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新课程标准》指出:我们的教学应当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要求课堂教学是不断生成的。所谓的“生成”,它是指在具体教学中,因学情的变化,对目标、内容、过程、方法的适切调整,以及在教学中由于教师的教学机智和合理调控,产生有价值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学生出色的、出人意料的回答,教师应当点拨或讲解等。由于这些资源的出现和适时运用,使课堂闪光,使学生顿悟,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或方法上实现自我超越。在课堂活动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活的生命体的相互碰撞中,不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秩序,乃至新的教学目标。可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没有教师课前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精心的、全面的预设,语文课堂过分地追求动态生成就会变得如菜市场一般的杂乱无章,教学过程也会变成“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只有碰撞和交流,没有能力的提升。其实,预设是生成的保障,生成是预设的目标,预设与生成这对矛盾体只有辩证地统一于课堂教学中,实现了完美结合,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充满激情的言语,才能充满智慧的火花,才能充满语文课所具有的生命的气息与情趣,才能真正让课堂充满活力而又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首先,高效的语文课堂一定是动态生成课堂,学生一定会收获一种无预约的美丽。
课堂意外生成的美丽可能是顺应教学情况自然生成的教学细节,也可能是动态生成的教学流程,甚至可以是动态生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课堂必须是精彩、灵动、奇特的,教师能不拘泥于备课笔记,而是真正的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变通。传统课堂把“生成”看成一种意外收获,那么新课程则把“生成”当成一种追求。笔者初为人师时曾有过这样的苦恼,很用心地花了三五天设计好的一节课,甚至设计好了每一个环节的细节,设计好了每一个问题的答案,看似非常完美的计划,真正在课堂中实施的时候往往收不到想要的效果,反而感觉这堂课很蹩脚,而没有设计好固定的环节、固定的问题、固定的答案的课堂反倒感觉非常流畅,不仅能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还常有意外的惊喜。曾经听过一个前辈高三一轮复习中错别字模块复习的一节课,感觉新颖独特。他一改传统的以复习资料为主的授课方法,让学生自己整理常写错的字,并思考为什么用这个字而不用那个,理解不了的小组合作探究,或者师生共同解决,至于处理那些常见错别字根本没有规定,至于复习教材也根本没有用,仿佛完全没有提前准备似的,可课堂效果却非常好。学生不仅积累了常见的错别字,更学到了一种积极主动探究的方法。课堂所生成的收获远远大于预设所想。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著名教育学家叶澜教授曾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动态生成的课堂,学生或多或少、或大或小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其次,高效的语文课堂必须有精心的“预设”为意外的“生成”做保障,让所有的“意外”生成都变成“意料之内”。
动态生成的语文课堂并不是没有预设、漫无边际的,相反更需要教师的精心预设。教师的预设应从是否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出发,遵循语文学科的特点与性质,紧扣语文教学目标,正如价格必须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一样,无论何种生成,它都必须遵循并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以目标的达成为目的,否则落点不知所终,所谓的生成只是舍本逐末,只是画蛇添足,这样的课堂也只能走向随意和盲目。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一节高效的课切入点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好的切入点可以带来一个好的生长点,它决定了学生的思考方向,也决定了课堂意外的生成方向,而一个好的切入点就需要教师在课前绞尽脑汁的预设。有了总目标,有了好的切入点,还要有好的分歧点,让学生能在总目标的指引下围绕着那些问题提出争议,能够有的想,有的问,有的说,有的辩,在说与辩的过程中碰撞交流,提高认识,提升能力。但是,精心的预设并不等于精细的预设,预设只反映一种思路,是一个粗放式的反射板,如何精细地反射则完全取决于课堂的需要。
预设与生成作为一对矛盾统一体,共同存在于课堂教学之中,预设中有生成,生成离不开预设。两者是不能分开的。只能将预设和生成结合在一起。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课堂教学是干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对某些过程放开,这自然增加了课堂操作的难度,也加大了我们教师备课的工作量。但是,我们要坚信只有把关注的焦点真正放在学生身上,思考学生在做什么,他们需要什么,进而充分的预设,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生成,再加以适当的指导,我们的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生成性的语文教学理念为语文课改带来了一缕春风。这给语文教师带来了机遇,改变了以往死板的语文教学。同时,这也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教育的艺术——苏霍姆林斯基100教育案例评析》.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
首先,高效的语文课堂一定是动态生成课堂,学生一定会收获一种无预约的美丽。
课堂意外生成的美丽可能是顺应教学情况自然生成的教学细节,也可能是动态生成的教学流程,甚至可以是动态生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课堂必须是精彩、灵动、奇特的,教师能不拘泥于备课笔记,而是真正的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变通。传统课堂把“生成”看成一种意外收获,那么新课程则把“生成”当成一种追求。笔者初为人师时曾有过这样的苦恼,很用心地花了三五天设计好的一节课,甚至设计好了每一个环节的细节,设计好了每一个问题的答案,看似非常完美的计划,真正在课堂中实施的时候往往收不到想要的效果,反而感觉这堂课很蹩脚,而没有设计好固定的环节、固定的问题、固定的答案的课堂反倒感觉非常流畅,不仅能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还常有意外的惊喜。曾经听过一个前辈高三一轮复习中错别字模块复习的一节课,感觉新颖独特。他一改传统的以复习资料为主的授课方法,让学生自己整理常写错的字,并思考为什么用这个字而不用那个,理解不了的小组合作探究,或者师生共同解决,至于处理那些常见错别字根本没有规定,至于复习教材也根本没有用,仿佛完全没有提前准备似的,可课堂效果却非常好。学生不仅积累了常见的错别字,更学到了一种积极主动探究的方法。课堂所生成的收获远远大于预设所想。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著名教育学家叶澜教授曾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动态生成的课堂,学生或多或少、或大或小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其次,高效的语文课堂必须有精心的“预设”为意外的“生成”做保障,让所有的“意外”生成都变成“意料之内”。
动态生成的语文课堂并不是没有预设、漫无边际的,相反更需要教师的精心预设。教师的预设应从是否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出发,遵循语文学科的特点与性质,紧扣语文教学目标,正如价格必须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一样,无论何种生成,它都必须遵循并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以目标的达成为目的,否则落点不知所终,所谓的生成只是舍本逐末,只是画蛇添足,这样的课堂也只能走向随意和盲目。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一节高效的课切入点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好的切入点可以带来一个好的生长点,它决定了学生的思考方向,也决定了课堂意外的生成方向,而一个好的切入点就需要教师在课前绞尽脑汁的预设。有了总目标,有了好的切入点,还要有好的分歧点,让学生能在总目标的指引下围绕着那些问题提出争议,能够有的想,有的问,有的说,有的辩,在说与辩的过程中碰撞交流,提高认识,提升能力。但是,精心的预设并不等于精细的预设,预设只反映一种思路,是一个粗放式的反射板,如何精细地反射则完全取决于课堂的需要。
预设与生成作为一对矛盾统一体,共同存在于课堂教学之中,预设中有生成,生成离不开预设。两者是不能分开的。只能将预设和生成结合在一起。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课堂教学是干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对某些过程放开,这自然增加了课堂操作的难度,也加大了我们教师备课的工作量。但是,我们要坚信只有把关注的焦点真正放在学生身上,思考学生在做什么,他们需要什么,进而充分的预设,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生成,再加以适当的指导,我们的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生成性的语文教学理念为语文课改带来了一缕春风。这给语文教师带来了机遇,改变了以往死板的语文教学。同时,这也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教育的艺术——苏霍姆林斯基100教育案例评析》.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