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绘画的视觉审美满足,强调绘画语言要素对人的情感作用,是绘画作为视觉艺术传递画家画面拟定信息、沟通读者、影响读者的唯一方式。绘画语言是画家思想、情感、生活感悟、艺术观通过材料方式反映于画面的色彩、形式和形象。而画家画面语言的形成往往受到画家艺术取向、地域文化、个性情感、材料表现方式与性能等多重复合要素的制约影响,这些综合因素是画家个性语言形成的文化背景,是画家风格面貌、个性特点形成的主要因素。
然而,材料表现方式和地域文化的相近和相同,使画家在创作过程中很难摆脱习惯惯性中“默认”的潜意识轨迹,达到跨越藩篱、超越自我的境界。这也是造成绘画作品太多“似曾相识”的主要原因。但艺术的生命和价值在“变”,变就是发展和延伸,油画从凡艾克到达·芬奇,从安格尔到莫奈,从塞尚到马蒂斯绘画艺术总是不停地突破着自己和改变着原有的意识和法则,让绘画艺术不停地演绎着自身丰富多变、永无休止的特点。然而,作为古老画种的水彩画传入我国近百年,其绘画表现的方式方法却并无太多变革,大都沿用传统习惯进行作画,最多也不过是绘画内容和形式范围内的探索。致使这个古老的画种的语言更新和发展受到很大限制。可喜的是近年来,由于科技的进步,人们欣赏需求和方式对绘画定位的促进和改变,不断有突破性的水彩画作品在画展中出现,让人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特别是广东地区的水彩画探索尤为突出。这不是单一的个人行为,而是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画家群体的行为现象,对广东地区的水彩画的探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虽然广东水彩探索早已有之,从老一辈的李铁夫到后来的王肇明他们都没有墨守成规,但从来没有形成像今天的一大批的中、青年水彩画家在绘画的探索上走出了一条发展广东水彩画的全新道路,广东水彩在全国美展上获得无数金、银、铜奖的同时,也以自己独有的特色和全新的风貌引起水彩画界的关注,这也就是水彩画界热议的“水彩画广东现象”。
广东水彩画的这一现象主要反映在绘画语言的更新上。在绘画语言构成要素上的色彩、形式、形象和传统水彩画都有所不同,其画面表现材料远远跨越了传统水彩的范围,甚至是多种材料的综合性绘画,这些水彩画看起来具有油画、或版画、或国画甚至多画种的效果特点,离人们传统概念的水彩画的效果都相去甚远。
归纳起来看;广东水彩画的变革主要还是体现在绘画材料语言和形式语言两个方面。
一、材料语言
当今绘画的特点是语言制约着内容和形式,材料语言的个性表现特点,往往决定着画面内容和形式的表述意义和方式,这也是画家风格特点、艺术取向的具体体现。当代广东水彩画以强烈的语言追求意愿,跨越了众多的藩篱,展现出对材料语言探索的极大兴趣,逐渐改变着原有水彩画的技法和定式,建构着一种引人注目的新语言面貌。
画家企求建立自己独有的风格形式,画面语言的创新和特异是前提,因此材料的尝试和探索是所有绘画语言变革中最具代表性的现象。总的看来,广东水彩画的材料语言探索主要体现在绘画基层材料(依托材料)、表象材料(颜料)、媒介剂三个方面。
