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美术教育观察能力研究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uli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美术教育近年来备受关注和重视,在这种新形势下的,既要满足现代化市场对人才的整体需求,又要提升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高职院校美术教育是通过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创新美术教学活动,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发现对象的兴趣特点,激发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索。不同的视角会展现出不同事物的美。目前,我们看到的高职美术学科的课程内容不仅仅是传统的美术创作或者技法训练,而是更多地去引导学生探索、发现生活中的美。本研究针对高职美术教育观察能力教学中呈现的问题提出改革方案,并进行理论与实践上的探索。
  【关键词】:观察能力;教学活动;美术欣赏
  1.引导学生在艺术的角度下观察
  眼睛是学生的窗户,是传达信息、感受信息的重要媒介,并可从中获得丰富的见识和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对象的兴趣特点?激发学生进一步深入观察。在多元文化下,笔者认为应引导学生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从单一视角转向多个视角的观察。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去观察事物,就是为了减少观察的盲目性。比如,我们观察的目的何在?为什么这样去观察?这样观察的好处是什么?教师要向学生指示明确观察的内容、具体方法、以及从不同视角去发现不同事物的展现形式。从而使得学生具有发散性思维,积极鼓励学生直接的感受大自然和生活中的事物。
  2.如何培養学生观察力
  培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观察习惯。学生无意观察占主导地位,他们往往容易对现象中的强烈刺激或他们感兴趣的现象所吸引,而忘记了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引导学生在观察时善辩多思,对观察的事物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发掘出事物的深刻含义。要随时指导学生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事物。与此同时,还要告诉学生事物的含义往往不是一眼就可以看清楚,要养成多用脑反复思考的习惯。学生透过观察生活的表面现象去捕捉生活的本质和主流,只有这样才能恰当地反映客观事物。
  培养学生重复观察的习惯。因为人的观察力是有相对限度的,一次观察往往会忽略细小的但却是很有价值的东西,所以要进行重复观察,直到对事物全面掌握后。观察中指导学生及时做全面记录的习惯,观察后要进行总结,总结时可检查观察的目的任务是否完成。总结的形式有书面和口头的两种,书面总结除文字记载外,也可附上图表和图样。通过总结不仅可提高观察能力,还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实践活动是观察能力发展的基础。对学生观察范围适当扩充,让他们走向社会有选择地观察一些有实际意义的事物。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下,一旦掌握了观察的途径和方法,养成了良好的观察力时,他们就会在每时每刻通过这个“智力结构的眼睛”打开一切知识的奥秘,走向探索知识领域的深处。
  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观察,意味着学生要自主地对美术作品进行观察、分析、理解、评价,意味着老师和同学一起尝试、交流、讨论、比较。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处于第一位的是“看”,没有“看”一切都无从谈起。分析是指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形式语言进行的分析,包括构图、色彩、线条、明暗、肌理等。老师需要让学生懂得每一笔色彩、线条都不是随意的,而是和作品的主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段是理解同时,不应是单讲技能和技巧,而是把美术作品放在广泛的文化情景去分析。在一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作家要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情感以及为什么要这样表达。比较同一时期,不同艺术家的美术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感情,以及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理解作品与社会、文化、宗教、科技、经济的方面的关系。
  只有先观察,再分析、比较,才能客观认识事物。观察是前提,分析、比较是进一步深化观察,两者密不可分。通过大量的材料和学习程度的层层递进,把作品从外而内分析透彻。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老师和学生进行互动、讨论、探索、探究、发现、展望,而不是一味地说教,真正的使学生学会“发现”作品里的美。
  同时,在绘画教学中,整体观察尤为重要。而往往学生通常都是被一些局部细节所吸引,继而忘记整体效果,导致学生作品整体不协调、不和谐。因此,在任何一门图画手工课中,学生都应要整体观察,抓住整体感受,这样才会完成一幅好的作品。同理,在欣赏作品时也要抓住整体的感受,让学生进行概括、比较后,才能更好的把握整体的观察。
  3.观察能力的重要性
  观察能力的培养是指提高人审美情感,启迪智慧,完善人的素质,用科学和艺术的观察方式来体现它独特的辅推作用。观察能力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知觉能力,包含着思考、理解、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视知觉能力的综合体现。观察能力的提高也就是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的能力。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基础美术教育受到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极大重视,并为此创造了良好的教育环境,提出了更多,更新颖的教育方法。其中,观察能力的培养是对初中学生智力的开发,情感的升华,这与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在整个的美术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体系构建的完善,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及个性发展逐渐成为了教育体制完善的关键所在。如何让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成为了高等教育者最关心的问题。大学生价值导向的树立不仅关系着大学生认知模式完善,对优化其素质,健全其意识形态机制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决定着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鉴于此本文就大学生如何在大学生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展开详细的探讨,并提出针对性的研究建
