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旨在根据当前外语外贸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专业群建设现状,研究分析了构建外语外贸专业群的构建路径。
关键词:外语外贸专业群;构建;路径
近年来外语外贸专业群建设已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热点问题,市场对外语外贸人才需求量大,可各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不精准、教学资源浪费,所培养的外语外贸人才难以适应市场需求。本文分析发现采取构建外语外贸专业群模式是培养市场上急需外语外贸人才的有效办法。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外语外贸专业群构建的路径。
一、外语外贸专业群构建的必要性
专业群是指由若干个专业技术基础相同或相关、具有共同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和基本技术能力要求、并能涵盖某一技术或服务领域的由若干个专业组成的一个集群。构建外语外贸专业群主要基于行业和专业发展的需要。
1、行業发展的需要。构建外语外贸行业支撑着外语外贸的发展,全国从业人员占外语外贸从业人员的l1%。未来几年,外语外贸行业需要补充专业技术管理人员 10万人,培养高级工3.5万人,培训技师和高级技师1万人。通过对长三角地区30多家大中型工业外语外贸企业的调研发现,企业对外语外贸专业毕业生的要求是“会外语交流,会技能操作,精业务管理,具备一定的二次设计能力,具有创新精神。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是翻译、业务员、跟单员,商务人员、资料员,同时企业也明确提出了各岗位的具体要求。
2.专业发展的需要。外语外贸专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较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理论与实训不能有机结合,实训条件难以满足教学需要,“双师”素质需要进一步提升,教材内容与实际工作存在较大出入等。
3.外贸市场对外语人才的需要。随着一带一路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贸易自由化的持续推进,国际贸易的发展离不开外语的沟通与交流,作为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外语在贸易沟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
4.企业对外语外贸专业人才能力的需要。企业在招聘语言专业毕业生时看重的是能力,一是选择英语口语好的企业最多占87%;二是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占63%;三是交际能力强占52%;四是具有扎实的基本功,业务能力强占40%。
5.提高语言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的需要。课程设置更加突出外教课程,注重口语能力;培养模式上注重创新校企合作;国际合作上突出国际化办学特色。
二、外语外贸专业群建设的思路
1.重点专业建设是专业群建设的关键。重点专业建设的目标是:培养和引进一批基础理论扎实、教学实践能力突出的专业带头人和教学骨干;建设一批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开发功能于一体的实训基地或车间;合作开发一批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体系。在这个基础上围绕重点专业,由地方和学校一起来建设一个和重点建设专业基础相关的,内在联系紧密的,资源可以共享的专业群体,形成以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重点建设专业群,提高院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可见,重点建设专业是专业群建设的关键,只有建成了重点专业这个龙头,才能够形成专业群,发挥专业群的整体优势。
重点专业建设强调对地方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服务功能。实践表明,单个专业的服务功能是很小的,只有形成了专业群才能够产生规模效应,才能够真正体现为本地经济发展服务。一方面,专业群的形成需要重点建设专业来带动,另一方面,专业群建设的整体效果又能促进重点专业建设水平的提高,重点专业与相关专业群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重点建设专业的选择就不是随意的,而要综合考虑学院所处的行业背景、区位优势、专业办学条件、师资情况、专业的辐射功能及专业发展与地方经济的关系等因素 。
2.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是专业群建设的目的。
专业群建设关系到高职院校专业布局和办学特色的形成,对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专业群建设不是把几个相近专业放在一起就行了,更不能脱离高职院校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客观环境和自身的办学条件去创造一个不合实际的专业群,而要围绕地方经济发展这个目标来建设专业群。要体现高职院校为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培养实用型高技能人才的办学方针,把培养目标与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相结合,突出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学宗旨。因此,专业群的形成必须突出地方特色。
为实现专业群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的对接,专业群建设的内涵还要包含以下四点:(1)创建校企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课程体系;(2)有针对性地研究开发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教材;(3)共同选定和培养双师素质的教师团队;(4)共同实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计划。逐步实现专业群的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零距离、课程设置与职业需求的零距离、教学内容与岗位技能的零距离。
