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墙饰,就是指离地一米以内的墙面布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利用”。“墙饰”——作为幼儿园外部环境之一,它并不是一种摆设,理应成为幼儿的创作工作室之一,应当为幼儿提供帮助,成为一个与社会接轨的游戏环境。这个环境要有足够的材料供幼儿自由选择,应尽可能满足幼儿对自然的向往,尽可能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让他们有主人翁感。因此,我们在进行各种教育活动时,应重视对环境的利用,让环境说话,让墙饰为课程搭建平台,科学地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引导幼儿在健康的生活中愉快地,主动地发展。
分析身边的墙饰及环境布置我们不难发现,幼儿园的环境创设特别是墙面装饰,存在着教师动手动脑多、幼儿动手动脑少,教师设想计划多、幼儿设想计划少,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对环境的设置和材料的投放要实现的教育目标欠考虑,固定的多、变化的少,让墙饰异化为摆设性的“展品”等问题。由于这种环境创设是从教师的设想和愿望出发的,没有考虑到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因而环境失去了影响和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价值。笔者认为:准备和运用一定的材料,按照科学的原则来创设幼儿园环境,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等的全面发展,是创设幼儿园环境必须考虑的问题。
一、为幼儿营造温馨和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
幼儿处在生命的最初阶段,是身体和心理迅速发展的时期,影响他们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环境对他们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由于孩子各方面发展具有明显的不成熟性,他们对成人有强烈的依恋,需要成人给予心理上的抚慰和关心。因此,为他们营造的生活环境应突出体现温馨和舒适、安全。
为了满足孩子生长发育的需要,促进他们的社会性、适应性的发展以及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考虑到幼儿身材矮小,动作不协调,情绪多变化等特点,我们在墙饰创设的过程中要把握好以下三个基本原则:安全、美观、低矮。
安全:由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少,自控力差,在活动过程中容易出现碰撞,绊倒等现象,因此,墙饰上的材料主要以棉布、海绵、塑泡等软性材料为主,墙饰上的物体形状以圆为主,如果墙饰上有坚硬、锋利的材料或是方方正正的角、尖端,会导致幼儿因动作失衡而致伤,从而使幼儿受到不必要的身体伤害。
美观:主要指墙饰的布置要美观,和谐。墙饰中的图案造型、色彩形象等力求符合幼儿的审美观,所选的颜色以明亮的红、黄、绿、蓝为主,给幼儿以充分的美的体验和感受。
低矮:墙饰的高度一般位于活动室的下层空间。下层空间主要是指墙面下部1/3处和地面。这些部位是幼儿视觉易于集中的部位,是孩子们参与,表现的主要场所。所以,墙饰的高度一般不超过(从地面算起)150公分,让幼儿一伸手、一抬头就能触摸到,领略到墙面上的图案,给幼儿以亲切感,安全感。
二、充分挖掘和发挥墙饰的教育价值
幼儿乐于摆弄和操作物体,幼儿的认知能力正是在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的。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还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常常需要实物和动作的帮助。因此可以说,物质环境是幼儿学习的中介和桥梁。所以,我们要努力将教育目标和内容物化,将期望幼儿获得的知识经验蕴含在物质环境之中,使幼儿通过与环境的不断相互作用获得最基本的知识经验。
要想充分挖掘和发挥墙饰的教育价值,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引导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我们必须对每一个活动、每一种材料所蕴含的教育价值有所了解。如积木是幼儿园里最常见的材料,在结构游戏区幼儿能接触到。幼儿通过观察可以获得积木的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运用积木进行操作活动,幼儿可以发展他们的小肌肉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还可以认识各种几何形体,培养初步的艺术造型能力和完美能力,并能实际地了解重心、平衡等物理概念。
在墙饰设计制作过程中,由于墙饰的内容和材料均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和幼儿关注的话题,所以幼儿很感兴趣也易于接受。为了让幼儿对教学活动有所了解,引发幼儿的学习探索兴趣,可将所要学的知识在环境中露出冰山一角,这样常常会引得幼儿对所学的内容,积极关注、尝试。教师在幼儿的兴趣点上不断提出新的问题,把教育引向深入,并与幼儿的日常行为联系起来。在墙面创设中,我们围绕着既定的主题,让孩子及时表达了真实的生活感受和体验(即使是粗浅的、简单的)。我们通过观察、倾听、询问,了解到了幼儿的兴趣和关注点,使他们在原有经验基础上能不断的向更高的目标发展,使与主题相关的内容应不断深化,那么,幼儿的关键经验也会随之不断增加和深化。