1、传统水彩的基层材料是具有一定吸水性的画纸,纸质的浸润感和透明性是水彩画语言的基本表现特征。纸的吸水性、纹理的颗粒度、纸的原材料属性等都对最终语言效果有很大影响。为了使基层材料满足自己绘画语言的表现特点,很多水彩画家通过改变画纸性能,以满足其各自需求的水和彩的理想表现效果。如对画纸加矾、过胶以减少吸水量和延长吸水和干燥时间,以增加水和彩的交融性和用笔调整时间,以追求水彩的偶然性和浑然一体的表现方式。这种方式也可以强调纸面颜色的彩度,保有色彩的鲜艳感。或有意去掉和减弱纸面的矾层,强调画纸的吸水性,追求国画宣纸般的渗透效果和笔触意趣。或通过画面局部或整体涂上一层相应的丙烯颜料、油画塑型膏、阿拉伯树胶和白乳胶等以改变画纸的性状,使色彩在底料的作用下产生流渍和斑迹,以达到色彩既丰富又通透的视觉效果。或者通过刷带粉的底色以追求画面色层的厚实、丰富以及色调的统一。甚至有的画家直接选择帆布、吸油画布、绢等作为水彩绘画的基层材料,以表现特殊的绘画效果。
由于基层材料的改变,画纸的彩度、附着性、融合性、透明感、凹凸感、纹理性状、底色肌理也随之改变,对绘画形式、技法提供了更多的表现选择,为水彩画的语言探索和选择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2、在表象材料的运用上,许多画家也是涉猎甚广,远远超越了人们熟识的水彩颜料范畴。如墨汁、丙烯颜料、国画颜料、印染料、透明水色(设计效果图颜料)、油漆等。由于水彩绘画材料的广泛涉猎,使得这些绘画的语言特点和基本面貌已经逐渐远离人们概念中的水彩特点,国画的挥洒笔意、油画的丰富厚重、水印版画的偶然神奇,扎染工艺的趣味天成似乎都可以在现代水彩画中寻到踪迹。表象材料的大胆探索带来了绘画语言的更新和丰富,也带来了水彩绘画的面貌改变。
3、传统水彩画是以水为媒介的,十分强调“水”的韵味和运用,也是水彩画的主要属性特点。但现在的水彩画在“水”的概念上进行了很大的延展和突破,将水的效果和水的意味表现同样归结为“水”的范畴。因此在媒介的运用上将汽油、松节油、树胶、啫喱水、酒精(乙醇)、香蕉水、固色剂等都视同为“水”在绘画中运用。另外,食盐、洗衣粉、蜡烛、蜂蜡、蜡笔、油画棒、水溶性彩色铅笔等辅助材料也常常运用于水彩画的创作中。这些媒介材料的使用,使得“水”的粘稠度、挥发性、附着性有了更多改变,使画面经常出现一些传统“水”技法无法实现的,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
二、形式语言
材料语言的革命直接带来技法表现的更新,由于技法语言的拓展带来了表现内容及形式的宽阔性,也为绘画的形式语言的探索提供了更大空间。无论是写实性还是重构性语言要具有感人的力量,都需要画家采用适当的技巧方式和形式手段表现恰当的物象和内容,也就是材料语言、形式语言需要契合内容形式才能充分地反映画家的情感理想,才可能将自己的审美意愿较好地传达给读者,起到艺术语言自身的功能作用。画面的形式语言表现主要体现在材料语言表现形式、语言构成形式、语言审美结构形式三个方面。 1、材料语言表现形式:由于现代水彩在材料方面的尝试和探索,也带来了表现方法的变革,在画笔的应用、表现形式、表现方法上都有所突破和创新。也可以说画笔概念的延伸是现代水彩和传统水彩的技法分水岭。
创作中,传统的羊毫、狼毫画笔不再是水彩画的唯一,许多画家更钟情于油漆猪鬃刷,甚至棕纤维做的画笔作画,以寻求不均匀和不规则的笔触和色点的出现。通过这种多层色彩的重叠或渗透以实现丰富而含蓄的色彩效果,这种绘画方式常用来表现斑驳的铁锈、剥落的油漆、苍凉的苔藓、陈旧的历史沉积。除了传统概念上的画笔之外,油画刀、直线笔、橡皮、橡皮泥、泡沫条、抹布、植物的枝叶形态、人的手指、手掌都是画笔。甚至塑料薄膜、牙刷、鞋刷都成了水彩画家的画笔。我们不可以轻视这些“另类”的画笔,许多时候它们表现的语言效果是传统画笔根本无法实现的。有些画家也常将一些器具应用于水彩绘画的创作中,如喷壶、空压机、喷笔、丝网印制、滚筒等,这些工具的运用常常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特殊效果。
