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让学生作文不再难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chun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难学,作文难写,难写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感到无话可写,也就是缺乏写作素材问题。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写出内容具体、生动感人的文章,首先要有丰富的素材。丰富的素材从哪里来?主要靠平时的积累。下面针对初中学生如何积累作文素材,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兴趣,主动积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积累的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积累。可阐明积累对于写作的重要性,引起学生重视积累;可用有关名人积累的故事(如陶宗仪“积叶成书”的故事)与名言警句(如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来激发学生兴趣;可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举办诗歌朗诵会、经典诵读、演讲比赛、成语接龙赛、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交流、分享,强化兴趣;可把学生积累的文字装订成册,写成的优秀文章张贴、交流甚至投稿发表,或开展优秀习作评比表彰活動等,使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这是培养兴趣的有效手段。总之,作为语文教师,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要为促进学生自觉地积累服务,要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累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地去观察、去阅读、去实践、去体验,去发现、去思考、去搜集、去积累,并使之成为自觉行为,让他们在积累中成长。
  二、拓宽渠道,广泛积累
  (一)从生活中积累
  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是写作素材取之不尽的源泉。对初中学生而言,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都存在大量的写作素材,只要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用心体验,就能从生活中积累到丰富的写作素材。
  1、留心观察,积累素材
  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观察是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渠道,也是写作的前提条件。《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作为教师,要教育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勤于观察、细致观察的习惯。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学们要走出教室,融入大自然,融入社会,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景、物及相互间的关系,多看、多听、多思,敏锐捕捉有用信息,积累写作素材。
  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观察的方法多种多样,如由整体到部分的全面观察,捕捉事物特点的集中观察,互相对照发现异同的比较观察,由此及彼、展开联想的观察以及多角度、多侧面的观察等等。同时,要将观察所得及时记录下来,也可写成观察笔记。长期坚持,可以获得大量习作素材。
  2、丰富学生生活,积累素材
  主动参与生活、体验生活,也是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尽量扩大学生的生活面,积极组织、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课余活动、家务劳动、社区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比如参加兴趣小组、环保宣传、参观、游览、调查、访问、劳动、比赛等,从中认识新事物、积累新知识,体验酸甜苦辣、喜怒哀乐,甑辨真伪虚实、善恶美丑,提升思想认识与审美情趣,丰富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从而可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这类材料往往由于亲身经历、真实可感、富有情趣而使人印象深刻,当写作时,就能从丰富多彩的素材中选取合适的材料,写出感情真挚的文章来。
  (二)从阅读中积累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要利用阅读这一重要途径来开阔视野,汲取营养,积累写作素材。阅读积累可从两方面来进行。
  1、从课本中积累素材。教材中的选文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这些文章不论是从选材立意、谋篇布局、思想情感,还是从语言运用、表达技巧上看,都是中学生学习、借鉴的蓝本。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文,指导学生学习、领悟、积累、运用,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实践证明,跟着课文学知识,学作文,是丰富学生积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
  2、从课外阅读中积累素材。教材中的选文数量有限,要丰富积累,还必须加强课外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作为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课内学习,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需求,向学生选择、推荐一些优秀读物,像文学类、科技科幻类、历史类、天文地理类等,都是很好的阅读材料,特别是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时文佳作,要鼓励学生广泛涉猎,仔细品味,吸取语言精华,开拓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精神成长打下丰厚的底子。需要强调的是,积累绝不仅仅是语言材料、典型事例材料和写作知识及方法技巧的积累,更要注意思想的积累,认识和经验的积累,文化的积累。同时,阅读中还要注意勤做笔记,养成坚持记读书笔记的习惯。