为了让学有余力幼儿进一步得到心理能力上的满足,让学力不足的幼儿有一个更长的消化知识的过程,可以在环境中将知识保留,并将其适当引向更广阔的空间。由此可见在环境与教学的互动中,两者互为一体又互相促进,环境不再是一种摆设,而是幼儿学习生活的一部分。
三、师生共创,在互动中鼓励幼儿积极参与
在墙饰创设过程中,我们应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他们能做得到的让他们自己去做,他们能想得到的让他们自己去想,让幼儿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看、听、问等途径获取信息和材料,发展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以往的墙面设计可以说是教师包办的,即使有幼儿参与也仅限于将幼儿的作品拿来点缀一下,并没有真正放手给幼儿,特别是低龄幼儿,年纪越小,老师越容易“看不起”他们,觉得他们存在着客观上的局限,知识经验缺乏,各方面能力较弱,特别是动手能力差、慢。其实,只要我们教师改变一下自己的角色:由原先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成观察者、倾听者、提问者、合作者及决策者等多种身份,你就会孩子完全有能力在墙饰的创设过程中发挥主人翁的作用。
同时,我们还要给幼儿出错的权利,找出错误背后的真正原因。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会受到直接经验的影响。在和环境材料相互作用的学习探究活动中,幼儿的做法和得出的结论并非都是正确的,难免会有一些片面甚至是错误的地方。这时我们不应简单化地批评指责幼儿,而应设法搞清楚幼儿的真实意图和认识水平,避免误解或伤害幼儿。
无论是师生共同参与创设墙饰,还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内容提供的墙饰,都应积极支持和鼓励幼儿进行探究和操作活动。在指导幼儿进行探究操作活动时,我们要改变以往的“检查者”的角色,把精力转移到幼儿的探究和操作活动上来,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正确判断他们的发展水平,引导幼儿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总之,幼儿园的墙饰创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搞好幼儿园环境创设,就必须本着“以幼儿为本”的原则,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有全面透彻的了解,充分认识墙饰可能蕴含的教育价值,并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幼儿和环境相互作用。
(河南省商丘市实验幼儿园)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利用”。“墙饰”——作为幼儿园外部环境之一,它并不是一种摆设,理应成为幼儿的创作工作室之一,应当为幼儿提供帮助,成为一个与社会接轨的游戏环境。这个环境要有足够的材料供幼儿自由选择,应尽可能满足幼儿对自然的向往,尽可能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让他们有主人翁感。因此,我们在进行各种教育活动时,应重视对环境的利用,让环境说话,让墙饰为课程搭建平台,科学地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引导幼儿在健康的生活中愉快地,主动地发展。
分析身边的墙饰及环境布置我们不难发现,幼儿园的环境创设特别是墙面装饰,存在着教师动手动脑多、幼儿动手动脑少,教师设想计划多、幼儿设想计划少,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对环境的设置和材料的投放要实现的教育目标欠考虑,固定的多、变化的少,让墙饰异化为摆设性的“展品”等问题。由于这种环境创设是从教师的设想和愿望出发的,没有考虑到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因而环境失去了影响和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价值。笔者认为:准备和运用一定的材料,按照科学的原则来创设幼儿园环境,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等的全面发展,是创设幼儿园环境必须考虑的问题。
一、为幼儿营造温馨和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
幼儿处在生命的最初阶段,是身体和心理迅速发展的时期,影响他们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环境对他们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由于孩子各方面发展具有明显的不成熟性,他们对成人有强烈的依恋,需要成人给予心理上的抚慰和关心。因此,为他们营造的生活环境应突出体现温馨和舒适、安全。
为了满足孩子生长发育的需要,促进他们的社会性、适应性的发展以及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考虑到幼儿身材矮小,动作不协调,情绪多变化等特点,我们在墙饰创设的过程中要把握好以下三个基本原则:安全、美观、低矮。
安全:由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少,自控力差,在活动过程中容易出现碰撞,绊倒等现象,因此,墙饰上的材料主要以棉布、海绵、塑泡等软性材料为主,墙饰上的物体形状以圆为主,如果墙饰上有坚硬、锋利的材料或是方方正正的角、尖端,会导致幼儿因动作失衡而致伤,从而使幼儿受到不必要的身体伤害。
