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品味,是深入理解文本、提高阅读效率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载体。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就要关注对学生语言品味能力的培养,而品味能力在本质上就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构建一个基本路径,明确语言品味的基本涵义和方法策略。
语言品味的涵义:感知形式美,感受语言的形式美,指语言在炼字、用词、造句、音韵节奏、表达技巧等方面的独特之处,体会其中的韵味。体会内容美,理解语意,体会语言内蕴的情感魅力和思想力量。
语言品味的方法:联系语境,抓关键词,反复朗读,紧扣主旨,发挥联想,表述规范。
1 案例陈述
案例(一)《安恩和奶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已经整体把握了文章的内容,即老妇人安恩为了帮助她的奶牛驱除“孤单”,就带着它到集市上来和同类聚聚、散散心,结果却引起了别人的误解,带来了一系列的麻烦。这篇文章立意精巧,小中见大,反映了安恩老妇人人性深处的美和善良。在此基础上,我们引导学生赏析语言,进一步品味安恩心中独特的善良。文中第八小节有这样一段话:“老太婆安恩爱怜地瞅了瞅自己的奶牛,不屑地斜视了一下那根藤杖,然后转过脸去往远处张望,仿佛发现了什么使她感到兴趣的东西”。对于这句话的赏析,我们可以这样展开:首先,我们把语言赏析的基本要义(形式美和内容美),用这样的格式来表示:“这句话,运用了 的(炼字、用词、修辞、写法等)方法(形式美), 地写出(刻画)了描写对象(安恩) 的特点,表达了安恩 的情感(内容美)。”
接着,我们引导学生联系语境,抓关键词。这里的语境是:安恩已经打发走了一个想买奶牛的“主顾”,对这个用藤杖敲着牛角的屠夫,显然也毫无兴趣,这里的关键词是“爱怜”、“不屑”、“瞅了瞅”、“斜视”、“张望”、“发现”等,前面两个是副词,来修饰后面的四个动词,四个动词既有相近之处,也有细微差别,这一系列动词构成了一个细节描写,这就是本句话语言形式上的特点。通过这个细节描写,具体准确地写出了安恩对买牛者(屠夫)的鄙夷,刻画了安恩老太此时细腻复杂的心理,这是安恩此时的形态特征。再引导学生反复朗读,通过重读“爱怜”、“不屑”等词语,用抑扬的语调揣度人物心理,可以体味到安恩老太此时心中颇不平静。接着紧扣文章“抒写安恩老太的人心美”这一主旨,启发学生展开联想,对文中“转过脸去往远处张望,仿佛发现了什么使她感到兴趣的东西”的留白处进行“补白”,即安恩老太“望”到了什么?到底“发现”了什么?通过联系情境,发挥想象,学生有的说“张望”的是安恩和奶牛的故乡——那个熟悉的小村庄,有的说“发现”的是安恩和奶牛相依为命的美好情景。学生能体会到这一层意思的时候,说明他们真正读懂了文章,体悟到了安恩老太对奶牛的眷恋,领会到了安恩老太纯粹而远逸的心灵之美。
最后,和学生一起整合语言,用规范性的语言表述出来,形成相对完整的赏析评语。即这句话运用动作细节描写的方法,具体准确地刻画了安恩老太复杂细腻的心理活动,表达了安恩老太对屠夫的鄙夷和对奶牛的眷恋,体现了安恩纯粹美好的心灵。
这个案例比较典型,其展开的过程比较充分,尤其是“张望”、“发现”两处“留白”,给学生留下了想象和联想的空间,能较好地启发和诱导学生思维,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也比较自然,没有“无中生有”之感。
案例(二)《往事依依》。《往事依依》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是语言优美、联想丰富,主旨是怀念儿童时代的阅读经历,引导青少年学生热爱阅读、善于联想,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教学过程中,对语言的品味赏析,必然成为最重要的环节,这是契合文本特点和教学需求的。