3.产业链形成以专业群建设为条件。专业群的形成必须与社会背景、产业背景、职业岗位背景及其发展趋势相符合。目前,我国结构性失业问题比较严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性的趋势,产业链的兴起和消退导致就业岗位的此起彼伏。高职院校只有把握住这种需求特点和变化趋势,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才能实现学校和社会的双赢。高职院校专业群的布局和调整必须以服务产业为目标,通过对产业链应用性人才需求状况的结构分析,构建与产业发展需求相一致的专业群体系,形成链条式专业群,实现通过产业链的形成来推动高职专业群的发展,通过专业群的建设来满足产业链对人才需求的目的。具体做法是:研究地方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态势,调查区域内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明确行业发展的重点,预测行业未来发展的走向,尤其是那些具有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要重点跟踪调查;其次根据学院办学条件,寻找、确定某一行业作为专业群建设和发展的背景与依托,认真梳理与寻找相应的产业链作为高职院校专业规划布局的前提,使产业链与专业链对接,形成相应的专业群。因此,专业群的形成不是行政命令的结果,而是市场需求变化与高职学院内在发展结合的产物 。 三、构建外语外贸专业群的路径
外语外贸专业群是市场需求变化与高校内在发展相结合的产物,构建外语外贸专业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具体构建路径如下。
1.学校办学定位与战略。外语外贸类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大都是培养知识经济时代外语外贸技术应用型人才。但各学校的发展战略是不一样的,对专业群的构建有一定的影响。
2.系人才培养目标。系是学校人才培养的直接组织者与实施者,其人才培养目标是学校的办学定位与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一般是培养一线外语外贸服务人才。系人才培养目标对专业群的构建有直接的影响,构建专业群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外语外贸人才培养目标。
3.监测外部环境。主要是监测人才市场环境,发现构建外语外贸专业群的机会与威胁。社会需求外语外贸人才的数量和结构的变化,会灵敏地给专业群的构建带来机会或威胁。 因此要经常性监测学校所在区域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科技结构和就业结构,密切关注外语外贸人才需求新動向,积极寻找新的专业增长点,寻找构建外语外贸专业群的机会 。
4.评估内部环境。主要是评估学校,以及系内部目前所具有的构建建筑设备专业群的优势与劣势。评估的主要内容有办学历史经验积淀、专业数量与特色、教师队伍、实验实训实习条件、课程体系、教学手段、质量保证体系等等。
5.预测构建专业群的能力与机会。主要是根据对外部人才市场环境的监测情况和对学校内部条件的评估情况,来预测构建外语外贸专业群的能力与机会。在对社会需求进行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如果外部有构建外语外贸专业群的机会,而且内部有构建外语外贸专业群的优势,那么说明目前具有构建建外语外贸专业群的能力与机会。反之,则没有构建外语外贸专业群的能力与机会。
6.制定外语外贸专业群规划。当预测到目前具有构建外语外贸专业群的能力与机会时,就可以着手制定专业群构建规划。
(1)专业群目标定位。外语外贸专业群定位,高于专业而又依托专业,目标是培养学生:①满足就业岗位(群)的技术能力(技能)与职业素质;②具备职业发展与迁移所必需的相对完整的外语外贸专业技术领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
(2)专业群框架。构建外语外贸专业群并不等同于专业框架建设,需要从战略高度来考虑,要从学校所处的社会环境、地理环境、经济环境和自身所具有的办学基础条件出发,结合广泛、深入的市场调研,寻找、确定若干个行业,作为外语外贸专业群建设和发展的背景与依托。在整合优化现有专业所形成的外语外贸专业群中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特色确定核心(品牌 )专业、特色专业和一般专业,形成由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和一般专业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多专业协调发展、多个专业方向相互支撑的专业体系结构,即“一个公共技术平台、多个专业方向”的外语外贸专业群框架模式。
(3)专业群构建条件与具体计划。外语外贸专业群构建需要一定的配套资源,同时还要制定具体的构建体系计划。
7.实施专业群规划。外语外贸专业群构建规划制定后就要组织力量和资源进行实施。
(1)专业整合成群。要认真梳理现有专业,对现有专业进行聚合重组,淘汰过时专业,开发新型专业,找出关联性,整合形成外语外贸专业群。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含量为参数、以课程专业的交叉复合为发展方向来综合考虑外语外贸专业群设置。同时,要根据地方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区域支柱产业及发展方向设置核心专业,形成以核心专业为重点的外语外贸专业群。
(2)投入建设经费。要从“撒胡椒面型”向精准投放转变,突破各专业之间的篱墙,就外语外贸专业群内的相关相近专业集中建成一个与专业群相配套的实验实训实习体系,提高经费使用的有效性,产生联锁效益。
(3)建设师资队伍。培养与引进一批基础理论扎实、教学实践能力突出的专业带头人和教学骨干,在外语外贸专业群的范围内形成整体效应。外聘企业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改善“双师”结构,通过多种渠道培养教师“双师”素质,打造适应新教学模式要求的“双师”结构师资队伍。
(4)配套课程体系结构。基于外语外贸专业群的规划与设置,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建设“一个公共技术平台下的核心课程群及核心能力培养模块 +多个面向岗位(群)专业方向(知识 +技能)模块”的课程体系结构。深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变革,以外语外贸专业为导向重构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课程内容,以“教、学、做”合一改革教学手段与方法,形成配套教材。
(5)改革教学模式。积极摸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外语外贸专业群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
(6)创建共享型外语外贸专业群教学资源库。具体有专业教学目标与标准、精品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验实训、教学指导、学习评价等要素,规范专业教学基本要求,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有力支撑外语外贸专业群。
(7)以督查为重要抓手。建立健全专业群工作机制,对已出台专业群方案,逐项督查,发现问题列出清单,上下联动,纵向推进,扭住专业群重点、突破难点、分类指导,精准发力,推动专业群重大制度创新,立足问题导向,分专业列出要点,建立总台账,明确优先顺序,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具体路线图,时间表和成果形式,以定釘子精神层层抓好落实。
8.专业群的保持和创新。专业群构建宜经成形,即应保持相对稳定,以利于资源积累和品牌打造。同时紧跟市场发展变化,密切关注人才需求新动向,积极寻找新的专业增长点,从实际出发动态调整更新专业群结构,以取得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动态平衡。
参考文献:
[1]刘法公,莫莉莉.国际营销英语[M].汕头大学出版社,2010.
