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天才少年”张霁:一位“学渣”的逆袭

来源 :小读者·爱读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10203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为“天才少年”项目,是任正非发起的用顶级挑战和顶级薪酬去吸引顶尖人才的项目。任正非曾在华为EMT(经营管理团队)内部讲话中提及,将从全世界招进20—30名“天才少年”,“这些‘天才少年’就像‘泥鳅’一样,钻活我们的组织,激活我们的队伍”。
  目前,全球只有4人入选此项目,并获得顶级薪酬,张霁就是其中一位。当一些应届毕业生还在为工作发愁的时候,他一毕业就已经拿到了华为“天才少年”最高一档年薪201万元的Offer。令人惊讶的是,张霁本科就读的高校既非“985”也非“211”等重点大学,而是一所普通三本院校,他是如何逆袭成功的呢?

人生有规划,做事不拖延


  张霁出生于湖北咸宁的一个小县城,父亲是中学老师,母亲是幼儿园老师。很多家长恨不得自己的孩子时时刻刻、每分每秒都用在学习上,如果在家里,他们寸步不离地看着;如果在上班,他们通过监控随时观察。他们生怕孩子们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也担心孩子们在玩耍。对此,张霁的爸爸妈妈看得很透彻,在张霁很小的时候,就跟他说:“你该玩的时候开心玩,该学的时候认真学。”
  但放养式的教育结果,是张霁的高考成绩并不理想,考入武昌理工学院,这只是一所普通三本院校。
  張霁的爸爸觉得儿子已经尽力了。何况人生是场长跑,起点落后并不意味着什么,只要做好人生的规划,后半程照样可以奋起直追。所以,送儿子去大学报到的那一天,张爸爸特意和儿子深谈了一次,问他上了大学后有什么想法。无论是什么事,做还是不做,张霁的爸爸妈妈都不会替他做决定,而是让他自己去做选择。
  张霁说:“现在上的学校毕业后就业前景并不是特别理想,我想考研读博,继续深造!”这和张霁爸爸的想法不谋而合。但这个决定是儿子自己做出的,他感到特别欣慰。他提醒张霁:“考研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你一定要做好清晰的规划,才能达到理想的目标。”
  大一开学后不久,张霁就制定了四年规划,为毕业后继续深造做准备。他在规划的清单上写下了通过英语六级考试、竞选班干部、拿到校级一等奖学金等目标。在这些目标的驱使下,他要求自己坐在第一排,上课时认真听讲、做笔记;空闲时,就抱着书本去学校图书馆自习。平时每天早上,他会给自己制定一个一天需要完成的计划,争取一日事一日毕。如果当天的事情没有完成,他一定不会休息。如果有一天起床晚了,他即使熬夜,也一定要补回这个时间。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大学期间,张霁的各科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规划清单一一完成。他不仅顺利通过了英语四、六级考试,还获得ITAT(全国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教育工程)职业技能证书,成为老师与同学眼中的“超级学霸”。

成功从来不是一蹴而就,努力换来“雨霁风晴”


  “蜗牛能够登顶金字塔,那是因为它有坚强的意志,且能够坚持不懈。”张霁就是凭借本科四年的意志和毅力,如愿考进入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继续攻读研究生。
  “优秀是一种习惯”,张霁如同本科阶段一样,快马加鞭,奋发图强。虽然身边的很多同学本科毕业于一流名校,高手如林,但是他依然能够保持各科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并且成功当选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2013届学生会副主席。
  这时候,他有了一个新的目标,那就是考上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的博士研究生。他了解到周可教授正在筹建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这将是湖北唯一、全国为数不多的国家实验室,在这里有一流的实验设备和完善的科研平台。因此,成为周可教授的研究生,是张霁奋斗的方向。
  张霁的座右铭是:很多人都比你更努力,你还有什么理由不上进? 因此,他始终把自己定位为“努力型”的人。“有志者,事竟成”,张霁刻苦学习,精心准备,终于圆梦。面试的时候,导师周可对这个学生印象也非常深刻,因为张霁身上有一种“求知的主动和创新的热忱”,对于新的知识,他有一种强烈的渴求,一旦发现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它。
  当然,生活不会永远一帆风顺。攻读博士期间,张霁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第一次发表论文。他费了很大的精力写好论文后,却连续被拒了五次。但他没有放弃,而是按照评审的意见,不断地修改和改善,最终他的论文被接收。
  因导师周可和腾讯公司成立了联合实验室,张霁被派往腾讯公司总部实习。四年的博士生涯,张霁几乎都是在腾讯公司度过的。实习期间,他获得国内国际专利七项,研究成果获得腾讯公司2016年度和2017年度杰出贡献奖、2019年度卓越运营奖,同时也很好地培养了他团队协作的能力。遇到项目进展不顺利的时候,他会停下来去找一些相关的文献来读,然后做成PPT,讲给导师或项目团队的同学听,再听取他们的意见,商讨改进方案。

