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合与聚合:透析小农视野下的梁三老汉形象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z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业史》是一部具有鲜明政治色彩的作品。梁三老汉是社会主义新时期面临社会物质和意识充分转型的小农阶层典型。本文通过研究小说中的三组离聚合关系得出,该形象处于一个精巧的斗争状态之中:首先,养父子特殊关系的设置凸显情节发展中的伦理逻辑;其次,三重梦境反映出其浓厚的封建家长意识;最后,这一中间人物身上描绘了乡土性与现代性的对立与和解过程。过程中的离聚合现象正是经典艺术的体现——意识形态的改变并非国家机器的单方面输入,而是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关键词:《创业史》;梁三老汉;小农意识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7-0-02
  就典型概括的深刻性和个性创造的鲜明性而言,梁三老汉在当代文学史上并没有太多的人物可以与之媲美。本文通过解读该形象中的三组充满冲突与交互的离聚合关系,实现对这一农民形象的典型艺术的准确把握。
  一、伦理结构:血缘的离合与家庭的聚合
  柳青谈到《创业史》的创作意图时说:“简单一句话,就是新旧力量的斗争……新的胜利了,旧的让位了。”在集体化背景下,“改换”和“破立”即小说的母题所在。而当作家采取“继父养子”关系的创作角度进行铺设时,这一母题则经由人物心理结构和感情结构上的特性,艺术化表达出来。
  一为养父,一为继子,在通过父系血缘维系家族的乡村传统中,梁三老汉与梁生宝之间的纽带相对亲生父子而言更有风险和分裂倾向。这是一种具有强烈离合性的父子关系。面对“穿着亡父丢下的破棉袄”的生宝,梁三老汉在父子关系的处理上更加小心翼翼。以此逻辑关系,其矛盾不能也不可能过多表现为直接的正面冲突。因此,代表小农阶级旧思想的梁三老汉与代表社会主义新力量的梁生宝之间的矛盾由于特殊的伦理关系而更具妥协性,二者都在为避免加剧离合而努力。如在生宝不听勸阻去买稻种时,梁三积压的不满情绪终于爆发。但这种爆发并不彻底,甚至具有一定的收敛——他专挑生宝不在家的时候,冲生宝娘而非本人发脾气。继父角色的复杂性可见一斑。
  血缘上的离合彰显了小农视野下养父子关系的特殊,但另一方面,梁三老汉也同样为家庭的聚合而付出了相当的努力。当看见年幼的生宝“麻杆一样瘦的光腿,在那件不合身的破棉袄下冷得颤抖”,他立马要给孩子改修一条棉裤;在生宝被抓壮丁时,梁三老汉坚定地卖了全家人呕心沥血养活的黄牛来赎人;在梁生宝进终南山割竹子前夕,梁三老汉因担忧其安全而躺在炕上忍受焦虑与无奈。他忠实地扮演着慈父的角色,把生宝抚养成人,付出了关切、陪伴与爱。这是父子关系上的聚合、家庭结构上的聚合,也是作品后续发展中农村集体化进程下新旧力量进行尝试性碰撞的体现。
  需要注意,这一聚合关系并不纯粹,同样带有宗法制下的小农色彩。生宝入继本身就象征了梁三老汉姓氏和家庭希望的沿袭。在梁三立婚书的情节中,婚书不宜单单被理解为一种仪式,而应置于社会背景中来。在饿死人的年头,梁三的坚持破费是因为契约赋予了这一乡村重组家庭不可动摇的合法性。在婚书中,可以得出三重关于合法性的信息:①王氏改嫁的合法性;②生宝改姓的合法性;③梁三成为“一家之主”的合法性。有了这三重合法性的保障,“男性的豪壮气概”才自然而然从梁三心中涌了上来,才真正有了发家创业的动力。农民的淳朴善良只是一个方面,在梁家父子的聚合关系中体现了小农社会中的伦理道德与家庭传统,这也是庄稼人梁三老汉不可避免的封建家长意识所在。
  二、精神结构:阶段的离合与整体的聚合
  弗洛伊德在“三段时间”的观点中,认为个体白日梦总是处于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共时状态。白日梦“现时”产生,实质指向了早期“痕迹”,目的却是为了满足“明日”生活。《创业史》中,梁三老汉做了三个梦。相应的,将弗洛伊德的精神理论带入三重梦境,便能看出其对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共时感受与诉求。
  第一重梦境发生于梁三老汉四十岁那年,他当着邻居的面夸下了“砍柴、租地、把生宝抚养成人”的创业海口。在过去,梁三有三间正房且娶过妻,可他接连着死了两回牛,媳妇也亡于产后风。重归正常家庭生活的梁三,对于未来的全部憧憬,既产生于眼下新妻继子带来的安定,也源于对父辈过往家业的执念。重新买牛、种地、立庄稼,梁三的创业愿望和途径是对旧日光景的怀念,也是对小农阶级自给自足生活方式的再现。然而,正如生宝所说:“你那是个没出息的过法!”梁三的这一梦境与现实产生了彻底的冲突,五十多岁的他累弯了腰,肩背上被压出了一块拳头大的死肉疙瘩,家业也依旧没有创立起来。
