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风景区的总体空间构架是指在风景区及其相关连范围内,承载了风景区自身文化的总体自然地表地貌空间,是融合了文化艺术的物质空间,也是物质空间与文化艺术的综合体。由于五岳都是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思想影响下形成的,他们有着明显相似的总体空间构架特征。
关键词:风景名胜区;五岳;空间构架
中图分类号:K917文献标识码: A
1 “五岳”名山文化及空间特征概况
五岳是远古山神崇敬拜祭、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相结合的产物,汉代以前对五岳的称法不一,直到汉宣宗神爵元年(公元61年)颁布诏书,才确定以东岳泰山、中岳嵩山、南岳天柱山、西岳华山和北岳恒山为五岳。后来隋文帝又改南岳为衡山,之后始成定制。有关五岳的详细记载,较早见于秦汉时代的古籍《尔雅·释山》,五岳皆是古代帝王封禅祭天之处。封禅名山,实际上是古代帝王巡守疆土、炫耀武功的产物。第一个举行大规模封禅仪式的是秦始皇,其后汉武帝巡游四方,遍祭五岳,奠定了五岳封禅制度的基础,也奠定了五岳在中国风景名胜区中的主体地位,成为其中杰出的代表1982年,五岳作为我国著名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1.1 东岳泰山
东岳泰山,泰山之称最早见于《诗经》,“泰”意为极大、通畅、安宁。泰山屹立于华北大平原边上的齐鲁古国,因地处东部,故称东岳。泰山形成于太古代,形成于中国最古老的地层──泰山群。它东临波澜壮阔的大海,西靠源远流长的黄河,凌驾于齐鲁大地,几千年来一直是东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泰山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其古建筑主要为明清的风格,将建筑、绘画、雕刻、山石、林木融为一体,是东方文明伟大而庄重的象征。几千年来,泰山成为历代帝王封禅祭天的神山,随着帝王封禅,泰山被神化,因而又享有“五岳之长”的称号。佛道两家,文人名人纷至沓来,给泰山与泰安留下了众多名胜古迹。泰山风景名胜以泰山主峰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合而成。山中有古建筑群20多处,历史文化遗迹2000多处,历代文人雅士吟咏题刻和碑记无数。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历史长河,使泰山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封禅一词始见于《史记》。而泰山的封禅活动最为成熟。在泰山上筑土为坛祭天,报天之功,曰封;在泰山下小山上锄地报地之功,曰禅。可以说对泰山的崇拜导致封禅文化的出现。而后来的佛教文化导致了蒿里山鬼神文化和地府文化的出现。与之前的封禅文化一起形成了从泰城西南祭地的社首山、蒿里山经帝王驻地的岱庙,到封天的玉皇顶长达十公里的地府——人间——天堂的文化轴线,与泰山山体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泰山总体空间构架。
1.2西岳华山
华山古称“西岳”,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境内,距西安 120 公里。它南接秦岭,北瞰黄渭,扼守着古代中国心脏地区——古称“天府之国”的长安关中地区进出中原的门户,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1982年,华山以陕西华山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华山名字的来源说法很多,一般来说,同华山山峰像一朵莲是分不开的,古时候“华”与“花”通用,正如《水经注》所说:远而望之若花状”,故名。华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据清代著名学者章太炎先生考证,“中华”、“华夏”皆因华山而得名。《尚书》里就有有关华山的记载;《史记》中也有黄帝、尧、舜华山巡游的事迹;秦始皇、汉武帝、武则天、唐玄宗等十数位帝王也曾到华山进行过大规模祭祀活动。
