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曾经一再强调“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一要求指出了小学数学要能使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用数学的眼光看数学,用数学的思想思考生活,从而在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有趣和有用。但是,在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只会用所学的知识解答课本中的一些习题,缺乏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的主动性。为此,小学数学教学就应凭借学生生活因素,架设数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培养学生“用心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乐于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良好习惯与能力。
数学联系生活已成为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观念之一,怎样有效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值得我们思考。
一、教学情境生活化
新课改提倡数学教学应努力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的教学模式,结合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境,把生活中的事件再现课堂,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体验、研究问题过程中产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特点,采用语言直观、实物演示、游戏、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手段,创设课堂的生活情境,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以更便捷的方式沟通书本知识与生活现象的联系,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问题意识。
例如,教学“正归一应用题”,在课堂上利用CVI技术创设一个“逛超市”的现场,学生跟随摄像机的镜头,看大屏幕逛超市,在逛超市的过程中,认识“单价”“数量”“总价”。这种生活的现场,使学生熟悉而又亲切,轻松而又有趣,像是生活中的玩,实质是数学中的学。
“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让学生产生好奇心,跃跃欲试,急于探索;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和魅力——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数学充满趣味;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问题自己提、规律自己找、结论自己总结。
二、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教材的编写由于客观和主观的原因,难以使教学内容符合各地的生活实际,这种地域的差异,风情的差异,生活的差异是难以避免的,这就需要教师创造地使用教材,优化教学内容,使之更具体化。
第一,改一改。在教材中,编者所提供的只是一个范例,我国地域辽阔,这些例子不可能是每一个学生都熟悉的,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改编素材。
例如,卡丁车的赛场,城市的孩子清楚,可农村的孩子大都不明白。即使都是城市,比如,对于海洋的运输和物产的认识,也有沿海与内陆之别,虽然现在信息传输相当普遍,但对于学生对事物可亲近程度自然不同。这些因素的存在就促使对教材进行适当的修改。
第二,添一添。在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倡导的“添”,绝不会是盲目地增加练习题,要增加的是教学中必要的、有益的,这就是需要我们充分理解和把握教材,增加一些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的素材。
例如,学生学习了“元、角、分”和“100以内加减法计算”后,教师设计了“小小商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模拟现实生活中的买卖东西活动。活动中让学生计算购买两种商品一共要花多少钱?买东西时怎样找零钱?买东西时钱不够怎么办?这种教学方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开放性和创造性。
通过这种现实的、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加深了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充分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在生活中有了广泛的应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感觉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三、教学方式的生活化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一般采用“强制的知识说教”,学习策略只是单一的“从数学到数学”,造成学生对许多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学习进行的是机械的模仿和记忆。这种高耗低效的学习方式,不仅让学生感到厌倦,而且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情感。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一理念为我们指明了数学教学的正确方向:教学策略要尽量生活化,把数学学习融入生活中,教师要把原本枯燥的、固定的没有感情色彩的书本知识变成生机勃勃、富有生命力的生活材料,让学生在活动中操作、探索、发现解决问题,从而不断积累学习经验,掌握学习方法。
数学教学应该综合生活中的各种知识,课内课外相结合:课内学知识,课外用知识,课外发现问题,课内讨论解决问题,课内课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构建数学的学习网络。例如,在课内学习“圆周长公式”,课外让学生去算学校实验楼圆柱子有多粗?去做圆形的“蜈蚣风筝”;在课内学了“单价、数量和总和”的关系式,课外到商场参加“今天我购物”“当一回营业员”等活动;课内学了“图形的面积和周长”,课外可以让学生参与小区活动,“给小区草坪围栏”“在小区内制作公益标记牌”等;课内学了小“统计”,课内可以帮助班主任统计“今年春游到哪儿”“同班同学居住情况”“放学接送情况”,帮助交警统计“某路段的交通状况”“为肯德基店统计人流量”……
四、联系生活要有度
