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十九大报告提出扶贫要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经济工作会议中又提出了“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这就清楚地警示我们:贫困地区要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既要从经济上加强扶持,更需要加强精神扶贫。大力发展农村的文化事业,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更好地以文化扶贫为抓手,用文化引导和武装村民思想,改变人心,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生活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扶贫;文化;新型农民
一、 钟家湾村文化扶贫基本情况
钟家湾村位于长阳县大堰乡南部,国土面积15.2平方公里,全村有4个村民小组,665户2341人,耕地面积5852亩,林地12556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29户633人,贫困发生率为34.4%。
精准扶贫开展以来,在各级政府正确领导下,高度重视该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共投入文化建设资金120万元,修建了长阳人文化广场,村民健身广场、农家书屋,各类宣传标语展示栏,每年开展组织2-3次文化下乡和送书下乡活动。全村基本实现了广播电视家家通,此外,联系市民盟专家多次到该村实地踏勘,对该村文化名片“长阳人遗址”进行了全方位旅游规划设计,为发展观光旅游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钟家湾村文化扶贫主要措施
(一) 以文化扶贫为引领,广泛开展宣传发动
扶贫先扶志,要激活内因,抢抓机遇、后发赶超、跨越发展的扶贫开发教育,钟家湾村通过各种组织形式,采取多种有效方法,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使广大村民认识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给该村扶贫开发的优惠政策,树立信心,抢抓机遇,增强了感恩意识和艰苦创业意识;同时村两委班子和驻队工作队增强了敢于担当的责任感,时不待我的紧迫感,以满腔的热忱、前所未有的干劲投入到贫困村扶贫开发的攻坚战中去。联系三峡中专舞蹈教师多次下乡进行广场舞培训,组建了村级广场舞队,常年开展活动,以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宣传党的政策,组织市民盟开展送书下乡活动,共捐赠各类图书1000余本,丰富了村级图书室。
(二) 以文化扶贫为引领,培养乡村振兴的新型农民
钟家湾村定期召开村民大会有组织有计划的对村民群众开展先进文化教育,党的农村惠农政策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讲法制、讲秩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教育。驻村工作队帮扶建好了村文化室,现村里国旗飘起来了,喇叭响起来了,农网信息传起来了,节目演起来了,体育活动搞起来了,科技培训班办起来了。从去年开始村内开展了文明户,平安户,道德模范户,老爱幼先进户,各种生产经营能手的创先争优评比活动,推动了新型农民建设。
(三) 以文化扶贫为引领,抓好优势主导产业发展
依托钟家湾村天然的地理环境优势,积极引导大力发展无系性有机茶叶,全村共发展茶园2800亩,积极响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号召,引导各组村民发展红心猕猴桃树、梨树、樱桃树、李子树共计500亩,大力开发以“长阳人遗址”为中心的古人类遗址文化旅游景区,打造“一区两园”发展模式,即建造长阳人遗址生态观光旅游区配套四季采摘生态果园和高效茶园为核心,以生态、旅游、观光、休闲为目的,开辟出一站式旅游观光路线,达到“请的来、留得住”目标规划,以长阳人遗址古文化旅游项目促进链条式带动村里各项产业发展。
(四) 以文化扶贫为引领,抓好重点项目建设
加快推进建成坚强的基层党组织堡垒,新建“长阳人”文化广场和村民健身广场,以组织开展“广场舞比赛”“村民运动会”等各项文化活动为抓手,丰富村民业余生活,陶冶情操,强身健体,倡导村民积极向上生活。带领全村党员代表“走出去”,到兄弟村学习先进村级文化建设经验,通过“听、看、学”,了解当地村民如何转变思想,积极支持村级发展,引导本村党员代表发挥先锋带头作用,努力改变村民传统思想,大力支持村级发展,贡献出自身的力量。
三、 存在的问题
(一) 对文化扶贫的重视程度不够
随着在各级党委政府不断加大对文化建设的力度,钟家湾村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也存在“重物质、轻精神”“重经济、轻文化”的倾向,对文化建设“理论上重视、实践上漠视、行动上忽视”,认为文化扶贫周期长见效慢,投入巨大产出微薄,仅把文化建设当作装点门面的“面子工程”。
(二) 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有待进一步挖掘
长阳人遗址存在着底蕴丰厚、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由于缺乏統一的规划,无法把“长阳人”这张名片推广出去,没有进一步利用“长阳人”悠久的历史资源,来打造出一个全新的生态旅游村。
(三) 文化扶贫的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是由于长期以来各级财政对农村文化经费投入相对匮乏,同时缺少全社会支持文化建设的氛围,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的扶贫办、文化、教育、交通、民政、体育等部门的项目资金未能充分整合,往往难以最大限度发挥作用;二是由于文化建设未列入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出现了“讲话无文化建设内容,规划无文化项目,资金无文化方面安排”的尴尬状况,严重影响了农村文化的健康发展。
四、 对文化扶贫的对策和建议
(一) 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扶贫的组织领导
