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课题研究为教师搭建一个平台,从课题选择为突破口,让教研有的放矢;以课题组凝聚全区教师的智慧,充分发挥同伴互助作用;以课题为教研活动载体,增强了教研组的功能。这样可以带动和提升生物教研,促进生物教研的有效性。
关键词:生物教研;课题研究;提升;有效性
生物教科研以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通过一定研究程序得出研究成果,并把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实践活动,是提高生物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手段。然而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使我区在实施生物教研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1 我区生物教研存在的问题
1.1 科研意识不强,教研能力不高
教师平均年龄比较小,对于教科研的意义认识不足,长期教而不研的现象使得我区生物教师的科研能力得不到提升。
1.2 教研组的功能不强,教研氛围难于形成
目前我区生物教研组比较顺利开展教研活动的只有奕聪中学和十一中,其他学校的生物教师由于人数少,往往无法独立成立教研组,只能与其他科目的老师同在一个组,生物教师之间的交流相对比较少,无法从深层次来进行研讨,教研收效甚微。
1.3 校本教研活动形式单一,教师热情不高
“穿新鞋,走老路”,教研活动形式还是过去常规式的听课、评课,上课没有专题问题,听课没有目的,评课流于形式,且评课的腔调基本一致。这样的教研活动无法发现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不能寻找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更谈不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了。
2 课题研究促进生物教科研实效的措施
鉴于我区的实际情况,要提升生物教科研能力,设想在区教师进修学校的牵头下一起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加强专业引领、同伴互助,注重反思,才能让生物教科研落到实处。如何才能做到呢?以课题研究为教师搭建平台,凝聚全区生物教师的力量一起来研究问题并落实在行动中,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2.1 以课题的选择为突破口,让生物教研有的放矢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课题选择得好,就有了良好的开端,就为研究打下了成功的基础。选题既决定着研究者现在和今后科研工作的主攻方向、目标和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科研活动应采用的方法和途径。课题选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科研的成败。选得好事半功倍;选得不好则劳而无功。如果能以课题的选择为突破口,对于发挥老师的科研积极性,让教研有的放矢将会有重要的意义。
2.1.1 所选的课题要有价值性
研究的课题首先应具有研究价值。选题要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推动教育教学改革。要选择那些能够出成果,能够被社会承认,能够在教育领域应用和推广的课题。生物课题的选择首先应考虑课题对当前的生物学教学实践能起到什么指导作用?是否有利于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能否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也就是说,选定的课题要具有应用价值。
2.1.2 所选的课题要有科学性
科学性是指选题的根据要充分、合理,要有理论和实践基础。教育科研课题来源于教育实际中的问题,但是作为科研课题的问题,必须是科学问题。作为一个科学问题,它至少符合三个方面要求:①问题的前提必须是正确的。如“生物教学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研究”这个问题,首先,我们的学习具有“合作”的可能性,而且通过学习上的“合作”可以提高学生之间的学习经验的交流,培养学生的 “合作”的能力,这符合社会生活的实际要求。②问题的答案必须存在,可以预测的。例如对“农村中学学习后进学生的研究”,从对“学习后进学生”的定义看,主要是指由心理问题而产生的学习上出现后进表现的学生,对它的研究主要是进行心理策略的探索研究。因此,可以利用现有的心理学的一些理论作为它的研究理论依据。根据一些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预测,只要能很好地解决这些学生的心理问题,消除他们学习上的不良思想是完全可能的。③问题应当是具体的,有明确的界定。如“关于学生能力的研究”这样的问题就是模糊不清,界定不明确,问题太笼统,学生的年龄段不明确,能力也不具体哪种能力,如果将这一问题作为一个课题加以研究,就很难获得预想结果。
2.1.3 所选的课题要有创新性
教育研究是一种科学研究活动,它要求教师也要具备创新精神,要不同于前人、他人的眼光,研究没有人做过或没有人在做的课题,或者是别人做过却未能解决或者未能完全解决的问题。当然我们提倡的创新,并不要求教师能创造出多少的理论出来,而是要求教师选择的课题要有一定的新发现、新观点、新见解,在应用研究领域有新内容、新途径和新方法。如:“生物教育与农村社会发展”的研究课题,体现了时代感;“模型构建法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利用建构主义学说,对于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中学生物教学如何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选题的角度比较新,把生物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
2.1.4 所选的课题要有可行性
