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即教育”,陶行知的这一理论为我们阐明了生活和教育的相互关系。课堂教学是学生生命历程中的一部分,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是生活的课堂。如果课堂教学没有了生活的意韵,那么对于置身其中的学生来说就失去了意义。小学品德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社会性发展的综合学科。生活是品德教育的起点,也是品德教育的归宿。品德课堂让学生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所以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思想品德的培养应当遵循一种生活的逻辑,而不是一种纯学科的逻辑,在成长中让孩子一步步学会做人的规范和美德,生活的外延有多大,德育的外延就应该有多大。因此,我们必须让生活走进品德课堂,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
一、课前准备生活化
在《思想品德》的教学中,老师要注重指导学生从多渠道多方面获取信息,在获取的过程中,达到认知目标,情感目标,态度目标的实现。作为教师本身,要尽量注重平时的积累,并且通过一系列有效的途径:比如报纸、网络、电视等等收集资料,经整理后有效地运用于课堂教学。
二、导入新课生活化
课堂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前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就必须走进学生的生活。日常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思想品德教育情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入手,引人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使学生的学习之旅从熟悉的生活原型、感兴趣的话题出发。如此“生活化”的导入,既可以消除学生课前紧张、恐惧的学习心理、又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激情,感受到思想品德课堂的趣味,增添新鲜感和亲切感。
三、教学内容生活化
课堂教学的内容应该是那些与学生的生命经历密切相关,以学生的生命需要为依据,能够引起学生生命体验的生活内容,要及时全面地反映社会发展的状态,要适应、包容全体学生灵活主动的发展,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即教育内容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经验,但又不是原本照搬,必须有一定的提炼。
(一)充实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二)拓展教学空间
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为此,教师可以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教学方式生活化
教学要为学生提供更多贴近生活的操作形式,教师要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活用教材,引导学生乐于参与、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这种形式中轻松愉快地学习,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能使多方面的素质得到提高。
(一)利用生活化的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些都充分肯定了学校效果与学习兴趣是成正比的。《思品》是开放的课程,教学内容紧紧联系社会实践与个人生活,若按灌输知识式教学模式讲授,很难取得较好效果。因此我们必须更多地结合学生的情感和态度,积极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接近真实情境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置身其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互动中完成对问题的理解和知识的应用。可以说,创设情境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人民子弟兵”中,我请孩子们收集整理“人民子弟兵为人民”的事迹,以各种形式在班上汇报:播放录像、展示图片、表演小品……旨在让学生从另一个视角来了解解放军,感受军民鱼水情。
(二)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丰富知识
多媒体是一个巨大的教育资源,它将生活、科技、文化、体育等各种信息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在新鲜奇特的信息中受到教育,在形象生动的视听中感受生活,它是教材的有益补充。在思想品德课上,将丰富的思想品德知识,科学的教学结构,先进的教学理念,活泼的教育形式有機结合起来,随着多媒体的画面出现,有力帮助学生思维发展,让学生能身临其境的理解。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民族知识知多少”中,我就用PPT和视频分别呈现了代表汉族与少数民族特色的事物:文字、先祖、服饰等,通过直观的对比,孩子们可以从多角度去认识各民族,了解民族间存在的文化差异。
五、教学评价生活化
生活化的评价是要建立科学有效激励发展的评价体系,强调课堂生活以外的“真实生活”,把“真实世界”中的真实问题作为建构评定的基础,强调学生真实经验的重要性,强调教学对真实生活的适应,而且要把评价的实施过程也看成是一种生活,这个生活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建构的,它是一种重视生活历程,重视自身的体验和感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的评价体系。
(一)评价内容
1.学习态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态度。
2.学习能力和方法。包括学习中观察、分析、与人合作的能力等。
3.学习结果。完成任务的质量和进步程度。
(二)评价的方式和方法
采用多主体,开放式的评价,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或者综合运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方式进行。
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思品课堂原本是一个被师生所共同拥有的生活世界,体现着生活的意義和生命的价值。所以,构建生活的课堂,“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才能使思想品德课真正成为一切学生喜欢的、真实有效的的生活课程,也才能构建充满活力的思品课堂。
一、课前准备生活化
在《思想品德》的教学中,老师要注重指导学生从多渠道多方面获取信息,在获取的过程中,达到认知目标,情感目标,态度目标的实现。作为教师本身,要尽量注重平时的积累,并且通过一系列有效的途径:比如报纸、网络、电视等等收集资料,经整理后有效地运用于课堂教学。
二、导入新课生活化
课堂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前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就必须走进学生的生活。日常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思想品德教育情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入手,引人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使学生的学习之旅从熟悉的生活原型、感兴趣的话题出发。如此“生活化”的导入,既可以消除学生课前紧张、恐惧的学习心理、又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激情,感受到思想品德课堂的趣味,增添新鲜感和亲切感。
三、教学内容生活化
课堂教学的内容应该是那些与学生的生命经历密切相关,以学生的生命需要为依据,能够引起学生生命体验的生活内容,要及时全面地反映社会发展的状态,要适应、包容全体学生灵活主动的发展,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即教育内容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经验,但又不是原本照搬,必须有一定的提炼。
(一)充实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二)拓展教学空间
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为此,教师可以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教学方式生活化
教学要为学生提供更多贴近生活的操作形式,教师要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活用教材,引导学生乐于参与、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这种形式中轻松愉快地学习,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能使多方面的素质得到提高。
(一)利用生活化的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些都充分肯定了学校效果与学习兴趣是成正比的。《思品》是开放的课程,教学内容紧紧联系社会实践与个人生活,若按灌输知识式教学模式讲授,很难取得较好效果。因此我们必须更多地结合学生的情感和态度,积极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接近真实情境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置身其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互动中完成对问题的理解和知识的应用。可以说,创设情境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人民子弟兵”中,我请孩子们收集整理“人民子弟兵为人民”的事迹,以各种形式在班上汇报:播放录像、展示图片、表演小品……旨在让学生从另一个视角来了解解放军,感受军民鱼水情。
(二)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丰富知识
多媒体是一个巨大的教育资源,它将生活、科技、文化、体育等各种信息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在新鲜奇特的信息中受到教育,在形象生动的视听中感受生活,它是教材的有益补充。在思想品德课上,将丰富的思想品德知识,科学的教学结构,先进的教学理念,活泼的教育形式有機结合起来,随着多媒体的画面出现,有力帮助学生思维发展,让学生能身临其境的理解。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民族知识知多少”中,我就用PPT和视频分别呈现了代表汉族与少数民族特色的事物:文字、先祖、服饰等,通过直观的对比,孩子们可以从多角度去认识各民族,了解民族间存在的文化差异。
五、教学评价生活化
生活化的评价是要建立科学有效激励发展的评价体系,强调课堂生活以外的“真实生活”,把“真实世界”中的真实问题作为建构评定的基础,强调学生真实经验的重要性,强调教学对真实生活的适应,而且要把评价的实施过程也看成是一种生活,这个生活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建构的,它是一种重视生活历程,重视自身的体验和感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的评价体系。
(一)评价内容
1.学习态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态度。
2.学习能力和方法。包括学习中观察、分析、与人合作的能力等。
3.学习结果。完成任务的质量和进步程度。
(二)评价的方式和方法
采用多主体,开放式的评价,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或者综合运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方式进行。
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思品课堂原本是一个被师生所共同拥有的生活世界,体现着生活的意義和生命的价值。所以,构建生活的课堂,“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才能使思想品德课真正成为一切学生喜欢的、真实有效的的生活课程,也才能构建充满活力的思品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