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数学教学;信息技术;整合;视野;情境;练习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01—0066—01
“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是继承传统学科教学优势的同时又具有相对独立特征的教学模式,对它的研究与实施将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本文结合我在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开拓视野,提高能力
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了全新的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整合数学学科教学应该增加新的教学形式。基于这一思考,我有意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学习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如学习“十进制计数法”、“数的产生”时,我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并以课件和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上课时,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个性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通过网络,整个班级同学之间也可以进行交流,建立起一种融洽、友爱的关系。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促进了同学之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和技能的提高。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用信息技术来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效果很好。例如,我在教学《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一课时,为了教学生估测比较短的物体长度时,我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小猫是怎样抓躲在洞里的小老鼠吗?对这个问题学生都很感兴趣,特别想知道小猫是如何抓躲在洞里的小老鼠的。于是我让学生观看一段动画片:一只小猫在追一只老鼠,忽然这只老鼠窜到了小洞里,于是小猫就用自己的胡子在洞口量一量,如果小猫的胡子的宽度与洞口一样宽,说明小猫的身子能进入洞口,才有希望抓住老鼠。学生看到小猫用胡子来估测洞口大小,都感到非常惊奇。接着我揭示本堂课的主旨:今天我们也要来学习如何估测物体的长度。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有尺子,学生们在刚才情境的启发下,对这一内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纷纷寻找身边的“尺子”,有的说自己的食指宽就是1厘米,有的说自己的课桌长是80厘米,只要把要测量的物体与这些生活中的“尺子”比划,就能估测长短,最后得出结论:用这些“尺子”同样可以估测出物体的长度。可见,多媒体恰当的演示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好奇心,激起了他们探索知识的欲望,并使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巧设练习,巩固新知识
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一定的练习才能实现,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发挥计算机容量大、信息检索方便迅速的优势,巧妙设计学生“乐学乐做”的习题非常重要。在教学中,应广泛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素材、更多的练习和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如在教学《角的认识》一课时,学生最容易犯“角的大小与构成角的两边长短有关”的概念性错误。我运用信息技术自制了CAI课件,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其做法是:在讲完《角的认识》一课后,进行反馈练习,依次出示一组练习:(1)根据屏幕上提供的各种图形(图中有的是角,有的是两条没有相交的射线,摆放的形式多种多样)判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2)接着出示一组两个大小相等而边长不相等的角和两个边长相等而大小不等的角的画面,要求学生判断每对角的大小。结果有些学生得出边长长的角大这一错误的判断,这说明有些学生没有真正抓住事物的本质;(3)为了直观验证他们判断的错误,屏幕上出现了一个以黑色为背景的高亮度的角。此时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两条边长度变化时这个角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学生通过观察屏幕演示自己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的结论。这种直观的演示,为学生积极思考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巩固新知识的目的。
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数学教师应积极地把信息技术融入到数学学科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编辑:张 昀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01—0066—01
“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是继承传统学科教学优势的同时又具有相对独立特征的教学模式,对它的研究与实施将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本文结合我在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开拓视野,提高能力
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了全新的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整合数学学科教学应该增加新的教学形式。基于这一思考,我有意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学习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如学习“十进制计数法”、“数的产生”时,我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并以课件和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上课时,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个性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通过网络,整个班级同学之间也可以进行交流,建立起一种融洽、友爱的关系。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促进了同学之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和技能的提高。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用信息技术来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效果很好。例如,我在教学《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一课时,为了教学生估测比较短的物体长度时,我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小猫是怎样抓躲在洞里的小老鼠吗?对这个问题学生都很感兴趣,特别想知道小猫是如何抓躲在洞里的小老鼠的。于是我让学生观看一段动画片:一只小猫在追一只老鼠,忽然这只老鼠窜到了小洞里,于是小猫就用自己的胡子在洞口量一量,如果小猫的胡子的宽度与洞口一样宽,说明小猫的身子能进入洞口,才有希望抓住老鼠。学生看到小猫用胡子来估测洞口大小,都感到非常惊奇。接着我揭示本堂课的主旨:今天我们也要来学习如何估测物体的长度。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有尺子,学生们在刚才情境的启发下,对这一内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纷纷寻找身边的“尺子”,有的说自己的食指宽就是1厘米,有的说自己的课桌长是80厘米,只要把要测量的物体与这些生活中的“尺子”比划,就能估测长短,最后得出结论:用这些“尺子”同样可以估测出物体的长度。可见,多媒体恰当的演示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好奇心,激起了他们探索知识的欲望,并使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巧设练习,巩固新知识
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一定的练习才能实现,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发挥计算机容量大、信息检索方便迅速的优势,巧妙设计学生“乐学乐做”的习题非常重要。在教学中,应广泛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素材、更多的练习和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如在教学《角的认识》一课时,学生最容易犯“角的大小与构成角的两边长短有关”的概念性错误。我运用信息技术自制了CAI课件,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其做法是:在讲完《角的认识》一课后,进行反馈练习,依次出示一组练习:(1)根据屏幕上提供的各种图形(图中有的是角,有的是两条没有相交的射线,摆放的形式多种多样)判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2)接着出示一组两个大小相等而边长不相等的角和两个边长相等而大小不等的角的画面,要求学生判断每对角的大小。结果有些学生得出边长长的角大这一错误的判断,这说明有些学生没有真正抓住事物的本质;(3)为了直观验证他们判断的错误,屏幕上出现了一个以黑色为背景的高亮度的角。此时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两条边长度变化时这个角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学生通过观察屏幕演示自己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的结论。这种直观的演示,为学生积极思考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巩固新知识的目的。
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数学教师应积极地把信息技术融入到数学学科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编辑:张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