华山还是道教名山,山上现存七十二个半悬空洞,道观 20 余座。其中玉泉院、东道院、镇岳宫被列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华山留下了无数名人的足迹,也留下了无数故事和古迹。自隋唐以来,李白、杜甫等文人墨客咏华山的诗歌、碑记和游记不下千余篇,摩岩石刻多达上千处。华山的著名景区多达 210 余处,有凌空架设的长空栈道,三面临空的鹞子翻身,以及在峭壁绝崖上凿出的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等。其中华岳仙掌被列为关中八景之首。
由北向南,从祭祀地神的后土庙开始,经祭祀华山神的西岳庙,再到代表天的意象华山顶峰,形成了完整的地——人——天的天人合一的历史文化轴线,与华山山体和华山道家文化一起构成了华山的整体空间构架。
1.3南岳衡山
南岳衡山,位于湖南省衡山县。由于气候条件较其他四岳为好,处处是茂林修竹,终年翠绿;奇花異草,四时放香,自然景色十分秀丽,因而又有“南岳独秀”的美称。衡山有七十二峰,以祝融﹑紫盖﹑芙蓉﹑石廪﹑天柱五峰为著,祝融又为之冠。
南岳衡山既是著名的佛教圣地,也是著名的道教名山。环山数百里,有寺、庙、庵、观等200多处。位于南岳古镇的南岳大庙,是中国江南最大的古建筑群。
南岳衡山还有许多名胜古迹和神话传说,吸引了历代各种人物,形成丰富多彩的文化沉积,宛如一个辽阔的人文与山水文化和谐统一、水乳交融的巨型公园。南岳大庙与衡山一起形成了完整的山——庙一体的总体空间构架。
1.4北岳恒山
北岳恒山位于山西浑源县,它东西绵延 150公里,莽莽苍苍,横亘塞上,巍峨耸峙,气势雄伟。天峰岭与翠屏峰,是恒山主峰的东西两峰。两峰对望,断崖绿带,层次分明,美如画卷。恒山主峰,居于浑源县城南,海拔2016.1米,为五岳的第二高度。
据传四千年前,舜帝巡狩四方,来到恒山,看到这里山势险峻,峰奇壁立,遂封恒山为北岳。秦始皇时,朝封天下12名山,恒山被推崇为天下第二山。历史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曾到恒山巡视、祭奠。以后的历代帝王,也多差使臣到恒山朝圣。历代名人、学士,诸如李白、贾岛、元好问、徐霞客等人也都游览过恒山胜地,并留下吟咏恒山的诗章。恒山也是道教名山,做为道教的活动场所由来已久。相传,我国神话中的古代道教八洞神仙之一的张果老就是在恒山隐居潜修的。
西汉初年,恒山就建有寺庙。现在飞石窟内的主庙——恒山庙,以北岳庙为首,是始建于北魏。明、清时恒山已经寺庙群居,规模很大,人们称之为“三寺四祠九亭阁,七宫八洞十二庙”。可惜后来遭到破坏,所剩不多。恒山庙与恒山形成了完整的山——庙一体的总体空间构架
1.5中岳嵩山
中岳嵩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市,由太室山和少室山组成,最高峰(峻极峰)1491.7米。东西绵延约60余千米。这里山峦起伏,峻峰奇异。嵩山顶又名峻极峰,是嵩山的最高峰,古有“峻极于天”之说。
嵩山先后经历了“嵩阳运动”、“中岳运动”、“少林运动”等几次大的地壳运动,逐渐形成了山脉。在嵩山范围内,地质史上的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地层和岩石均有出露,被地质学界称为“五世同堂”。
“嵩山天下奥”,除优美的自然风光外,更以星罗棋布的名胜古迹、亭台楼阁著称。 嵩山是历代帝王将相封禅祭祀、文人学士游宴讲学、高僧名道及骚人墨客等游历、著书讲学或悟禅、隐居之地,山上名胜古迹众多,居五岳之冠,被誉为文物荟萃宝地。在嵩山可以领略中华八千年历史进程。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三皇五帝、夏都阳城在这里都有遗址。全山有72峰,峰多寺也多,有“上有七十二峰,下有七十二寺”之说。嵩山儒、释、道三教荟集,拥有众多的历史遗迹。此外,太室山黄峰盖下的中岳庙始建于秦,唐宋时极盛,是河南现存规模最大的寺庙建筑群也是山中著名的道教宫观,它与嵩山一起构成完整的山——庙一体的总体空间构架。
2 五岳文化构成与总体空间构架初步认知
2.1五岳总体空间构成认知
在总体空间构架上,五岳各山都具由三个要素构成:
a.一维延伸性,如五岳都有“山庙”一轴的完整轴线;
b. 二维秩序性,五岳都有结构清晰的山脉序列和高低错落、主次分明的山峰构成;
c. 三维独特性,五岳都有各具特色地形地貌和俊美的山峰等立体空间,如泰山如坐、华山如立、衡山如飞、恒山如行、嵩山如卧,以及泰山之雄、华山之险、衡山之秀、恒山之奇、嵩山之绝等;