选择课题应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自己的力量与研究课题的大小难易是否相称。课题宜小不宜大,如“中学生物与素质教育的研究”的课题太大了,依靠我区的老师的专业水平和知识、能力、基础、经验等无法完成的。选题不宜过难,如“音乐、美术素质与高中生物学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用旋转矩阵研究2011年生物高考试卷的能力因素”等这样的课题对于我区的生物教师来说是太难了,可行性很小。选题时,既要知难而进,又要量力而行。因为我们毕竟是中学生物教师,没有专门从事教育科研的专家的学识、水平,没有他们的研究时间、经历。但我们有的只是教学第一线的生动的素材,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
2.2 以课题组为纽带,建立有效的教研群体
课题被批准立项后,马上成立课题组,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对每个成员进行分工,可以把生物老师们组织起来,让全区的生物教师成为一个共同体,目标一致,一起学习有关的文献、资料,加强了校际间的协作,充分发挥生物教师的同伴互助作用,弥补了学校生物教师单兵作战而无法深入教研的缺点,构建了有效的教研群体。
2.3 以课题活动为教研载体,促进生物教研的实效
教研组的功能要充分发挥,就要摒弃无主题、没内容、形式单调的教研活动形式。如果教研组的活动计划能以课题研究计划为蓝本,以课题活动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就能促进教研的实效。
2.3.1 以学术沙龙式的教研活动,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
把学术沙龙作为教研活动的一种形式,每次就有关课题的一个问题作为话题展开讨论,强调教师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不人云亦云,不牵强附会;强调对自己的观点尽可能地进行解释、说明、阐述。强调不同的观点的对撞、交锋、比较、鉴别,不强求统一的结论。这样的活动旨在开阔思路,让教师思考,有利于发挥每个参与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对问题形成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
如以“生物探究式教学模式”为主题举行学术沙龙,教师可围绕“探究式学习作为常用的学习方式”是否适合我区的学生?在生物课中可让学生探究哪些内容?等问题自由发言。通过讨论交流,老师们的思维经过激励的碰撞,对探究性教学的认识加深了。通过学术沙龙式的活动形式,可以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
2.3.2 以课例研讨的形式,让生物教研聚焦课堂
在课题的研究阶段,可以根据研究的内容以课例教研活动形式来开展教研活动。如“模型构建法在中学生物教学运用的研究”的课题研究过程中,要求每个课题组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要以模型构建法课例开展研讨活动。形式可以通过集体备课,由备课组长组织教师集思广益,研究教材、教法和学法,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点、难点,优化教学设计,共同制定出有代表性的教案,然后由一位教师代表在校内或者校际间上课。在教研活动中,听课老师与执教教师交流教学设想意图与教后反思,并对该课的评议,这样的活动形式为研讨活动提供了一个展示研讨过程的平台,老师们共同探讨,交流分享,得到大量的信息,共同感受成功与困惑,整个过程就是教师积极参与的一种互助互学过程。课例研讨可聚焦课堂让教师更科学更深入地认识日常教学中未发现或不重视的许多问题,再通过教学策略的改变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将新课程理念落实得更到位。
2.3.3 以示范观摩课的形式,增强专业引领作用
我区生物教师中目前有两位市级学科带头人,四位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优秀教师的示范课可以发挥着专业引领作用。无论是已经结题的《生物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课题,还是正在研究中的《模型构建法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的课题,我们每学期都安排一位骨干教师上一节示范课。在活动之前,先做好宣传工作,让更多的教师知道活动时间、地点、主题以及参加人员等。所有课题组成员均要参加活动,事先自己备好课,这样在研讨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进行示范观摩活动时,先由骨干教师上观摩课,然后谈教学设计与反思,所有参加的老师围绕课例研讨交流、达成共识,优化设计后共享先进经验并推广成果。
2.3.4 以教师竞赛形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根据课题研究计划,我们安排了一系列的教师活动比赛。《生物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课题计划中安排了体现探究性教学的教师说课比赛、教学设计比赛、论文评比等等。《模型构建法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的课题计划也安排了体现模型构建法的教学设计和案例比赛、精彩教学片段比赛等。这样的竞赛活动可以激起教师的竞争意识,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参与到教研活动中,教师的专业素质从中得到了提升。
以课题研究为平台,以教学改革过程中遇到的较复杂的问题或内容为研究对象,可以使得生物教研更深入、更规范、更科学、更具有针对性。这是我区开展生物教研有效性的一种做法,从中来提升我区生物教师的教研水平,促进我区生物教育教学质量提高。
参考文献:
[1]孙秀娜.浅析农村中小学教研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1,(49).
