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生活的地方,冬季完全退出应该是在清明之后。大地还没有彻底醒来,向阳的枯草堆里剛刚有了新生命,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我才决定脱下厚重的棉裤,向一个季节做正式的告别。之前,家里人几次催促我换季,转而又笑话我不合时宜,我说冷暖自知,对于生活我向来有自己的定力。
换下来的棉裤,是一条地道的手针缝制的棉裤,是去年上冻前,二姐送给我的。说起来你也许不信,二姐五十五岁生日后,她深为父母当年没能力给我做一条新棉裤而惭愧,非要替他们补偿一条给我,并不由分说强行送到我家里。用料自是讲究。棉花是新疆的长绒棉,在我们这个地方再也找不出比它更好的。里子是那种穿着很舒适的棉布,花色是一个盛开的夏季;我尤其喜欢棉裤的面,是那种便于穿套的滑料,深蓝色打底,撒着几朵小白花,好像是散发着暗香的梅花,设计者真是用心良苦,她比我更懂得天人合一的道理。漫长的冬季,我穿着这样的棉裤行走于世间,不论是如履薄冰,还是迎着风雪前行,身上不冷,心里也从没打怵过出门在外的孤寂。我把这样精致的棉裤,确切地说,还依旧保持着传统做法的棉裤,定义为真正的“棉裤”。
从小穿着这样的棉裤长大,我对它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愫。20世纪70年代,乡下的日子还没完全从贫困中走出来。那时候,我们所做的全部事情好像都是为了吃和穿。你若问那时候我最盼的是啥,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就是过年。只有过年,我们才有可能换上一件新衣服,然后像夸官一样张扬地串遍整个村庄。这样风光的事,对于一个人口多的大家庭,似乎并没有那么多的幸运。还记得几十年前,一个风雪交加的早晨,一个即将去远方求学的孩子,在别人的梦乡里偷偷地起床,毅然决然地穿上了不属于自己的棉裤,然后又悄声地关上门,在确定没人发现后,迅速地消失在山路的尽头。那个女孩子刚刚十五六岁,她把自己的破棉裤扔给了年龄相当的姐姐。她知道对错,她是拖着两行泪水求天地宽恕的。
孩子多,母亲顾不过来,拆洗一遍至少得两年吧。两个冬天甚至等不到两个冬天,一条棉裤就会被这些精力旺盛的孩子穿飞。个子像拔节的庄稼,脚脖子露在外,遇上西北风抽打,全是冻裂的小蚂蚱口,疼得抱着手直嘶哈。天气不好,就尽量躲在屋子里,围着火炉转来转去,大家挤在一起信息就灵便。听说,二姐的棉裤刚刚拆洗过——我就在那天早晨,不顾一切地穿上了二姐的棉裤。在那个滴水成冰的冬季,二姐是穿着单衣还是围着棉被恨我的,关于之后发生的事,我从没敢问,也从没敢忘记。
前几天,二姐过五十五岁生日。大家多喝了点酒,我又想起了棉裤的事。在我向二姐敬酒的时候,泪水几次夺眶而出。这样的事,也许只能发生在那样的年月,而意义却能贯穿一个人终生。
棉裤穿了整整一个冬天,第一时间要做的就是拆洗晾晒。我打算把这些旧物料送到专门做棉活儿的店铺重新缝制,以备来年再用。一直以来,缝缝补补这些琐事,曾经消耗掉我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在和缝缝补补难解难分的日子里,我对生活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趁着眼下空闲,我就拿着拆洗干净的旧物料,打听到了一家手艺不错的店铺。打了一声招呼,我认出了店主人,竟然是原来熟识的邻居。她以为我新做棉裤,急忙从脖子上抻下皮尺给我量尺寸。我说,误会了,我是来翻新棉裤的。她迟疑了一下,两手翻弄着棉花说,咱家是不做旧活儿的。我就闹着笑着说,嫌费事就多给你两个手工费嘛!我很阴暗地想,有钱不是能使鬼推磨吗?店主人的脸色有点难看,她不打算再搭理我。作为同龄人原本该有很多话题,我刚想张嘴试图再问些啥,她已利落地把我推荐给了另外一个长有花白头发、岁数更大的老妇人。摊床掩在角落,天光一束一束泄进来。她看了看那些旧东西,拒绝得更加干脆。我就产生了一点怨恨。在我看来,她们不仅仅是岁月里最容易健忘的人,更像是个犯了罪的人。是她们一次一次的拒绝,才直接导致我崇尚的这些东西变成了废物。我心里窝着一团气,又接连奔波了好几个地方。我就纳闷,原来那些随处可见,热衷于锔盆锔碗、缝缝补补的手艺人都去了哪儿了?接连碰了几鼻子灰,折腾了一上午,满身疲惫的我终于失望地回到家里。
