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难学,作文难写,难写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感到无话可写,也就是缺乏写作素材问题。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写出内容具体、生动感人的文章,首先要有丰富的素材。丰富的素材从哪里来?主要靠平时的积累。下面针对初中学生如何积累作文素材,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兴趣,主动积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积累的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积累。可阐明积累对于写作的重要性,引起学生重视积累;可用有关名人积累的故事(如陶宗仪“积叶成书”的故事)与名言警句(如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来激发学生兴趣;可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举办诗歌朗诵会、经典诵读、演讲比赛、成语接龙赛、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交流、分享,强化兴趣;可把学生积累的文字装订成册,写成的优秀文章张贴、交流甚至投稿发表,或开展优秀习作评比表彰活動等,使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这是培养兴趣的有效手段。总之,作为语文教师,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要为促进学生自觉地积累服务,要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累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地去观察、去阅读、去实践、去体验,去发现、去思考、去搜集、去积累,并使之成为自觉行为,让他们在积累中成长。
二、拓宽渠道,广泛积累
(一)从生活中积累
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是写作素材取之不尽的源泉。对初中学生而言,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都存在大量的写作素材,只要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用心体验,就能从生活中积累到丰富的写作素材。
1、留心观察,积累素材
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观察是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渠道,也是写作的前提条件。《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作为教师,要教育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勤于观察、细致观察的习惯。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学们要走出教室,融入大自然,融入社会,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景、物及相互间的关系,多看、多听、多思,敏锐捕捉有用信息,积累写作素材。
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观察的方法多种多样,如由整体到部分的全面观察,捕捉事物特点的集中观察,互相对照发现异同的比较观察,由此及彼、展开联想的观察以及多角度、多侧面的观察等等。同时,要将观察所得及时记录下来,也可写成观察笔记。长期坚持,可以获得大量习作素材。
2、丰富学生生活,积累素材
主动参与生活、体验生活,也是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尽量扩大学生的生活面,积极组织、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课余活动、家务劳动、社区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比如参加兴趣小组、环保宣传、参观、游览、调查、访问、劳动、比赛等,从中认识新事物、积累新知识,体验酸甜苦辣、喜怒哀乐,甑辨真伪虚实、善恶美丑,提升思想认识与审美情趣,丰富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从而可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这类材料往往由于亲身经历、真实可感、富有情趣而使人印象深刻,当写作时,就能从丰富多彩的素材中选取合适的材料,写出感情真挚的文章来。
(二)从阅读中积累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要利用阅读这一重要途径来开阔视野,汲取营养,积累写作素材。阅读积累可从两方面来进行。
1、从课本中积累素材。教材中的选文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这些文章不论是从选材立意、谋篇布局、思想情感,还是从语言运用、表达技巧上看,都是中学生学习、借鉴的蓝本。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文,指导学生学习、领悟、积累、运用,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实践证明,跟着课文学知识,学作文,是丰富学生积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
2、从课外阅读中积累素材。教材中的选文数量有限,要丰富积累,还必须加强课外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作为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课内学习,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需求,向学生选择、推荐一些优秀读物,像文学类、科技科幻类、历史类、天文地理类等,都是很好的阅读材料,特别是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时文佳作,要鼓励学生广泛涉猎,仔细品味,吸取语言精华,开拓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精神成长打下丰厚的底子。需要强调的是,积累绝不仅仅是语言材料、典型事例材料和写作知识及方法技巧的积累,更要注意思想的积累,认识和经验的积累,文化的积累。同时,阅读中还要注意勤做笔记,养成坚持记读书笔记的习惯。
