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字因缘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onyG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十多年前,我因为过度的饥饿,罹患了糖尿病。数十年来,倒也相安无事。只是这些年来,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使我的视力逐渐减弱。经美国明尼苏达州梅约医院诊断,说我受糖尿病影响,眼底完全钙化,没有医好的可能。
  去年五六月间在佛光山,因为眼睛看不清楚,不能看书,也不能看报纸,想到一些读者、朋友、团体经常要我签名,“那就写字吧!”因为我眼睛看不到,只能算好字与字之间的距离有多大的空间,一蘸墨就要一挥而就。如果一笔写不完,第二笔要下在哪里,就不知道要从什么地方开始了。只有凭着心里的衡量,不管要写的这句话有多少个字,都要一笔完成,才能达到目标,所以我就定名叫“一笔字”。
  说到写字,八十多年前,我出生在江苏扬州一个贫穷家庭,从小没有进过学校。虽然是童年出家,在寺庙里成长,当时正逢抗日战争,寺院里穷得连饭都没得吃,根本没有钱买笔和纸,甚至连铅笔都没看见过,更遑论写书法了。
  六十年前,我住在台湾宜兰雷音寺,那是一所“龙华派”的小庙。后来我把它拆除重建,建成以后就没有经费加以装修了。到了每年一次的“佛七法会”,总觉得没有粉刷的殿堂太过简陋,于是就买最便宜的“招贴纸”,写一些鼓励人念佛的标语贴在墙壁上,稍微美化一下佛堂。字贴在墙上时,连自己都不敢去看。就这样,我在宜兰连续住了二十六年,每年的“佛七法会”,都要写个百来张的标语。
  后来大约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我在台北民权东路普门寺,寺里正举行“梁皇宝忏”法会。看到徒众在桌子上留有毛笔、墨水、砚台,我就顺手在白纸上写字。有一位信徒走近我的身旁,悄悄地递给我一个红包。打开一看,赫然十万块新台币。“不应该有这么多吧!”我一向不大愿意接受信徒给予的红包,便赶紧找人把他叫回来要退还给他,他怎么样都不肯接受。我就拿起手边刚写好的“信解行证”四个字的一张纸,我就说:“好吧!这张纸就送给你。”我总想,应该要有个礼尚往来才是。
  得到这一张纸的信徒,他拿到佛堂里面跟人炫耀,大概他向大家说是我刚才送给他的字。在那个佛殿里,大约有400人在拜忏,听到这件事,信徒基于信仰,平常对我除了听法以外,也不容易建立关系,纷纷藉此机会要求说:“我们也要出十万块钱,请大师送一张字给我们。”
  因为信徒的盛情不好拒绝,两天下来,也收了好几千万。我从小在寺院里长大,没有用钱的习惯,忽然有了这么多钱,怎么办才好呢?那时,正好在美国洛杉矶准备要筹建西来大学,我就把慈庄法师找来说:“这些钱够你去筹了。”不管字好与不好,这是我第一次感觉到,我可以藉由写字的因缘,写出一个西来大学来,就鼓励了我对写字的信心。之后,国际佛光会成立,他们常常在各地举行义卖会、筹款餐会,都来跟我求一两张字跟他们结缘。甚至于社会上的慈善义卖,也要我替他写字。我自觉自己的字实在写得不好,可是想到为善不能落于人后,既然大家不嫌弃,我只得硬起头皮用心来写。
  我觉得我这一生有三个缺点:第一,我是江苏扬州人,乡音腔调至今改不了,尤其学过多次的英文、日语,都没有成功;第二,我不会唱歌,五音不全,梵呗唱诵不好,实在愧为一个出家人;第三,我不会写字,因此就没有信心。
  在2005年4月的时候,徒众如常法师瞒着我在马来西亚国家画廊筹办了一次“觉有情”墨迹展。等到准备好了,他才要我到马来西亚剪彩。我当时真是吓了一跳,我的字怎么可以进到马来西亚的国家画廊展出呢?这不是丢人献丑吗?不过,想到弟子们的用心,也不能不给他捧场,只有欣然前往。所以我后来经常对人说,你们不可以看我的字,但可以看我的心,因为我还有一点慈悲心,可以给你们看。
  从那一次开始,先后陆续在美国伯克利大学、美国西来大学,大陆湖南省博物馆、重庆三峡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扬州双博馆,香港中央图书馆、香港大学,以及澳洲和新西兰北岛、南岛等国家和地区展出不止数十场之多。其中,在西来大学的展览最让我感到不可思议,当年在“现前一片西来意”的因缘下写字送人所募得的款项创办的大学,二十年后,它已经成为美国第一所由中国人创办并且获得“WASC”(美国西区大学联盟)认证的大学。
