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且命题者不指定标题或话题,我们可自由选择立意。由于角度多,我们既可以选择其中的某一个立场,也可以同时选择多个立场来立意。所选立意的形式一般为“独词型”或“关系型”。“独词型”发挥自由度大,有话可说;“关系型”能体现思辨性。如何快速审题立意,是新材料作文成功的关键,通常运用三个步骤来解决问题:
[识人解事,入实出虚]
审题的第一步是审清材料的内容。材料中一般包含有“人”与“事”。审题时从这两个角度切入分析,概括出材料中每类人的观点、立场,或提炼出隐含于事中情理即可。如2014年高考全国课标卷I作文材料:
“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规则是,双方队员两两对决,同时相向而行,走上仅容一人通行的低矮独木桥,能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者获胜,最后以全队通过人数多少决定胜负。因此习惯上,双方相遇时,会像山羊抵角一样,尽力使对方落下桥,自己通过。不过,今年预赛中出现了新情况:有一组比赛,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过了桥。这种做法当场就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
以裁判的角度看,比赛目的就是选拔,比赛结果应分胜负。在比赛中规则是关键,如果无视规则,就失去了比赛的意义。从这一角度可以得到的关键词是“规则”。
从选手的角度看,他们本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原则,通过合作实现了“双赢”。尽管结果引来了争议,但选手的确都在竞争中胜出了。从这一角度可以得到的关键词是“合作”。
从整件事来看,与其指责选手违背规则,不如努力完善规则;既要遵守规则,也要突破并完善规则;社会的进步需要对规则的质疑、挑战和推动。从这一角度可以得到的关键词是“完善”。
“规则”“合作”“完善”这类词便是从文中概括出来的关键词。找到它们,我们就完成了选准角度这一步。然而,这类词一般很抽象,范围广,写作过程中容易扯远。因此,还要结合材料进行限制,以明确写作方向。
[瞻前顾后,虚题实写]
审题的第二步是结合材料内容,将挑选出的关键词进行限定,以确定最终的写作方向。当我们明确了写作的关键词后,还要确保自己的立意没有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这就需要我们注意与材料的对接。
例如“山羊过独木桥”这则材料的关键词是“规则”“合作”“完善”。那么结合材料,从“规则”角度进行限制,可明确为“竞争需守规”;从“合作”角度进行限制,可明确为“双赢需合作”;从“完善”的角度进行限制,可明确为“发展需完善规则”。
再如2015年高考全国课标卷Ⅱ的作文材料: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 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材料的核心关键词是“风采”。三名候选人,大李的关键词是“创新”“贡献”;老王的关键词是“敬业”“艺术”;小刘的关键词是“爱好”“追求”。单选其中一词来限定“风采”显然不妥,因为题干中明确要求要“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表明审题时还应综合思考,求同存异。那么综合以上人物的特点,当代风采人物应具备爱岗敬业,执著追求,乐于奉献,勇于创新的特点。
经过限定,我们将材料中的条件信息附上,将中心直接点明。这样进行写作时就可以顺着一个明确的方向,一心一意走下去了,从而有效避免偏题的问题。
[入情入理,理清关系]
审题第三步是从情感态度或事理的角度切入,抓住事物本身的因果关系或事物之间的关系来解读材料的立意。这要求我们不仅要审人与事,还要审出情与理。如2015年高考全国课标卷I作文材料: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慮,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核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这则材料中人物众多,有老陈、小陈、警方、媒体、网友。与之相对应的有5个事实:老陈在高速路上边开车边打电话,是违法的;小陈举报父亲,是法律赋予小陈的权利和义务;警方查实后教育和处罚老陈,是有法律依据的;媒体报道引起了公众对此事件的关注;网友讨论,反映了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可以概括出“亲情”“法律”“安全”“权利”等关键词。然而这当中任何一个关键词都不能准确地概括这一现象中的问题。虽然事实清楚,人物立场分明,但还有一条暗线,就是“亲情与法理”的冲突。孩子举报父亲,合理不合情。理清情与理的关系是行文的关键。如何将这看上去对立的概念统一起来呢。顺着这个方向构思:举报造成了情感伤害,但也挽救了生命;敬畏法律,恰恰是为了保住亲情。当我们将隐含的信息说破时,便能找出概念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有所侧重,要分清楚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要善于敏锐地捕捉重点,突出重点,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在这则材料中,显然法理重于亲情。在写作时,侧重于法,就不会在情与理之间泛泛而论了。
高考作文要切合题意,就须做到“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审题时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不同人的角度切入,去寻找现象后面的本质属性,并用关键词概括出来。然后将现象产生的相关条件,附于本质属性之上,对关键词加以限定。或者,对隐含在人与事之中的情与理进行分析,揭示出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这样便可真正做到准确、稳定、深刻了。
