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SSF5在皮肤黑色素瘤中的调控机制及临床意义

来源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137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RASSF5在皮肤黑色素瘤中的调控机制及临床意义。

方法

使用GEPIA和HPA在线工具以及癌症基因组图谱和GSE53118数据集,进行差异表达分析和预后分析;使用cBioPortal分析RASSF5的表达与基因突变和甲基化之间的相关性;使用limma R包筛选差异基因并进行GO分析、KEGG分析和蛋白相互作用分析,同时对所有基因进行GSEA分析;最后使用ESTIMATE和CIBERSORTx在线工具评估免疫细胞浸润程度。对于计量资料,采用Kruskal test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使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

结果

研究发现,在皮肤黑色素瘤中,RASSF5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织,并且与其甲基化水平存在负相关。KEGG分析及GSEA分析显示RASSF5与免疫调节、KRAS、P53等多种信号通路相关。进一步分析显示,RASSF5的表达水平与多种肿瘤免疫细胞浸润程度呈正相关。生存分析发现RASSF5的表达水平与皮肤黑色素瘤患者的总生存率相关,同时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RASSF5是皮肤黑色素瘤的独立预测因子。最后,使用GSE53118数据集再次验证RASSF5与皮肤黑色素瘤患者的总生存率相关,可以作为独立预测因子。

结论

RASSF5可能通过多种途径调控皮肤黑色素瘤细胞的发生发展,是皮肤黑色素瘤潜在的生物学预后标志物及治疗靶标。

其他文献
多学科协作诊疗(MDT)模式是恶性肿瘤诊疗的发展方向,也是实践精准医学的最好模式。但是,随着医学向数据密集型科学发展,现有的MDT模式已无法处理指数级增长的医学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在海量数据处理上具有优势,有望成为助力MDT发展的重要创新性力量。作者结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在黑色素瘤MDT精准化管理的实践,分析MDT面临的问题,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促进医学改革方面的重要作用,剖析临床应用人工智能过程中
目的探讨眼轮匝肌-眶隔腱膜联合增厚区(OOM-SAJT)固定技术在重睑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3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整形外科采用OOM-SAJT固定技术行重睑成形术的患者资料,均为有重睑成形术需求的初次手术患者或埋线法重睑术后患者。术中均打开眶隔,对眶隔残端进行修剪,暴露眶隔腱膜联合增厚区(SAJT)。将切口下唇真皮深层与眼轮匝肌层固定在SAJT上。术后观察
目的探讨嗜酸性实性和囊性肾细胞癌(ESC RC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收集2017—2019年龙岩市第二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和漳州市医院诊治的4例ESC R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不同抗体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结果4例ESC RCC患者,男2例,女2例,年龄31~51岁,平均年龄40岁。肿瘤由实性区与大小不等的巨囊和微囊混合组成,囊腔衬覆具有丰富嗜酸
目的探讨骶前囊肿切除术后囊壁残留并会阴部顽固性窦道再次手术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8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29例骶前囊肿切除术后囊壁残留并会阴部顽固性窦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骶前囊肿切除术后囊壁残留并会阴部顽固性窦道形成的特点、手术方式、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结果29例骶前囊肿切除术后囊壁残留并会阴部顽固性窦道患者,表皮样囊肿9例,皮样囊肿7例,成熟畸胎瘤1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构筑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KHE)血管生成三维模型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选择2019年4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血管瘤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例4个月龄男性KHE患儿,将术中切除的瘤体组织作为实验样本。将处理后的瘤体新鲜标本种植于双层夹心法构筑的纤维凝胶培养体系中,完成KHE血管生成三维模型的建立。潮湿恒温孵育,隔日换液,每日观察生长情况。待模型生长稳定后,取生长情况较好的模型制成冰冻切片行HE染
目的探讨趾蹼间近端风筝皮瓣修复并趾分趾后趾蹼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0年5月至2019年3月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采用趾蹼间近端风筝皮瓣修复并趾分趾后趾蹼创面的并趾畸形患儿临床资料。评价皮瓣修复效果满意度(总分5~10分为满意),根据足趾功能及趾蹼坡度、深度评价手术效果。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单足两趾并趾畸形患儿10例1
目的探讨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PMME)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1973—2016年河南省食管癌重点开放实验室食管癌数据库中180例PMME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男136例,年龄(58.5±9.0)岁;女44例,年龄(56.7±12.2)岁。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 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比例模型。结果PMME的发病率为0.036%(180/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R)与cN0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2019年解放军陆军第八十一集团军医院经手术治疗、病理证实为PTM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患者术前外周血NLR、PLR水平与术后PTMC CLNM的关系。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性皮肤脓肿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性皮肤脓肿病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凡士林油纱填塞引流换药方案进行治疗,试验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换药方案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对比观察2组皮肤脓肿腔隙闭合情况,并定期行脓液细菌培养及抗菌药
目的探讨脾脏密度在预测根治性胃癌切除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普外科收治并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的415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男295例,女120例;年龄28~83岁,中位年龄59岁。根据CT扫描检测脾脏密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脾脏密度预测胃癌术后复发的最佳临界值。根据临界值,将患者分为脾脏密度弥漫性降低组(脾脏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