倡导数学教学要适度生活化,数学源于生活、基于生活,但数学也应该高于生活,数学并不只是生活的简单复制,学习数学也并不只是生活的需要,而是学习本身的需要。数学是对生活的再加工、再应用。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效地把握好数学教学的生活化,积极的创造条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运用的态度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实际生活中尝试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数学联系生活已成为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观念之一,怎样有效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值得我们思考。
一、教学情境生活化
新课改提倡数学教学应努力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的教学模式,结合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境,把生活中的事件再现课堂,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体验、研究问题过程中产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特点,采用语言直观、实物演示、游戏、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手段,创设课堂的生活情境,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以更便捷的方式沟通书本知识与生活现象的联系,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问题意识。
例如,教学“正归一应用题”,在课堂上利用CVI技术创设一个“逛超市”的现场,学生跟随摄像机的镜头,看大屏幕逛超市,在逛超市的过程中,认识“单价”“数量”“总价”。这种生活的现场,使学生熟悉而又亲切,轻松而又有趣,像是生活中的玩,实质是数学中的学。
“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让学生产生好奇心,跃跃欲试,急于探索;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和魅力——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数学充满趣味;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问题自己提、规律自己找、结论自己总结。
二、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教材的编写由于客观和主观的原因,难以使教学内容符合各地的生活实际,这种地域的差异,风情的差异,生活的差异是难以避免的,这就需要教师创造地使用教材,优化教学内容,使之更具体化。
第一,改一改。在教材中,编者所提供的只是一个范例,我国地域辽阔,这些例子不可能是每一个学生都熟悉的,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改编素材。
例如,卡丁车的赛场,城市的孩子清楚,可农村的孩子大都不明白。即使都是城市,比如,对于海洋的运输和物产的认识,也有沿海与内陆之别,虽然现在信息传输相当普遍,但对于学生对事物可亲近程度自然不同。这些因素的存在就促使对教材进行适当的修改。
第二,添一添。在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倡导的“添”,绝不会是盲目地增加练习题,要增加的是教学中必要的、有益的,这就是需要我们充分理解和把握教材,增加一些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的素材。
例如,学生学习了“元、角、分”和“100以内加减法计算”后,教师设计了“小小商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模拟现实生活中的买卖东西活动。活动中让学生计算购买两种商品一共要花多少钱?买东西时怎样找零钱?买东西时钱不够怎么办?这种教学方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开放性和创造性。
通过这种现实的、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加深了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充分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在生活中有了广泛的应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感觉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三、教学方式的生活化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一般采用“强制的知识说教”,学习策略只是单一的“从数学到数学”,造成学生对许多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学习进行的是机械的模仿和记忆。这种高耗低效的学习方式,不仅让学生感到厌倦,而且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情感。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一理念为我们指明了数学教学的正确方向:教学策略要尽量生活化,把数学学习融入生活中,教师要把原本枯燥的、固定的没有感情色彩的书本知识变成生机勃勃、富有生命力的生活材料,让学生在活动中操作、探索、发现解决问题,从而不断积累学习经验,掌握学习方法。
数学教学应该综合生活中的各种知识,课内课外相结合:课内学知识,课外用知识,课外发现问题,课内讨论解决问题,课内课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构建数学的学习网络。例如,在课内学习“圆周长公式”,课外让学生去算学校实验楼圆柱子有多粗?去做圆形的“蜈蚣风筝”;在课内学了“单价、数量和总和”的关系式,课外到商场参加“今天我购物”“当一回营业员”等活动;课内学了“图形的面积和周长”,课外可以让学生参与小区活动,“给小区草坪围栏”“在小区内制作公益标记牌”等;课内学了小“统计”,课内可以帮助班主任统计“今年春游到哪儿”“同班同学居住情况”“放学接送情况”,帮助交警统计“某路段的交通状况”“为肯德基店统计人流量”……
四、联系生活要有度
倡导数学教学要适度生活化,数学源于生活、基于生活,但数学也应该高于生活,数学并不只是生活的简单复制,学习数学也并不只是生活的需要,而是学习本身的需要。数学是对生活的再加工、再应用。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效地把握好数学教学的生活化,积极的创造条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运用的态度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实际生活中尝试到学习数学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