由于画笔概念上的拓展,从而增加了许多新的表现方式,由传统的写、擦、挑、点、勒、勾、染发展到现在的洒、弹、流、搅、融、冲、洗等手法。由于表象材料的丰富使用,使技法中更增加了堆、喷、叠、挤、挂、盖、沥水、遮挡等表现手法,许多水彩技法已经借用了中国画的笔意、雕塑的刀法、油画的做底、装潢的漓粉堆砌等,使现代水彩绘画中除了“画”的意愿设定魅力外,更添加了“制作”的偶然精彩。
2、语言构成形式:材料和技法探索的变革,随之产生新的绘画表现语汇,也必然产生新的表现内容和形式。由于广东水彩表现语言的拓展和丰富,让多种语言表现方式成为可能,使得水彩在色层的表现上,不再只满足于轻快与透明,而呈现出色彩的厚重与丰富,散发出强烈色彩情感表达理想。由于多种媒介的运用使画面水色的交织和渗透丰富而含蓄、浑厚而多变,从而增加了水色的偶然交织和无意识突变的更多可能,这更增加了水彩意趣天成的效果魅力。肌理层面的处理和制作不单是语言的丰富,更使当今水彩既有油画的丰富色彩力量,又保留了水彩画自身的浸润感和清新自然效果。广东水彩从重“水”走向重“彩”的表现,让水彩由精微的水色意趣追求转变为强调色彩形象视觉冲击感受表现。使水彩从轻松、明亮的色调、注重形式趣味笔意的小品表现范畴,跃进成为擅长表现斑驳痕迹、岁月留痕的历史沧桑画面的大型画种。这意味着,水彩画已经从清雅的厅堂、书斋玩赏型进入到强调视觉冲击、气势恢宏的画展殿堂。这是绘画形式语言的脱胎换骨,绘画功能的升级。
3、语言审美结构形式
“水彩画广东现象”是对材料语言到技法语言的探索变革过程,由于新的材料运用、让水彩这一古老绘画具有了新鲜的积极活力,很大地改变着自身的本来面貌。
由于材料表现形式和工具的拓展,极大地丰富了画面的语言表现力,语言表现的拓展,也导致了绘画内容的拓展。许多作品的主题内容也从宏观到微观,一段残墙、一只烟袋、一块锈铁皮等毫不起眼的物品在丰富多变的广东水彩语言的表现之下也显得颇具历史生命的痕迹,两块普通石头在多样的技法语言表现之下显得那样坚实而通透的不一般。甚至小到显微镜下世界,大到瑶家几百人的场景,以致臆想的风景和梦中的场景也可以在广东画家的笔下出现。这种百无禁忌、天马行空的内容表现远远跨越了传统水彩的能力范围。表现语言的拓宽,使得绘画内容和表现需求更加宽泛,更多的视点和视角表现增强了画面语言可读性的同时,也带来绘画语汇更多的探索和尝试,让广东水彩散发出更多的现代理想主义的特征。
技法语言的追求,是语言的突破和丰富,语言表现的需求必然带来绘画形式的变更,造型的理想化、理性化、意趣化,物象属性组合的多样化(如静物组合中出现人和动物的负像,或植物的斑块斑结出现人物、人体形象),色彩的主观化、造型的平面化和理想化。广东水彩也经常利用基层材料的厚涂和机器工具的制作形成有序和无序的肌理,再根据需要进行色彩浸染和挥洒,常常有许多出人意料的特殊效果出现。这些变化让广东水彩逐渐偏离传统水彩重水色意趣和形象表现的特点,显现出强烈的理想性和自我性。