[2]石云霞,王红超,狄欣.商务英语翻译水平对提高就业竞争力的作用探析[N].信息技术、服务科学与工程管理国际学术会议,2014-11-28.
[3]赵庆年,祁晓.研究型大学的基本职责[J].高教探索,2014(5):5-10.
[4]张家勇,朱玉华.耶鲁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北京教育,(高教),2014,(10):77-80.
[5]吴洪富.大学教育与科研关系的历史演化[J].高教探索,(高教),2013,(5):98-103.
[6]何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J].理论观察,(高教),
2014,(3):129-131.
[7]朱怀宏,夏黎春.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专业研究[J].继续教育, 2014,(3):26-27.
[8]朱怀宏.浅议继续教育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管理体系[J].继续教育, 2014,(8-9).
基金项目:2016年湖南省职业教育改革研究项目“高职外语外贸专业群建设的路径研究”(ZJGB2016286)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介绍:王伟(1959-),男,汉族,湖南长沙人,高级讲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
关键词:外语外贸专业群;构建;路径
近年来外语外贸专业群建设已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热点问题,市场对外语外贸人才需求量大,可各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不精准、教学资源浪费,所培养的外语外贸人才难以适应市场需求。本文分析发现采取构建外语外贸专业群模式是培养市场上急需外语外贸人才的有效办法。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外语外贸专业群构建的路径。
一、外语外贸专业群构建的必要性
专业群是指由若干个专业技术基础相同或相关、具有共同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和基本技术能力要求、并能涵盖某一技术或服务领域的由若干个专业组成的一个集群。构建外语外贸专业群主要基于行业和专业发展的需要。
1、行業发展的需要。构建外语外贸行业支撑着外语外贸的发展,全国从业人员占外语外贸从业人员的l1%。未来几年,外语外贸行业需要补充专业技术管理人员 10万人,培养高级工3.5万人,培训技师和高级技师1万人。通过对长三角地区30多家大中型工业外语外贸企业的调研发现,企业对外语外贸专业毕业生的要求是“会外语交流,会技能操作,精业务管理,具备一定的二次设计能力,具有创新精神。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是翻译、业务员、跟单员,商务人员、资料员,同时企业也明确提出了各岗位的具体要求。
2.专业发展的需要。外语外贸专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较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理论与实训不能有机结合,实训条件难以满足教学需要,“双师”素质需要进一步提升,教材内容与实际工作存在较大出入等。
3.外贸市场对外语人才的需要。随着一带一路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贸易自由化的持续推进,国际贸易的发展离不开外语的沟通与交流,作为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外语在贸易沟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
4.企业对外语外贸专业人才能力的需要。企业在招聘语言专业毕业生时看重的是能力,一是选择英语口语好的企业最多占87%;二是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占63%;三是交际能力强占52%;四是具有扎实的基本功,业务能力强占40%。
5.提高语言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的需要。课程设置更加突出外教课程,注重口语能力;培养模式上注重创新校企合作;国际合作上突出国际化办学特色。
二、外语外贸专业群建设的思路
1.重点专业建设是专业群建设的关键。重点专业建设的目标是:培养和引进一批基础理论扎实、教学实践能力突出的专业带头人和教学骨干;建设一批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开发功能于一体的实训基地或车间;合作开发一批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体系。在这个基础上围绕重点专业,由地方和学校一起来建设一个和重点建设专业基础相关的,内在联系紧密的,资源可以共享的专业群体,形成以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重点建设专业群,提高院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可见,重点建设专业是专业群建设的关键,只有建成了重点专业这个龙头,才能够形成专业群,发挥专业群的整体优势。
重点专业建设强调对地方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服务功能。实践表明,单个专业的服务功能是很小的,只有形成了专业群才能够产生规模效应,才能够真正体现为本地经济发展服务。一方面,专业群的形成需要重点建设专业来带动,另一方面,专业群建设的整体效果又能促进重点专业建设水平的提高,重点专业与相关专业群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重点建设专业的选择就不是随意的,而要综合考虑学院所处的行业背景、区位优势、专业办学条件、师资情况、专业的辐射功能及专业发展与地方经济的关系等因素 。
