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奋力在“新”字上做文章

来源 :财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1301w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12月,江西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坚持以加快工业化为核心,以大开放为主战略,以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强动力,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加快推进城市化和城市工业现代化,不失时机地推进信息化,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战略。也是在这次党代会上,江西提出了“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目标。
  观念就是财富,思路决定出路。江西正悄然跃出中部地区的谷底,呈现出持续较快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到2004年底,全省财政收入4年翻了一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年翻番,“十五”计划主要经济指标提前一年完成。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红土地江西正把中部崛起的鼓点擂得更响……
  
  新定位
  “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
  
  富民兴赣,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是江西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提出的发展新目标。
  自2001年江西新一届省委领导班子组建以来,江西人“跳出江西看江西,立足全局看江西”,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加快富民兴赣,实现在中部地区崛起,江西必须走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大开放为主战略的发展之路。在具体路径上,要加快推进与长三角、珠三角和闽东南三角区等沿海发达地区的对接,进而融入全球化。在发展定位上,要甘当沿海发达地区的配角,增强经济的互补性和融合度,建设“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即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承接基地、优质农副产品的供应加工基地、劳务输出基地和沿海地区群众旅游休闲的后花园。通过产业对接,努力加入东部地区产业链,与这些发达地区分享资源和市场,从而获得更快的发展。
  甘当配角的心态很重要,但即使是做配角,仅有意愿也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把握机遇的能力,具备许多条件。只有当东部地区众多企业有向外投资或者新建企业的意愿时,产业链才有可能向中西部地区延伸。而改变企业投资意愿的根本动力是利润。因此,只有在能改善众多企业投资收益预期的情况下,一个地区才具备吸引产业转移投资的能力。近年来,东部地区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用地紧张、民工荒等现象,这使东部地区本已高于内地的土地和劳动力价格呈现上涨趋势。这些地区的一部分资本正在寻找成本更低的投资地。
  江西是这样的地区之一。与东部地区相比,江西目前土地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比较低,比如,江西一般工人的月工资大约在500-600元左右。这对外来资本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为了凸现这一优势,使投资者有一个比较确定的预期,江西各地纷纷出台招商引资优惠办法,并从减少行政收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产业配套等方面着力,努力为外来投资者降低商务成本。同时大力推进区域经济合作,落实与上海、广东、浙江、福建等省市签署的经济技术合作事项,加快与长珠闽区域的对接与互动。2004年,江西加入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区,积极实施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主动融入沿海产业分工体系,拓宽江西发展空间。各级政府按照“省市联动、以市为主、形式多样、方法灵活”的原则,坚持境外招商与境内招商并举,大力开展招商引资。首先是积极“走出去”,先后在香港、台湾地区和日本、新加坡、法国等国家,以及北京、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卓有成效地组织了一系列重大招商引资活动。同时大力“请进来”,连续3年举办了赣台经贸合作研讨会,连续2年举办了中国“五会”经贸恳谈会。去年9月在庐山举办的 “2005赣台经贸合作研讨会”,签约项目68个,合同金额7.5亿美元。成本优势的发挥,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对吸引外资发挥了很好的作用,省外、境外、国外投资者纷至沓来。2003年江西实际利用外资达到16.1亿美元,2004年继续保持高增长的势头,达到20.5亿美元,连续3年居中部首位。目前世界500强企业已有20多家在江西投资,来自省外的年投资额则达到1000亿元以上。
  在资本要素稀缺的情况下,利用本地区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价格相对低廉的优势,吸引资本和产业,使生产要素在本地区形成积聚,这种“要素吸引产业转移”的发展道路,并不是江西所独创,我们可以从长珠闽以往的发展中发现这一路径的效果和趋势。但随着外来投资的增多,一个地区的土地和劳动力价格也会逐渐上升,对外来资本的吸引力逐步减弱,外来资本的增長速度降低甚至出现下降。因此,一个地方能否获得持续的发展,就取决于它能否创优发展环境,培育高级生产要素,用引资推动经济结构的升级。那么,江西能做到这一点吗?
  实际上,江西对外来投资者最有吸引力的,正是在优化发展软环境方面做出的巨大努力。他们认识到,招商招商,“三分在招,七分在安”。招商是一次性的,安商是持续性的,招商重要,安商更重要。善待一个客商,就等于是一个活的广告。伤害了一个外商,就是一个反面宣传。基于这一认识,整治和优化投资环境都成为各级党政部门的一把手工程,优化人文环境,规范执法行为,制定必要的优惠政策,提供高效廉洁的政务服务,完善更高生产要素的配套服务,是江西优化发展环境的主要着力点。
  2001年以来,江西坚持不懈地面向全省干部群众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从当年的解放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到2002年的“塑造江西人新形象”;从2003年的“弘扬井冈精神,兴我美好江西”;从2004年的“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美好新江西”,再到今年的“建设和谐平安江西,共创富民兴赣大业”,一个一个主题,一年比一年深入,带来了江西人思想观念的变化、精神状态的变化。江西还根据不同阶段对发展环境的要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在实施中又坚持做到分步骤、有重点,把握节奏、注重效果。从2000年起,省政府分3次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清理,取消了812项,取消比例达72%,并对51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进行了清理。2004年为配合《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又全面清理了行政许可项目和实施主体,地方性法规和省政府规章设定的166项行政许可中取消109项,下放了3000万美元以下国家鼓励类和允许类外商投资项目等审批权,从制度层面上为优化发展环境提供了可靠保障。从2003年始,江西对全省49个政府部门开展政务环境评议评价活动。各级政府都建立了统一办证中心,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大力加强外商投诉处理工作,建立24小时投诉值班制度,主动维护外商的合法权益。南昌市为外商投资服务的政务大厅和办证窗口做到了一年365天没有休息日,一天24小时值班制。去年大年初二还有外商去办理手续。去年初,省政府又下发了《关于开展诚信服务年活动的意见》,要求打造诚信江西,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为加大对重大外商投资项目的支持,省里对投资在5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每月召开一次调度例会,由省长或常务副省长主持,协调解决投资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各县对投资在3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项目由县里指定四大班子中的一名领导同志实行包点服务制,一包到底。
  