由于当代水彩绘画的绘画材料从轻快单薄走向凹凸和厚重,色层的交织和显隐,重重叠叠地逐次展开,在光照的参与之下,使画面具有了时空的意味,带引着观众的视线从平移变得纵深。画面笔触的讲述形与色的角色互换并不是画面的全部,由于肌理和制作的效果形成的语言因素,使得画面形象具有的多重复合型语言要素,形与形之间,主体与背景之间,色块与色块之间,肌理与肌理之间,包含着众多的形式和形象,当读者的眼睛在肌理的高差和凹凸之间游走的时候,画面的正形和负形可以角色交换,从而产生新的形象。这些“再生形象”是模糊的,不确定的,有些需要读者根据自己想象和意愿去补足和完善的。这一过程是绘画体验的最高境界,是画家和读者的契合,是思想和心灵的再创造。其实当代水彩画家所营构的画面语言无论如何丰富都是有限的画面,恰好是多种材料语言的融入让绘画语言产生了多义性和不确定性,就是这类语言为画面提供了极大的想象空间,为读者提供了思想驰骋的广阔天地。这些语汇的产生是读者生活经历和情感因素所决定的,远非画者能够拟定和意控。不过高明的画家一定不要用个人审美理想把画面塞满,而应该多留些启示性语言因素,并留下舒缓和通透的情感空白空间,才能更好地与读者沟通。
广东水彩并没有完全摒弃传统,水和彩仍是画面的主体,但多种材料形式、语言形式的探索尝试才成就了今天即厚重又通透,即丰富又灵秀的独特广东水彩语言。
三、结束语
如今这些探索性的水彩画在全国大展上获得金奖、银奖的同时,水彩绘画的特性需不需要坚持和保留成了最大的争议,这些像油画、水粉画、版画的水彩得到了褒贬差异很大的评价。多数人认为:水彩画的综合表现远不如油画的综合表现效果,有这探索的必要吗?其实,当今水彩画材料的综合定位点还是“水”和“彩”的革命,神奇的水色交织与偶然的效果仍是油画无法比拟的优势和魅力。对于水彩画的这些探索现象的议论,笔者认为是一种正常现象,认识和了解总是一个发展过程,过程的后期总会有一个结果。绘画的融合与分隔总会推动着绘画向前发展,现代绘画的画种界限已经被科技和观念的发展拉近,技法的相互借鉴是语言探索的必然。就拿现代油画来讲,也因其众多的媒介和材料的介入变得属性更加模糊,然而却成就了今天魅力无穷的油画语言,形成了丰富多变的油画风貌。今天水彩的探索道路又何尝不是也如此的呢?
然而,材料表现方式和地域文化的相近和相同,使画家在创作过程中很难摆脱习惯惯性中“默认”的潜意识轨迹,达到跨越藩篱、超越自我的境界。这也是造成绘画作品太多“似曾相识”的主要原因。但艺术的生命和价值在“变”,变就是发展和延伸,油画从凡艾克到达·芬奇,从安格尔到莫奈,从塞尚到马蒂斯绘画艺术总是不停地突破着自己和改变着原有的意识和法则,让绘画艺术不停地演绎着自身丰富多变、永无休止的特点。然而,作为古老画种的水彩画传入我国近百年,其绘画表现的方式方法却并无太多变革,大都沿用传统习惯进行作画,最多也不过是绘画内容和形式范围内的探索。致使这个古老的画种的语言更新和发展受到很大限制。可喜的是近年来,由于科技的进步,人们欣赏需求和方式对绘画定位的促进和改变,不断有突破性的水彩画作品在画展中出现,让人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特别是广东地区的水彩画探索尤为突出。这不是单一的个人行为,而是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画家群体的行为现象,对广东地区的水彩画的探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虽然广东水彩探索早已有之,从老一辈的李铁夫到后来的王肇明他们都没有墨守成规,但从来没有形成像今天的一大批的中、青年水彩画家在绘画的探索上走出了一条发展广东水彩画的全新道路,广东水彩在全国美展上获得无数金、银、铜奖的同时,也以自己独有的特色和全新的风貌引起水彩画界的关注,这也就是水彩画界热议的“水彩画广东现象”。