在引导学生赏析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范例,运用方法,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语言赏析的基本步骤,进而自主赏析。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首先,老师示范赏析,重温语言赏析的“六步法”,即“联系语境,抓关键词,反复朗读,紧扣主旨,发挥联想,表述规范”。我先引导学生看全文的第一句话:“年华似流水。”联系语境,后面的文字,主要是抒写对年华易逝的感慨,这里的关键词是“似”和“流水”两字,“似”告诉我们这是一个比喻句,“流水”是这个比喻句的喻体,它的特点和本体“年华”相似,这是比喻的性质决定的。再反复朗读,学生读着读着,慢慢地就将“流水”两字读得舒缓低沉了,带着某种慨叹。再结合主旨,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学生很自然地说道:“流水”使他们联想起“流年似水”,使他们想起时光像流水一样奔流向前、永不回头。这时候,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就比较深刻了。
其次,让学生用规范化的语言来表述: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年华比作流水,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年华容易消逝、一去不返的特点,表达了“我”对时光的感慨,和对童年往事的眷恋之情。
最后,让学生运用刚才的方法,自主赏析文中的精彩语句。学生有了明确的方法指导之后,语言赏析的规范性和熟练性明显增强,语言赏析的独特性和深刻性也随之提高了。
2 语言赏析方法的实际运用
2.1 语言赏析首先要有方法意识。在引导学生赏析语言、进一步体味文本的过程中,应该要有强烈的方法意识。要引导学生建立“由表及里”的语言赏析的思维方式,即先“察其表”,看语言形式上有哪些独特之处,挖掘出句中的关键词语,通过对关键字词的朗读体悟,以声唤情,以情拟声,调动多种思维元素,溯求句子的深层含义。再“究其里”,这里的“里”一定要紧扣文章主旨,联系前后语境,因为,句子不是孤立的,它是整篇文章链条上的一个环节,赏析语句不能脱节。在赏析语句的过程中,要发挥联想和想象,深究句子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让学生通过联想,再现情境,切己体察,从而融情于文、以意逆志,触摸到作者的情感脉搏,体悟到作者语言的精妙和思想的绚丽,最后用相对稳固的语言范式将赏析语言表述出来。这个方法,就是本文前面所讲的“联系语境、抓关键词、反复朗读、紧扣主旨、发挥联想、表述规范”五步法。
2.2 语言赏析的方法要化而用之。任何方法都是为达成目标服务的,语言赏析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陶冶学生的心灵。语言赏析的基本方法,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要做到“化而用之”、“润物无声”。
2.2.1 要淡化方法痕迹,创设具体情境。语言赏析的基本方法从本质上说,是解决问题的工具,如果被方法所制约和左右,为了方法而方法,就本末倒置了。可以用一个个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和情感氛围,来代替生硬的方法程序,尽量不要出现诸如“下面让我们紧扣中心、展开联想”这样的呆板提示,可以用“假如你处在这样一个情境中,你会想(做)些什么”这样比较亲切的话语,或者让学生反复朗读、直抒感想,关键处点拨一下,让学生豁然明朗赏析语言离不开“联想和想象”,“方法”已然暗含其中。这样,不露斧凿之痕,方法自然渗透。
2.2.2 要淡化统一标准,突出语言个性。随着语言品味的要求和层次越来越深入,我们在基于方法的时候,也要超越“方法”,要有共性,更要有个性。例如,我们在赏析鲁迅、余秋雨的散文时,除了运用基本的方法步骤和语言表述之外,有一个不可忽略的要素,就是两位作家的思想人格和创作风格,一个冷峻,一个张扬,他们所乐于选用的语言素材也有很大差别,凸显出了鲜明的个性风格,我们在赏析语言的时候,还必须关注到他们的整体人格和语言风范,品出他们各自的“个性”来。
2.2.3 要淡化教师主导,强化学生主体。教师在语言赏析中,是引领者和协助者,学生是语言赏析的第一主体,要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情,教师不能自以为站在“方法”的高度,就剥夺学生的主体地位,抢学生的话语权,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激情,投入到赏析中来,哪怕暂时偏离了“方法”的轨道,也不要着急,让学生有说的欲望和权利,比什么都重要。