[识人解事,入实出虚]
审题的第一步是审清材料的内容。材料中一般包含有“人”与“事”。审题时从这两个角度切入分析,概括出材料中每类人的观点、立场,或提炼出隐含于事中情理即可。如2014年高考全国课标卷I作文材料:
“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规则是,双方队员两两对决,同时相向而行,走上仅容一人通行的低矮独木桥,能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者获胜,最后以全队通过人数多少决定胜负。因此习惯上,双方相遇时,会像山羊抵角一样,尽力使对方落下桥,自己通过。不过,今年预赛中出现了新情况:有一组比赛,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过了桥。这种做法当场就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
以裁判的角度看,比赛目的就是选拔,比赛结果应分胜负。在比赛中规则是关键,如果无视规则,就失去了比赛的意义。从这一角度可以得到的关键词是“规则”。
从选手的角度看,他们本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原则,通过合作实现了“双赢”。尽管结果引来了争议,但选手的确都在竞争中胜出了。从这一角度可以得到的关键词是“合作”。
从整件事来看,与其指责选手违背规则,不如努力完善规则;既要遵守规则,也要突破并完善规则;社会的进步需要对规则的质疑、挑战和推动。从这一角度可以得到的关键词是“完善”。
“规则”“合作”“完善”这类词便是从文中概括出来的关键词。找到它们,我们就完成了选准角度这一步。然而,这类词一般很抽象,范围广,写作过程中容易扯远。因此,还要结合材料进行限制,以明确写作方向。
[瞻前顾后,虚题实写]
审题的第二步是结合材料内容,将挑选出的关键词进行限定,以确定最终的写作方向。当我们明确了写作的关键词后,还要确保自己的立意没有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这就需要我们注意与材料的对接。
例如“山羊过独木桥”这则材料的关键词是“规则”“合作”“完善”。那么结合材料,从“规则”角度进行限制,可明确为“竞争需守规”;从“合作”角度进行限制,可明确为“双赢需合作”;从“完善”的角度进行限制,可明确为“发展需完善规则”。
再如2015年高考全国课标卷Ⅱ的作文材料: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 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材料的核心关键词是“风采”。三名候选人,大李的关键词是“创新”“贡献”;老王的关键词是“敬业”“艺术”;小刘的关键词是“爱好”“追求”。单选其中一词来限定“风采”显然不妥,因为题干中明确要求要“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表明审题时还应综合思考,求同存异。那么综合以上人物的特点,当代风采人物应具备爱岗敬业,执著追求,乐于奉献,勇于创新的特点。
经过限定,我们将材料中的条件信息附上,将中心直接点明。这样进行写作时就可以顺着一个明确的方向,一心一意走下去了,从而有效避免偏题的问题。
[入情入理,理清关系]
审题第三步是从情感态度或事理的角度切入,抓住事物本身的因果关系或事物之间的关系来解读材料的立意。这要求我们不仅要审人与事,还要审出情与理。如2015年高考全国课标卷I作文材料: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慮,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核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这则材料中人物众多,有老陈、小陈、警方、媒体、网友。与之相对应的有5个事实:老陈在高速路上边开车边打电话,是违法的;小陈举报父亲,是法律赋予小陈的权利和义务;警方查实后教育和处罚老陈,是有法律依据的;媒体报道引起了公众对此事件的关注;网友讨论,反映了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可以概括出“亲情”“法律”“安全”“权利”等关键词。然而这当中任何一个关键词都不能准确地概括这一现象中的问题。虽然事实清楚,人物立场分明,但还有一条暗线,就是“亲情与法理”的冲突。孩子举报父亲,合理不合情。理清情与理的关系是行文的关键。如何将这看上去对立的概念统一起来呢。顺着这个方向构思:举报造成了情感伤害,但也挽救了生命;敬畏法律,恰恰是为了保住亲情。当我们将隐含的信息说破时,便能找出概念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有所侧重,要分清楚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要善于敏锐地捕捉重点,突出重点,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在这则材料中,显然法理重于亲情。在写作时,侧重于法,就不会在情与理之间泛泛而论了。
高考作文要切合题意,就须做到“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审题时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不同人的角度切入,去寻找现象后面的本质属性,并用关键词概括出来。然后将现象产生的相关条件,附于本质属性之上,对关键词加以限定。或者,对隐含在人与事之中的情与理进行分析,揭示出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这样便可真正做到准确、稳定、深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