美观:主要指墙饰的布置要美观,和谐。墙饰中的图案造型、色彩形象等力求符合幼儿的审美观,所选的颜色以明亮的红、黄、绿、蓝为主,给幼儿以充分的美的体验和感受。
低矮:墙饰的高度一般位于活动室的下层空间。下层空间主要是指墙面下部1/3处和地面。这些部位是幼儿视觉易于集中的部位,是孩子们参与,表现的主要场所。所以,墙饰的高度一般不超过(从地面算起)150公分,让幼儿一伸手、一抬头就能触摸到,领略到墙面上的图案,给幼儿以亲切感,安全感。
二、充分挖掘和发挥墙饰的教育价值
幼儿乐于摆弄和操作物体,幼儿的认知能力正是在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的。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还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常常需要实物和动作的帮助。因此可以说,物质环境是幼儿学习的中介和桥梁。所以,我们要努力将教育目标和内容物化,将期望幼儿获得的知识经验蕴含在物质环境之中,使幼儿通过与环境的不断相互作用获得最基本的知识经验。
要想充分挖掘和发挥墙饰的教育价值,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引导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我们必须对每一个活动、每一种材料所蕴含的教育价值有所了解。如积木是幼儿园里最常见的材料,在结构游戏区幼儿能接触到。幼儿通过观察可以获得积木的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运用积木进行操作活动,幼儿可以发展他们的小肌肉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还可以认识各种几何形体,培养初步的艺术造型能力和完美能力,并能实际地了解重心、平衡等物理概念。
在墙饰设计制作过程中,由于墙饰的内容和材料均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和幼儿关注的话题,所以幼儿很感兴趣也易于接受。为了让幼儿对教学活动有所了解,引发幼儿的学习探索兴趣,可将所要学的知识在环境中露出冰山一角,这样常常会引得幼儿对所学的内容,积极关注、尝试。教师在幼儿的兴趣点上不断提出新的问题,把教育引向深入,并与幼儿的日常行为联系起来。在墙面创设中,我们围绕着既定的主题,让孩子及时表达了真实的生活感受和体验(即使是粗浅的、简单的)。我们通过观察、倾听、询问,了解到了幼儿的兴趣和关注点,使他们在原有经验基础上能不断的向更高的目标发展,使与主题相关的内容应不断深化,那么,幼儿的关键经验也会随之不断增加和深化。
为了让学有余力幼儿进一步得到心理能力上的满足,让学力不足的幼儿有一个更长的消化知识的过程,可以在环境中将知识保留,并将其适当引向更广阔的空间。由此可见在环境与教学的互动中,两者互为一体又互相促进,环境不再是一种摆设,而是幼儿学习生活的一部分。
三、师生共创,在互动中鼓励幼儿积极参与
在墙饰创设过程中,我们应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他们能做得到的让他们自己去做,他们能想得到的让他们自己去想,让幼儿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看、听、问等途径获取信息和材料,发展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以往的墙面设计可以说是教师包办的,即使有幼儿参与也仅限于将幼儿的作品拿来点缀一下,并没有真正放手给幼儿,特别是低龄幼儿,年纪越小,老师越容易“看不起”他们,觉得他们存在着客观上的局限,知识经验缺乏,各方面能力较弱,特别是动手能力差、慢。其实,只要我们教师改变一下自己的角色:由原先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成观察者、倾听者、提问者、合作者及决策者等多种身份,你就会孩子完全有能力在墙饰的创设过程中发挥主人翁的作用。
同时,我们还要给幼儿出错的权利,找出错误背后的真正原因。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会受到直接经验的影响。在和环境材料相互作用的学习探究活动中,幼儿的做法和得出的结论并非都是正确的,难免会有一些片面甚至是错误的地方。这时我们不应简单化地批评指责幼儿,而应设法搞清楚幼儿的真实意图和认识水平,避免误解或伤害幼儿。
无论是师生共同参与创设墙饰,还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内容提供的墙饰,都应积极支持和鼓励幼儿进行探究和操作活动。在指导幼儿进行探究操作活动时,我们要改变以往的“检查者”的角色,把精力转移到幼儿的探究和操作活动上来,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正确判断他们的发展水平,引导幼儿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总之,幼儿园的墙饰创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搞好幼儿园环境创设,就必须本着“以幼儿为本”的原则,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有全面透彻的了解,充分认识墙饰可能蕴含的教育价值,并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幼儿和环境相互作用。
(河南省商丘市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