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考试就是导向,而出卷质量直接决定了考试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学。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怎样出好卷,考好试,而不成为学生的负担呢?最根本的还在于出卷人对教材与试卷把握上的若即若离。具体来说,即在基础知识整合中若即若离,在教材内容整合中若即若离,在语言运用品析中若即若离。
[关键词]试卷;若即若离;基础整合;内容整合;语言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6-0058-01
即便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考试检测的重要性仍不可低估。而试卷的质量直接决定了考试的质量。怎样出卷才能彰显素质教育的精彩呢?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出卷标准,保持试卷与教材的若即若离,在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的同时突出理解运用,让试卷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一、在基础知识整合中若即若离
新课标强调,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对于考试来说,其工具性在一定程度上更为重要。在试卷中需要体现字词语句、段篇章节等基础知识,以及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传统的出卷思路更多倾向于默写、看拼音写汉字等,而在素质教育中,则更多地强调理解运用。比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中的“语文与生活”要求学生借助修辞把句子写具体。对此笔者曾设计如下试题:
(1)这匹健壮的小马跑得真快,像 。
(2)这把刀真快,像 。
这里,“快”有着不同的含义。学生要进行造句,前提是要理解“快”的含义。这类题目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字词的理解运用及其想象能力,以便能够进行夸张性表述。
另外,传统教学中对于整册教材内容的理解很重视,往往在填空中会出现这样的题目: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执著追求科学精神的( ),为人类盗来光明的( )……
题目虽有语文知识,却没有语文“味道”。其要求是填写人名,这对于学生来说,应该属于常识性内容,与语文学习关联不大。如果教师换一种方式,从人名入手,延伸到对其特征的把握,感觉就不一样。这需要教师在出卷过程中正确把握教材内容与考查方式,尽可能做到若即若离。
二、在教材内容整合中若即若离
考试试题来源于教材,但却不是教材的简单照搬。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尽可能罗列其中的“点”,并进行串联。比如,针对同音字、近义词,还有相同主题的课文,需要教师进行拓展,与课外内容相融合。这样通过整合,不仅可以增加试卷内容,还能对教材进行前后勾连,使之融为一个整体。比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中出现的几个词语“观察”“浏览”等,都有看的意思。笔者对其重新盘点,充分整合后让学生进行选词填空:
端详 浏览 凝望 观察
(1)又到中秋,后羿( )远在月宫的妻子。
(2)蚕开始“上山”了,小明认真地( )着,并在本子上记录着。
还有,教师可以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有机整合,甚至可以充分融合课外资源,围绕单元主题进行知识重组,比如针对“音乐”主题的考查:
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高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 !”志在杨柳,钟子期曰:“善哉, !”
这个填空题,先是考查背诵,接着考查理解,并仿写,其内容都有着一定的联系。教师可以在整合中进行拓展、延伸,真正让学生在课堂内得法,在课外得益。而这种整合方式,对于出卷来说,更多的是一种若即若离,即以课内内容为源头,串起课外知识,或者说课外运用,以实现素质的引导。
三、在语言品析运用中若即若离
对于字词句的考查,也应该结合教材,把一个阶段所学的生字组成一个有意义的语段,让学生结合语境填空。这样不仅能够考查学生的记忆,还能够考查学生对内容的综合理解运用能力。
还有一些成语、古诗词、名言警句的积累等,也可以结合具体语境进行综合运用。比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练习3和练习4都是对跟戏曲有关的谚语以及一些名句的积累。对此,笔者曾设计以下题目,通过创设语境来唤醒学生的记忆,让学生学会综合运用。
国庆阅兵队伍中,每个人都是精兵强将,没有南郭先生在队伍中 (成语),虽然他们在镜头中只有几分钟,甚至只有几秒钟,但是他们背后所付出的汗水、所付出的努力,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真是 (谚语)。
