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生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已经是中学教育中极为普遍的现象,尤其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后进生与优秀学生的成绩之间往往有明显的间隔,后进生人数也不再是屈指可数的几位,而是全班学生人数的一半或小半,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意味着初中生们在进入初三、甚至远未进入中考前就因为数学成绩差被排除在重点高中,甚至大学校门之外。如何避免初中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寻求平衡发展成为初中数学教学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初中数学学习中的后进生
初中学生中,数学成绩中等偏差的学生主要有两类。一是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的学困生。这类学生在小学阶段就没有打好基础,到了初中就更难适应难度加大的初中数学课程;二是原本数学成绩已经属于中等甚至偏上的同学,由于不能适应新课程或无法克服更大苦难等“后天原因”而逐渐落后,这类同学可造性比较大,是教学中应该重点注意转变帮扶的同学。
二、造成初中数学学习分化的原因
(一)客观条件的改变,使部分学生无法适应
首先是初中学习任务加重,难度增大,进程加快,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来学习。这样,成绩中等的学生稍有懈怠或者松懈就容易落在后面。而对于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的学困生说,能够跟得上课程进度就已经花费很多精力了,学习上一旦出现脱节,想要去补回来那简直是难上加难。
其次,初中学生大多已经独立,还有的学校的学生开始住读,这些学生缺少了家长的监督和帮助,如果再缺乏较强的自制力,就很容易懈怠,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这主要是一些原本成绩中等偏上,又比较聪明的同学。对于他们,只要教师注意观察,及时发现,及时加以引导,还是可以在短期内使其成绩恢复的。
其三,初中学习模式的转换。由小学手把手灌输式、简单的识记型学习逐渐向智力型、抽象逻辑思维型学习转变,这时候的数学学习不再是小学的加减乘除等简单的运算,如其中一些几何图形解析、溶解度换算等等,仅仅记住课本中的定义、公式等,是不能很好地解出题目的,它需要学生开动脑经,去努力思索。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没有仔细分析初中和小学两阶段数学学习的不同,没有强调初中数学学习必须加强抽象思维学习能力,就很容易使学生不能很好地在做题中转换思维方式,致使他们的学习难以收到预期效果,甚至使学生误以为初中数学异常难学而产生放弃心理。
(二)主观原因上,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主动性
首先,一些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浓厚的兴趣。有调查发现,学习数学兴趣比较淡薄的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也比较差,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有着密切的联系。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些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又面临家长、老师的压力,误将数学学习看做应付考试的工具,也就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当然也就无法在数学学习中收到很好的效果。
其次,一些家长在学生读小学的时候过度管制和关注,使这些学生在学习上养成依赖的习惯,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由于小学的帮扶式学习,还有很多家长还专门为学生请了家教,这就使他们养成了有困难找家长或家教老师的依赖性学习习惯。
三、寻求平衡的路径
(一)从教师方面来说,要转变教学方式,正确引导学生
首先要密切关注学生动态,尤其是一些中等成绩左右的同学,他们的动荡性最大,稍不注意,就可能落入差生行列。因此,对于这些同学要多加鼓励,给予适当压力,促使其不断前进。同时,教师在教学中,针对两极分化的现状,可形成分层教学方式:对于接受能力较强的优等生,给予难度较高的题目较少提示;而对于后进生,则可以布置难度较小的题目,并给予较多提示,激励起后进生的自信心。
其次,转变灌输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使其由先前的识记性学习方式转为思维性学习方式。此外,教师还应当在教育过程中,注意提高自身素质,与学生保持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循循善诱的方法,让学生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达到良性前进的状态。
其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如数学实践活动课、开展多样的数学竞赛、数学知识讲座等等,将传统的单调的课堂教学转变为丰富多彩的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二)学生也要加强自身的努力
首先要端正学习态度,将数学学习看作是增长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不能将数学学习仅仅看做为了应付考试的学习。这样,才能在数学学习中,有积极主动的精神,一旦遇到困难,也能主动想办法去解决问题。
其次,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逻辑思维能力,多总结多归纳,逐步把握新题型新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在平时,自己制定学习计划表,培养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在校住读的学生,更要加强自身的控制,按时完成学习计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三,多参加趣味性的数学竞赛和与数学相关的各种活动,积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等,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逐渐有意识地培养起对数学的兴趣。