广东水彩画的这一现象主要反映在绘画语言的更新上。在绘画语言构成要素上的色彩、形式、形象和传统水彩画都有所不同,其画面表现材料远远跨越了传统水彩的范围,甚至是多种材料的综合性绘画,这些水彩画看起来具有油画、或版画、或国画甚至多画种的效果特点,离人们传统概念的水彩画的效果都相去甚远。
归纳起来看;广东水彩画的变革主要还是体现在绘画材料语言和形式语言两个方面。
一、材料语言
当今绘画的特点是语言制约着内容和形式,材料语言的个性表现特点,往往决定着画面内容和形式的表述意义和方式,这也是画家风格特点、艺术取向的具体体现。当代广东水彩画以强烈的语言追求意愿,跨越了众多的藩篱,展现出对材料语言探索的极大兴趣,逐渐改变着原有水彩画的技法和定式,建构着一种引人注目的新语言面貌。
画家企求建立自己独有的风格形式,画面语言的创新和特异是前提,因此材料的尝试和探索是所有绘画语言变革中最具代表性的现象。总的看来,广东水彩画的材料语言探索主要体现在绘画基层材料(依托材料)、表象材料(颜料)、媒介剂三个方面。
1、传统水彩的基层材料是具有一定吸水性的画纸,纸质的浸润感和透明性是水彩画语言的基本表现特征。纸的吸水性、纹理的颗粒度、纸的原材料属性等都对最终语言效果有很大影响。为了使基层材料满足自己绘画语言的表现特点,很多水彩画家通过改变画纸性能,以满足其各自需求的水和彩的理想表现效果。如对画纸加矾、过胶以减少吸水量和延长吸水和干燥时间,以增加水和彩的交融性和用笔调整时间,以追求水彩的偶然性和浑然一体的表现方式。这种方式也可以强调纸面颜色的彩度,保有色彩的鲜艳感。或有意去掉和减弱纸面的矾层,强调画纸的吸水性,追求国画宣纸般的渗透效果和笔触意趣。或通过画面局部或整体涂上一层相应的丙烯颜料、油画塑型膏、阿拉伯树胶和白乳胶等以改变画纸的性状,使色彩在底料的作用下产生流渍和斑迹,以达到色彩既丰富又通透的视觉效果。或者通过刷带粉的底色以追求画面色层的厚实、丰富以及色调的统一。甚至有的画家直接选择帆布、吸油画布、绢等作为水彩绘画的基层材料,以表现特殊的绘画效果。
由于基层材料的改变,画纸的彩度、附着性、融合性、透明感、凹凸感、纹理性状、底色肌理也随之改变,对绘画形式、技法提供了更多的表现选择,为水彩画的语言探索和选择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2、在表象材料的运用上,许多画家也是涉猎甚广,远远超越了人们熟识的水彩颜料范畴。如墨汁、丙烯颜料、国画颜料、印染料、透明水色(设计效果图颜料)、油漆等。由于水彩绘画材料的广泛涉猎,使得这些绘画的语言特点和基本面貌已经逐渐远离人们概念中的水彩特点,国画的挥洒笔意、油画的丰富厚重、水印版画的偶然神奇,扎染工艺的趣味天成似乎都可以在现代水彩画中寻到踪迹。表象材料的大胆探索带来了绘画语言的更新和丰富,也带来了水彩绘画的面貌改变。
3、传统水彩画是以水为媒介的,十分强调“水”的韵味和运用,也是水彩画的主要属性特点。但现在的水彩画在“水”的概念上进行了很大的延展和突破,将水的效果和水的意味表现同样归结为“水”的范畴。因此在媒介的运用上将汽油、松节油、树胶、啫喱水、酒精(乙醇)、香蕉水、固色剂等都视同为“水”在绘画中运用。另外,食盐、洗衣粉、蜡烛、蜂蜡、蜡笔、油画棒、水溶性彩色铅笔等辅助材料也常常运用于水彩画的创作中。这些媒介材料的使用,使得“水”的粘稠度、挥发性、附着性有了更多改变,使画面经常出现一些传统“水”技法无法实现的,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
