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泸州位于云贵川渝结合部,距湖北省仅有500公里,据不完全统计,从鄂返泸人员达1万余人。面对泸州市累计确诊病例24例、7个区县无一幸免的严峻形势,四川省泸州市四川警察学院警盾公益宣讲团(下称警盾)挺身而出,在团泸州市委的指导下积极开展防疫应急志愿服务。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警盾的两位指导老师廖胜利、柯江红密切关注事态发展。1月28日,在川警院党(团)委的支持下,他们迅速组建了警盾防疫志愿服务队,以原警盾团队骨干成员为主,招募社会各界志愿者252名,共同开展疫情防控应急志愿服务。两个月的时间里,团队紧密配合政府防疫工作、协助社区进行排查,线上先行,线下跟进,不断创新工作方法,确保防疫志愿服务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
截至目前,警盾事迹已经五上《人民日报》,两登学习强国,被人民网、澎湃、中新网、川报、四川在线等媒体报道76篇次。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不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关键靠社区”的要求,结合防疫工作的实际状况,警盾确立了“以线上带线下,以社区为阵地,以品牌促影响,以爱心换真心”的工作思路,利用志愿者多、分布广、发动快的优势,将志愿者分为疫情信息发布、电话入户排查、谣言粉碎机、特色防疫宣传4个工作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志愿服务,确保志愿服务工作不间断。
疫情信息发布小组:及时传递官方信息。考虑到疫情初期整个社会都按下了暂停键,而线上服务却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于是,隔离在家的志愿者利用手机、电脑,积极开展线上志愿服务,协助政府做好信息传递、舆论引导等工作。每天,志愿者们都会第一时间转发“健康四川”“泸州发布”等官方權威消息,通过社交平台接受群众求助,协助市公安局、公交公司等单位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求助30余次。
电话入户排查小组:惠及两万多户。前期,因社区排查工作量巨大,团队特别组建了两个电话入户排查小组,通过四川警察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紧急招募更多志愿者加入。团队利用QQ群对志愿者进行紧急培训,完善居民信息保密承诺书,积极与主城区的9个社区对接,在40多天的时间里,共发动200多人次开展电话入户排查、防疫知识宣讲等志愿服务,共计服务两万余户近10万人,累计服务时长超过6000小时。
后期,因抗疫需求的变化,志愿者们从线上走到线下。上岗前,团队老师都会对他们开展疫情防控及志愿服务培训,指导志愿者免费领取新冠肺炎保险。一次又一次,志愿者们不辞辛苦,给一线人员送去了热腾腾的八宝粥,在社区进行着测温登记、喷洒消毒液、宣传防疫知识、守卡执勤、疏导交通等工作。在整个服务过程中,对于电话排查产生的电话费以及线下志愿者补贴,经指导老师协调,均由社区发放到位。
谣言粉碎机小组:主动辟谣百余次。疫情期间,每天都有新谣言出现,不少市民信以为真,人心惶惶。为此,在团队指导老师、资深法治记者柯江红的带领下,谣言粉碎机小组利用“微博辟谣”“求真”等交叉搜索关键词,针对诸如“泸州纳溪一感染者出逃”等谣言,第一时间通过各种社交平台合计辟谣百余次,得到市、区文明办的充分肯定。
特色防疫宣传小组:服务不同群体。在志愿服务中,团队倾听各个群体的需求,策划了多期视频防疫活动——拍摄“土味”防疫视频在网络传播;拍摄手势操为防疫加油;指导老师廖胜利发挥职业特长,拍摄疫情期间防诈骗视频,提醒网友预防上当受骗。另外,团队还关注特殊群体需求,在四川省最先推出了针对聋哑群体的手语防疫视频,由团队志愿者、专业手语老师出演,方便聋哑人朋友学习防疫知识。视频推出后广受好评,团泸州市委在官方抖音号进行了发布。
团队组建之初,正值疫情暴发初期,政府刚刚发出居家隔离令。因此,团队主要面临着4点难题:没有医护专业技能,缺少防护设施,不能违规外出,不便集中队伍。
