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旅游是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项旅游的一种,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新兴旅游活动,其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体育旅游是指旅游者在旅游中所从事的各种娱乐身心、锻炼身体、竞技竞赛、刺激冒
险、康复保健、体育观赏及体育文化交流活动等与旅游地、旅游企业、体育企业及社会之间关系的总和;从狭义上讲,则是为了满足和适应旅游者的各种专项体育需求,以体育资源和一定的体育设施为条件,以旅游商品的形式,为旅游者在旅行游览过程中提供融健身、娱乐、休闲、交际等于一体的服务,使旅游者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是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全面进入小康。生活富裕了,健康意识也增强了,特别是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单一的锻炼模式已让人们越来越感到枯燥。为了寻求新奇、刺激的锻炼方式,“体育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必将成为百姓追求的新时尚。体育旅游兼具体育和旅游的共同特点,能很好地满足人们摆脱压力、释放身心的需要,从而备受现代人的青睐。体育旅游活动本身就是意志品质的锤炼和体能的考验。
一、我国体育旅游的发展基础
1.体育旅游成为新世纪中国体育的新时尚
在信息社会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21世纪的体育与20世纪的体育相比,将更加注重娱乐与健康、休闲与放松,更加注重主体需要。人们对体育的需要同样具备前提性、能动性、递进性和永恒性,亦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的体育必须转型,完成两个根本性的转变,即从强调体育为政治服务转向体育既要服务于政治,又要服务于大众;从强调体育的竞技价值,转向“娱乐、休闲、放松、健身”的双重价值取向,同时必须重视接受主体的需要,满足其身体与精神的双重享受。体育旅游以其独具魅力的价值,博得了人们的青睐,这种情况足以说明人们对于体育追求不再是只满足于身体强壮而是追求一种更高、更深层次的目标——身心健康,体育旅游的出炉引导了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潮流。
2.旅游主业规模庞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素质明显提高,旅游业“食、住、行、游、娱、购”六大门类建设渐趋完善。特别是旅游住宿、旅游交通等“瓶颈”部门有了较快发展,旅游生产力得到了大力发展。截至1999年底,全国共有旅游涉外饭店7035家,客房88.94万间,较1980年203家涉外饭店,3.2万间客房,分别增长35倍和28倍,其中星级饭店达到3856家,根据《旅行社管理条例》,1999年全国旅行社顺利实现了由一、二、三类旅行社向国际旅行社、国内旅行社的转变,1999年全国共有旅行社7326家,其中国际社1256家、国内社6070家。同时旅游交通、旅游购物餐饮等服务设施与环境也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
同时,由于消费者对体育活动的需求日益增长,旅游产业对体育事业发展的关注一直持续,从2001年被确定为体育健身游到韩、日世界杯前各相关国际旅行社组织赴韩、日世界杯足球赛观光助威团的热烈场面均可看出,旅游行业的相关部门对体育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强,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合作前景广阔。
3.我国具有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和优越的人文资源条件
我国是一个国土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的国家,这些特点使我国拥有宝贵的体育旅游资源。由于纬度跨度大,各地在地貌、气候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我国几乎适合开展所有类型的体育健身活动。东北可以开展雪上运动,东、南部江滨海地区可以开展水上运动,新疆等地可开展沙漠探险运动,而为数众多的名山可开展攀岩运动。同时,几乎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体育民俗活动,如内蒙古那达慕大会、湖北清江闯滩节、土家族摆手舞、龙舟赛等等,这些民间体育活动蕴涵着浓厚的民俗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