二、形式语言
材料语言的革命直接带来技法表现的更新,由于技法语言的拓展带来了表现内容及形式的宽阔性,也为绘画的形式语言的探索提供了更大空间。无论是写实性还是重构性语言要具有感人的力量,都需要画家采用适当的技巧方式和形式手段表现恰当的物象和内容,也就是材料语言、形式语言需要契合内容形式才能充分地反映画家的情感理想,才可能将自己的审美意愿较好地传达给读者,起到艺术语言自身的功能作用。画面的形式语言表现主要体现在材料语言表现形式、语言构成形式、语言审美结构形式三个方面。 1、材料语言表现形式:由于现代水彩在材料方面的尝试和探索,也带来了表现方法的变革,在画笔的应用、表现形式、表现方法上都有所突破和创新。也可以说画笔概念的延伸是现代水彩和传统水彩的技法分水岭。
创作中,传统的羊毫、狼毫画笔不再是水彩画的唯一,许多画家更钟情于油漆猪鬃刷,甚至棕纤维做的画笔作画,以寻求不均匀和不规则的笔触和色点的出现。通过这种多层色彩的重叠或渗透以实现丰富而含蓄的色彩效果,这种绘画方式常用来表现斑驳的铁锈、剥落的油漆、苍凉的苔藓、陈旧的历史沉积。除了传统概念上的画笔之外,油画刀、直线笔、橡皮、橡皮泥、泡沫条、抹布、植物的枝叶形态、人的手指、手掌都是画笔。甚至塑料薄膜、牙刷、鞋刷都成了水彩画家的画笔。我们不可以轻视这些“另类”的画笔,许多时候它们表现的语言效果是传统画笔根本无法实现的。有些画家也常将一些器具应用于水彩绘画的创作中,如喷壶、空压机、喷笔、丝网印制、滚筒等,这些工具的运用常常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特殊效果。
由于画笔概念上的拓展,从而增加了许多新的表现方式,由传统的写、擦、挑、点、勒、勾、染发展到现在的洒、弹、流、搅、融、冲、洗等手法。由于表象材料的丰富使用,使技法中更增加了堆、喷、叠、挤、挂、盖、沥水、遮挡等表现手法,许多水彩技法已经借用了中国画的笔意、雕塑的刀法、油画的做底、装潢的漓粉堆砌等,使现代水彩绘画中除了“画”的意愿设定魅力外,更添加了“制作”的偶然精彩。
2、语言构成形式:材料和技法探索的变革,随之产生新的绘画表现语汇,也必然产生新的表现内容和形式。由于广东水彩表现语言的拓展和丰富,让多种语言表现方式成为可能,使得水彩在色层的表现上,不再只满足于轻快与透明,而呈现出色彩的厚重与丰富,散发出强烈色彩情感表达理想。由于多种媒介的运用使画面水色的交织和渗透丰富而含蓄、浑厚而多变,从而增加了水色的偶然交织和无意识突变的更多可能,这更增加了水彩意趣天成的效果魅力。肌理层面的处理和制作不单是语言的丰富,更使当今水彩既有油画的丰富色彩力量,又保留了水彩画自身的浸润感和清新自然效果。广东水彩从重“水”走向重“彩”的表现,让水彩由精微的水色意趣追求转变为强调色彩形象视觉冲击感受表现。使水彩从轻松、明亮的色调、注重形式趣味笔意的小品表现范畴,跃进成为擅长表现斑驳痕迹、岁月留痕的历史沧桑画面的大型画种。这意味着,水彩画已经从清雅的厅堂、书斋玩赏型进入到强调视觉冲击、气势恢宏的画展殿堂。这是绘画形式语言的脱胎换骨,绘画功能的升级。
3、语言审美结构形式
“水彩画广东现象”是对材料语言到技法语言的探索变革过程,由于新的材料运用、让水彩这一古老绘画具有了新鲜的积极活力,很大地改变着自身的本来面貌。