2.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是专业群建设的目的。
专业群建设关系到高职院校专业布局和办学特色的形成,对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专业群建设不是把几个相近专业放在一起就行了,更不能脱离高职院校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客观环境和自身的办学条件去创造一个不合实际的专业群,而要围绕地方经济发展这个目标来建设专业群。要体现高职院校为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培养实用型高技能人才的办学方针,把培养目标与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相结合,突出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学宗旨。因此,专业群的形成必须突出地方特色。
为实现专业群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的对接,专业群建设的内涵还要包含以下四点:(1)创建校企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课程体系;(2)有针对性地研究开发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教材;(3)共同选定和培养双师素质的教师团队;(4)共同实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计划。逐步实现专业群的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零距离、课程设置与职业需求的零距离、教学内容与岗位技能的零距离。
3.产业链形成以专业群建设为条件。专业群的形成必须与社会背景、产业背景、职业岗位背景及其发展趋势相符合。目前,我国结构性失业问题比较严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性的趋势,产业链的兴起和消退导致就业岗位的此起彼伏。高职院校只有把握住这种需求特点和变化趋势,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才能实现学校和社会的双赢。高职院校专业群的布局和调整必须以服务产业为目标,通过对产业链应用性人才需求状况的结构分析,构建与产业发展需求相一致的专业群体系,形成链条式专业群,实现通过产业链的形成来推动高职专业群的发展,通过专业群的建设来满足产业链对人才需求的目的。具体做法是:研究地方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态势,调查区域内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明确行业发展的重点,预测行业未来发展的走向,尤其是那些具有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要重点跟踪调查;其次根据学院办学条件,寻找、确定某一行业作为专业群建设和发展的背景与依托,认真梳理与寻找相应的产业链作为高职院校专业规划布局的前提,使产业链与专业链对接,形成相应的专业群。因此,专业群的形成不是行政命令的结果,而是市场需求变化与高职学院内在发展结合的产物 。 三、构建外语外贸专业群的路径
外语外贸专业群是市场需求变化与高校内在发展相结合的产物,构建外语外贸专业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具体构建路径如下。
1.学校办学定位与战略。外语外贸类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大都是培养知识经济时代外语外贸技术应用型人才。但各学校的发展战略是不一样的,对专业群的构建有一定的影响。
2.系人才培养目标。系是学校人才培养的直接组织者与实施者,其人才培养目标是学校的办学定位与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一般是培养一线外语外贸服务人才。系人才培养目标对专业群的构建有直接的影响,构建专业群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外语外贸人才培养目标。
3.监测外部环境。主要是监测人才市场环境,发现构建外语外贸专业群的机会与威胁。社会需求外语外贸人才的数量和结构的变化,会灵敏地给专业群的构建带来机会或威胁。 因此要经常性监测学校所在区域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科技结构和就业结构,密切关注外语外贸人才需求新動向,积极寻找新的专业增长点,寻找构建外语外贸专业群的机会 。
4.评估内部环境。主要是评估学校,以及系内部目前所具有的构建建筑设备专业群的优势与劣势。评估的主要内容有办学历史经验积淀、专业数量与特色、教师队伍、实验实训实习条件、课程体系、教学手段、质量保证体系等等。
5.预测构建专业群的能力与机会。主要是根据对外部人才市场环境的监测情况和对学校内部条件的评估情况,来预测构建外语外贸专业群的能力与机会。在对社会需求进行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如果外部有构建外语外贸专业群的机会,而且内部有构建外语外贸专业群的优势,那么说明目前具有构建建外语外贸专业群的能力与机会。反之,则没有构建外语外贸专业群的能力与机会。
6.制定外语外贸专业群规划。当预测到目前具有构建外语外贸专业群的能力与机会时,就可以着手制定专业群构建规划。
(1)专业群目标定位。外语外贸专业群定位,高于专业而又依托专业,目标是培养学生:①满足就业岗位(群)的技术能力(技能)与职业素质;②具备职业发展与迁移所必需的相对完整的外语外贸专业技术领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