此外,还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史料考证、交流研讨等途径,积累习作素材。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利用录音、录像和电脑网络等手段来获得信息,也是搜集和积累素材的好方法。
总之,搜集与积累写作素材的途径和方法很多,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练就利用多种途径随时搜集、积累写作材料的本领,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长期坚持,日积月累,积少成多,集腋成裘,丰富的“材料仓库”就建立起来了。
三、整理加工,运用积累
积累的目的是为了运用。为了更便捷、更有效地运用素材,教师还必须指导学生对积累的素材进行整理、加工,到写作时就可以根据需要,合理选择使用,写出符合要求的好文章来。
1、指导学生归纳梳理素材
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以后,还需要对其进行归纳梳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以备使用时查找方便。对素材进行归纳梳理的基本方法是进行分类。分类的标准很多,如可按写人的、写事的、写景的、写物的标准对素材分门别类加以整理。也可以让学生根据他自己的爱好与学习需求来归类,教师只需加以简单的指导就可以了。
2、指导学生加工运用素材
许多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往往是把已有的素材原封不动地抄写到文章中来,这样写是无法有效地与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及主旨连接上的,更不会写出好文章。因此,对归纳梳理好的素材,还需要进行适当加工、整合、提炼,再加以运用,才会收到更好的写作效果。其方法主要有:
(1)化繁为简。将原本比较复杂的、比较长的故事或事例用概括性的语言进行叙述,加以压缩。
(2)适度扩展。对原来比较简短的素材加以扩展,使之变得更加丰富和充实。
(3)推陈出新。对一些陈旧的素材要挖掘出新意来,包括对原材料的重新解读、认识,使其具有现实意义和时代特征。
(4)对素材进行多角度解析,实现“一材多用”。同一个素材特别是一些典型素材,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可以用来表达不同的写作话题或主旨,实现“一材多用”,这样不仅能使枯燥的材料变得多姿多彩,富有生气,而且能使素材价值最大化,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进一步丰富素材积累。
(5)结合所需要表述的观点对所选用的素材加以分析、比较,让文章的材料和观点结合得更加紧密等。其原则就是根据文章的主旨和材料的性质来予以选择使用。
(6)对整理加工后的素材,还需要经常温习、巩固,对于那些好词佳句、经典事例等应努力做到熟记于心,这样,到写作时,就能“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迅速成文。
总之,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广采博纳,厚积薄发。有了丰富的素材,深厚的积累,写起作文来就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作文无话可写、言之无物的局面就会得到较大改善,到那时,写作就不再是一种痛苦而是一种快乐了。
一、培养兴趣,主动积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积累的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积累。可阐明积累对于写作的重要性,引起学生重视积累;可用有关名人积累的故事(如陶宗仪“积叶成书”的故事)与名言警句(如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来激发学生兴趣;可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举办诗歌朗诵会、经典诵读、演讲比赛、成语接龙赛、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交流、分享,强化兴趣;可把学生积累的文字装订成册,写成的优秀文章张贴、交流甚至投稿发表,或开展优秀习作评比表彰活動等,使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这是培养兴趣的有效手段。总之,作为语文教师,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要为促进学生自觉地积累服务,要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累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地去观察、去阅读、去实践、去体验,去发现、去思考、去搜集、去积累,并使之成为自觉行为,让他们在积累中成长。
二、拓宽渠道,广泛积累
(一)从生活中积累
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是写作素材取之不尽的源泉。对初中学生而言,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都存在大量的写作素材,只要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用心体验,就能从生活中积累到丰富的写作素材。
1、留心观察,积累素材
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观察是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渠道,也是写作的前提条件。《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作为教师,要教育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勤于观察、细致观察的习惯。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学们要走出教室,融入大自然,融入社会,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景、物及相互间的关系,多看、多听、多思,敏锐捕捉有用信息,积累写作素材。