[2]刘本剑.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课题选择问题探析[J].江西教育科研,2006,(10).
关键词:生物教研;课题研究;提升;有效性
生物教科研以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通过一定研究程序得出研究成果,并把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实践活动,是提高生物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手段。然而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使我区在实施生物教研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1 我区生物教研存在的问题
1.1 科研意识不强,教研能力不高
教师平均年龄比较小,对于教科研的意义认识不足,长期教而不研的现象使得我区生物教师的科研能力得不到提升。
1.2 教研组的功能不强,教研氛围难于形成
目前我区生物教研组比较顺利开展教研活动的只有奕聪中学和十一中,其他学校的生物教师由于人数少,往往无法独立成立教研组,只能与其他科目的老师同在一个组,生物教师之间的交流相对比较少,无法从深层次来进行研讨,教研收效甚微。
1.3 校本教研活动形式单一,教师热情不高
“穿新鞋,走老路”,教研活动形式还是过去常规式的听课、评课,上课没有专题问题,听课没有目的,评课流于形式,且评课的腔调基本一致。这样的教研活动无法发现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不能寻找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更谈不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了。
2 课题研究促进生物教科研实效的措施
鉴于我区的实际情况,要提升生物教科研能力,设想在区教师进修学校的牵头下一起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加强专业引领、同伴互助,注重反思,才能让生物教科研落到实处。如何才能做到呢?以课题研究为教师搭建平台,凝聚全区生物教师的力量一起来研究问题并落实在行动中,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2.1 以课题的选择为突破口,让生物教研有的放矢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课题选择得好,就有了良好的开端,就为研究打下了成功的基础。选题既决定着研究者现在和今后科研工作的主攻方向、目标和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科研活动应采用的方法和途径。课题选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科研的成败。选得好事半功倍;选得不好则劳而无功。如果能以课题的选择为突破口,对于发挥老师的科研积极性,让教研有的放矢将会有重要的意义。
2.1.1 所选的课题要有价值性
研究的课题首先应具有研究价值。选题要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推动教育教学改革。要选择那些能够出成果,能够被社会承认,能够在教育领域应用和推广的课题。生物课题的选择首先应考虑课题对当前的生物学教学实践能起到什么指导作用?是否有利于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能否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也就是说,选定的课题要具有应用价值。
2.1.2 所选的课题要有科学性
科学性是指选题的根据要充分、合理,要有理论和实践基础。教育科研课题来源于教育实际中的问题,但是作为科研课题的问题,必须是科学问题。作为一个科学问题,它至少符合三个方面要求:①问题的前提必须是正确的。如“生物教学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研究”这个问题,首先,我们的学习具有“合作”的可能性,而且通过学习上的“合作”可以提高学生之间的学习经验的交流,培养学生的 “合作”的能力,这符合社会生活的实际要求。②问题的答案必须存在,可以预测的。例如对“农村中学学习后进学生的研究”,从对“学习后进学生”的定义看,主要是指由心理问题而产生的学习上出现后进表现的学生,对它的研究主要是进行心理策略的探索研究。因此,可以利用现有的心理学的一些理论作为它的研究理论依据。根据一些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预测,只要能很好地解决这些学生的心理问题,消除他们学习上的不良思想是完全可能的。③问题应当是具体的,有明确的界定。如“关于学生能力的研究”这样的问题就是模糊不清,界定不明确,问题太笼统,学生的年龄段不明确,能力也不具体哪种能力,如果将这一问题作为一个课题加以研究,就很难获得预想结果。
2.1.3 所选的课题要有创新性
教育研究是一种科学研究活动,它要求教师也要具备创新精神,要不同于前人、他人的眼光,研究没有人做过或没有人在做的课题,或者是别人做过却未能解决或者未能完全解决的问题。当然我们提倡的创新,并不要求教师能创造出多少的理论出来,而是要求教师选择的课题要有一定的新发现、新观点、新见解,在应用研究领域有新内容、新途径和新方法。如:“生物教育与农村社会发展”的研究课题,体现了时代感;“模型构建法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利用建构主义学说,对于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中学生物教学如何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选题的角度比较新,把生物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
2.1.4 所选的课题要有可行性
