要有点儿业余爱好的,小孩子尤其如此。在我稍微长大并初步有了一点儿阅读和理解能力的时候,赶上电子游戏兴起的年代。也许是天生的缘故,也许是孩童的天性使
期刊
离却了热土,文化才是永恒的根。  2017年12月14日,台湾诗人余光中逝世,享年90岁。  当妈妈在电话里告诉我这个消息的时,我愣了一会,旋即问道:“那他葬在哪里呢,台湾还是大陆?”  妈妈被我问怔了,顿了一会儿,“大概是台湾吧,要看子女和老人的意愿啊。”  嗯,老人的意愿还不清楚吗?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
期刊
我常想:一个人就像一滴水,总要学着去融入一条叫作“社会”的河流。每滴水初入河时总是莽莽撞撞不知所措,彼此间的善意让我们卸下心防,手挽着手一起奔向远方。  我还想:一个人就像一条河,流过人生的山川与平原。在生命的寒冬里,我们的灵魂也被封冻,而来自世界的温暖帮我们融化那些冰冷,一次又一次地熬过严寒走进春天。  我从不吝惜对陌生人说出感谢。寒冷的街头,从一双斑驳嶙峋的手中接过热腾腾的烤红薯,仰起头对这双
期刊
每一个善良的人死后都会变成一只萤火虫,他们放心不下那些仍然在凡尘里挣扎的生命,用这般缥缈的弱小搅乱了胧在人类眼前的混沌,徘徊于这间巨大无声的穹顶,点起无数的明灯,试图让黑暗不那么令人绝望。  可是,人們宁愿用黑夜来伪装自己,也容不下为他们点灯的人。  ——题记 楔子  南京。  男孩一直知道这座城,因为它太有名了,用流成河水的鲜血换来的。他一直觉得这片土地太沉重,明明抬头应是同样的天空,可是他看到
期刊
他深知网络直播是一面镜子,人性的镜子。  老李是一位剪纸艺人,听说了“网络直播”非常流行,对此非常感兴趣。尽管自己不是很懂电脑,他还是让自己的儿子小李给自己在网上注册了一个直播账号。  每天下午2点到5点,3个小时,老李的直播时间,小李会帮他调好摄像头,帮他关注直播间的评论等等。  直播的第一天,正处寒冬。窗外的寒风让人颤抖。很快,老李迎来了自己第一位观众。在儿子的提醒下,他赶忙摆好自己的剪刀和朱
期刊
一  沉睡中的乡村,被一声鸡鸣叫醒。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射到寺庙门前。庙门里的神像,熠熠生光。圆睁的怒目,守护乡村的精神。  悠远的钟磬声,融入空气,与洋槐叶沙沙作响的声音为伍,显示着历史的余音。  太阳耐不住性子,一蹿出大山,便一个劲儿往上长。它照耀着天空,也投影出乡民们深厚的内心。  薄雾逐渐消散的青山,是乡民们逐渐开朗的心情。烟囱上淡蓝色的炊烟,是人们对生活固执的希望。几把铁锨,舒服地枕
期刊
矛盾,本就是日本的特色,他爱美又黩武,尚礼而好斗,喜新又顽固。  早在1944年,社会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便以一本《菊与刀》形容了日本社会的状况,菊与刀是日本两个非常重要的意象,将日本社会的美好与灰暗,矛盾以及和谐完美的呈现。时至今日,菊花所代表的忠诚,纯洁与美好,刀所意味着的矛盾,武士道,戾气,依然存在于当今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使日本社会呈现两个极端。  每年春天四月,东京的樱花就开了,像灿烂的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