  新引擎
  六大支柱产业与高成长性的工业园区
  
  从世界范围看,产业集群已成为全球性的经济发展潮流,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竞争实力的象征。
  从发达地区的发展历程看, 一个地区的发展必须形成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作用和辐射效应,形成拉动经济增长强有力的“引擎”。如美国的硅谷、印度的班加罗尔、我国台湾省的新竹园区,都是信息产业高度集聚的地区,成为竞争中的佼佼者。纵观当今世界经济版图,由于大量的产业集群存在,形成了色彩斑斓、色块明显的“经济马赛克”,世界的财富大多是在这些区域内创造的。江西审时度势,顺势而为,把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集聚,提升产业发展的层次与水平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着力点来抓。
  大企业、大集团既是经济发展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也是产业集聚、产业集群的领头羊。为此,全省将汽车、航空及精密制造业、特色冶金和金属制品业、电子信息和现代家电业、中成药和生物制药业、精细化工及新型建材业及食品工业等六大产业列为全省工业的支柱产业,引导工业投资向这些行业倾斜。2004年,这六大支柱产业共完成工业投资237.9亿元,占工业投资的46.4%,比上年增长41.6%;六大支柱产业完成增加值377.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0.2%,江铜集团销售收入突破150亿元,同时新钢、九江石化和江铃汽车三家企业销售收入也过了百亿元。同时,江西面向国内外大公司、大企业,积极引进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能提升江西产业层次和水平的项目,进一步发展软件、汽车、医药、有色金属、优质钢材、电子信息产品制造、新材料等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力争通过三五年的努力,培育几个销售收入超200亿元的企业,增加一批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企业。
  大气魄推进工业园区建设,是江西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又一个重要抓手。
  为克服过去发展乡镇工业那种 “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做法,提高工业的集聚效应,江西既积极引导新办工业向园区集中,又引导工业园区有序健康发展。从一开始,就注意节约土地,依托城区办园区,不搞遍地开花,要求有条件的县原则上只能办一个工业小区,不具备条件的不办,乡镇一律不办工业园,鼓励县乡到市县工业园区发展项目。尽可能利用城市和县城周边闲置土地发展工业项目,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杜绝盲目圈地。这些年新建的工业项目,70%用的是山坡、荒地,全省已连续17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并略有增长。前年,江西对工业园区进行了清理整顿,全省开发区由137个减少到98个,开发区规划面积由173万亩调减到74.8万亩,进一步提高了土地有效利用的水平。江西以工业园区为载体推进工业发展,全省工业园区实际利用外资11.52亿元,占全省的56.4%;园区工业增加值相当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4.2%。当年新增就业岗位27.6万个,占全省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的65.7%。
  在全省工业园区较快成长的同时,一批特色工业园区正在脱颖而出。宜春的袁州、樟树医药工业园集中了几十家医药企业,贵溪市依托江铜形成了一定规模的铜加工工业园,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家电生产已占相当比重,萍乡市工业园与萍矿、萍钢联手,也形成了一定的特色。这些特色工业园通过引进一批规模较大的企业,相应地引进一批配套中小企业,形成了一定规模和优势的产业集群。比如,奥克斯公司来南昌投资后,紧跟而来的浙江民营企业就有10多家。随着奥克斯、东元电机等大企业的引进,更多的配套企业将在江西落户。江西就是这样通过加强产业配套,做大做强一批布局集中、主导产品突出、特色鲜明的高成长性的工业园,使之成为今后带动江西经济振兴的增长极。他们的目标是,力争通过三五年的努力,除南昌的两个国家级园区外,每个区市至少有一个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工业园区,有若干个销售收入过20亿元、50亿元的工业园区。
  