  第二次,是他在50年代土改后分得了十亩稻田,高兴得做了一个“三合头瓦房院长者”的梦。梁三老汉在旧社会里浸淫半生,土改分田尽管是政治上的一次革新,但作用到个人身上来时,则是小农阶级传统的物质诉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诸如梁三老汉等传统的庄稼人角色,他们渴望的是自我的发家致富,而不是集体的发展兴旺。当然,集体发展与个人发展并不矛盾,梁三老汉第二个梦境的最终结果并不像此前那样彻底破灭,而是得到部分实现。他穿上了儿子孝顺的新衣裤,又因众人推他先打油而体会到向往已久的“长者尊严”。这是传统小农愿望与现代社会改革的一次同步,但在根本上是相离合的。
  第三重梦境是看见梁生宝去相亲时产生的“草棚院新景象”:聪明、能干、孝敬的媳妇和又胖又精的小孙孙。由于这一愿景内容在当时国家现代性推进中合法而有效,根本无需将其压抑进自己的潜意识中,便顺乎其然地以“白日梦”的方式表征出来。第三个梦境是在第二个梦境部分实现基础上的继续推进——婆媳和睦、儿孙满堂。这样开枝散叶的思想,是乡村千年如一的运行模式。这场农村的社会主义革命,并未对梁三老汉这一农民个体身上产生什么根本性突破。
  从这三个不同梦境的阶段性视角看,梁三老汉的形象分别与不同阶段的社会现实相离合。第一个梦境中,梁三的创业雄心与黑暗时局相离合;第二、三个梦境中,他与大多数中国农民一样,备受人间悲苦,在思想上,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较为浓厚的封建思想意识,与社会主义新革命相离合。   而整体反映的特点却是反之的。梁三老汉三重梦境的整个过程,不仅不是完全失败,反而处处体现出聚合的痕迹。在梦境内容和现实结果上,它们层层推进,逐渐深入。社会主义新革命与梁三老汉身上的小农观念产生了客观的碰撞与融合,促使他最终承认自己在精神上与书记、生宝相近。
  三、社会结构:斗争的离合与阶级的聚合
  “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即使有一万个读者,也读不出几个梁生宝。”《创业史》中梁生宝的角色内容是高度确定的。批评家认为小说中正面人物描写类型化,有失真实;作家个人对人物的爱恶过于明显,小說中心人物梁生宝不能代表作品的最高成就,相反中间人物、甚至反面人物的形象塑造更为真实而有感染力。中间人物梁三老汉便是典例。
  梁三老汉三起三落的创业史显示,农村传统的个体奋斗道路是行不通的。他最终开始理解和支持互助组,走上了农村社会主义合作化的发展道路,最终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现代性达成了互动与和解,体现出阶级的聚合。不妨通过几个例子来看这种互动与和解是如何达成的:
  3.1.在1950年土地改革,梁三老汉分到十亩稻田时
  “仿佛有一种莫名其妙的精力,注入了梁三老汉早已干瘪了的身体。”梁三老汉的变化是巨大的。此前因为屡创屡败,他“没有什么指望,也没有什么争执,好像土拨鼠一样静悄悄地活着”,再也不提创立家业的事了。而中国解放和土地改革给梁三老汉带了新生的希望。在乡村意识形态中,不管政权如何更迭,只要拥有能够养活自己的土地,即是太平盛世。因此,土改后十来亩一粒租子都不用拿的稻地完完全全地握到手里了,梁三等传统劳动人民在物质上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工作达成共赢,是两个阶级的聚合。
  3.2.在秋收后养子梁生宝孝顺给自己一套全新的棉衣棉裤时
  此时,“灯塔农业社梁主任他爹”已经为梁三老汉这个当了一辈子佃户奴隶的人挣来了尊严。而互助组在科学育秧、终南山砍竹子和秋收等工作上的成功及养子的孝心,深刻地撼动了梁三老汉的情感体验。他开始改换思想,对无产阶级新思想作出让步。阶级的聚合体现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劳动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加深。因此才会有梁三老汉对儿子发自内心的祝愿:“你干吧!”而他在后方帮儿子“看家”的承诺,则间接表征出本人的妥协与能动性。
  3.3.在和卢书记的几轮对话交流中
  梁三老汉以“一家人”、“种姓”等传统乡村伦理名词来称呼共产党,意在向卢书记抱怨集体工作对自己家庭生活的影响。而卢书记则从反动阶级对照出共产党不是“挤轧百姓”,而是团结劳动人民,共同改造旧社会,建设新国家。卢书记通过这一真实且尊重的,非正面对抗的答案,赢得了梁三老汉的好感和接受。在此层面,阶级上的聚合是内外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梁三老汉的视角从家庭自发被带入了更广阔的集体意识当中,是其思想进步的一个过程。