只有当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改善教学方法,教给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以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去努力学习,才能彻底改变初中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现象,平衡发展,共同前进。
一、初中数学学习中的后进生
初中学生中,数学成绩中等偏差的学生主要有两类。一是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的学困生。这类学生在小学阶段就没有打好基础,到了初中就更难适应难度加大的初中数学课程;二是原本数学成绩已经属于中等甚至偏上的同学,由于不能适应新课程或无法克服更大苦难等“后天原因”而逐渐落后,这类同学可造性比较大,是教学中应该重点注意转变帮扶的同学。
二、造成初中数学学习分化的原因
(一)客观条件的改变,使部分学生无法适应
首先是初中学习任务加重,难度增大,进程加快,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来学习。这样,成绩中等的学生稍有懈怠或者松懈就容易落在后面。而对于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的学困生说,能够跟得上课程进度就已经花费很多精力了,学习上一旦出现脱节,想要去补回来那简直是难上加难。
其次,初中学生大多已经独立,还有的学校的学生开始住读,这些学生缺少了家长的监督和帮助,如果再缺乏较强的自制力,就很容易懈怠,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这主要是一些原本成绩中等偏上,又比较聪明的同学。对于他们,只要教师注意观察,及时发现,及时加以引导,还是可以在短期内使其成绩恢复的。
其三,初中学习模式的转换。由小学手把手灌输式、简单的识记型学习逐渐向智力型、抽象逻辑思维型学习转变,这时候的数学学习不再是小学的加减乘除等简单的运算,如其中一些几何图形解析、溶解度换算等等,仅仅记住课本中的定义、公式等,是不能很好地解出题目的,它需要学生开动脑经,去努力思索。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没有仔细分析初中和小学两阶段数学学习的不同,没有强调初中数学学习必须加强抽象思维学习能力,就很容易使学生不能很好地在做题中转换思维方式,致使他们的学习难以收到预期效果,甚至使学生误以为初中数学异常难学而产生放弃心理。
(二)主观原因上,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主动性
首先,一些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浓厚的兴趣。有调查发现,学习数学兴趣比较淡薄的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也比较差,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有着密切的联系。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些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又面临家长、老师的压力,误将数学学习看做应付考试的工具,也就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当然也就无法在数学学习中收到很好的效果。
其次,一些家长在学生读小学的时候过度管制和关注,使这些学生在学习上养成依赖的习惯,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由于小学的帮扶式学习,还有很多家长还专门为学生请了家教,这就使他们养成了有困难找家长或家教老师的依赖性学习习惯。
三、寻求平衡的路径
(一)从教师方面来说,要转变教学方式,正确引导学生
首先要密切关注学生动态,尤其是一些中等成绩左右的同学,他们的动荡性最大,稍不注意,就可能落入差生行列。因此,对于这些同学要多加鼓励,给予适当压力,促使其不断前进。同时,教师在教学中,针对两极分化的现状,可形成分层教学方式:对于接受能力较强的优等生,给予难度较高的题目较少提示;而对于后进生,则可以布置难度较小的题目,并给予较多提示,激励起后进生的自信心。
其次,转变灌输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使其由先前的识记性学习方式转为思维性学习方式。此外,教师还应当在教育过程中,注意提高自身素质,与学生保持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循循善诱的方法,让学生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达到良性前进的状态。
其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如数学实践活动课、开展多样的数学竞赛、数学知识讲座等等,将传统的单调的课堂教学转变为丰富多彩的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二)学生也要加强自身的努力
首先要端正学习态度,将数学学习看作是增长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不能将数学学习仅仅看做为了应付考试的学习。这样,才能在数学学习中,有积极主动的精神,一旦遇到困难,也能主动想办法去解决问题。
其次,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逻辑思维能力,多总结多归纳,逐步把握新题型新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在平时,自己制定学习计划表,培养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在校住读的学生,更要加强自身的控制,按时完成学习计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三,多参加趣味性的数学竞赛和与数学相关的各种活动,积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等,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逐渐有意识地培养起对数学的兴趣。
只有当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改善教学方法,教给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以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去努力学习,才能彻底改变初中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现象,平衡发展,共同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