(2)专业群框架。构建外语外贸专业群并不等同于专业框架建设,需要从战略高度来考虑,要从学校所处的社会环境、地理环境、经济环境和自身所具有的办学基础条件出发,结合广泛、深入的市场调研,寻找、确定若干个行业,作为外语外贸专业群建设和发展的背景与依托。在整合优化现有专业所形成的外语外贸专业群中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特色确定核心(品牌 )专业、特色专业和一般专业,形成由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和一般专业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多专业协调发展、多个专业方向相互支撑的专业体系结构,即“一个公共技术平台、多个专业方向”的外语外贸专业群框架模式。
(3)专业群构建条件与具体计划。外语外贸专业群构建需要一定的配套资源,同时还要制定具体的构建体系计划。
7.实施专业群规划。外语外贸专业群构建规划制定后就要组织力量和资源进行实施。
(1)专业整合成群。要认真梳理现有专业,对现有专业进行聚合重组,淘汰过时专业,开发新型专业,找出关联性,整合形成外语外贸专业群。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含量为参数、以课程专业的交叉复合为发展方向来综合考虑外语外贸专业群设置。同时,要根据地方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区域支柱产业及发展方向设置核心专业,形成以核心专业为重点的外语外贸专业群。
(2)投入建设经费。要从“撒胡椒面型”向精准投放转变,突破各专业之间的篱墙,就外语外贸专业群内的相关相近专业集中建成一个与专业群相配套的实验实训实习体系,提高经费使用的有效性,产生联锁效益。
(3)建设师资队伍。培养与引进一批基础理论扎实、教学实践能力突出的专业带头人和教学骨干,在外语外贸专业群的范围内形成整体效应。外聘企业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改善“双师”结构,通过多种渠道培养教师“双师”素质,打造适应新教学模式要求的“双师”结构师资队伍。
(4)配套课程体系结构。基于外语外贸专业群的规划与设置,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建设“一个公共技术平台下的核心课程群及核心能力培养模块 +多个面向岗位(群)专业方向(知识 +技能)模块”的课程体系结构。深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变革,以外语外贸专业为导向重构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课程内容,以“教、学、做”合一改革教学手段与方法,形成配套教材。
(5)改革教学模式。积极摸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外语外贸专业群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
(6)创建共享型外语外贸专业群教学资源库。具体有专业教学目标与标准、精品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验实训、教学指导、学习评价等要素,规范专业教学基本要求,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有力支撑外语外贸专业群。
(7)以督查为重要抓手。建立健全专业群工作机制,对已出台专业群方案,逐项督查,发现问题列出清单,上下联动,纵向推进,扭住专业群重点、突破难点、分类指导,精准发力,推动专业群重大制度创新,立足问题导向,分专业列出要点,建立总台账,明确优先顺序,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具体路线图,时间表和成果形式,以定釘子精神层层抓好落实。
8.专业群的保持和创新。专业群构建宜经成形,即应保持相对稳定,以利于资源积累和品牌打造。同时紧跟市场发展变化,密切关注人才需求新动向,积极寻找新的专业增长点,从实际出发动态调整更新专业群结构,以取得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动态平衡。
参考文献:
[1]刘法公,莫莉莉.国际营销英语[M].汕头大学出版社,2010.
[2]石云霞,王红超,狄欣.商务英语翻译水平对提高就业竞争力的作用探析[N].信息技术、服务科学与工程管理国际学术会议,2014-11-28.
[3]赵庆年,祁晓.研究型大学的基本职责[J].高教探索,2014(5):5-10.
[4]张家勇,朱玉华.耶鲁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北京教育,(高教),2014,(10):77-80.
[5]吴洪富.大学教育与科研关系的历史演化[J].高教探索,(高教),2013,(5):98-103.
[6]何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J].理论观察,(高教),
2014,(3):129-131.
[7]朱怀宏,夏黎春.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专业研究[J].继续教育, 2014,(3):26-27.
[8]朱怀宏.浅议继续教育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管理体系[J].继续教育, 2014,(8-9).
基金项目:2016年湖南省职业教育改革研究项目“高职外语外贸专业群建设的路径研究”(ZJGB2016286)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介绍:王伟(1959-),男,汉族,湖南长沙人,高级讲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