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人提倡写作“文以载道”,但具体到孩子来说,他们的写作是一种感情的宣泄,或者说是一种“游戏精神”的体现。他们把眼中的世界,心中的感受写出来,就高兴了。所以,与其说让他们学习写作,不如说是教他们用写作感受快乐。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学识的增多,他们的习作内容会更加深刻。
关键词:快乐作文;童心飞扬;写作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5-0101-02
对于低中段学生来说,渗透游戏精神的写作是很重要的。所以,快乐才是写作永恒的主线,如何让“痛苦作文”变换为“快乐作文”,并使学生成为作文王国里快乐的主人?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探索。
一、让“米”为“巧妇”服务
写作时,老师首先要创造一定的写作状态,从而引发儿童强烈的“言欲”,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你不给学生优质的“米”,如何能做出香喷喷的大米饭呢?新课标也说:“降低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少布置命题作文。”从这一角度看,这都是“寻找快乐作文”应当把握的原则。因此,在作文课上,不能给学生随便扔一个题目,就万事大吉了,一定要想办法为学生创造情境。
1.“游戏实验状态”。写作教学要走向儿童,就应当保持一种“游戏状态”,这是引发儿童言语的自然情境。比如,我在作文教学中,就从来不拘泥于单元作文训练,而是想尽一切办法为学生创造写作情境,让他们在参与的同时,有写作的冲动和欲望。我们自行创造的游戏有“吹泡泡”、“心灵连电”、“抢板凳”、“传纸条”、“吹羽毛大赛”、“神秘的盒子”等等;实验有“魔水实验”、“捏鸡蛋”、“勒爆大西瓜”等等。每次的游戏或实验,学生都兴趣盎然。
2.“童话寓言状态”。写作要走向儿童,童话就是一个较好的言语发生场域。从《肉包子旅行记》教学案例就可见一斑。
餐厅里,几个孩子将吃了一小半的肉包子随手扔到了垃圾桶里,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于是,在一堂写作课上,我就以《肉包子旅行记》,让大家写一写肉包子被扔掉以后的所见所闻。于是,就有了这样的精彩片段:……我的屁股好痛呀!我躺在臭烘烘的垃圾桶旁边,悲哀极了。为了让人们喜欢吃我,师傅还特意给我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天津狗不理包子,可没想到,现在,真的是“连狗都不理我”了。在太阳的蒸发下,我身体里的肉在渐渐萎缩。这时,我听见几个小男孩跑过来了,他们衣衫褴褛,蓬头垢面,好像几天没回家了似的。……(《肉包子见闻录》姚一诺)
“童话寓言状态”的形成总是基于一定的角色情境,让儿童成为童话故事中的角色,不仅可以给儿童找到一个鲜明的表达对象,还可以激起儿童的言语源泉。
3.“生活活动状态”。写作离不开生活,作文不是到了课堂上才去想怎么写,作文是一种生活积累,是一种审美趣味。教师要善于发现,善于引导,善于创造。孩子们生活中的写作素材很多,关键是教师是不是及时引导了。
我在校内和校外开展了一些丰富多彩的课间游戏、班队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如“走进福利院,温暖同龄人”、“卖报纸”、“情暖雅安爱心义卖”、“走进涵美享受艺术之美”、“走进天都城放风筝”等校外实践活动,加之,每年学校还组织学生春游、秋游、夏令营等;在校内,则开展了晨间“百家谈”、“品三国议三国”、“论水浒英雄”、“辩论会”、“成语接龙”、“猜字谜”等形式多样的班队活动课。每次活动结束,学生都意犹未尽,有话要说,此时写作,怎能没话可讲呢?