语言品味的涵义:感知形式美,感受语言的形式美,指语言在炼字、用词、造句、音韵节奏、表达技巧等方面的独特之处,体会其中的韵味。体会内容美,理解语意,体会语言内蕴的情感魅力和思想力量。
语言品味的方法:联系语境,抓关键词,反复朗读,紧扣主旨,发挥联想,表述规范。
1 案例陈述
案例(一)《安恩和奶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已经整体把握了文章的内容,即老妇人安恩为了帮助她的奶牛驱除“孤单”,就带着它到集市上来和同类聚聚、散散心,结果却引起了别人的误解,带来了一系列的麻烦。这篇文章立意精巧,小中见大,反映了安恩老妇人人性深处的美和善良。在此基础上,我们引导学生赏析语言,进一步品味安恩心中独特的善良。文中第八小节有这样一段话:“老太婆安恩爱怜地瞅了瞅自己的奶牛,不屑地斜视了一下那根藤杖,然后转过脸去往远处张望,仿佛发现了什么使她感到兴趣的东西”。对于这句话的赏析,我们可以这样展开:首先,我们把语言赏析的基本要义(形式美和内容美),用这样的格式来表示:“这句话,运用了 的(炼字、用词、修辞、写法等)方法(形式美), 地写出(刻画)了描写对象(安恩) 的特点,表达了安恩 的情感(内容美)。”
接着,我们引导学生联系语境,抓关键词。这里的语境是:安恩已经打发走了一个想买奶牛的“主顾”,对这个用藤杖敲着牛角的屠夫,显然也毫无兴趣,这里的关键词是“爱怜”、“不屑”、“瞅了瞅”、“斜视”、“张望”、“发现”等,前面两个是副词,来修饰后面的四个动词,四个动词既有相近之处,也有细微差别,这一系列动词构成了一个细节描写,这就是本句话语言形式上的特点。通过这个细节描写,具体准确地写出了安恩对买牛者(屠夫)的鄙夷,刻画了安恩老太此时细腻复杂的心理,这是安恩此时的形态特征。再引导学生反复朗读,通过重读“爱怜”、“不屑”等词语,用抑扬的语调揣度人物心理,可以体味到安恩老太此时心中颇不平静。接着紧扣文章“抒写安恩老太的人心美”这一主旨,启发学生展开联想,对文中“转过脸去往远处张望,仿佛发现了什么使她感到兴趣的东西”的留白处进行“补白”,即安恩老太“望”到了什么?到底“发现”了什么?通过联系情境,发挥想象,学生有的说“张望”的是安恩和奶牛的故乡——那个熟悉的小村庄,有的说“发现”的是安恩和奶牛相依为命的美好情景。学生能体会到这一层意思的时候,说明他们真正读懂了文章,体悟到了安恩老太对奶牛的眷恋,领会到了安恩老太纯粹而远逸的心灵之美。
最后,和学生一起整合语言,用规范性的语言表述出来,形成相对完整的赏析评语。即这句话运用动作细节描写的方法,具体准确地刻画了安恩老太复杂细腻的心理活动,表达了安恩老太对屠夫的鄙夷和对奶牛的眷恋,体现了安恩纯粹美好的心灵。
这个案例比较典型,其展开的过程比较充分,尤其是“张望”、“发现”两处“留白”,给学生留下了想象和联想的空间,能较好地启发和诱导学生思维,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也比较自然,没有“无中生有”之感。
案例(二)《往事依依》。《往事依依》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是语言优美、联想丰富,主旨是怀念儿童时代的阅读经历,引导青少年学生热爱阅读、善于联想,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教学过程中,对语言的品味赏析,必然成为最重要的环节,这是契合文本特点和教学需求的。
在引导学生赏析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范例,运用方法,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语言赏析的基本步骤,进而自主赏析。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首先,老师示范赏析,重温语言赏析的“六步法”,即“联系语境,抓关键词,反复朗读,紧扣主旨,发挥联想,表述规范”。我先引导学生看全文的第一句话:“年华似流水。”联系语境,后面的文字,主要是抒写对年华易逝的感慨,这里的关键词是“似”和“流水”两字,“似”告诉我们这是一个比喻句,“流水”是这个比喻句的喻体,它的特点和本体“年华”相似,这是比喻的性质决定的。再反复朗读,学生读着读着,慢慢地就将“流水”两字读得舒缓低沉了,带着某种慨叹。再结合主旨,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学生很自然地说道:“流水”使他们联想起“流年似水”,使他们想起时光像流水一样奔流向前、永不回头。这时候,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就比较深刻了。