(2)五岳文化构成认知:众观五岳各山可以看出,他们都有着相似的传统文化构成,如拜山文化、宗教文化、神话传说和山水文化。五岳文化可以称之为第四维,并具有延续性,既五岳都有特色鲜明的传统文化传成,嵩山的儒释道兼收并蓄、泰山的佛道共生、华山的道教独尊,这些传统文化的发展演进,使得五岳成为鲜活的生命体,从过去发展到现在并走向广阔的未来。
3 结语
风景区内的建设行为,都是以自然大背景为参考系和依托主体,并不刻意突出人的地位或者是对自然的征服,人为的建设是从属于自然背景并进一步丰富自然景象的。因此可以说,在传统的哲学、美学观影响下,先人把风景区作为一种具有优美环境的艺术综合体来创造,为人们提供可亲临自然之境、享受自然之趣的场所和空间,并使风景区形成诗一般的艺术意境和氛围。同时,风景区也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典范之一。这一点从“世界遗产的分布情况” 中,中国的风景区多为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也可以看出来。而从前面对我国风景名胜区及其代表——五岳的总体空间构架的初步认知可以看出,他们都有独具特色的地貌空间和丰富的传统文化,两者共同形成了完整的总体空间架构,是“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点最好的体现。
中国人对风景区的空间认知,已经由景到象的基础上发展到“境”的层面。所谓:境生于象,境是对孤立有限的象的突破,从而对人生、历史、宇宙产生一种哲理的领悟,也就是触景生情,以达到自然物质与人的精神的融合,进而获取精神上的愉悦和升华。
参考文献
[01] 曹林娣. 中国园林文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02] 刘念伟.中国国家风景名胜区自然本底初步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03] 郑国铨.五岳与传统文化
[04] 汤道烈、王树声.关中地域历史文脉考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04
[05] 张皓.华山风景名胜区游赏资源文化特质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5
[06] 江權.山岳型风景区中寺院文化环境的保护与利用研究.清华大学硕士论文.2004
关键词:风景名胜区;五岳;空间构架
中图分类号:K917文献标识码: A
1 “五岳”名山文化及空间特征概况
五岳是远古山神崇敬拜祭、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相结合的产物,汉代以前对五岳的称法不一,直到汉宣宗神爵元年(公元61年)颁布诏书,才确定以东岳泰山、中岳嵩山、南岳天柱山、西岳华山和北岳恒山为五岳。后来隋文帝又改南岳为衡山,之后始成定制。有关五岳的详细记载,较早见于秦汉时代的古籍《尔雅·释山》,五岳皆是古代帝王封禅祭天之处。封禅名山,实际上是古代帝王巡守疆土、炫耀武功的产物。第一个举行大规模封禅仪式的是秦始皇,其后汉武帝巡游四方,遍祭五岳,奠定了五岳封禅制度的基础,也奠定了五岳在中国风景名胜区中的主体地位,成为其中杰出的代表1982年,五岳作为我国著名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1.1 东岳泰山
东岳泰山,泰山之称最早见于《诗经》,“泰”意为极大、通畅、安宁。泰山屹立于华北大平原边上的齐鲁古国,因地处东部,故称东岳。泰山形成于太古代,形成于中国最古老的地层──泰山群。它东临波澜壮阔的大海,西靠源远流长的黄河,凌驾于齐鲁大地,几千年来一直是东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泰山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其古建筑主要为明清的风格,将建筑、绘画、雕刻、山石、林木融为一体,是东方文明伟大而庄重的象征。几千年来,泰山成为历代帝王封禅祭天的神山,随着帝王封禅,泰山被神化,因而又享有“五岳之长”的称号。佛道两家,文人名人纷至沓来,给泰山与泰安留下了众多名胜古迹。泰山风景名胜以泰山主峰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合而成。山中有古建筑群20多处,历史文化遗迹2000多处,历代文人雅士吟咏题刻和碑记无数。