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处都是的故事引子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23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儿上小学前,我能找到的古今中外的童话故事她差不多都已听够看够,每晚临睡前的“故事会”真让我伤透脑筋,黔驴技穷。
  一天傍晚,拉着女儿的小手在校园里散步。正值桃红柳绿的初春,路两旁的玉兰花开得争奇斗艳。走着走着,女儿突然说:“妈妈你看,树上的花就像许多许多小鸟在比赛唱歌,嘴巴张得多大呀!”除了充满童真的孩子,还有谁能想得到如此形象的比喻?这不就是个现成的故事引子吗?我喜出望外地顺势引导:“小鸟们在歌唱什么呢?”“唱《春天在哪里》呀,你瞧,它们还跳舞呢!”顺着女儿的手指,我看见满树的玉兰花在微风中轻摆腰枝,真像鸟儿舞动的翅膀。多好的故事题材呀,我越发有了兴致:“那么,春天到底在哪里呢?要不我们帮它们一起找吧!”那天傍晚,我和女儿的散步变成了“帮助小鸟找春天”;晚上临睡前的“故事会”也换了主讲,女儿编了个奇妙的故事—“我和小鸟唱春天”,我则换了个职责—给女儿当秘书,把她讲的故事记下来。
  从那以后,我不再为没有新鲜的故事可讲而发愁,山穷水尽之际,我选择把女儿带到大自然中,引导她自己去找故事。大自然里的一切在孩子眼里都是绝好的故事题材。阴雨绵绵的时候,女儿会趴在阳台上找到下雨的缘由—因为天空妈妈找不到太阳、月亮、星星这些孩子了,从而编出《天空妈妈为什么哭个不停》;烈日当头的日子,女儿看见被晒得奄奄一息的花草,会同情心大发,既害怕花草热着,又担心太阳累着,所以编出《太阳公公你歇歇吧》;秋风中的落叶被女儿拿来做了《小蜘蛛的降落伞》;菜场里一颗圆鼓鼓的豆荚成了忙碌爸爸的象征—《爸爸的生活过得像豆子一样饱满》;早晨的露珠是《谁的亮眼睛?》;天边的晚霞是《一条会变魔术的红纱巾》……
  我真的羡慕女儿超凡脱俗的想像力,既浑然天成,又飘然入世。她观察事物、看待事物的角度与途径总是让我永远的可望而不可及,我想那一定是因为单纯的孩子远比世故的大人更靠近生命的源头。如今,已上小学的女儿已能自己把自己编的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故事记录下来,不再需要我这个“秘书”了。在女儿的想像力面前,我惟一能做的只是拉着她的小手,到更广阔的天地间去寻找故事的引子。
其他文献
通常在这几条切实有效的原则之后,就到了整个策划结束的时候了。但这次,因为要解决的问题比较特殊,我们想给出一个特别的结尾,那就是一个能够有效解决孩子哭闹问题的法宝:讲故事。  没有孩子不喜欢听故事。这个故事里面的主人公也一样。但是,由于他的哭闹,他竟然错过了一个精彩绝伦的故事,后悔死了……  我们把这个孩子的故事讲给你听,你再把它讲给你的孩子—看他以后还会不会、敢不敢动辄大哭大闹!  有一个不听话的
期刊
如果是疾病,当然治病要紧。但如果不是,那就要和宝宝斗智斗勇了。尤其是宝宝长大了,满周岁了,快到两岁了,经常会出现一种蛮不讲理的哭闹行为,国外心理学家称为“tantrum”,让家长莫名其妙,同时又不胜其烦。  不过,也不是没有办法。让我们看看下面这位妈妈的妙招吧——  胖胖还不到2岁,但脾气一点也不小。尤其是前阵子开始有了“tantrum”的迹象:在育儿书里这个字特别用来指一岁以上的小孩乱发脾气,大
期刊
身 体    发育特征  ◎ 大肌肉的活动能力已相当完善,臂和腿部肌肉发展尤其良好,已经能充分应用手、脚、躯体、肩膀做某些运动,肌肉的配合相当好。小肌肉的活动能力也有了长足发展。  ◎ 身体的平衡能力增强,可以单脚站立以保持身体平衡,喜欢荡秋千等须保持身体平衡的游戏,还可以灵活运用双手分别做动作,例如同时用左手拿杯、右手拿匙羹。  ◎ 开始对一些形式新颖的运动发生兴趣。  教育建议  ◎ 多为