二、我国体育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1.体育旅游的设施不完善。旅游设施是接待旅游者参观游览的物质设备条件。体育旅游设施包括旅游交通工具和交通设备、旅游宾馆、旅游饭店、供应旅游商品的商店、供旅游者运动和娱乐的设施以及为适应旅游者的不同需要和爱好而准备的各种设施,如滑雪旅游者需要的滑雪板、缆车、滑雪服装和急救设备;水上运动必须具备的划艇、赛船、风帆、划水板、摩托艇、冲浪板、救生艇、急救车等设备,这些设施都是为接待旅游者所必备的。体育旅游设施是否齐全、实用,服务是否周到,标志着体育旅游市场开发的程度,是体育旅游市场的硬件条件标准,在这方面,我国与先进的国家相比还有差距。
2.体育旅游的服务质量差。旅游服务是旅游部门利用一定的旅游设施或其他条件,为旅游者在整个旅行游览过程中提供的各种服务的总称。包括饮食、住宿、交通、导游、翻译、购买商品等方面的服务。高质量体育旅游服务包括体育运动器材规格齐全,能提供各种运动项目的需要;交通工具齐备、方便,能满足旅客对交通的需求;导游资料详细,宣传到位,使游客一目了然;食宿服务主动、周到、热情,使游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保证各种体育用品、纪念品的供应,满足旅游者的购买需求。旅游服务(产品)质量高低的标志是旅游者的满意程度和旅游产品供给旅游目的地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优质旅游服务,应该既使旅游者满意,又能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目前,我们还存在着管理水平低、服务质量差,旅客不满意等急需解决的问题。
3.体育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形式老化、内容多年不变。不少来过中国还想再访的客人往往因为没有合适的、能满足其寻求新经历的产品而作罢。面对国际客流和游客自主意识的增强,我国体育旅游产品供给目前还处于被动和力不从心的落后状态,长期以来一直实行包价形式的体育旅游产品,不能适应不同年龄的需求。另外,体育旅游产品质量下降也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三、我国体育旅游的发展对策
1.大力促进两大产业相互融合。旅游产业和体育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新兴的产业门类。均为改革开放后20多年间发展起来,其中旅游产业的发展要优于体育产业。但从整体上看,人们对二者的产业范围、产业结构及产业定位均有很多争议。同时,这二大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各行其道,取有用处而用之,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因此,我国体育旅游的发展必须依赖两大产业的相互融合,充分发挥二者对客源市场的吸引力,向客源市场提供内容丰富、功能完善的服务产品,从而推动两大产业的发展。
2.大力发展体育旅游教育,培养专项服务人才。作为服务产品的生产,其核心是专业服务人员的培养。而目前两大产业内部均存在专业人才结构问题,体育产业内部缺乏懂得对客服务、组织活动、经营管理的人才,而旅游产业内部缺乏掌握体育专项技能,熟悉体育器材的专业人才。两大产业的相互融合其实质上首先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同时兼备两大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必须加强体育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这一点可借鉴国外教育经验,在体育专业下设置休闲方向专业进行培养,或在旅游休闲专业的教育中强化体育专项知识、技能的培养。同时,强化在两大产业内从业人员相关知识的培养,对一些特殊岗位通过职业鉴定考核方能上岗。
3.细分体育旅游市场,合理开发体育旅游产品。体育旅游产品是指能满足消费者体育旅游目的的旅游产品。由于消费者有康体健身、休闲疗养、养性娱乐、寻求刺激等不同的需求,任何一种体育旅游产品都不能满足所有的消费者,所以只有根据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开发不同的体育旅游产品。体育旅游的市场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可以细分为休闲体育旅游产品市场、健身体育旅游市场、刺激体育旅游市场、竞技体育旅游市场、观战体育旅游市场。
4.加强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我国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国家,其中西北、东北、西南地区是少数民族群众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这些区域自然风光奇特,民族风情浓郁,人文景观众多,旅游业发展前景良好,其中少数民族在长期发展的历史中形成的传统体育项目形式奇特、内容典型、参与性强,这为体育旅游的开发创造了良好的合作空间,也为国内外游客了解我国少数民族、丰富健身活动提供了广阔空间。我国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应注意以下方面:首先从体育史的角度深入挖掘,整理出各民族有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避免民族的传统文化流失;其次将其从体育活动的角度规范化,减少危险性;然后结合旅游活动提供给旅游者,让其参与其中。