  诚然,财东当道的旧社会和“农奴翻身做主人”的新社会在斗争上是离合的,梁三老汉身上的乡村性与社会主义工作的现代性在斗争上是离合的,但其观念的转变过程,恰好体现出阶级上的聚合而非分裂。双方以不同方式不断展开斗争和交流,直到达成协议,互惠共生。对中间人物梁三老汉的塑造,是作家对社会主义中国肯定态度的真挚流露,且比之符号化的梁生宝更为成功。
  四、结语
  随着新中国解放,梁三老汉由如牛马般佝偻着身躯的奴隶变回了人。在这一过程中,无产阶级的集体性不断与其生活发生碰撞与交互,逐步影响着其生活方式及感情结构。这是对激进主义有力的现实冲击,体现出社会变革具有发展性,并非一蹴而就的。无论是该形象中乡土性的由来、冲突还是消解,都是揭示出意识形态的改变并非国家机器的单方面输入,而是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我们当然也不必讳言其缺点。文本中梁三老汉由一个一生尊崇自我发家价值观的庄稼人到接受共产主义集体教育的彻底转变,存在一些理想性与生硬之处。但对其小农性发展过程的描绘,依然代表着旧社会饥饿史、苦难史和屈辱史的翻篇,刻画出了广大中国人民的精神状态与共同命运。
  参考文献:
  [1]柳青.创业史[M].中国青年,2009(1).
  [2]吕世民 李晓峰.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从梁三老汉和梁生宝父子关系的描写看柳青的创作角度[J].宝鸡师院学报,1985(1):46—50.
  [3]罗守让.为柳青和《创业史》一辩[J].文学评论,1991(01):65-74.
  [4]董璐.反叛与皈依——柳青《创业史》与陈忠实《白鹿原》历史观的互文性解读[J].文艺评论,2015(16):44-45.
  [5]边昭彬 贺欣.试评弗洛伊德的文艺观[J].大众文艺,2015(16):45-46.
  [6]刘芳芳.《创业史》中的“主人”意识——从梁三老汉的三个梦说起[J].社会科学论坛,2016(07):79-86.
  [7]胡小燕.论《创业史》的革命叙事与“陌生化”效果[J].小说评论,2016(02):130-136.
其他文献
摘 要:哈代和沈从文他们早年都生活在乡村,成年后又经历了农村到城市的巨变,因此他们在作品中表现出了对自然美的赞颂,对乡土社会里美好人性的讴歌。又因为两人思想中存在宿命论的观念,使得二者的作品烙上了悲剧的色彩,渗透出悲剧美的美学风格。但是,由于他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和国家,所以在具体的审美意蕴上又存在着差异。  关键词:自然美;人性美;悲剧美  作者簡介:赖善通,男,汉,陕西安康人,湖南科技大学在读研
科幻小说的诞生和发展伴随着现代实验科学的发展,经过了科技大爆炸的催化,与科学反思的影响.美学自律和审美现代性对社会现代性的反叛直接反映在科幻小说当中.当科幻小说发展
该文所研究的课题就是基于风险投资工作的实际工作经验,对项目后管理问题中的一个问题点所做的阐述与分析.该文研究的是项目后风险投资公司对风险企业经营状态的动态走势评价
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和余华的《活着》都是非常震撼人心的作品,二者对人生之苦难刻画得入木三分,而在表现人对苦难的强大承受力上有很多异曲同工之处.本文以“生命的
《麻风季刊》是民国时期中华麻风救济会创办的一本麻风病学期刊.该刊兼具学术性和普及性,在知识普及上注重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及科学精神等内容,坚持公众立场,关心
克百断裂为一大型逆掩断裂,其封闭性能控制了克拉玛依-百口泉地区油气的分布.对区域主应力方向、断裂带岩性特征、测井响应、地层水性质的研究表明,克百断裂的封闭性具有分段
学位
该文分析了电子商务的涵义及特征、分类、主要构成和关键技术,讨论了网络营销和电子商务的区别与联系.通过对电子商务下市场需求的特点和消费者的行为特点的分析与研究,讨论
期刊
基金项目:云南财经大学青年课题,浅论新歌中“晦涩”——以中国二十世纪“现代派”诗歌创作为例,项目编号:YC2013B22。  摘 要:我把现代派的“晦涩”问题放在阅读和批评里去讨论。“晦涩”不是写作的问题,它是在阅读中产生的。它标识了现代派处于新诗中的特别之处,同时也标识了这个派别在诗歌史上所创造的意义。  关键词:汉语;诗歌;批评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