  新格局
  协调发展的城市构架与“四新一好”新农村
  
  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表明,工业化与城镇化是相互伴随、相互促进的,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两翼”、“双轮”。因此,江西在推进工业化的同时,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但他们强调, 推进城镇化不能单纯追求城市规模的扩张,搞铺摊子式的发展,而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以大中小城市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城市群为主流形态,按照产业集聚、功能完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布局合理、各具特色的原则,循序渐进地推进。
  中心城市是加快经济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龙头”。地区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城市实力尤其是中心城市实力的竞争,中心城市的现代化是城市化的先导和重点,继而呈集群发展并加速形成城市圈,这是世界城市发展的普遍规律。但江西,是整个中部地区除省会南昌外唯一没有百万人口大城市的省份。所以,江西对中心城市进行了准确的发展定位:把省会城市南昌的发展置于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快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扩大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全面提高产业、人口、资源集聚和辐射能力,使之成为中部地区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九江则进一步发挥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建成江西北部的区域中心城市、具有特色的现代化港口旅游城市和区域性物流枢纽以及沿长江重要的工业开发基地;赣州着力发挥紧靠珠三角的区位优势,扩大城市规模,增强城市实力,建成江西南部的区域中心城市和对接珠三角的“桥头堡”;上饶市有毗邻江浙地区和长三角的区位优势,目标是通过增强产业基础,集聚城市人口,建成江西东北部区域中心城市和对接长三角的前沿阵地。同时,依托京九、浙赣铁路和高速公路主干线,逐步形成环鄱阳湖城市群、赣中南城市群、赣东北城市群和赣西城市群,增强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中心城市集聚力、辐射力的不断增强,大中小城市和中心城镇的协调发展,使全省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全省城镇化率4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特别是南昌市,城区面积和人口已从2000年的85平方公里和124万人,分别扩大到2004年的155平方公里和209万人。去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00亿元,达到320亿元,增长55%,财政收入增长33.5%。
  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功能,是决定城市建设和发展水平的内核,也是城市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的关键。为此,江西在城市建设中十分注重城市的内涵增长和质量提升,注重城市发展各要素之间的协调。比如,加快发展城市产业和城市基础设施,使城市承载能力与城市人口增长相协调;集约配置城市用地,合理利用城市空间,科学制定和切实执行城市规划,使城市管理水平与城市发展相协调;加强社区建设,提升市民素质,使城市文化发展与城市品位提升相协调;切实落实各项环保措施,使城市消费与资源环境保护相协调,等等。2001年~2004年,全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26.8亿元,相当于“九五”时期的3.8倍,高标准建设了一批城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城市道路、供水、公共交通、卫生设施以及人文和生态景观等项目,全省建成区绿地覆盖率为2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7.37平方米。
  县域经济是一个省经济发展极为重要的层次,也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结合部。江西的决策者们从学习浙江经济发展的经验中认识到:县域经济活则全省活,县域经济强则全省强。因此,在做大做强中心城市的同时,江西按照强化功能、突出特色、繁荣经济、集聚人口的要求,重点加快县城和中心镇建设,把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作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载体来抓。一方面赋予县(市)更大的发展权,健全完善激励县(市)做大财政蛋糕的机制,大力培育一批县域经济强县;另一方面,从体制上向县乡倾斜财力,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帮助困难县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成为实现江西崛起的生力军。2004年全省县级财政收入达到21%,改变了长期以来县级财政增幅只相当于全省增幅一半的状况。财政收入超亿元的县由2000年的21个增加到72个,占县市总数的72.7%,其中既有贵溪、广丰、南昌、丰城等基础比较好、发展又很快的县(市),也有像修水、余干、吉安、兴国这样的国家级重点扶贫县。
  江西是农业人口大省,70%的人口居住在村镇。为了探索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和新途径,同时促进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工作的职能转变,江西从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高度,在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从统筹群众最愿意、最迫切需要而又能做成的事情着手,围绕“四新一好”,即“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塑造新风貌、创建好班子”,开展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他们以搞好村镇规划为先导,整治村镇环境,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发展社会事业,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在地处江西南部的赣州,以改水、改厕、改路和清理垃圾为重点,采取民办公助的方法推广无塔式自动供水、无害化卫生厕所,硬化村组道路、农户晒坪、房前屋后水沟,村庄呈现出干净整洁的新气象。宜春市抓住新村規划和旧村改造,突出解决“空心村”问题,既节约了土地,又美化了村庄。目前已经编制旧村改造规划2695个,完成改造试点452个。很多地方通过开展新农村建设,村容村貌变了样,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改善,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农民群众非常满意。目前的变化尽管是初步的,但人们看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广阔前景,进一步明确了长期奋斗的努力方向。去年春节期间,许多回家过年的外出打工者为家乡过去脏乱差面貌的改变而由衷高兴,为乡村小道变成水泥路、住上规划有致的新房、用上自来水和水冲厕所等巨大变化备感自豪。有的打工青年说:“现在带女朋友回家都有面子了!”一位乡村教师则说:“女儿在南昌上大学,回来都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新速度
  抓机遇上台阶强基础
  