记不清是谁说的,生活是一种习惯。几天前,我的一双鞋又磨破了一个小洞。我想都没想,拿起鞋就去找地方修补。这双皮鞋是我几十年来买得最贵的一双,在我的物质生活里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仿佛从此踏上了富裕的道路。按我的意愿,我是很想花点钱把它修补好的。我顶着初夏烈日,手搭凉棚,耐心地走了好几条街,去找一个像点样的鞋匠。我未曾料到的是,修鞋行当也是如此,我的皮鞋和那条旧棉裤一样,遭受了同样被鄙视的命运。或许是天意弄人,还真是无巧不成书,几天后,我的那件枣红色的外搭毛衣,也出现了问题。袖口的线头接二连三地断开,腋下出现了多处露清,虽说穿过了三四个春秋,我还是不舍得扔掉,“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就好像忘了过往的遭遇,一如往常找寻那些织补的地方。“众里寻她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一个不起眼的街巷拐角处,总算有师傅肯接这活儿,但说好至少得等个十天半月的才能取回。这样的小活儿费力费时,挣不了几个钱,我几乎到哀求的地步。原本,我该是上帝啊,从什么时候开始反转了,花着钱还得求着人家,我忽然生出一种去医院治病的感觉,我的毛衣也算是住院了吧。我摇着头笑自己,怎么会有这么奇怪的想法。
天命之年,我原以为看清了这个世界,却没承想忽视了世界呼啸前行的速度。只觉得几十年前的万事万物犹在眼前。那些镶嵌在我们生命之中的时代烙印,常常让我们对已有幸福的享受心存余悸。我们已习惯了克制自己的欲望,常常为生活留有后手,或许终其一生都要奔走在节俭的路途上,而在这条路上行走的那部分人注定会越来越少,“饥饿”时代早已远去。此时,我蓦然明白,任何事物都是适时出现和消失的,没有了用武之地,当年那些靠小手艺安身立命的人,自然会寻找到其他生路,我这样的节俭自然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支撑,节俭已不是从前的节俭了。
而我,身在其中却浑然不觉。
【责任编辑】 陈 曹
作者简介:
管丽香,辽宁省作协会员。多年写作散文及随笔,先后在《芒种》《海燕》《西部散文选刊》《辽西文学》等报刊发表作品。主编、出版了《建平民间艺术》《清代喀喇沁右翼蒙古王陵石雕艺术》《建平群英谱》等书籍。出版散文集《岁月漫记》。现供职于辽宁省建平县文联。
换下来的棉裤,是一条地道的手针缝制的棉裤,是去年上冻前,二姐送给我的。说起来你也许不信,二姐五十五岁生日后,她深为父母当年没能力给我做一条新棉裤而惭愧,非要替他们补偿一条给我,并不由分说强行送到我家里。用料自是讲究。棉花是新疆的长绒棉,在我们这个地方再也找不出比它更好的。里子是那种穿着很舒适的棉布,花色是一个盛开的夏季;我尤其喜欢棉裤的面,是那种便于穿套的滑料,深蓝色打底,撒着几朵小白花,好像是散发着暗香的梅花,设计者真是用心良苦,她比我更懂得天人合一的道理。漫长的冬季,我穿着这样的棉裤行走于世间,不论是如履薄冰,还是迎着风雪前行,身上不冷,心里也从没打怵过出门在外的孤寂。我把这样精致的棉裤,确切地说,还依旧保持着传统做法的棉裤,定义为真正的“棉裤”。
从小穿着这样的棉裤长大,我对它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愫。20世纪70年代,乡下的日子还没完全从贫困中走出来。那时候,我们所做的全部事情好像都是为了吃和穿。你若问那时候我最盼的是啥,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就是过年。只有过年,我们才有可能换上一件新衣服,然后像夸官一样张扬地串遍整个村庄。这样风光的事,对于一个人口多的大家庭,似乎并没有那么多的幸运。还记得几十年前,一个风雪交加的早晨,一个即将去远方求学的孩子,在别人的梦乡里偷偷地起床,毅然决然地穿上了不属于自己的棉裤,然后又悄声地关上门,在确定没人发现后,迅速地消失在山路的尽头。那个女孩子刚刚十五六岁,她把自己的破棉裤扔给了年龄相当的姐姐。她知道对错,她是拖着两行泪水求天地宽恕的。
孩子多,母亲顾不过来,拆洗一遍至少得两年吧。两个冬天甚至等不到两个冬天,一条棉裤就会被这些精力旺盛的孩子穿飞。个子像拔节的庄稼,脚脖子露在外,遇上西北风抽打,全是冻裂的小蚂蚱口,疼得抱着手直嘶哈。天气不好,就尽量躲在屋子里,围着火炉转来转去,大家挤在一起信息就灵便。听说,二姐的棉裤刚刚拆洗过——我就在那天早晨,不顾一切地穿上了二姐的棉裤。在那个滴水成冰的冬季,二姐是穿着单衣还是围着棉被恨我的,关于之后发生的事,我从没敢问,也从没敢忘记。