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历史长河,使泰山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封禅一词始见于《史记》。而泰山的封禅活动最为成熟。在泰山上筑土为坛祭天,报天之功,曰封;在泰山下小山上锄地报地之功,曰禅。可以说对泰山的崇拜导致封禅文化的出现。而后来的佛教文化导致了蒿里山鬼神文化和地府文化的出现。与之前的封禅文化一起形成了从泰城西南祭地的社首山、蒿里山经帝王驻地的岱庙,到封天的玉皇顶长达十公里的地府——人间——天堂的文化轴线,与泰山山体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泰山总体空间构架。
1.2西岳华山
华山古称“西岳”,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境内,距西安 120 公里。它南接秦岭,北瞰黄渭,扼守着古代中国心脏地区——古称“天府之国”的长安关中地区进出中原的门户,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1982年,华山以陕西华山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华山名字的来源说法很多,一般来说,同华山山峰像一朵莲是分不开的,古时候“华”与“花”通用,正如《水经注》所说:远而望之若花状”,故名。华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据清代著名学者章太炎先生考证,“中华”、“华夏”皆因华山而得名。《尚书》里就有有关华山的记载;《史记》中也有黄帝、尧、舜华山巡游的事迹;秦始皇、汉武帝、武则天、唐玄宗等十数位帝王也曾到华山进行过大规模祭祀活动。
华山还是道教名山,山上现存七十二个半悬空洞,道观 20 余座。其中玉泉院、东道院、镇岳宫被列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华山留下了无数名人的足迹,也留下了无数故事和古迹。自隋唐以来,李白、杜甫等文人墨客咏华山的诗歌、碑记和游记不下千余篇,摩岩石刻多达上千处。华山的著名景区多达 210 余处,有凌空架设的长空栈道,三面临空的鹞子翻身,以及在峭壁绝崖上凿出的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等。其中华岳仙掌被列为关中八景之首。
由北向南,从祭祀地神的后土庙开始,经祭祀华山神的西岳庙,再到代表天的意象华山顶峰,形成了完整的地——人——天的天人合一的历史文化轴线,与华山山体和华山道家文化一起构成了华山的整体空间构架。
1.3南岳衡山
南岳衡山,位于湖南省衡山县。由于气候条件较其他四岳为好,处处是茂林修竹,终年翠绿;奇花異草,四时放香,自然景色十分秀丽,因而又有“南岳独秀”的美称。衡山有七十二峰,以祝融﹑紫盖﹑芙蓉﹑石廪﹑天柱五峰为著,祝融又为之冠。
南岳衡山既是著名的佛教圣地,也是著名的道教名山。环山数百里,有寺、庙、庵、观等200多处。位于南岳古镇的南岳大庙,是中国江南最大的古建筑群。
南岳衡山还有许多名胜古迹和神话传说,吸引了历代各种人物,形成丰富多彩的文化沉积,宛如一个辽阔的人文与山水文化和谐统一、水乳交融的巨型公园。南岳大庙与衡山一起形成了完整的山——庙一体的总体空间构架。
1.4北岳恒山
北岳恒山位于山西浑源县,它东西绵延 150公里,莽莽苍苍,横亘塞上,巍峨耸峙,气势雄伟。天峰岭与翠屏峰,是恒山主峰的东西两峰。两峰对望,断崖绿带,层次分明,美如画卷。恒山主峰,居于浑源县城南,海拔2016.1米,为五岳的第二高度。
据传四千年前,舜帝巡狩四方,来到恒山,看到这里山势险峻,峰奇壁立,遂封恒山为北岳。秦始皇时,朝封天下12名山,恒山被推崇为天下第二山。历史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曾到恒山巡视、祭奠。以后的历代帝王,也多差使臣到恒山朝圣。历代名人、学士,诸如李白、贾岛、元好问、徐霞客等人也都游览过恒山胜地,并留下吟咏恒山的诗章。恒山也是道教名山,做为道教的活动场所由来已久。相传,我国神话中的古代道教八洞神仙之一的张果老就是在恒山隐居潜修的。
西汉初年,恒山就建有寺庙。现在飞石窟内的主庙——恒山庙,以北岳庙为首,是始建于北魏。明、清时恒山已经寺庙群居,规模很大,人们称之为“三寺四祠九亭阁,七宫八洞十二庙”。可惜后来遭到破坏,所剩不多。恒山庙与恒山形成了完整的山——庙一体的总体空间构架