  2003年,江西生产总值较上年增长13%,增速与广东等省并列全国第四位,在中部6省中仅次于山西。2004年,增长幅度更达到13.2%。与之相呼应的是,江西高速公路建设突飞猛进。2004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1500公里,提前15个月完成“十五”新增1000公里高速公路的目标,6条出省高速公路全部建成通车,实现了南昌至各区市和南昌至周边省会城市的公路交通高速化。形成了“三纵四横一斜”的全省高速公路建设的主骨架。同时,改造县乡和农村公路2.77万公里,仅2004年一年就改造10000公里,是“九五”期间年工程量的8倍,全省的交通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回首2001年,即“十五”计划开局之年。江西明确了公路建设5年决战目标,今后五年计划新建高速公路1000公里,全面打通东至上海、浙江,南下广东、福建,西达湖南,北通湖北、安徽的高速通道,实现出省主通道和省会至各区市通高速公路,60%以上的县市都有高速公路通过,形成省内“四小时经济圈”和省际“八小时经济圈”。
  现在,高速公路与国省道公路、水路、航空线路一起,已初步构建了江西立体化、快速、便捷的大交通网络。这解开了江西省经济发展步入高速化的一大难题,也为江西省加速实现“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的大开放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建设“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作出了重要贡献。
  江西省规划,到2010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突破3000公里,实现各设区市有高速公路直接相通,省内各县城1小时内进入高速公路网,2015年基本建成“三纵四横”高速公路主骨架,到2020年的建设里程要达到3500公里。
  