一切景语皆情语。让环境学会说话,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习作表达水平。
当然,关于试卷的命题还有很多方法,但是笔者认为,最关键的就是要研读教材,准确把握考查重点,保持与教材若即若离的状态。
(责编 刘宇帆)
[关键词]试卷;若即若离;基础整合;内容整合;语言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6-0058-01
即便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考试检测的重要性仍不可低估。而试卷的质量直接决定了考试的质量。怎样出卷才能彰显素质教育的精彩呢?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出卷标准,保持试卷与教材的若即若离,在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的同时突出理解运用,让试卷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一、在基础知识整合中若即若离
新课标强调,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对于考试来说,其工具性在一定程度上更为重要。在试卷中需要体现字词语句、段篇章节等基础知识,以及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传统的出卷思路更多倾向于默写、看拼音写汉字等,而在素质教育中,则更多地强调理解运用。比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中的“语文与生活”要求学生借助修辞把句子写具体。对此笔者曾设计如下试题:
(1)这匹健壮的小马跑得真快,像 。
(2)这把刀真快,像 。
这里,“快”有着不同的含义。学生要进行造句,前提是要理解“快”的含义。这类题目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字词的理解运用及其想象能力,以便能够进行夸张性表述。
另外,传统教学中对于整册教材内容的理解很重视,往往在填空中会出现这样的题目: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执著追求科学精神的( ),为人类盗来光明的( )……
题目虽有语文知识,却没有语文“味道”。其要求是填写人名,这对于学生来说,应该属于常识性内容,与语文学习关联不大。如果教师换一种方式,从人名入手,延伸到对其特征的把握,感觉就不一样。这需要教师在出卷过程中正确把握教材内容与考查方式,尽可能做到若即若离。
二、在教材内容整合中若即若离
考试试题来源于教材,但却不是教材的简单照搬。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尽可能罗列其中的“点”,并进行串联。比如,针对同音字、近义词,还有相同主题的课文,需要教师进行拓展,与课外内容相融合。这样通过整合,不仅可以增加试卷内容,还能对教材进行前后勾连,使之融为一个整体。比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中出现的几个词语“观察”“浏览”等,都有看的意思。笔者对其重新盘点,充分整合后让学生进行选词填空:
端详 浏览 凝望 观察
(1)又到中秋,后羿( )远在月宫的妻子。
(2)蚕开始“上山”了,小明认真地( )着,并在本子上记录着。
还有,教师可以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有机整合,甚至可以充分融合课外资源,围绕单元主题进行知识重组,比如针对“音乐”主题的考查:
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高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 !”志在杨柳,钟子期曰:“善哉, !”
这个填空题,先是考查背诵,接着考查理解,并仿写,其内容都有着一定的联系。教师可以在整合中进行拓展、延伸,真正让学生在课堂内得法,在课外得益。而这种整合方式,对于出卷来说,更多的是一种若即若离,即以课内内容为源头,串起课外知识,或者说课外运用,以实现素质的引导。
三、在语言品析运用中若即若离
对于字词句的考查,也应该结合教材,把一个阶段所学的生字组成一个有意义的语段,让学生结合语境填空。这样不仅能够考查学生的记忆,还能够考查学生对内容的综合理解运用能力。
还有一些成语、古诗词、名言警句的积累等,也可以结合具体语境进行综合运用。比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练习3和练习4都是对跟戏曲有关的谚语以及一些名句的积累。对此,笔者曾设计以下题目,通过创设语境来唤醒学生的记忆,让学生学会综合运用。
国庆阅兵队伍中,每个人都是精兵强将,没有南郭先生在队伍中 (成语),虽然他们在镜头中只有几分钟,甚至只有几秒钟,但是他们背后所付出的汗水、所付出的努力,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真是 (谚语)。
一切景语皆情语。让环境学会说话,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习作表达水平。
当然,关于试卷的命题还有很多方法,但是笔者认为,最关键的就是要研读教材,准确把握考查重点,保持与教材若即若离的状态。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