由于材料表现形式和工具的拓展,极大地丰富了画面的语言表现力,语言表现的拓展,也导致了绘画内容的拓展。许多作品的主题内容也从宏观到微观,一段残墙、一只烟袋、一块锈铁皮等毫不起眼的物品在丰富多变的广东水彩语言的表现之下也显得颇具历史生命的痕迹,两块普通石头在多样的技法语言表现之下显得那样坚实而通透的不一般。甚至小到显微镜下世界,大到瑶家几百人的场景,以致臆想的风景和梦中的场景也可以在广东画家的笔下出现。这种百无禁忌、天马行空的内容表现远远跨越了传统水彩的能力范围。表现语言的拓宽,使得绘画内容和表现需求更加宽泛,更多的视点和视角表现增强了画面语言可读性的同时,也带来绘画语汇更多的探索和尝试,让广东水彩散发出更多的现代理想主义的特征。
技法语言的追求,是语言的突破和丰富,语言表现的需求必然带来绘画形式的变更,造型的理想化、理性化、意趣化,物象属性组合的多样化(如静物组合中出现人和动物的负像,或植物的斑块斑结出现人物、人体形象),色彩的主观化、造型的平面化和理想化。广东水彩也经常利用基层材料的厚涂和机器工具的制作形成有序和无序的肌理,再根据需要进行色彩浸染和挥洒,常常有许多出人意料的特殊效果出现。这些变化让广东水彩逐渐偏离传统水彩重水色意趣和形象表现的特点,显现出强烈的理想性和自我性。
由于当代水彩绘画的绘画材料从轻快单薄走向凹凸和厚重,色层的交织和显隐,重重叠叠地逐次展开,在光照的参与之下,使画面具有了时空的意味,带引着观众的视线从平移变得纵深。画面笔触的讲述形与色的角色互换并不是画面的全部,由于肌理和制作的效果形成的语言因素,使得画面形象具有的多重复合型语言要素,形与形之间,主体与背景之间,色块与色块之间,肌理与肌理之间,包含着众多的形式和形象,当读者的眼睛在肌理的高差和凹凸之间游走的时候,画面的正形和负形可以角色交换,从而产生新的形象。这些“再生形象”是模糊的,不确定的,有些需要读者根据自己想象和意愿去补足和完善的。这一过程是绘画体验的最高境界,是画家和读者的契合,是思想和心灵的再创造。其实当代水彩画家所营构的画面语言无论如何丰富都是有限的画面,恰好是多种材料语言的融入让绘画语言产生了多义性和不确定性,就是这类语言为画面提供了极大的想象空间,为读者提供了思想驰骋的广阔天地。这些语汇的产生是读者生活经历和情感因素所决定的,远非画者能够拟定和意控。不过高明的画家一定不要用个人审美理想把画面塞满,而应该多留些启示性语言因素,并留下舒缓和通透的情感空白空间,才能更好地与读者沟通。
广东水彩并没有完全摒弃传统,水和彩仍是画面的主体,但多种材料形式、语言形式的探索尝试才成就了今天即厚重又通透,即丰富又灵秀的独特广东水彩语言。
三、结束语
如今这些探索性的水彩画在全国大展上获得金奖、银奖的同时,水彩绘画的特性需不需要坚持和保留成了最大的争议,这些像油画、水粉画、版画的水彩得到了褒贬差异很大的评价。多数人认为:水彩画的综合表现远不如油画的综合表现效果,有这探索的必要吗?其实,当今水彩画材料的综合定位点还是“水”和“彩”的革命,神奇的水色交织与偶然的效果仍是油画无法比拟的优势和魅力。对于水彩画的这些探索现象的议论,笔者认为是一种正常现象,认识和了解总是一个发展过程,过程的后期总会有一个结果。绘画的融合与分隔总会推动着绘画向前发展,现代绘画的画种界限已经被科技和观念的发展拉近,技法的相互借鉴是语言探索的必然。就拿现代油画来讲,也因其众多的媒介和材料的介入变得属性更加模糊,然而却成就了今天魅力无穷的油画语言,形成了丰富多变的油画风貌。今天水彩的探索道路又何尝不是也如此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