  新跨越
  从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强省迈进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经济中发展最快的产业。江西境内有庐山、井冈山、三清山、龙虎山、仙女湖、三百山、龟峰、滕王阁一梅岭8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南昌、赣州、景德镇3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以及革命摇篮井冈山、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瑞金中华苏维埃政府旧址等一大批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构成了具有江西独特风格的“绿色”、“红色”、“古色”旅游景观,发展旅游的资源条件得天独厚。2004年,全省接待入境旅游人数28.77万人次,同比增长73.8%;国际旅游收入9.8亿美元,同比增长68.1%;接待国内旅游人数4089.22万人次,增长20.6%;国内旅游总收入234.21亿元,同比增长21%。
  从自身的增长幅度来看,发展是迅速的;但从总量上看,与国内不少省份相比,与丰富的旅游资源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显然,要从一个旅游资源大省变成一个旅游强省,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2004年江西省政府出台了《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未来几年,江西省要发挥自己作为旅游资源大省的优势,确保每年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要在2010年把旅游业培养成为全省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并力争跨入旅游大省的行列。 为此,江西加大了对国内、国际旅游客源市场的开拓力度:着重以“长珠闽”和沿京九线、浙赣线、沿长江带为重点,大力开拓国内客源市场,并加强了与周边省市如湖南、湖北、浙江、安徽、福建、广东等的协作,形成了一种开放、联动的旅游客源网络。同时,还继续巩固和大力拓展了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日本等传统境外、国外市场,积极开发韩国和欧美等新兴市场。
  去年以来, 红色旅游迅速升温,为红色旅游资源极为丰富的江西旅游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在国家发改委最新推出的《全国“红色旅游”景区建设规划》中提出,到2007年底前,要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建党建军重大事件”等8个主题,培养形成“以韶山、井冈山、瑞金为中心的湘赣红色旅游区”等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组织开发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重点打造100个左右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点)。井冈山名列其中。
  “红色摇篮”井冈山是江西红色旅游的灵魂。近年来,井冈山规划、绿化、美化、修缮了以黄洋界、茅坪八角楼为代表的众多红色遗址,在八角楼旁新建了占地10,000平方米的红军村,丰富了景点的内涵,主题也更为突出。井冈山红色文化得到了较好的挖掘。江西成立了井冈山精神研究会,出版了《走向井冈山》等一批著作;编排了《红色歌曲大联唱》、《八角楼的灯光》等传统歌舞节目,去年在全国各在巡回展出的《井冈山精神》大型展览,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反响。“吃一顿红米饭、唱一首红军歌、走一趟红军路、读一本红军书、听一堂传统课、扫一次烈士墓”的“六个一”传统教育模式,也在井冈山开展得如火如荼。去年9月推出的大型情景歌舞剧《井冈山》,更是把以艺术形式宣传井冈山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现在,井冈山已拥有着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等称号,现已被定位为江西红色旅游的龙头景区。
  除了红色,绿色也是井冈山的独特优势。 井冈山的森林覆盖率达到86%,这里还有全球同纬度保存最好的次原始森林7000公顷,各类植物3800余种。同时,井冈山以其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宜人的气候,被人称为“天然氧吧”和“避暑胜地”。近年,随着对井冈山开发和推介力度的不断加大,景区内的龙潭、主峰、百竹园、朱砂河漂流等一批山水景点也脱颖而出,受到世人的青睐。这种以“绿”衬“红”、相映成趣、相得益彰的景观,使景区品位日益提升。
  现在的井冈山,旅游业显示出盎然生机。作为江西省旅游产业的一张亮闪闪的“名片”,井冈山的红色旅游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去年1-10月,游客人数已超1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6亿元,同比增长53.5%、65.2%。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已成为了当地的支柱产业,占到国产总值的42.6%。
  