在困难面前,团队从实际出发,前期及时开展线上志愿服务,将团队服务风险降至最低。后期在线下服务之时,通过协调争取到了社区防护物资的支持。在宣传方面,有着丰富媒体工作经验的柯江红兼任团队新闻联络官,因疫情限制无法进行现场采访,她就要求在家服务的志愿者要留存照片及时上传,还将团队动态写成新闻稿,连同图片发给合作媒体,并在各社交平台每天更新工作情况,吸引更多媒体主动采访,以提高整体宣传效果。
回顾此次防疫志愿服务,警盾以“聚大爱汇微光,温暖身边人”为主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和上级部门的高度认可。警盾也被泸州市妇联评为“疫情防控优秀志愿服务组织”,被团泸州市委评为“优秀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对此,团队总结了3点经验:
广发公告,定向招募。刚组队时,团队就动员所有志愿者大量转发招募信息,吸纳更多社会志愿者加入。同时,在川警院青志协的帮助下定向招募警校生,迅速补充志愿者力量,确保在大量排查时不至于缺少人手。
注重安全,落实细节。团队坚持“安全第一”,做到“四不一禁”,即业务培训、防护设施、专项保险、保密协议不完善的不上岗,禁止志愿者从事超过自身能力的工作,免除了志愿者的后顾之忧,得到了一致好评。
转变思路,线上集结。疫情期间大学生因放假分散在全省各地。团队迅速转变思路,调整为线上集结,倡导就近服务,将交叉感染风险降至最低,真正做到了“帮忙不添乱、到位不越位”,顾大局,有力量。
然而,疫情不比灾情,新的困难同时对志愿服务产生了新的启发,那就是开展志愿服务要做到科学性、目的性与前瞻性并举。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持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将助力复工复产复学后的志愿服务作为工作重点,进一步完善“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的工作模式,适应新形势,使“聚大爱汇微光,温暖身边人”志愿服务项目开展得更加精彩。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警盾的两位指导老师廖胜利、柯江红密切关注事态发展。1月28日,在川警院党(团)委的支持下,他们迅速组建了警盾防疫志愿服务队,以原警盾团队骨干成员为主,招募社会各界志愿者252名,共同开展疫情防控应急志愿服务。两个月的时间里,团队紧密配合政府防疫工作、协助社区进行排查,线上先行,线下跟进,不断创新工作方法,确保防疫志愿服务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
截至目前,警盾事迹已经五上《人民日报》,两登学习强国,被人民网、澎湃、中新网、川报、四川在线等媒体报道76篇次。
隔“疫”不隔爱:社区为阵地,品牌促影响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不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关键靠社区”的要求,结合防疫工作的实际状况,警盾确立了“以线上带线下,以社区为阵地,以品牌促影响,以爱心换真心”的工作思路,利用志愿者多、分布广、发动快的优势,将志愿者分为疫情信息发布、电话入户排查、谣言粉碎机、特色防疫宣传4个工作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志愿服务,确保志愿服务工作不间断。
疫情信息发布小组:及时传递官方信息。考虑到疫情初期整个社会都按下了暂停键,而线上服务却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于是,隔离在家的志愿者利用手机、电脑,积极开展线上志愿服务,协助政府做好信息传递、舆论引导等工作。每天,志愿者们都会第一时间转发“健康四川”“泸州发布”等官方權威消息,通过社交平台接受群众求助,协助市公安局、公交公司等单位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求助30余次。