险、康复保健、体育观赏及体育文化交流活动等与旅游地、旅游企业、体育企业及社会之间关系的总和;从狭义上讲,则是为了满足和适应旅游者的各种专项体育需求,以体育资源和一定的体育设施为条件,以旅游商品的形式,为旅游者在旅行游览过程中提供融健身、娱乐、休闲、交际等于一体的服务,使旅游者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是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全面进入小康。生活富裕了,健康意识也增强了,特别是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单一的锻炼模式已让人们越来越感到枯燥。为了寻求新奇、刺激的锻炼方式,“体育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必将成为百姓追求的新时尚。体育旅游兼具体育和旅游的共同特点,能很好地满足人们摆脱压力、释放身心的需要,从而备受现代人的青睐。体育旅游活动本身就是意志品质的锤炼和体能的考验。
一、我国体育旅游的发展基础
1.体育旅游成为新世纪中国体育的新时尚
在信息社会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21世纪的体育与20世纪的体育相比,将更加注重娱乐与健康、休闲与放松,更加注重主体需要。人们对体育的需要同样具备前提性、能动性、递进性和永恒性,亦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的体育必须转型,完成两个根本性的转变,即从强调体育为政治服务转向体育既要服务于政治,又要服务于大众;从强调体育的竞技价值,转向“娱乐、休闲、放松、健身”的双重价值取向,同时必须重视接受主体的需要,满足其身体与精神的双重享受。体育旅游以其独具魅力的价值,博得了人们的青睐,这种情况足以说明人们对于体育追求不再是只满足于身体强壮而是追求一种更高、更深层次的目标——身心健康,体育旅游的出炉引导了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潮流。
2.旅游主业规模庞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素质明显提高,旅游业“食、住、行、游、娱、购”六大门类建设渐趋完善。特别是旅游住宿、旅游交通等“瓶颈”部门有了较快发展,旅游生产力得到了大力发展。截至1999年底,全国共有旅游涉外饭店7035家,客房88.94万间,较1980年203家涉外饭店,3.2万间客房,分别增长35倍和28倍,其中星级饭店达到3856家,根据《旅行社管理条例》,1999年全国旅行社顺利实现了由一、二、三类旅行社向国际旅行社、国内旅行社的转变,1999年全国共有旅行社7326家,其中国际社1256家、国内社6070家。同时旅游交通、旅游购物餐饮等服务设施与环境也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
同时,由于消费者对体育活动的需求日益增长,旅游产业对体育事业发展的关注一直持续,从2001年被确定为体育健身游到韩、日世界杯前各相关国际旅行社组织赴韩、日世界杯足球赛观光助威团的热烈场面均可看出,旅游行业的相关部门对体育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强,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合作前景广阔。
3.我国具有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和优越的人文资源条件
我国是一个国土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的国家,这些特点使我国拥有宝贵的体育旅游资源。由于纬度跨度大,各地在地貌、气候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我国几乎适合开展所有类型的体育健身活动。东北可以开展雪上运动,东、南部江滨海地区可以开展水上运动,新疆等地可开展沙漠探险运动,而为数众多的名山可开展攀岩运动。同时,几乎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体育民俗活动,如内蒙古那达慕大会、湖北清江闯滩节、土家族摆手舞、龙舟赛等等,这些民间体育活动蕴涵着浓厚的民俗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
二、我国体育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1.体育旅游的设施不完善。旅游设施是接待旅游者参观游览的物质设备条件。体育旅游设施包括旅游交通工具和交通设备、旅游宾馆、旅游饭店、供应旅游商品的商店、供旅游者运动和娱乐的设施以及为适应旅游者的不同需要和爱好而准备的各种设施,如滑雪旅游者需要的滑雪板、缆车、滑雪服装和急救设备;水上运动必须具备的划艇、赛船、风帆、划水板、摩托艇、冲浪板、救生艇、急救车等设备,这些设施都是为接待旅游者所必备的。体育旅游设施是否齐全、实用,服务是否周到,标志着体育旅游市场开发的程度,是体育旅游市场的硬件条件标准,在这方面,我国与先进的国家相比还有差距。