进一步加强科学发展观教育,把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列入地方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为民办实事的清单,纳入扶贫攻坚计划,与改善民生联系起来,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一起谋划、一起落实、一起考核,克服“先经济、后文化”发展思路,引导地方党委政府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积极引导、精心组织,以更加自觉、更加主动的姿态推动农村文化建设。
(二)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构成,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之魂,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内在精神,在实施文化扶贫中处于统领和支配地位。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积极引领和正确主导,文化扶贫就会迷失方向、丧失根本。要正确处理主导与多元、多样的文化关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文化生态,抵制低俗媚俗庸俗的文化倾向,遏制农村不良文化现象的蔓延,积极倡导健康向上的群众民族文化,充分发挥文化在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三) 努力构建完善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建立一种刚性的财政支出机制,要确保对文化的投入增加幅度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确保公共财政支付基本的文化需求。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发展县、乡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形成农村公共服务网络。通过民办公助、政策倾斜,积极引导文化专业组织和专业户相互联合,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大力扶持民间职业文艺团队和农村业余文艺团体的发展。在鼓励农民自办文化的同时,动员散落于民间的文艺人才和文艺爱好者组织文艺协会,使民间文艺协会在保留本地民间文化传统、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培养农村文艺人才方面发挥作用;大力培养农村专业文化人才,加大对农村业余骨干的培养力度,选送有潜力的“苗子”到市县文化馆或艺术院校培训深造,使其能用上、能提高、能留住。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整合文化、扶贫、教育、体育等资源,实行共建共对,对文化事业费统一规划、统一投入、统一建设,合理配置文化资源,形成整体优势,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的成果,推进农村电影工程、农村网络文化建设以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文化惠农工作。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抵制腐朽落后文化的社会环境,建立和完善村规民约,开展文明家庭、文明院落、文明村社创建活动,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农村文化氛围。
作者简介:
屈友强,湖北省宜昌市,湖北省宜昌市三峡中等专业学校。
关键词:扶贫;文化;新型农民
一、 钟家湾村文化扶贫基本情况
钟家湾村位于长阳县大堰乡南部,国土面积15.2平方公里,全村有4个村民小组,665户2341人,耕地面积5852亩,林地12556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29户633人,贫困发生率为34.4%。
精准扶贫开展以来,在各级政府正确领导下,高度重视该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共投入文化建设资金120万元,修建了长阳人文化广场,村民健身广场、农家书屋,各类宣传标语展示栏,每年开展组织2-3次文化下乡和送书下乡活动。全村基本实现了广播电视家家通,此外,联系市民盟专家多次到该村实地踏勘,对该村文化名片“长阳人遗址”进行了全方位旅游规划设计,为发展观光旅游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钟家湾村文化扶贫主要措施
(一) 以文化扶贫为引领,广泛开展宣传发动
扶贫先扶志,要激活内因,抢抓机遇、后发赶超、跨越发展的扶贫开发教育,钟家湾村通过各种组织形式,采取多种有效方法,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使广大村民认识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给该村扶贫开发的优惠政策,树立信心,抢抓机遇,增强了感恩意识和艰苦创业意识;同时村两委班子和驻队工作队增强了敢于担当的责任感,时不待我的紧迫感,以满腔的热忱、前所未有的干劲投入到贫困村扶贫开发的攻坚战中去。联系三峡中专舞蹈教师多次下乡进行广场舞培训,组建了村级广场舞队,常年开展活动,以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宣传党的政策,组织市民盟开展送书下乡活动,共捐赠各类图书1000余本,丰富了村级图书室。
(二) 以文化扶贫为引领,培养乡村振兴的新型农民
钟家湾村定期召开村民大会有组织有计划的对村民群众开展先进文化教育,党的农村惠农政策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讲法制、讲秩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教育。驻村工作队帮扶建好了村文化室,现村里国旗飘起来了,喇叭响起来了,农网信息传起来了,节目演起来了,体育活动搞起来了,科技培训班办起来了。从去年开始村内开展了文明户,平安户,道德模范户,老爱幼先进户,各种生产经营能手的创先争优评比活动,推动了新型农民建设。
(三) 以文化扶贫为引领,抓好优势主导产业发展
