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小说成长主题独特文化内涵体现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qt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80后”小说为青春校园文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他们别具一格的成长自叙为中国成长小说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并在青春与成长为主题中书写了现代青年的独特生活体验,而时代所赋予的人本主义教育下的自我完善,使他们经历困惑、反叛,最终成为指引他们健康成长的良药。
  关键词:校园文学 人本主义 独特文化 青春与成长
  “80后”文学如今已经成为中国文学发展中非常重要的力量,它所表现的独特主题、情感表达以及人物形象塑造使读者能够从全新的视角来观察它所富有的时代意义内涵,而它所折射出的深层文化问题更是令人深思,同时也从另一角度展现了成长小说的现实意义。
  一 成长小说所表达的文学现象
  1 关于成长小说与成长主题
  我们从古至今都述说着成长的话题,成长小说当然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文学作者们深入思考后的结晶。而最先书写成长小说当属德国,并在美国得到了更好的发展。中国成长小说发展较晚,但因为受这两个国家成长小说影响,拥有了丰富的借鉴资源。成长在每个人的人生命历程中都是一个必须的文化现象,它带给人们难以忘怀的生命体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作家对于成长这个主题总是具有不同的阐释,而目前新一年的“80后”作家甚至对前人的成长观进行了抨击,表现出关于成长的独特见解。成长小说的发展脉络源远流长,德国是成长小说的发源地,而其最基本的特点是注重个人的塑造和完善。在此基础之上,美国的成长小说呈现出了多元化,并将各种社会问题暴露出来,更富有现代性。
  中国成长小说创作相对滞后,在中国,最早提出成长小说的是曹文轩,他认为成长应包括教育思想、道德观念、意识形态等多个领域。而我们回顾中国文学史,会看到关于成长主题的小说早在《红楼梦》、《西游记》等文学作品中就有痕迹,例如,《红楼梦》中男主人公宝玉从混沌到清灵的成长经历。以及《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从顽化的石猴到降妖除魔的成长过程,而到了中国近代,尤其是“五四”运动以后,个人成长逐渐被重视。而到了当前的新时代,在改革开放的主导下,中国文学的发展借鉴西方的先进内容,有了更大、更自由的空间,关于人的成长更加注重人的价值和意义,而“80后”小说吸取了美国成长小说传统,使成长小说在多方面得以充分发展。
  我们不能从内涵对成长进行一个简单的定义,这是因为它涉及到特定的社会环境、人文观念和不同时代的精神,而历史的不断发展,也使成长小说更具新意和活力。世界上很多学者对成长小说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概括,有的会从教育角度进行定义,有的则更注重成长过程,并且都考虑了不同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而无论怎么对其界定,有一点是统一的,那就是它是书写人的成长,并实现于动态的生命过程,与此同时,还要包括书写成长者与所处外部环境的关系。这样说来,成长理念是与其社会背景、时代观念密切相关的,正如传统成长小说与现代成长小说就有着很多不同的地方。如在传统成长小说中,将个人成熟的标志大多认为是社会、生活中的磨练。而对于现代人而言,人的生存已经不是要探讨的问题,而更多地关注如何对于自己人格的塑造,以追求完整自我。
  评论家李敬泽认为:“成长小说作为一种类型依然活着……在现代作品中,基本的情节是一个人拒绝长大,或者怒气冲冲地逃到了路上。”也就是说,成长是个体生命的一种体验,不同时期的成长小说主题侧重不同,如“80后”作家书写的主人公认识到教育的一些弊端,而他们所采取的反抗意识也是一种意义下的成长。
  2 “80后”小说对自身成长的关注
  传统成长小说因其时代、历史原因,个人成长都有着浓厚的社会意识形态,试图通过各种社会教育实现成长真理呈现,但“80后”小说因社会物质的极大丰富,当然所关注的就会是个人人格以及人生价值的成长,而于现代青年人而言,当今社会现实中的很多问题又令他们感到困惑和焦虑,他们便以另外一种态度对待人生,挑战师道尊严和家长权力话语,借以倾泄成长中经历的苦闷,而他们这些特别的青春成长体验则演绎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成长故事。