期刊
教育孩子有时候就像打场仗,输赢都是孩子的一生,而要百胜不殆,先得知己知彼。  在这个知彼的过程中,首要的一点,就是了解他们的气质类型。记住—这个气质不同于穿衣打扮带来的气质,它可是天生的。  不同气质的孩子,其性格特征及行为表现差异很大,作为家长,了解孩子的气质,有助于因“材”施教。传统关于气质类型的分类有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但不太适合于儿童。我们根据托马斯·切斯关于婴儿的气质评定
期刊
这段时间,我正为一件事犯愁:女儿6岁半,仍睡在我们的大床上。  其实,一直崇尚最新教育理念的我,为了尽早培养女儿的独立性,从她一出生就在并不宽敞的房间里准备好了婴儿床,由得她一个小不点独自睡了不短的时间,当时她似乎也没什么不适应。可有一次她生病了,因为不忍心看着她孤伶伶地自己躺在小床上,我心一软把她抱上了大床。谁知这一抱上去,我就再不想把她放回去了——  让女儿睡大床的感觉真是太好了:睡前哼摇篮曲
期刊
丽丽妈一直为自己6岁的女儿感到骄傲:因为她独立性很强,因为她从不向别人要求什么,因为她凡事都自己做。  可是直到那一次,丽丽在洗手间发现纸用完了,宁愿不擦屁股,就那么沉默地等了足足一个小时也不肯向别人开口求助时,丽丽妈才紧张起来,二话不说带着她直奔心理诊所。  心理医生的结论印证了丽丽妈的担忧,孩子的行为并不是“独立”,而是一种交往心理障碍。这种障碍的形成有着深层的心理动因。从心理学角度上看,人格
期刊
个 案  4岁多的宝宝一般都喜欢做些有挑战性的事,但是轩轩不同,他做什么都是稍稍遇到点困难就马上说:“我不会,老师帮我。”比如他玩“套盒”玩具时,因顺序不对装不进去,就索性推开不再玩了。    分 析  宝宝一遇到困难就放弃或者习惯于依靠成人,固然是缺少自信心、耐心的表现,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根源原来在家长:  1.家长过多地干涉   许多家长过于紧张宝宝,宝宝干任何事情,都爱问长问短,看似关
期刊
儿子许筝今年5岁,没事爱找伙伴玩,但常常乘兴而去,败兴而归。每次回家,他都把大院的伙伴们声讨一遍:小虎不让我玩球,我才打了他;曼曼太小气,看看她的动画书都不行;不就是把墙踢黑了吗?智美她爸爸就把我赶了出来……许筝忿忿不平:“都是他们不好,以后我才不跟他们玩呢!”  久而久之,许筝的伙伴越来越少。只要许筝出现在操场上,小家伙们就会一哄而散。看着儿子形单影只的小可怜样儿,我心里别提多难受了。记得有篇幼
期刊
教育子女,父母别扮“黑白脸”    侄子6岁,特调皮。哥嫂在孩子面前常常扮演两种截然不同的脸谱,我哥唱“黑脸”,负责管教,让孩子惧怕;我嫂唱“红脸”,负责说情,缓和气氛。如此一严一宽,一硬一软,夫妻俩配合得倒是默契,但孩子却依然没什么长进。是这种教育方法有问题吗?  长春 王 芳    配合得再默契,这种做法仍有弊端:一是孩子平时只怕一个人,“黑脸”不在家时,他就会为所欲为,变成欺软怕硬的“小两
期刊
1. 不要呵斥、打断孩子的哭叫,要轻轻地搂住他,同时柔声地对他讲,你明白他心里难受,你愿意陪着他,你喜欢他,你爱他,等等。  2. 孩子可能会努力挣脱你的怀抱,伴以更大的哭声或愤怒的大喊:他是在试探你的诚意。你可以先让他挣脱,再慢慢靠近,直到他不再抗拒,紧紧地搂住你的脖子。  3. 如果孩子要踢人,或者他的动作会伤害到自己,你要抱住他或是抓住他的脚,同时告诉他,你这样做是怕他伤到自己或伤到别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