学生有经历,有体验,才能言之有物,写出有声有色的习作。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内容,又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还引活了学生习作的活水源头。现选取其中的一个小片段供大家欣赏:
……刚走到大街上,我俩都不敢开口,看着路上来来往往的人,我犹豫着。就在这时,对面一位阿姨带着孩子走过来了,还是组长先开口了:“小朋友要不要吃糖啊!”我赶紧接上她的话:“我们是来爱心义卖的,为了雅安,也算尽一点爱心。”组长又迫不及待地说:“这总归是用辛苦换来的啊!这些钱我们都是捐给灾区的!”正当我俩忙不迭地推销时,那位阿姨却冷冷地看了我几眼,似乎不相信,拉了拉孩子匆匆离开了。我一下子僵硬了,挫败感马上涌上心头,烈日炎炎之下,我心里真不是滋味。心想:这位阿姨怎么可以这样,这好歹也是献爱心嘛!又不是来骗钱,真是个铁石心肠。(蒋卓倬《我成功啦!》)
“生活状态”解放了儿童的肢体言语,“游戏实验状态”解放了儿童的精神言语,“童话寓言状态”则给儿童营造了一个鲜活的言语发生情境。这三种状态互融互渗、相辅相成,构筑了儿童言语发生的丰盈而快乐的土壤。
二、让“米”公众于世,享受成功的快乐
香喷喷的“米饭”出炉了,需要有人评价,有人肯定。对于孩子来说,给予写作后的尊重与肯定,这是儿童保持旺盛写作热情的“催化剂”,也是儿童写作“良性循环”的力量。因此,让一篇成功的作文“公众于世”,走向“交往状态”是此时此刻习作教学的必然选择,也许学生写作快乐就是此时产生的。
1.大声诵读:让学生亲自朗读佳作,使其在朗读过程中品尝成功的喜悦,获得写作的自信,并借此激起大多数学生的写作兴趣。
2.及时“发表”:教师可将优秀习作写上评语,推荐给有关报刊杂志,或者在班级的黑板报上张贴,在每周的备忘录上刊登,在班级的博客上粘贴。这样,既可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又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3.办班级报纸: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办班班级板报,及时收集学生生的优秀作品和部分家具,集中排版刊印,发给全班学生进行相互阅读点评。班级报纸更利于教师调控,可以考虑不同程度学生的习作,让全班同学都有机会将习作变成铅字,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总之,作文教学绝不仅仅是怎样开头结尾、布局谋篇的问题,它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发现学生的天性,赏识学生审美的一种综合教育。作文教学就是和孩子们交流感情,贴近他们的生活,拥抱他们的心灵世界。和孩子们在一起,是快乐的,就像走进了一个没有年龄的国度。
关键词:快乐作文;童心飞扬;写作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5-0101-02
对于低中段学生来说,渗透游戏精神的写作是很重要的。所以,快乐才是写作永恒的主线,如何让“痛苦作文”变换为“快乐作文”,并使学生成为作文王国里快乐的主人?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探索。
一、让“米”为“巧妇”服务
写作时,老师首先要创造一定的写作状态,从而引发儿童强烈的“言欲”,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你不给学生优质的“米”,如何能做出香喷喷的大米饭呢?新课标也说:“降低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少布置命题作文。”从这一角度看,这都是“寻找快乐作文”应当把握的原则。因此,在作文课上,不能给学生随便扔一个题目,就万事大吉了,一定要想办法为学生创造情境。
1.“游戏实验状态”。写作教学要走向儿童,就应当保持一种“游戏状态”,这是引发儿童言语的自然情境。比如,我在作文教学中,就从来不拘泥于单元作文训练,而是想尽一切办法为学生创造写作情境,让他们在参与的同时,有写作的冲动和欲望。我们自行创造的游戏有“吹泡泡”、“心灵连电”、“抢板凳”、“传纸条”、“吹羽毛大赛”、“神秘的盒子”等等;实验有“魔水实验”、“捏鸡蛋”、“勒爆大西瓜”等等。每次的游戏或实验,学生都兴趣盎然。
2.“童话寓言状态”。写作要走向儿童,童话就是一个较好的言语发生场域。从《肉包子旅行记》教学案例就可见一斑。