  “80后”小说对于成长主题的书写侧重于身心发育与爱情初识,对于自我成长的困顿,再有就是关于青少年的教育。爱情永远是文学喜欢谈论的内容,不同文化、时代对于爱情的描写也有很大区别。“80后”小说中描写了青年人纯真的青春之爱,当然也存在着某些变形的畸恋,而在开放的时代当然又有大胆的性描写。最为突出的就是描写了由于身体发育而产生的心灵苦楚,这些作品中,作者们敢于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为题材,表现主人公的身体与生理成长,揭示出了青春期生理成长中性心理的萌芽到成熟经历,看起来似乎稚嫩的东西却表现出了他们超凡的方式及语言特色;成长小说的主题和叙事一直都强调自我认知的发展,借以表达在此过程中的价值内涵,从而使得个体心智逐渐成长。“80后”作家最关心的是其成长中与之相关联的东西,通过这种自我认知能够使他们更多地关注自我,并极力对抗所有妨碍他们探寻自我的阻力,因而主题中总能突出他们的叛逆精神,以及他们对于理想信念的执着,即便那是种颓废的精神,但整个世界是他们无法抗争的,这使得他们的战斗最终以妥协告终,这种真实经历的青春心理历程被他们完整地记录在了小说中,别具特色。
  二 青春必须直面的成长
  青春期的生长过程使我们的身体发生了更大变化,而在心理上也会产生自我意识的更新,而这种变化是“80后”最记忆犹新的成长体验。当身体的变化使他们心理发生改变时,令他们在自我认知中感到极度忧伤、孤独和迷茫,这些感觉一直伴随着他们走过这一阶段,令读者感到成长的不易,并将这些不易中波涛汹涌的心理变化完整地记录在小说中。
  1 身体与心理的成长
  身体的生长和发育的实质就是一种成长,第二性征的出现以及性的成熟是青少年在生理发育的必然。当他们意识到自身的性发育开始,即表现为他们的身体发生变化时,会产生青少年期典型特征的尴尬与自我意识,“80后”的小说将这种变化中的自我意识完好地再现于作品中。如“80后”作家周嘉宁在其小说《往南方岁月去》中,就利用梦境叙述了少女正在发育中的心境。当青少年发现自己身体上的变化时,在惊奇、羞涩的同时,自我意识也得到了提高,最明显的是关心自我、凸现自我、重视自我,并把自己的行为视为非常重要,有时甚至无法区别自己对自己的感受以及别人可能对自己的感受。在小说《北京娃娃》中,其中的人物林嘉芙就时常幻想“假想的观众”:“我在黑暗之中小心翼翼地为自己涂着红唇,然后想象着以一个男人的眼光去欣赏它”,而在另一篇小说——张悦然的《吉诺的跳马》中,吉诺的成长源于敏感的吉诺在体育课的时候发现一个陌生男子“饶有兴趣地注视着她的一举一动的时候,她感到了一种凛冽如酒精般冰凉液体注入了身体里”,这使得故事中的人物意识到来自异性的注视,它促进了吉诺的成长。   青少年心理发展成熟总是滞后于生理成长,生理发展是一种自然过程,而心理发展却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果发展不好,就会产生一定的偏差,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在“80后”作品中,大都表现了主人公的成长中如影如随的暴力和血腥,或者是另外的孤独和忧伤。如张悦然的作品中主人公的行为总是让作者悬着一颗心。典型的代表是小染以戳烂水仙的根为嗜好,杀死父亲后还用父亲的血涂嘴唇,憬和杜宛宛的自残倾向等,用各色形象反映了这个阶段不同程度的精神畸变。而这种作品风格与作家自身有很大关系,张悦然就坦然自己作品描绘的血腥和鬼气是因其内心对于心智成长的恐惧。而我们仔细地体会会发现,青少年的这种成长感受、一切心理变化是因为没有人与他们分享或分担。中国人文化背景和观念,使得大多数中国父母还没有认识到性教育对于当代青少年的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下,青少年只能通过各种书籍来获知青春期的秘密,而当缺乏正确引导时,当然会令他们的性格变得孤僻和忧虑。
  2 情窦初开
  在“80后”的小说中,更多表现了爱情的主题,这当然与青春期的生活经历有直接关系,同时它也从侧面反映了讲究金钱和价值交换年代的爱的失落。正如莫言所说:“他们不会情愿过早堕入世俗,所以不会信奉金钱与权势,那么剩下的就只有爱情”
  在“80后”的小说中,有青春期纯洁的爱情,也包含了赤裸裸的性,爱情促进了主人公自我认知的发展,他们渴望寻求一份纯洁的爱情,成为了他们成长的推动力,而在无所适从的时候,也是为了慰藉生活的心理孤独,从而产生了随意地对待两性关系,而在这种对传统反叛中也会用异性的眼光重新审视自己,保留着对纯真爱情向往,并成为他们理想的寄托。如《三重门》中,林雨翔对Susan始终保持着纯洁的爱,林雨翔认为世间存在事物除文学和Susan是纯洁和美的,其余一切都是虚伪肮脏的。在《北京娃娃》中,主人公林嘉芙认为:“理想中的性爱关系是身体上的裸露及开放的性关系……大家可以交换性伴侣,我讨厌在性上的占有欲和罪恶感。”这显然受西方“自由高于一切”影响,而撕破了道德底线。但“80后”并不是颓废的一代,他们心里仍然保留着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正如春树经历了爱恋与情欲的洗礼后,最终还是在寻求真纯的爱情一样,是主人公成长的经历。
  三 青春个体成长的深层挖掘
  青少年所经历的成长过程是自我认识高涨期,其成长主要是心理和精神层面的,在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社会责任与自由意志等这些关系出现冲突时,对于未来又不知如何安排与面对,现实的生活又找不到航向,由于没有正确的引导而感到迷茫。“80后”小说把青少年这些困惑与矛盾真实地反映在了作品中。