2.体育旅游的服务质量差。旅游服务是旅游部门利用一定的旅游设施或其他条件,为旅游者在整个旅行游览过程中提供的各种服务的总称。包括饮食、住宿、交通、导游、翻译、购买商品等方面的服务。高质量体育旅游服务包括体育运动器材规格齐全,能提供各种运动项目的需要;交通工具齐备、方便,能满足旅客对交通的需求;导游资料详细,宣传到位,使游客一目了然;食宿服务主动、周到、热情,使游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保证各种体育用品、纪念品的供应,满足旅游者的购买需求。旅游服务(产品)质量高低的标志是旅游者的满意程度和旅游产品供给旅游目的地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优质旅游服务,应该既使旅游者满意,又能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目前,我们还存在着管理水平低、服务质量差,旅客不满意等急需解决的问题。
3.体育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形式老化、内容多年不变。不少来过中国还想再访的客人往往因为没有合适的、能满足其寻求新经历的产品而作罢。面对国际客流和游客自主意识的增强,我国体育旅游产品供给目前还处于被动和力不从心的落后状态,长期以来一直实行包价形式的体育旅游产品,不能适应不同年龄的需求。另外,体育旅游产品质量下降也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三、我国体育旅游的发展对策
1.大力促进两大产业相互融合。旅游产业和体育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新兴的产业门类。均为改革开放后20多年间发展起来,其中旅游产业的发展要优于体育产业。但从整体上看,人们对二者的产业范围、产业结构及产业定位均有很多争议。同时,这二大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各行其道,取有用处而用之,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因此,我国体育旅游的发展必须依赖两大产业的相互融合,充分发挥二者对客源市场的吸引力,向客源市场提供内容丰富、功能完善的服务产品,从而推动两大产业的发展。
2.大力发展体育旅游教育,培养专项服务人才。作为服务产品的生产,其核心是专业服务人员的培养。而目前两大产业内部均存在专业人才结构问题,体育产业内部缺乏懂得对客服务、组织活动、经营管理的人才,而旅游产业内部缺乏掌握体育专项技能,熟悉体育器材的专业人才。两大产业的相互融合其实质上首先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同时兼备两大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必须加强体育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这一点可借鉴国外教育经验,在体育专业下设置休闲方向专业进行培养,或在旅游休闲专业的教育中强化体育专项知识、技能的培养。同时,强化在两大产业内从业人员相关知识的培养,对一些特殊岗位通过职业鉴定考核方能上岗。
3.细分体育旅游市场,合理开发体育旅游产品。体育旅游产品是指能满足消费者体育旅游目的的旅游产品。由于消费者有康体健身、休闲疗养、养性娱乐、寻求刺激等不同的需求,任何一种体育旅游产品都不能满足所有的消费者,所以只有根据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开发不同的体育旅游产品。体育旅游的市场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可以细分为休闲体育旅游产品市场、健身体育旅游市场、刺激体育旅游市场、竞技体育旅游市场、观战体育旅游市场。
4.加强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我国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国家,其中西北、东北、西南地区是少数民族群众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这些区域自然风光奇特,民族风情浓郁,人文景观众多,旅游业发展前景良好,其中少数民族在长期发展的历史中形成的传统体育项目形式奇特、内容典型、参与性强,这为体育旅游的开发创造了良好的合作空间,也为国内外游客了解我国少数民族、丰富健身活动提供了广阔空间。我国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应注意以下方面:首先从体育史的角度深入挖掘,整理出各民族有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避免民族的传统文化流失;其次将其从体育活动的角度规范化,减少危险性;然后结合旅游活动提供给旅游者,让其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