选择课题应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自己的力量与研究课题的大小难易是否相称。课题宜小不宜大,如“中学生物与素质教育的研究”的课题太大了,依靠我区的老师的专业水平和知识、能力、基础、经验等无法完成的。选题不宜过难,如“音乐、美术素质与高中生物学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用旋转矩阵研究2011年生物高考试卷的能力因素”等这样的课题对于我区的生物教师来说是太难了,可行性很小。选题时,既要知难而进,又要量力而行。因为我们毕竟是中学生物教师,没有专门从事教育科研的专家的学识、水平,没有他们的研究时间、经历。但我们有的只是教学第一线的生动的素材,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
2.2 以课题组为纽带,建立有效的教研群体
课题被批准立项后,马上成立课题组,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对每个成员进行分工,可以把生物老师们组织起来,让全区的生物教师成为一个共同体,目标一致,一起学习有关的文献、资料,加强了校际间的协作,充分发挥生物教师的同伴互助作用,弥补了学校生物教师单兵作战而无法深入教研的缺点,构建了有效的教研群体。
2.3 以课题活动为教研载体,促进生物教研的实效
教研组的功能要充分发挥,就要摒弃无主题、没内容、形式单调的教研活动形式。如果教研组的活动计划能以课题研究计划为蓝本,以课题活动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就能促进教研的实效。
2.3.1 以学术沙龙式的教研活动,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
把学术沙龙作为教研活动的一种形式,每次就有关课题的一个问题作为话题展开讨论,强调教师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不人云亦云,不牵强附会;强调对自己的观点尽可能地进行解释、说明、阐述。强调不同的观点的对撞、交锋、比较、鉴别,不强求统一的结论。这样的活动旨在开阔思路,让教师思考,有利于发挥每个参与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对问题形成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
如以“生物探究式教学模式”为主题举行学术沙龙,教师可围绕“探究式学习作为常用的学习方式”是否适合我区的学生?在生物课中可让学生探究哪些内容?等问题自由发言。通过讨论交流,老师们的思维经过激励的碰撞,对探究性教学的认识加深了。通过学术沙龙式的活动形式,可以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
2.3.2 以课例研讨的形式,让生物教研聚焦课堂
在课题的研究阶段,可以根据研究的内容以课例教研活动形式来开展教研活动。如“模型构建法在中学生物教学运用的研究”的课题研究过程中,要求每个课题组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要以模型构建法课例开展研讨活动。形式可以通过集体备课,由备课组长组织教师集思广益,研究教材、教法和学法,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点、难点,优化教学设计,共同制定出有代表性的教案,然后由一位教师代表在校内或者校际间上课。在教研活动中,听课老师与执教教师交流教学设想意图与教后反思,并对该课的评议,这样的活动形式为研讨活动提供了一个展示研讨过程的平台,老师们共同探讨,交流分享,得到大量的信息,共同感受成功与困惑,整个过程就是教师积极参与的一种互助互学过程。课例研讨可聚焦课堂让教师更科学更深入地认识日常教学中未发现或不重视的许多问题,再通过教学策略的改变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将新课程理念落实得更到位。
2.3.3 以示范观摩课的形式,增强专业引领作用
我区生物教师中目前有两位市级学科带头人,四位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优秀教师的示范课可以发挥着专业引领作用。无论是已经结题的《生物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课题,还是正在研究中的《模型构建法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的课题,我们每学期都安排一位骨干教师上一节示范课。在活动之前,先做好宣传工作,让更多的教师知道活动时间、地点、主题以及参加人员等。所有课题组成员均要参加活动,事先自己备好课,这样在研讨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进行示范观摩活动时,先由骨干教师上观摩课,然后谈教学设计与反思,所有参加的老师围绕课例研讨交流、达成共识,优化设计后共享先进经验并推广成果。
2.3.4 以教师竞赛形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根据课题研究计划,我们安排了一系列的教师活动比赛。《生物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课题计划中安排了体现探究性教学的教师说课比赛、教学设计比赛、论文评比等等。《模型构建法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的课题计划也安排了体现模型构建法的教学设计和案例比赛、精彩教学片段比赛等。这样的竞赛活动可以激起教师的竞争意识,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参与到教研活动中,教师的专业素质从中得到了提升。
以课题研究为平台,以教学改革过程中遇到的较复杂的问题或内容为研究对象,可以使得生物教研更深入、更规范、更科学、更具有针对性。这是我区开展生物教研有效性的一种做法,从中来提升我区生物教师的教研水平,促进我区生物教育教学质量提高。
参考文献:
[1]孙秀娜.浅析农村中小学教研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1,(49).
[2]刘本剑.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课题选择问题探析[J].江西教育科研,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