  此外,还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史料考证、交流研讨等途径,积累习作素材。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利用录音、录像和电脑网络等手段来获得信息,也是搜集和积累素材的好方法。
  总之,搜集与积累写作素材的途径和方法很多,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练就利用多种途径随时搜集、积累写作材料的本领,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长期坚持,日积月累,积少成多,集腋成裘,丰富的“材料仓库”就建立起来了。
  三、整理加工,运用积累
  积累的目的是为了运用。为了更便捷、更有效地运用素材,教师还必须指导学生对积累的素材进行整理、加工,到写作时就可以根据需要,合理选择使用,写出符合要求的好文章来。
  1、指导学生归纳梳理素材
  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以后,还需要对其进行归纳梳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以备使用时查找方便。对素材进行归纳梳理的基本方法是进行分类。分类的标准很多,如可按写人的、写事的、写景的、写物的标准对素材分门别类加以整理。也可以让学生根据他自己的爱好与学习需求来归类,教师只需加以简单的指导就可以了。
  2、指导学生加工运用素材
  许多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往往是把已有的素材原封不动地抄写到文章中来,这样写是无法有效地与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及主旨连接上的,更不会写出好文章。因此,对归纳梳理好的素材,还需要进行适当加工、整合、提炼,再加以运用,才会收到更好的写作效果。其方法主要有:
  (1)化繁为简。将原本比较复杂的、比较长的故事或事例用概括性的语言进行叙述,加以压缩。
  (2)适度扩展。对原来比较简短的素材加以扩展,使之变得更加丰富和充实。
  (3)推陈出新。对一些陈旧的素材要挖掘出新意来,包括对原材料的重新解读、认识,使其具有现实意义和时代特征。
  (4)对素材进行多角度解析,实现“一材多用”。同一个素材特别是一些典型素材,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可以用来表达不同的写作话题或主旨,实现“一材多用”,这样不仅能使枯燥的材料变得多姿多彩,富有生气,而且能使素材价值最大化,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进一步丰富素材积累。
  (5)结合所需要表述的观点对所选用的素材加以分析、比较,让文章的材料和观点结合得更加紧密等。其原则就是根据文章的主旨和材料的性质来予以选择使用。
  (6)对整理加工后的素材,还需要经常温习、巩固,对于那些好词佳句、经典事例等应努力做到熟记于心,这样,到写作时,就能“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迅速成文。
  总之,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广采博纳,厚积薄发。有了丰富的素材,深厚的积累,写起作文来就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作文无话可写、言之无物的局面就会得到较大改善,到那时,写作就不再是一种痛苦而是一种快乐了。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新型教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得到了师生的认可。“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服务”是新的教学理念。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如何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物理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优化教育资源,如何选择适当的多媒体课件辅助物理课堂教学,这是有效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一种新型手段,是服务于学生的具体体现。  课堂教学,作为一种基本教学形式,它的出现迄今已有悠久的历史,因其具有较高的
目的:通过研究炙甘草汤(Zhigancao Decoction,ZD)对快速心房起搏(rapid atrial pacing,RAP)家兔模型左心房(left atrial,LA)有效不应期(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ERP)、AERP频
研究目的:(1)探讨实用、客观、量化的更年期综合征肾虚证实验室指标。(2)从检验医学角度对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肾虚证“证”的实质进行探索性研究。   研究方法:(1)按照纳入
在敲击键盘写这篇文章之前,我思考了很久很久。看到很多从网上下载关于《为自己工作》的学习心得,但在看到别人上交的心得里出现了限制级的文字,我对此表示深深的遗憾,并最终断了下载的念想。哗啦哗啦地浪费了几张A4纸,而在提倡低碳生活的今天,曾几何时我们给学生上思想品德课是要求学生低碳的,殊不知我们伟大人的民教师是不需要做到的。信息时代的最大特点是资源共享,小学生遇到做不出的数学题或写不出作文时,都会到so
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两个显著特征。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前提是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这一点我们广大教师取得了共识并在这方面作了许多尝试,但在教学实践中仍就存在太多的困惑。为此,本人根据自身教学的点滴体会,对农村数学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作初步的探讨。  一、数学教学方式的转变应该不是对传统数学教学方式的丢弃,而是对传统数学教学方式的扬弃。  这是一个非常浅显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指教师利用校内外的语文教学内容来源,合理构建课程资源的结构,创设语文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观察、感悟和积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满足时代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热浪的冲击,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就成了当前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那么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不仅是教材编写者面临的问题,更是我们一线教师应该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此谈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