  新起点
  科学发展观统领又快又好发展
  
  在去年1月16日召开的中共江西省委十届八次全会,是江西在新的起点上谋划更快更好发展的一次重要会议。省委书记孟建柱同志提醒全省各级干部:虽然江西这几年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但从全国大发展的格局来审视,江西作为经济欠发达省份的地位没有根本改变,江西真正崛起的进程将是长期的、艰巨的。他告诫大家:既要正确看待已经取得的初步成绩,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决不可盲目乐观,自满松懈,又要充分看到和把握有利条件,进一步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在新的起点和更高层次上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
  在新的起点和更高层次上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是基于江西面临的重要机遇。中央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标志着我国区域发展战略更加完善,也意味着中央对中部地区的支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随着资源、能源约束进一步突出,东部地区向内地的产业转移必将进一步加快,江西等中部地区的机会也就更多。再从江西自身的情况看,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江西已经找到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路子,创造了一个比较好的发展环境,形成了一个干事创业的氛围,项目资金投入大幅度增加,基础设施比前几年有很大进步,这些都是支撑加快发展的坚实基础。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新的起点和更高层次上实现全省又快又好的发展。同全国一样,江西也在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中,切身感到了资源、能源、环境等方面越来越大的约束和压力。江西是缺煤、缺油省份,去年全省煤炭产需缺口达到1553万吨,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能源供需矛盾将进一步突出。同时,解决“三农”问题和就业问题的任务十分艰巨,处理社会利益关系的难度也在加大。如果不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很难实现可持续的发展。为此,江西提出要把科学发展观的各項要求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把加快发展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尽快做大全省经济总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更加注重统筹城乡发展,更加注重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更加注重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更加注重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针对发展的新的变化和要求,江西提出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发展的举措。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推进全民创业,特别是在全社会培育创业、和谐的社会文化。在学习浙江经验的过程中,江西的决策者们认识到:江西既要坚定地实施大开放战略,更加有效地开展招商引资,聚合各种外来发展要素,又要进一步发掘本省的潜在优势,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之中的内在发展能量,使开放型经济和全民创业更好地结合起来。要放手让人民创造财富,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走向富裕。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去年7月11日,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全民创业”的口号,出台了《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全民创业、加快富民兴赣的若干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和谐平安江西建设的若干意见》两个重要文件,50多个省直部门单位制定了推进全民创业的优惠政策。充分的思想发动和有效的政策引导,极大地激发了全民的创业热情。来自省工商部门的数字表明,今年江西个私企业发展迅猛,特别是今年第三季度新开业的个体工商户比上年增长33.7%,创历史新高,其中南昌市、萍乡市增幅更高达237.2%和99.7%。私营企业的规模实力增长也很强劲,全省注册资本100万以上的私营企业达到1.55万户,同比增长41.6%。一个全民创业的热潮正在江西掀起。
  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建设和谐平安江西,是江西加快发展进程中始终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近几年来,江西坚持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和各种利益关系,既发展经济,着力做大“蛋糕”,又尽力切好“蛋糕”,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公平,并从就业、社保、就学就医等具体事情做起,坚持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与此同时,努力在全社会倡导明礼诚信、团结友爱的社会道德风尚,提倡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的人文关怀,既鼓励公平竞争,又倡导团结互助、扶贫济困,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前进征途上奋进的江西人民,正围绕和谐兴赣、创业富民,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精心谋划“十一五”的发展,努力谱写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
其他文献
在三水市纪念粤曲前辈小明星逝世55周年系列活动中。1997年10月24日的“星腔艺术欣赏晚会”引人注目。因为它集中了省、港、澳、美国众多星腔传人同登一台,而且星腔第三、第
对鱼龙林场厚朴与杉木人工混交林分标准地的初步调查表明,林分中杉木生物量大于厚朴,比例为3.28:1,占乔木层总生物量的76.6%;从生长过程看杉木胸径生长大于厚朴,杉木高生长与厚朴相近,杉木材积
金秋,北京的观众欣赏到一次由台湾票友与大陆票友、京剧名家的交流演出,《海峡情》———海峡两岸京剧名票名家联合演出,共演了三场戏。第一场戏是《四郎探母》,扮演铁镜公主的是
北房镇位于怀柔区东部3公里处,距北京市区50公里,距首都机场32公里,101国道、京承铁路穿镇而过。镇域面积43平方公里,有16个行政村、1个居民委员会、1.8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1
导游的业务工作和其他行业的工作员在语言的技巧的上有着很大的区别,好的语言技能,能够提升导游的讲解水平,从而间接的提高导游行业服务质量,具备专业的语言技能是一名合格的
诚信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法律文化的重要内容,在国内法与国际法中都适用,而国际法体系的诚信地位突出,它涵盖的范围包括了世界各国的各大体系,且已成为习惯国家法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在洛阳考古发现的唐代铜镜中,有一批带有铭文的铜镜。这些有铭铜镜在传承汉魏时期有铭铜镜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并与唐代诗歌一样朗朗上口,通俗易懂。 In the bronze mirror
我国古代玉器文化丰富多彩、辉煌灿烂,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田野考古发掘工作的开展,特别是皖东地区凌家滩文化的玉器以及皖西南地区即薛家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设置是高等职业院校的重要基点,是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之间服务与依靠关系的具体体现。根据社会需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