  在《北京娃娃》中,林嘉芙的矛盾表现为对学业没有一点兴趣,不再迷信父辈的绝对权威,认为:“学习是一种权力而非赏赐……我宁可牺牲我的未来也要让他们知道他们错了。”以此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以及外界干涉的愤怒。但她并不是自暴自弃,又希望自己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只不过想用自己的自由意志来主宰未来,而不是其他人强加的意愿。这使她退学、离家找寻自己理想的生活,却以失败告终。迷失了自我让她未来无所适从,重新回到了学校后:“对自己无限失望……我就是一朵朝生暮死的花儿。”它也暗示了纯粹的自由是不存在的,不能运用感性因素过胜于理性的判断,自我定位本身就意味着一种自我限定。
  不管怎样,“80后”小说都透视了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作用,主人公的成长不只依赖于教育学习,精神层面的教育也决定了青少年的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1] 朱刚:《新编美国文学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 孙胜忠:《德国经典成长小说与美国成长小说之比较》,《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第3期。
  [3] 克里希那穆提,若水译:《重新认识你自己》,群言出版社,2004年版。
  [4] 罗凌云、凤笑天:《城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比较研究》,《青年探索》,2001年第6期。
  (张炜,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王丽华,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其他文献
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在裁判文书叙写方式的改革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法院刑事诉讼文书样式》(样本)(以下简称《修订样式》)的出台,对裁判文书的制作提出了
许玉瑑(一八二八—一八九四)之词作,流传较广者仅有收入《薇省同声集》中之《独(?)词》,録词六十六首,乃许氏与王鹏运等同官薇省时酬唱之作。许氏另有词集刻本《诗契(?)词钞
探讨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内涵、特征,首先涉及什么是凝聚力和什么是民族凝聚力的问题。如能就此作一般性的概括,无疑有利于对中华民族凝聚力内涵、特征的深入探讨。凝聚力原是
从何说起呢,此时,夏日的午后,突然来了一场大雨,雨水在玻璃窗上流淌,望出去,景物变得朦胧,不停地变幻着。可只是瞬间,地还没下透,雨就停了。太阳依旧。知了的鸣叫依旧。这一
胡适研讨词学,是为了佐证、构建他的白话文学史,而欧阳修词,尤其是《醉翁琴趣外篇》中的艳俗之作,成为他用以说明自己观点的绝好例证,它既可以证明白话词乃至白话文学的强大
1.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信念积极向上的人生信念是人的一种美德,也是人活着的精神支柱,是一个人生命旺盛的驱动力。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墙报、班报等宣传方式,向学生展示各种优秀
在中国,调解制度的历史要久远于知识产权诉讼,而知识产权诉讼的出现则对调解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在法学研究领域,人们谈论调解制度的文章不可胜数,但将知识产权诉讼中的调解制度作
夏金桂是《红楼梦》悲剧中的一个畸形人物。本文从中国封建文化和封建秩序出发,分析了夏金桂悲剧形成的原因,揭示了封建社会对人的压抑以及促使了人的人格异化。并从夏金桂这
阅读、悦己、追梦人。  我是一个天生爱幻想的女生,上学闲暇时间不会像其他女孩儿那般喜欢逛街购物,而是独爱流连各家书店,同学们总笑话我活在自我的精神世界里,而且我还不喜欢上网看小说或手持电子书慵懒依偎在床边阅读,因为我真心觉得透过屏幕去阅读是无法捕捉到文字心灵最深处的,相比之下,更喜欢用手指轻轻翻阅书卷轻嗅片片墨纸香的气息。  阅读时我常惊羡于小说中的曲折离奇,期待主人公充满浪漫意境的奇遇有一天可以
1离家越近,余孝成心里越觉得紧张。看到自己家屋顶上的烟囱时,他的心已快跳出来。他突然停住脚步,顺势靠在路边的一棵松树上。他想等心里稍微平静一点再走。阿茭努力追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