电话入户排查小组:惠及两万多户。前期,因社区排查工作量巨大,团队特别组建了两个电话入户排查小组,通过四川警察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紧急招募更多志愿者加入。团队利用QQ群对志愿者进行紧急培训,完善居民信息保密承诺书,积极与主城区的9个社区对接,在40多天的时间里,共发动200多人次开展电话入户排查、防疫知识宣讲等志愿服务,共计服务两万余户近10万人,累计服务时长超过6000小时。
后期,因抗疫需求的变化,志愿者们从线上走到线下。上岗前,团队老师都会对他们开展疫情防控及志愿服务培训,指导志愿者免费领取新冠肺炎保险。一次又一次,志愿者们不辞辛苦,给一线人员送去了热腾腾的八宝粥,在社区进行着测温登记、喷洒消毒液、宣传防疫知识、守卡执勤、疏导交通等工作。在整个服务过程中,对于电话排查产生的电话费以及线下志愿者补贴,经指导老师协调,均由社区发放到位。
谣言粉碎机小组:主动辟谣百余次。疫情期间,每天都有新谣言出现,不少市民信以为真,人心惶惶。为此,在团队指导老师、资深法治记者柯江红的带领下,谣言粉碎机小组利用“微博辟谣”“求真”等交叉搜索关键词,针对诸如“泸州纳溪一感染者出逃”等谣言,第一时间通过各种社交平台合计辟谣百余次,得到市、区文明办的充分肯定。
特色防疫宣传小组:服务不同群体。在志愿服务中,团队倾听各个群体的需求,策划了多期视频防疫活动——拍摄“土味”防疫视频在网络传播;拍摄手势操为防疫加油;指导老师廖胜利发挥职业特长,拍摄疫情期间防诈骗视频,提醒网友预防上当受骗。另外,团队还关注特殊群体需求,在四川省最先推出了针对聋哑群体的手语防疫视频,由团队志愿者、专业手语老师出演,方便聋哑人朋友学习防疫知识。视频推出后广受好评,团泸州市委在官方抖音号进行了发布。
从管理到联络:逐一破解社区防疫难点
团队组建之初,正值疫情暴发初期,政府刚刚发出居家隔离令。因此,团队主要面临着4点难题:没有医护专业技能,缺少防护设施,不能违规外出,不便集中队伍。
在困难面前,团队从实际出发,前期及时开展线上志愿服务,将团队服务风险降至最低。后期在线下服务之时,通过协调争取到了社区防护物资的支持。在宣传方面,有着丰富媒体工作经验的柯江红兼任团队新闻联络官,因疫情限制无法进行现场采访,她就要求在家服务的志愿者要留存照片及时上传,还将团队动态写成新闻稿,连同图片发给合作媒体,并在各社交平台每天更新工作情况,吸引更多媒体主动采访,以提高整体宣传效果。
顾大局,有力量:社区防疫的经验与启发
回顾此次防疫志愿服务,警盾以“聚大爱汇微光,温暖身边人”为主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和上级部门的高度认可。警盾也被泸州市妇联评为“疫情防控优秀志愿服务组织”,被团泸州市委评为“优秀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对此,团队总结了3点经验:
广发公告,定向招募。刚组队时,团队就动员所有志愿者大量转发招募信息,吸纳更多社会志愿者加入。同时,在川警院青志协的帮助下定向招募警校生,迅速补充志愿者力量,确保在大量排查时不至于缺少人手。
注重安全,落实细节。团队坚持“安全第一”,做到“四不一禁”,即业务培训、防护设施、专项保险、保密协议不完善的不上岗,禁止志愿者从事超过自身能力的工作,免除了志愿者的后顾之忧,得到了一致好评。
转变思路,线上集结。疫情期间大学生因放假分散在全省各地。团队迅速转变思路,调整为线上集结,倡导就近服务,将交叉感染风险降至最低,真正做到了“帮忙不添乱、到位不越位”,顾大局,有力量。
然而,疫情不比灾情,新的困难同时对志愿服务产生了新的启发,那就是开展志愿服务要做到科学性、目的性与前瞻性并举。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持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将助力复工复产复学后的志愿服务作为工作重点,进一步完善“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的工作模式,适应新形势,使“聚大爱汇微光,温暖身边人”志愿服务项目开展得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