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观察的方法多种多样,如由整体到部分的全面观察,捕捉事物特点的集中观察,互相对照发现异同的比较观察,由此及彼、展开联想的观察以及多角度、多侧面的观察等等。同时,要将观察所得及时记录下来,也可写成观察笔记。长期坚持,可以获得大量习作素材。
2、丰富学生生活,积累素材
主动参与生活、体验生活,也是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尽量扩大学生的生活面,积极组织、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课余活动、家务劳动、社区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比如参加兴趣小组、环保宣传、参观、游览、调查、访问、劳动、比赛等,从中认识新事物、积累新知识,体验酸甜苦辣、喜怒哀乐,甑辨真伪虚实、善恶美丑,提升思想认识与审美情趣,丰富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从而可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这类材料往往由于亲身经历、真实可感、富有情趣而使人印象深刻,当写作时,就能从丰富多彩的素材中选取合适的材料,写出感情真挚的文章来。
(二)从阅读中积累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要利用阅读这一重要途径来开阔视野,汲取营养,积累写作素材。阅读积累可从两方面来进行。
1、从课本中积累素材。教材中的选文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这些文章不论是从选材立意、谋篇布局、思想情感,还是从语言运用、表达技巧上看,都是中学生学习、借鉴的蓝本。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文,指导学生学习、领悟、积累、运用,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实践证明,跟着课文学知识,学作文,是丰富学生积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
2、从课外阅读中积累素材。教材中的选文数量有限,要丰富积累,还必须加强课外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作为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课内学习,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需求,向学生选择、推荐一些优秀读物,像文学类、科技科幻类、历史类、天文地理类等,都是很好的阅读材料,特别是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时文佳作,要鼓励学生广泛涉猎,仔细品味,吸取语言精华,开拓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精神成长打下丰厚的底子。需要强调的是,积累绝不仅仅是语言材料、典型事例材料和写作知识及方法技巧的积累,更要注意思想的积累,认识和经验的积累,文化的积累。同时,阅读中还要注意勤做笔记,养成坚持记读书笔记的习惯。
此外,还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史料考证、交流研讨等途径,积累习作素材。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利用录音、录像和电脑网络等手段来获得信息,也是搜集和积累素材的好方法。
总之,搜集与积累写作素材的途径和方法很多,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练就利用多种途径随时搜集、积累写作材料的本领,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长期坚持,日积月累,积少成多,集腋成裘,丰富的“材料仓库”就建立起来了。
三、整理加工,运用积累
积累的目的是为了运用。为了更便捷、更有效地运用素材,教师还必须指导学生对积累的素材进行整理、加工,到写作时就可以根据需要,合理选择使用,写出符合要求的好文章来。
1、指导学生归纳梳理素材
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以后,还需要对其进行归纳梳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以备使用时查找方便。对素材进行归纳梳理的基本方法是进行分类。分类的标准很多,如可按写人的、写事的、写景的、写物的标准对素材分门别类加以整理。也可以让学生根据他自己的爱好与学习需求来归类,教师只需加以简单的指导就可以了。
2、指导学生加工运用素材
许多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往往是把已有的素材原封不动地抄写到文章中来,这样写是无法有效地与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及主旨连接上的,更不会写出好文章。因此,对归纳梳理好的素材,还需要进行适当加工、整合、提炼,再加以运用,才会收到更好的写作效果。其方法主要有:
(1)化繁为简。将原本比较复杂的、比较长的故事或事例用概括性的语言进行叙述,加以压缩。
(2)适度扩展。对原来比较简短的素材加以扩展,使之变得更加丰富和充实。
(3)推陈出新。对一些陈旧的素材要挖掘出新意来,包括对原材料的重新解读、认识,使其具有现实意义和时代特征。
(4)对素材进行多角度解析,实现“一材多用”。同一个素材特别是一些典型素材,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可以用来表达不同的写作话题或主旨,实现“一材多用”,这样不仅能使枯燥的材料变得多姿多彩,富有生气,而且能使素材价值最大化,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进一步丰富素材积累。
(5)结合所需要表述的观点对所选用的素材加以分析、比较,让文章的材料和观点结合得更加紧密等。其原则就是根据文章的主旨和材料的性质来予以选择使用。
(6)对整理加工后的素材,还需要经常温习、巩固,对于那些好词佳句、经典事例等应努力做到熟记于心,这样,到写作时,就能“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迅速成文。
总之,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广采博纳,厚积薄发。有了丰富的素材,深厚的积累,写起作文来就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作文无话可写、言之无物的局面就会得到较大改善,到那时,写作就不再是一种痛苦而是一种快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