其次,让学生用规范化的语言来表述: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年华比作流水,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年华容易消逝、一去不返的特点,表达了“我”对时光的感慨,和对童年往事的眷恋之情。
最后,让学生运用刚才的方法,自主赏析文中的精彩语句。学生有了明确的方法指导之后,语言赏析的规范性和熟练性明显增强,语言赏析的独特性和深刻性也随之提高了。
2 语言赏析方法的实际运用
2.1 语言赏析首先要有方法意识。在引导学生赏析语言、进一步体味文本的过程中,应该要有强烈的方法意识。要引导学生建立“由表及里”的语言赏析的思维方式,即先“察其表”,看语言形式上有哪些独特之处,挖掘出句中的关键词语,通过对关键字词的朗读体悟,以声唤情,以情拟声,调动多种思维元素,溯求句子的深层含义。再“究其里”,这里的“里”一定要紧扣文章主旨,联系前后语境,因为,句子不是孤立的,它是整篇文章链条上的一个环节,赏析语句不能脱节。在赏析语句的过程中,要发挥联想和想象,深究句子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让学生通过联想,再现情境,切己体察,从而融情于文、以意逆志,触摸到作者的情感脉搏,体悟到作者语言的精妙和思想的绚丽,最后用相对稳固的语言范式将赏析语言表述出来。这个方法,就是本文前面所讲的“联系语境、抓关键词、反复朗读、紧扣主旨、发挥联想、表述规范”五步法。
2.2 语言赏析的方法要化而用之。任何方法都是为达成目标服务的,语言赏析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陶冶学生的心灵。语言赏析的基本方法,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要做到“化而用之”、“润物无声”。
2.2.1 要淡化方法痕迹,创设具体情境。语言赏析的基本方法从本质上说,是解决问题的工具,如果被方法所制约和左右,为了方法而方法,就本末倒置了。可以用一个个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和情感氛围,来代替生硬的方法程序,尽量不要出现诸如“下面让我们紧扣中心、展开联想”这样的呆板提示,可以用“假如你处在这样一个情境中,你会想(做)些什么”这样比较亲切的话语,或者让学生反复朗读、直抒感想,关键处点拨一下,让学生豁然明朗赏析语言离不开“联想和想象”,“方法”已然暗含其中。这样,不露斧凿之痕,方法自然渗透。
2.2.2 要淡化统一标准,突出语言个性。随着语言品味的要求和层次越来越深入,我们在基于方法的时候,也要超越“方法”,要有共性,更要有个性。例如,我们在赏析鲁迅、余秋雨的散文时,除了运用基本的方法步骤和语言表述之外,有一个不可忽略的要素,就是两位作家的思想人格和创作风格,一个冷峻,一个张扬,他们所乐于选用的语言素材也有很大差别,凸显出了鲜明的个性风格,我们在赏析语言的时候,还必须关注到他们的整体人格和语言风范,品出他们各自的“个性”来。
2.2.3 要淡化教师主导,强化学生主体。教师在语言赏析中,是引领者和协助者,学生是语言赏析的第一主体,要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情,教师不能自以为站在“方法”的高度,就剥夺学生的主体地位,抢学生的话语权,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激情,投入到赏析中来,哪怕暂时偏离了“方法”的轨道,也不要着急,让学生有说的欲望和权利,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