期刊
【摘要】:主题班会是学生自我教育的一条途径,班会课应该强调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培养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健康心理素质以及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阵地,是班级管理工作中的“法宝”和学生自我教育与发展的台阶。学生的主动性越强,班会效果就越好,就越能达到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让主题班会真正成为吸引学生、充满魅力的课型之一,充分发挥班会课对学生的教育功能。  【关键词】:主题班会;学生;主题;环节设计;教
期刊
【摘要】:主题班会作为德育教育和班级管理的重要形式。内容的广泛性,有助于班集体发展的话题都可作为主题班会的核心内容,形式的多样性,可以采用教师为主的论理式、交流式等主题班会,也可以采用学生自主式,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主题班会又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是班主任必备的专业技能,是班主任组织、管理、教育学生的有效形式,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良好途径。  【关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已经成为新时期教育的一个核心要务。面对基础教育最高阶段的教学工作,如何在教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教师教学行为的关键问题。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何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作为一线教师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高中生物;核心素养;教学效果;途径  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今天,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已经成为新时期教育的一个
期刊
【摘要】:新媒体时代是一个崭新的媒体时代。对于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希望通过新媒体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在新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挑战,同时也面临着新机遇。  【关键词】:新媒体; 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大学生  一、新媒体的含义概述及传播特征  新媒体是建立在数字的、计算机的和网络的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基
期刊
【摘要】:宋代是我国经济文化发展的高峰,且偃武修文的国策使得文艺创作突飞猛进;宋代其造纸数量亦远超前朝,书画用纸的质量也大幅度提高。本文从书画材料方面入手,通过对书画用纸、笔的梳理,了解古人的创作材料,这对于我们日后鉴赏书画作品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书画材料;竹纸;皮纸;毛笔  宋代是古代经济、文化的鼎盛时期,手工业、商业的繁荣使得人口数量相比唐代大大增加,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以及造纸技术的
期刊
【摘要】:应用文写作是高职院校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分析与处理文章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学生学好各门专业课和将来进入社会从事实际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面临着许多困境,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究其缘由,有着诸多的因素,本文从学习者个人、教材、课程设置及其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解决途径与方法。  
期刊
【摘要】: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文章分析了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形成原因,从三个方面提出了治愈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方案。  【关键词】:学前教育;小学化;策略;原因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前教育小学化在我国学前教育发展中出现,但近年来,此种现象日益凸显,令人担忧。所谓学前教育“小学化”,其主要表现是幼儿园在办园过程中不遵循幼儿成长和学前教育规律,教育内容、形式和方法不符合幼儿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特
期刊
【摘要】:云,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气象,也是中国古代文人钟爱的意象之一,在传统意象中有着自由、隐逸、变幻、纯洁之意。在云卷云舒中寄托着文人的浪漫情怀,在云絮缥缈中蕴含了古人无尽的遐思。在中国古典舞作品《且看行云》中,我们亦可以体会到云之境、人之情,编导从云的意象入手,用舞蹈带领我们走入行云的情境之中。  【关键词】:且看行云;云;情境  云是自然的气象景观,变幻无常、朦胧缥缈的特性自古以来被文人墨客赋
期刊
【摘要】:在《论列宁主义基础》中,斯大林指出:“在马克思恩格斯两人和列宁之间隔着第二国际机会主义独占统治的整个时代”[],“第二国际的基本工作是按照机会主义的路线进行的”。斯大林的这一观点,忽视了在第二国际时期,以拉法格、梅林等为代表的第二国际左派理论家在理论和实践上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捍卫。同样的,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在对拉法格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上也存在着不足,他们虽然认识到了拉法格的理论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