1.5中岳嵩山
中岳嵩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市,由太室山和少室山组成,最高峰(峻极峰)1491.7米。东西绵延约60余千米。这里山峦起伏,峻峰奇异。嵩山顶又名峻极峰,是嵩山的最高峰,古有“峻极于天”之说。
嵩山先后经历了“嵩阳运动”、“中岳运动”、“少林运动”等几次大的地壳运动,逐渐形成了山脉。在嵩山范围内,地质史上的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地层和岩石均有出露,被地质学界称为“五世同堂”。
“嵩山天下奥”,除优美的自然风光外,更以星罗棋布的名胜古迹、亭台楼阁著称。 嵩山是历代帝王将相封禅祭祀、文人学士游宴讲学、高僧名道及骚人墨客等游历、著书讲学或悟禅、隐居之地,山上名胜古迹众多,居五岳之冠,被誉为文物荟萃宝地。在嵩山可以领略中华八千年历史进程。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三皇五帝、夏都阳城在这里都有遗址。全山有72峰,峰多寺也多,有“上有七十二峰,下有七十二寺”之说。嵩山儒、释、道三教荟集,拥有众多的历史遗迹。此外,太室山黄峰盖下的中岳庙始建于秦,唐宋时极盛,是河南现存规模最大的寺庙建筑群也是山中著名的道教宫观,它与嵩山一起构成完整的山——庙一体的总体空间构架。
2 五岳文化构成与总体空间构架初步认知
2.1五岳总体空间构成认知
在总体空间构架上,五岳各山都具由三个要素构成:
a.一维延伸性,如五岳都有“山庙”一轴的完整轴线;
b. 二维秩序性,五岳都有结构清晰的山脉序列和高低错落、主次分明的山峰构成;
c. 三维独特性,五岳都有各具特色地形地貌和俊美的山峰等立体空间,如泰山如坐、华山如立、衡山如飞、恒山如行、嵩山如卧,以及泰山之雄、华山之险、衡山之秀、恒山之奇、嵩山之绝等;
(2)五岳文化构成认知:众观五岳各山可以看出,他们都有着相似的传统文化构成,如拜山文化、宗教文化、神话传说和山水文化。五岳文化可以称之为第四维,并具有延续性,既五岳都有特色鲜明的传统文化传成,嵩山的儒释道兼收并蓄、泰山的佛道共生、华山的道教独尊,这些传统文化的发展演进,使得五岳成为鲜活的生命体,从过去发展到现在并走向广阔的未来。
3 结语
风景区内的建设行为,都是以自然大背景为参考系和依托主体,并不刻意突出人的地位或者是对自然的征服,人为的建设是从属于自然背景并进一步丰富自然景象的。因此可以说,在传统的哲学、美学观影响下,先人把风景区作为一种具有优美环境的艺术综合体来创造,为人们提供可亲临自然之境、享受自然之趣的场所和空间,并使风景区形成诗一般的艺术意境和氛围。同时,风景区也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典范之一。这一点从“世界遗产的分布情况” 中,中国的风景区多为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也可以看出来。而从前面对我国风景名胜区及其代表——五岳的总体空间构架的初步认知可以看出,他们都有独具特色的地貌空间和丰富的传统文化,两者共同形成了完整的总体空间架构,是“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点最好的体现。
中国人对风景区的空间认知,已经由景到象的基础上发展到“境”的层面。所谓:境生于象,境是对孤立有限的象的突破,从而对人生、历史、宇宙产生一种哲理的领悟,也就是触景生情,以达到自然物质与人的精神的融合,进而获取精神上的愉悦和升华。
参考文献
[01] 曹林娣. 中国园林文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02] 刘念伟.中国国家风景名胜区自然本底初步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03] 郑国铨.五岳与传统文化
[04] 汤道烈、王树声.关中地域历史文脉考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04
[05] 张皓.华山风景名胜区游赏资源文化特质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5
[06] 江權.山岳型风景区中寺院文化环境的保护与利用研究.清华大学硕士论文.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