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凋亡抑制蛋白XIAP、c-IAP1和c-IAP2是抗肿瘤新药研发的重要靶点,其均含有3个BIR结构域,许多靶向BIR2和BIR3结构域的小分子IAPs抑制剂已被报道,其中BIR2选择性IAPs抑制剂研究相对较少.不同于BIR3选择性IAPs抑制剂,BIR2选择性IAPs抑制剂可以阻断XIAP与Caspase-3和Caspase-7的相互作用,因此是一类具有不同作用机制的新型IAPs抑制剂,对这类化合物的研究对进一步阐明IAPs及IAPs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综述凋亡抑制蛋白的结构与功能、Smac的
【机 构】
:
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药物化学系,江苏省药物分子设计与成药性优化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0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凋亡抑制蛋白XIAP、c-IAP1和c-IAP2是抗肿瘤新药研发的重要靶点,其均含有3个BIR结构域,许多靶向BIR2和BIR3结构域的小分子IAPs抑制剂已被报道,其中BIR2选择性IAPs抑制剂研究相对较少.不同于BIR3选择性IAPs抑制剂,BIR2选择性IAPs抑制剂可以阻断XIAP与Caspase-3和Caspase-7的相互作用,因此是一类具有不同作用机制的新型IAPs抑制剂,对这类化合物的研究对进一步阐明IAPs及IAPs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综述凋亡抑制蛋白的结构与功能、Smac的功能及其与IAPs的相互作用、BIR2选择性IAPs抑制剂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由于生物大分子复杂结构的微小差异可能导致临床有效性和免疫原性等的改变,目前大多数生物类似药的上市仍然需要一项/多项Ⅲ期临床比对研究.和创新药上市不同,Ⅲ期临床比对研究的关键点在于适应证、临床终点和研究周期的选择以及等效界值的确定等,且在审评实践中存在对比对结果进行科学考量后适当放宽标准的特殊情况.目前已有一些生物类似药利用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K/PD)比对数据证明疗效相似来代替Ⅲ期临床疗效比对研究并获得批准,这是监管科学发展的重要方向和趋势.就生物类似药的Ⅲ期临床比对研究中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旨在为中国
2020年江苏省药品注册批准上市品种以及创新药数量保持全国第1,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为保证疫情防控期间药品注册审评审批正常进行,江苏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积极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药品审核查验中心联合开展药品注册核查工作,承接任务占全国的1/4以上.按时完成药品再注册,全省常年生产品种占42.6%.稳步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异常是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多肽药物由于其独特的优势被广泛用于靶向肿瘤相关PPI调节剂的开发,并获得了成功.通过对近几年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从靶向PPI多肽的设计与应用角度总结抗肿瘤药物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基于靶向PPI的抗肿瘤多肽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通过对芳香开窍中药麝香、冰片、石菖蒲、苏合香、安息香和以这类中药为主的安宫牛黄丸、麝香保心丸和苏合香丸相关的药理作用进行总结,发现它们对缺血性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病、抑郁症、癫痫和帕金森病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具有治疗作用,其主要是通过调节血脑屏障通透性、抑制炎性反应、抗Ca2+超载所致神经毒性、抗氧化应激损伤、调节中枢神经递质及其受体和抑制神经细胞凋亡等发挥保护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通过对这些芳香开窍中药的药理作用进行整合和总结,以期为该类药物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耐多药结核病(MDR-TB)是当前结核病实现有效防控的主要障碍.长期以来缺乏有效的药物组成治疗方案是MDR-TB 防控困难的重要原因.肺结核的治疗以化学治疗为主,从早期链霉素、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应用,到利奈唑胺、贝达喹啉、氯法齐明等药物的涌现,MDR-TB治疗药物经历了数十年的革新和发展.通过介绍MDR-TB国际治疗指南更新,讨论不同抗结核病药物的治疗特点、在MDR-TB治疗中的角色变迁以及在中国临床应用的前景.
微针是一种新型经皮给药技术,具有无痛高效递送药物、良好的患者依从性以及便于自主给药等优势.较其他类型的微针而言,可溶性微针具有制备成本低、载药量大、应用范围广、无尖锐废弃物残留、易于控制药物释放等优点.综述可溶性微针的基质和制备方法、质量评价及其在药物递送、免疫接种等多个领域的应用,探讨可溶性微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其未来的研究方向,为进一步开发、应用可溶性微针提供参考.
艾滋病患者需要终生进行药物治疗.我国常用的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药物主要有依非韦伦、替诺福韦、奈韦拉平、拉米夫定、齐多夫定、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等.为了明确国产抗反转录病毒药物在中国人群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PK/PD)特性,进一步明确和优化治疗方案,开展中国成人HIV感染者服用抗反转录病毒药物的PK/PD系列研究,结果表明这些药物在中国HIV感染患者的PK参数和安全性与外国人群不尽相同,主要表现为峰浓度(Cmax)和药时曲线下面积(AUC)较高,表观清除率(CI/F)较低,肝毒性、皮疹、骨骼和肾
免疫功能紊乱人群包括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缺陷、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过敏反应性疾病患者.这类人群不仅对新型冠状病毒更易感,而且感染后更易重症化,病死率更高.因此若无绝对禁忌症,应积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在中国上市并可及的新冠病毒疫苗包括灭活疫苗、基因重组亚单位蛋白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它们各有优劣.但从有限的循证医学证据看,灭活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和不良反应方面的表现更优,目前似可优先推荐.免疫紊乱人群接种前,应该由多学科医生分别或联合评估;接种疫苗过程中需重点注意几方面的问题,如防护措施不能因为接种疫苗而松懈、基础
多肽和蛋白质药物由于其特异性高、安全性高的特点已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临床治疗,但其主要给药途径是注射给药,降低了患者的依从性.口服作为一种安全性高、依从性强的给药途径逐渐成为研究焦点,但胃肠道的结构组织和生理功能使得多肽和蛋白质药物口服后生物利用度低、半衰期短.口服后多肽和蛋白质药物的吸收成为此类药物口服给药途径开发的瓶颈,但随着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对促进多肽和蛋白质药物口服吸收的研究在临床前和临床试验方面均取得较大进展.综述多肽和蛋白质药物口服吸收途径、影响因素、提高多肽和蛋白质药物口服吸收的方法以及相关
开发新型抗菌药物成为世界卫生组织(WHO)应对耐药细菌感染的主要策略.在有关新药研发政策激励下,新型抗菌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得到新药研发机构的重视.近10年来,已有各种新型抗菌药物上市或处于不同开发阶段.简介全球已上市的主要用于治疗耐药菌感染药物,包括新型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头孢菌素、糖肽类、四环素类、(噁)唑烷酮类等,对其相关药理学、临床研究、安全性等重点介绍,以期为相关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