年薪201万,成功入选华为“天才少年”项目


  2019年10月,张霁有了一个出国半年的机会,到美国纽约大学库朗数学研究所访问。在那里,他认识了德国导师Sebastian Shelter。德国导师非常严谨,对于张霁的论文,会一字一句地帮他修改,并说明为什么要这样改,并经常资助他参加国外一些有趣的研讨会,提高张霁的学术能力和社交能力。毕业前,德国导师鼓励他独立撰写论文,这篇论文顺利被ATC(Altair 技术大会)接收,并获得评审人的高度评价。
  由于科研项目比较多,张霁基本上没有刻意去找工作,都是企业或者高校主动联系他。毕业前,他已经拿到了腾讯、IBM、阿里巴巴等著名公司的录用通知,其中最高的年薪超过360万元人民币。但在一次国际会议上接触到华为后,他还是决定去应聘“天才计划”项目。张霁选择华为最主要的原因是能够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帮助华为渡过当前难关,让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
  华为“天才少年”项目的招聘标准非常严格,一般需要经历七轮左右的流程:简历筛选、笔试、初面、主管面试、若干部长面试、总裁面试、HR面试。看似简单,实则每一关都关乎成败。哪怕你扛过了前几轮,如果最终没有见到部门最高负责人或者华为总裁,那么,有可能你只是优秀博士,而非“天才少年”。其中,华为最看重的是科研方向、科研能力以及重新建构知识体系的学习能力。
  张霁凭借扎实的学术功底和科研能力,拿到了华为“天才少年”项目最高档的年薪201万元。2020年5月底,他正式入职华为公司,成为华为上海研究所的一员。拥有了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工作后,张霁的内心却很平静:“我并不是什么天才少年,除去‘天才少年’的光环,我只是一个普通人。”从高中的“废柴少年”,到华为的“天才少年”,张霁可谓是十年长跑,一朝夺冠。但他能脱颖而出,并不是靠撞大运,而是日积月累后的水到渠成。
  张霁最喜欢的歌手是王力宏和周杰伦,喜欢他们创作的中国风歌曲,能让世界了解中国,热爱中国。他希望自己以后在研究和工作中可以像他们一样,让世界刮起科研的“中国风”,让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
  名师点评
  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虽然张霁的“幸运”让绝大多数人艳羡不已,但其给予我们的冲击绝不仅仅是年薪“201万”这个滚烫的数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发自内心地认同和喜欢一件事,才能激发奋斗的“小宇宙”。时代在变,人才的维度也正在不断被拓宽。从“直播一哥”李佳琦以特殊人才身份落户上海,到“90后”快递小哥获评杭州市高层次人才;从华为“天才少年”张霁,再到未来的“考古人才”钟芳蓉……无论何时,人才的精神内核都不会变,那就是孜孜不倦地追求极致和卓越。只要足够专注,足够努力,不论干哪一行,都有机会成为这个行业的翘楚。这也是华为“天才少年”给我们最重要的一点启示。
其他文献
有天清晨,我发现一张铁丝网上竟然爬满了牵牛花,就像一片绿幕在我眼前铺展开来。我不由得停下脚步。牵牛花的叶子密密麻麻的,星星点点的小花从叶间冒出来。底部的花已完全盛开,你挨着我,我靠着你,好不热闹,而顶部的花还是花骨朵儿,很不起眼。  牵牛花的花苞呈螺旋状,瘦瘦弱弱的。花苞使出“吃奶”的劲儿,一点点儿旋转,再旋转,最后开始绽放,开出一个个或紫红或深蓝的长柄状小喇叭。凑近看,才发现它的花瓣不是一瓣瓣的
期刊
我将黑夜  取下一块  当墨汁  再取下一块  来渲染我的衣服  最后一块  放在妈妈头上  她的头发就不会变白  然后  这个世上不再有黑暗  名师点评  小诗人拥有大胆的想象力,黑夜都能被取下来一块儿。取下來的黑夜要做什么呢?原来,是要给“我”染衣服,给妈妈染头发,这首诗因此而变得温馨起来。本诗充满童趣,意境深远,于黑夜中闪耀着一种温暖。
期刊