餐厅里,几个孩子将吃了一小半的肉包子随手扔到了垃圾桶里,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于是,在一堂写作课上,我就以《肉包子旅行记》,让大家写一写肉包子被扔掉以后的所见所闻。于是,就有了这样的精彩片段:……我的屁股好痛呀!我躺在臭烘烘的垃圾桶旁边,悲哀极了。为了让人们喜欢吃我,师傅还特意给我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天津狗不理包子,可没想到,现在,真的是“连狗都不理我”了。在太阳的蒸发下,我身体里的肉在渐渐萎缩。这时,我听见几个小男孩跑过来了,他们衣衫褴褛,蓬头垢面,好像几天没回家了似的。……(《肉包子见闻录》姚一诺)
“童话寓言状态”的形成总是基于一定的角色情境,让儿童成为童话故事中的角色,不仅可以给儿童找到一个鲜明的表达对象,还可以激起儿童的言语源泉。
3.“生活活动状态”。写作离不开生活,作文不是到了课堂上才去想怎么写,作文是一种生活积累,是一种审美趣味。教师要善于发现,善于引导,善于创造。孩子们生活中的写作素材很多,关键是教师是不是及时引导了。
我在校内和校外开展了一些丰富多彩的课间游戏、班队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如“走进福利院,温暖同龄人”、“卖报纸”、“情暖雅安爱心义卖”、“走进涵美享受艺术之美”、“走进天都城放风筝”等校外实践活动,加之,每年学校还组织学生春游、秋游、夏令营等;在校内,则开展了晨间“百家谈”、“品三国议三国”、“论水浒英雄”、“辩论会”、“成语接龙”、“猜字谜”等形式多样的班队活动课。每次活动结束,学生都意犹未尽,有话要说,此时写作,怎能没话可讲呢?
学生有经历,有体验,才能言之有物,写出有声有色的习作。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内容,又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还引活了学生习作的活水源头。现选取其中的一个小片段供大家欣赏:
……刚走到大街上,我俩都不敢开口,看着路上来来往往的人,我犹豫着。就在这时,对面一位阿姨带着孩子走过来了,还是组长先开口了:“小朋友要不要吃糖啊!”我赶紧接上她的话:“我们是来爱心义卖的,为了雅安,也算尽一点爱心。”组长又迫不及待地说:“这总归是用辛苦换来的啊!这些钱我们都是捐给灾区的!”正当我俩忙不迭地推销时,那位阿姨却冷冷地看了我几眼,似乎不相信,拉了拉孩子匆匆离开了。我一下子僵硬了,挫败感马上涌上心头,烈日炎炎之下,我心里真不是滋味。心想:这位阿姨怎么可以这样,这好歹也是献爱心嘛!又不是来骗钱,真是个铁石心肠。(蒋卓倬《我成功啦!》)
“生活状态”解放了儿童的肢体言语,“游戏实验状态”解放了儿童的精神言语,“童话寓言状态”则给儿童营造了一个鲜活的言语发生情境。这三种状态互融互渗、相辅相成,构筑了儿童言语发生的丰盈而快乐的土壤。
二、让“米”公众于世,享受成功的快乐
香喷喷的“米饭”出炉了,需要有人评价,有人肯定。对于孩子来说,给予写作后的尊重与肯定,这是儿童保持旺盛写作热情的“催化剂”,也是儿童写作“良性循环”的力量。因此,让一篇成功的作文“公众于世”,走向“交往状态”是此时此刻习作教学的必然选择,也许学生写作快乐就是此时产生的。
1.大声诵读:让学生亲自朗读佳作,使其在朗读过程中品尝成功的喜悦,获得写作的自信,并借此激起大多数学生的写作兴趣。
2.及时“发表”:教师可将优秀习作写上评语,推荐给有关报刊杂志,或者在班级的黑板报上张贴,在每周的备忘录上刊登,在班级的博客上粘贴。这样,既可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又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3.办班级报纸: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办班班级板报,及时收集学生生的优秀作品和部分家具,集中排版刊印,发给全班学生进行相互阅读点评。班级报纸更利于教师调控,可以考虑不同程度学生的习作,让全班同学都有机会将习作变成铅字,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总之,作文教学绝不仅仅是怎样开头结尾、布局谋篇的问题,它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发现学生的天性,赏识学生审美的一种综合教育。作文教学就是和孩子们交流感情,贴近他们的生活,拥抱他们的心灵世界。和孩子们在一起,是快乐的,就像走进了一个没有年龄的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