前几天,二姐过五十五岁生日。大家多喝了点酒,我又想起了棉裤的事。在我向二姐敬酒的时候,泪水几次夺眶而出。这样的事,也许只能发生在那样的年月,而意义却能贯穿一个人终生。
棉裤穿了整整一个冬天,第一时间要做的就是拆洗晾晒。我打算把这些旧物料送到专门做棉活儿的店铺重新缝制,以备来年再用。一直以来,缝缝补补这些琐事,曾经消耗掉我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在和缝缝补补难解难分的日子里,我对生活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趁着眼下空闲,我就拿着拆洗干净的旧物料,打听到了一家手艺不错的店铺。打了一声招呼,我认出了店主人,竟然是原来熟识的邻居。她以为我新做棉裤,急忙从脖子上抻下皮尺给我量尺寸。我说,误会了,我是来翻新棉裤的。她迟疑了一下,两手翻弄着棉花说,咱家是不做旧活儿的。我就闹着笑着说,嫌费事就多给你两个手工费嘛!我很阴暗地想,有钱不是能使鬼推磨吗?店主人的脸色有点难看,她不打算再搭理我。作为同龄人原本该有很多话题,我刚想张嘴试图再问些啥,她已利落地把我推荐给了另外一个长有花白头发、岁数更大的老妇人。摊床掩在角落,天光一束一束泄进来。她看了看那些旧东西,拒绝得更加干脆。我就产生了一点怨恨。在我看来,她们不仅仅是岁月里最容易健忘的人,更像是个犯了罪的人。是她们一次一次的拒绝,才直接导致我崇尚的这些东西变成了废物。我心里窝着一团气,又接连奔波了好几个地方。我就纳闷,原来那些随处可见,热衷于锔盆锔碗、缝缝补补的手艺人都去了哪儿了?接连碰了几鼻子灰,折腾了一上午,满身疲惫的我终于失望地回到家里。
记不清是谁说的,生活是一种习惯。几天前,我的一双鞋又磨破了一个小洞。我想都没想,拿起鞋就去找地方修补。这双皮鞋是我几十年来买得最贵的一双,在我的物质生活里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仿佛从此踏上了富裕的道路。按我的意愿,我是很想花点钱把它修补好的。我顶着初夏烈日,手搭凉棚,耐心地走了好几条街,去找一个像点样的鞋匠。我未曾料到的是,修鞋行当也是如此,我的皮鞋和那条旧棉裤一样,遭受了同样被鄙视的命运。或许是天意弄人,还真是无巧不成书,几天后,我的那件枣红色的外搭毛衣,也出现了问题。袖口的线头接二连三地断开,腋下出现了多处露清,虽说穿过了三四个春秋,我还是不舍得扔掉,“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就好像忘了过往的遭遇,一如往常找寻那些织补的地方。“众里寻她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一个不起眼的街巷拐角处,总算有师傅肯接这活儿,但说好至少得等个十天半月的才能取回。这样的小活儿费力费时,挣不了几个钱,我几乎到哀求的地步。原本,我该是上帝啊,从什么时候开始反转了,花着钱还得求着人家,我忽然生出一种去医院治病的感觉,我的毛衣也算是住院了吧。我摇着头笑自己,怎么会有这么奇怪的想法。
天命之年,我原以为看清了这个世界,却没承想忽视了世界呼啸前行的速度。只觉得几十年前的万事万物犹在眼前。那些镶嵌在我们生命之中的时代烙印,常常让我们对已有幸福的享受心存余悸。我们已习惯了克制自己的欲望,常常为生活留有后手,或许终其一生都要奔走在节俭的路途上,而在这条路上行走的那部分人注定会越来越少,“饥饿”时代早已远去。此时,我蓦然明白,任何事物都是适时出现和消失的,没有了用武之地,当年那些靠小手艺安身立命的人,自然会寻找到其他生路,我这样的节俭自然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支撑,节俭已不是从前的节俭了。
而我,身在其中却浑然不觉。
【责任编辑】 陈 曹
作者简介:
管丽香,辽宁省作协会员。多年写作散文及随笔,先后在《芒种》《海燕》《西部散文选刊》《辽西文学》等报刊发表作品。主编、出版了《建平民间艺术》《清代喀喇沁右翼蒙古王陵石雕艺术》《建平群英谱》等书籍。出版散文集《岁月漫记》。现供职于辽宁省建平县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