靠近光,追随光,成为光,散发光。  光,是什么?光是照亮一切的使者,是黑暗中的希望,是涤荡灵魂的一剂良方。每天,我们都能看见光,迎接光,无论是夜晚还是白天,总能看见丝丝缕缕的光。有人曾经问我:“你相信光吗?”我回答:“我相信!”也许有些人会觉得我的回答很幼稚,好似在说,世界上存在奥特曼。可是,“我相信”这三个字在我心里早就有了一种特别的感受,沉甸甸的,很有分量。  我相信光。  记得那时将要期末考
期刊
佳作展示  午间,我在学校里  安徽省界首市顾集中心学校 杨子龙  今天上午,第四节课才上了一大半,习惯性的“午饭思维”又疯狂地占据了我的整个意识,脑海里全想的是下课铃声。我抬起手腕,看了一次又一次手表,心里急了一阵又一阵:时间居然不合时宜地和我开着国际玩笑,走得出奇地慢!  等了好久好久,终于,放学的铃声响起。我像离弦的箭,恨不得一步就飞到食堂,端着热腾腾的米饭、夹起香喷喷的菜肴……别提有多惬意
期刊
自打懂事起,牟小雨就恨哥哥牟念希,原因很简单,她就是为了哥哥而生的。当年哥哥出生之时便先天不足,被查出患有先天再生障碍性贫血。  父母为了哥哥的病付出了很多时间、精力和金钱。可是这种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骨髓移植,但父母的配型均未成功,所以他们才决定再生一个孩子。  牟小雨7岁那年春天,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到医院,成功为哥哥进行了骨髓移植手术。  手术后,兄妹俩的身体恢复很快。父母的脸上也有了久违的笑容
期刊
原文展示  清理排水管道  中午,雨哗哗地下着,我家房顶的排水管道被堵住了。  我赶快把这个紧急情况报告给正在看电视的老爸。他一听,马上就要上房顶去看。  我拽住他:“爸,您还是继续看电视吧,这点儿小事就交给我去办!”  老爸用半信半疑的眼神打量了我一番,笑着问:“你小子行吗?”  “行!保准没问题!这点儿小事,我肯定能办好。”我拍拍胸脯,斩钉截铁地说。我还调皮地朝老爸耍了几招“猴拳”,惹得老爸哈
期刊
终于,又到星期五啦!伴随着下午第三节课下课铃声的响起,语、数、英老师像事先约定好似的,相继走进教室,开始对黑板进行“攻击”。优美的“华尔兹”  数学老师最先“粉墨登场”。我在心里默默祈祷:作业少一点吧,作业少一点吧!  “唰唰唰唰!”黑板上传来一阵阵优美的声音。哦,原来是数学老师已经布置好了作业,只有一页习题。  数学老师啊,您的大恩大德,我们没齿难忘!全班同学高兴得都快跳起来了,可面对一脸严肃的
期刊
卡尔·施皮特勒曾说过:“微笑乃是具有多重意义的语言。”那年,那个微笑胜过一切,如同一朵清新的小花,开在我记忆的花园中,永不枯萎。  那天夜里,雨下得很大,窗户被大雨击打得噼啪作响。我躲在被窝里,一想到明天就要去新学校学习,心中除了兴奋,更多的是害怕——一个同学都不认识,他们会接纳我吗?老师严厉吗?我还能继续当“学霸”吗……想着想着,我便迷迷糊糊地睡着了。在梦中,我看见以前的班主任对着我微笑,仿佛在
期刊
金秋九月,新学期的校园生活开始了。从本月开始,小编艾葭正式加入了《小读者·爱读写》这个大家庭。开学第一天,让我们一起看看同学们的心情如何,校园里都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山西 刘雅婷:愉快的暑假很快就过去了,这学期,弟弟也上小学了。妈妈叮嘱他:“以后你就要和姐姐一起上学了,要乖哦!”上学第一天,我们一起走进学校。我刚进教室,同学们就哈哈大笑道:“班里怎么来了个小不点儿?”我正纳闷“我怎么成了‘小
期刊
在一個铸造厂里,第一锅铜水熔好了,工人们问铜水:“现在要铸一尊佛像,还有一只大钟,你希望自己成为什么?”  铜水问工人们做佛像和做大钟有什么区别,工人们说:“如果要成为佛像,铸造只是第一步,铸好之后,还需要经过一刀刀地细致修整和雕琢;但如果要成为大钟,铸好之后,就可以运到寺庙挂起来了!”  “那我要做大钟,多省事儿呀!”铜水说。  工人们就把这锅铜水倒进大钟的模具里。很快,第二锅铜水也熔好了,工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