  而在大陆各地展出,我原先只是希望借着两岸都熟悉的书法艺术,让词组墨香能滋润两岸人民的心,让两岸能永久和平,幸福安乐。事隔4年,我的“一笔字”,继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日本、奥地利、丹麦、澳洲、新西兰、加拿大等国,以及香港、台北、嘉义、台南、宜兰和高雄等地展出,每次我的书法到哪里,我都像做梦似的,不相信真有这么一回事。
  我的字承蒙众人不嫌弃,而能登大雅之堂,实在愧不敢当。如果“一笔字”要说有什么价值,就只是出家七十二年来,凭借一份与人结缘、給人欢喜的心,希望大家把我字内佛法的意义、信仰的法喜带回家,那就是我虔诚的祝祷了。
  (李自健美术馆供稿)
其他文献
畫家周国雄
期刊
星云大师,俗名李国深,1927年生,江苏江都人, 1938年于南京栖霞山礼宜兴大觉寺志开上人出家。1947年焦山佛学院毕业,先后应聘为白塔国民小学校长、《怒涛》月刊主编、南京华藏寺住持等。  1949年至台,担任“台湾佛教讲习会”教务主任及主编《人生》杂志。1953年任宜兰念佛会导师;1957年于台北创办佛教文化服务处;1964年高雄寿山寺落成,创办寿山佛学院。1967年于高雄开创佛光山,树立“以
期刊
非物质文化遺产对永州市旅游形象的建构
期刊
伯驹先生在上世纪的文化界,可以说是一个异数、一段传奇。在那民族危亡、文化衰落的时代,他以一己之力,不惜倾家荡产抢救和保护了大批国宝级文物。他奔走呼号,为振兴发扬诗词书画等传统文艺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伯驹先生出生名门,天资聪慧,本是一位文采风流、前程似锦的名公子,可是他却对仕途经济了无兴趣,情衷于诗词、京剧与文化收藏,矢志为之,力求完美。为了防止散落民间的文化瑰宝流落国外,他不惜倾家荡产收购古贤之
期刊
画家劉戈
期刊
摘要:怀素和张旭以大草而成为中国书法史上赫然耸起的两座高峰。怀素现今遗迹均为草书,其草书演变呈现起承转合四个阶段的明显特点。当时和后世之人多赞誉其翻腾恣肆、迅疾奔突的《自叙帖》一类大草,而对其晚年的《圣母帖》《小草千字文》却识者寥寥,未予足够重视。其《圣母帖》,尤其《小草千字文》,标志着怀素作为佛门中人和书法家最后已脱略凡尘,达到了光明究竟之域,已与他的心性修为一体两面、合二为一,是怀素离世前无欲
期刊
居于中山小榄之青年书家李志平,身乃粤东客籍大埔人氏。虽为一介体制教夫,却也满心欢喜行程于育艺之业,津津乐道游学于黑白艺术世界,始终不离不弃不疲,令人钦佩不已!  志平生长于中山之村落,穷山恶水僻壤于其砺身磨体,心志大获益智。家境乡情之劣势,令其自幼食力事琐,启蒙暗劲人先。其孝义情商亦显,根基植学修身,旁涉书艺诸技,于乡邻制字稍名。然其不足为奇,心冀拜师学艺遁走正道,或乡或县或邑,其皆毋滥光阴,以君
期刊
王歡国画作品选
期刊
2019年1月20日晚,由湖南省博物馆和湖南省文物交流鉴定中心主办的“藏海拾贝——湖南民间收藏精品(明清以来)展”在湖南省博物馆新馆T2厅正式开幕,展览时间:1月20日——2月28日。展品共计240余件(套),分为瓷器、玉器、杂项、书画、红色记忆五部分。  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长河的进程中,留下了灿若星辰的文化瑰宝。这些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文物收藏历来有国家和民间之分。随
期刊
对艺术界而言,刘伟冬为人所熟知的是他艺术理论家的身份,然而,不太为人所知的是,作为艺术史学者的刘伟冬在绘画上的才华不亚于他在学术研究上的禀赋。其实,翻检他的著述能更深入了解:对童年的刘伟冬而言,快乐的绘画时光一定是记忆深刻的:“我的绘画历史可谓源远流长。……上学后在同学之间也小有名气,他们都知道某某班的刘伟冬在黑板报上画毛主席的像是不用打格子的。我还曾用水彩画过一张风景,更确切地说是临摹了一张风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