依托钟家湾村天然的地理环境优势,积极引导大力发展无系性有机茶叶,全村共发展茶园2800亩,积极响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号召,引导各组村民发展红心猕猴桃树、梨树、樱桃树、李子树共计500亩,大力开发以“长阳人遗址”为中心的古人类遗址文化旅游景区,打造“一区两园”发展模式,即建造长阳人遗址生态观光旅游区配套四季采摘生态果园和高效茶园为核心,以生态、旅游、观光、休闲为目的,开辟出一站式旅游观光路线,达到“请的来、留得住”目标规划,以长阳人遗址古文化旅游项目促进链条式带动村里各项产业发展。
(四) 以文化扶贫为引领,抓好重点项目建设
加快推进建成坚强的基层党组织堡垒,新建“长阳人”文化广场和村民健身广场,以组织开展“广场舞比赛”“村民运动会”等各项文化活动为抓手,丰富村民业余生活,陶冶情操,强身健体,倡导村民积极向上生活。带领全村党员代表“走出去”,到兄弟村学习先进村级文化建设经验,通过“听、看、学”,了解当地村民如何转变思想,积极支持村级发展,引导本村党员代表发挥先锋带头作用,努力改变村民传统思想,大力支持村级发展,贡献出自身的力量。
三、 存在的问题
(一) 对文化扶贫的重视程度不够
随着在各级党委政府不断加大对文化建设的力度,钟家湾村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也存在“重物质、轻精神”“重经济、轻文化”的倾向,对文化建设“理论上重视、实践上漠视、行动上忽视”,认为文化扶贫周期长见效慢,投入巨大产出微薄,仅把文化建设当作装点门面的“面子工程”。
(二) 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有待进一步挖掘
长阳人遗址存在着底蕴丰厚、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由于缺乏統一的规划,无法把“长阳人”这张名片推广出去,没有进一步利用“长阳人”悠久的历史资源,来打造出一个全新的生态旅游村。
(三) 文化扶贫的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是由于长期以来各级财政对农村文化经费投入相对匮乏,同时缺少全社会支持文化建设的氛围,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的扶贫办、文化、教育、交通、民政、体育等部门的项目资金未能充分整合,往往难以最大限度发挥作用;二是由于文化建设未列入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出现了“讲话无文化建设内容,规划无文化项目,资金无文化方面安排”的尴尬状况,严重影响了农村文化的健康发展。
四、 对文化扶贫的对策和建议
(一) 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扶贫的组织领导
进一步加强科学发展观教育,把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列入地方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为民办实事的清单,纳入扶贫攻坚计划,与改善民生联系起来,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一起谋划、一起落实、一起考核,克服“先经济、后文化”发展思路,引导地方党委政府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积极引导、精心组织,以更加自觉、更加主动的姿态推动农村文化建设。
(二)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构成,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之魂,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内在精神,在实施文化扶贫中处于统领和支配地位。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积极引领和正确主导,文化扶贫就会迷失方向、丧失根本。要正确处理主导与多元、多样的文化关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文化生态,抵制低俗媚俗庸俗的文化倾向,遏制农村不良文化现象的蔓延,积极倡导健康向上的群众民族文化,充分发挥文化在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三) 努力构建完善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建立一种刚性的财政支出机制,要确保对文化的投入增加幅度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确保公共财政支付基本的文化需求。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发展县、乡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形成农村公共服务网络。通过民办公助、政策倾斜,积极引导文化专业组织和专业户相互联合,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大力扶持民间职业文艺团队和农村业余文艺团体的发展。在鼓励农民自办文化的同时,动员散落于民间的文艺人才和文艺爱好者组织文艺协会,使民间文艺协会在保留本地民间文化传统、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培养农村文艺人才方面发挥作用;大力培养农村专业文化人才,加大对农村业余骨干的培养力度,选送有潜力的“苗子”到市县文化馆或艺术院校培训深造,使其能用上、能提高、能留住。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整合文化、扶贫、教育、体育等资源,实行共建共对,对文化事业费统一规划、统一投入、统一建设,合理配置文化资源,形成整体优势,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的成果,推进农村电影工程、农村网络文化建设以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文化惠农工作。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抵制腐朽落后文化的社会环境,建立和完善村规民约,开展文明家庭、文明院落、文明村社创建活动,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农村文化氛围。
作者简介:
屈友强,湖北省宜昌市,湖北省宜昌市三峡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