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语文课堂中运用精彩而成功的导入技巧是很有必要的。下面,笔者介绍一些语文课堂的导入技巧。
一、 开门见山式
即教师通过语言描述、教具演示或人物表演直接进入课程内容的一种简捷入题的技巧。
1. 用激情语言引入。如教学《乡愁》时,笔者先播放舒缓、悠扬又略带凄怨的音乐,然后导入:“同学们,让我们的思绪回到1972年,让我们的视线聚焦在台湾一座别墅的窗前,一位诗人凝望着远方,神情是那么专注。他在倾听海浪的声音。此刻,潮水拍打着海岸,更撞击着他的心房,聚积多年的思乡之情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化作一首浓浓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通过三言两语,以介绍创作背景作为教学导入,再配以相应的音乐,从而达到创设情境的目的。
2. 借助直观图片引入。如《石缝间的生命》,笔者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图片(用多媒体播放‘黄山松’图片),从屏幕上看到的奇松怪石是黄山的胜景,一直为中外游客所赞美,在悬崖峭壁上,在高山峻岭的巅峰,那从石缝间挤出的松树昂首向天,显示着勃勃的生机。这种生命现象引发了林希深深的思索,他写下了散文《石缝间的生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这种简捷导入,毫无矫揉造作,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进了美妙的教学情境中,既符合教学导入的导控性,又符合教学导入的审美性。
二、 温故引新式
就是通过教师提问叙述相关旧知,以旧知作前提,揭示旧知与新知的联系,以旧引新。
1. 从学生的自身感受引入新知。比如在讲授《小巷深处》时,笔者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自从我们出生以来,就被爱包围着,你们能告诉我,给予你们关爱最多的人是谁吗?(有的同学说是爸爸,有的同学说是妈妈)的确,小时候,妈妈温暖的怀抱是我们成长的摇篮,父亲有力的大手,牵引着我们走过风风雨雨,父母的爱至真、至纯、至美,他们用朴实无华的言行,演奏着亲情的赞歌。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篇表现亲情主题的文章《小巷深处》。”
2. 从学生已有知识引入新知。在学习《苏珊·安东尼》时,笔者先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谈他们所了解的旧社会的妇女在家庭中和社会中的地位,使学生意识到妇女争取平等地位的必要性,然后导入:“与旧社会妇女的悲惨命运相比,在座的各位同学能坐在这样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是多么幸福的事啊!今天的妇女在法律上享有与男子同等的权利,而这种幸福是经过众多妇女自由斗士们的不屈的斗争才获得的。今天,我将带同学们一起去认识美国女权运动的第一人——苏珊·安东尼。”
三、 设疑引思式
教师通过设置悬念,引人注意,集中思维,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机。
“读书有疑者须要无疑,无疑者须要有疑,到这里方为长进。”这启示我们,应在导入中以有效方法设疑、激疑、诱疑,让学生在学习中心存疑问,在渴望答案的求知背景中学习。比如,在教授《晏子使楚》时,笔者先通过讲故事设疑:“春秋末期,齐国有个外交官,名叫晏子。他的个子很矮。一天,齐王派他到势力强大的楚国去。楚王想侮辱他,叫人把城门关了,在城门旁边挖了个洞,让晏子从洞中进去,晏子一听,冷笑一声,说了几句话。楚王听说以后,面红耳赤,只得开了城门,晏子说的是什么话呢?请看课文——”这样,有意识地给学生制造悬念,能激发学生探求故事情节的强烈愿望。
四、 启发思维式
即引导学生开启思维,快速进入教学状态。
1. 问题导入。通过提出一两个新奇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为深入学习教材做准备。如提出:“《藤野先生》这篇文章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集原来叫《旧事重提》,改为《朝花夕拾》有什么好处?”一经比较,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议论一番后认识到“夕拾”既反映中年回忆的特点,又显示拾取“朝花”的情趣。鲁迅把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喻为“朝花”,“朝花夕拾”的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起来,从而使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2. 巧设练习启发导入。巧设练习,通过让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方法来导入。如教《社戏》时,一上课,笔者就在黑板上写下三个“如_其_”,让学生填空,较多学生能写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于是,我就借第三个词导入新课:“童年生活有趣吗?有谁划过船呢?”这样,学生就回忆自己快乐的童年生活,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我乘势问:“同学们喜欢划船吗?”学生异口同声答道:“喜欢。”“那我就带大家去划船,大家要‘如临其境’地领略月夜行船的情景。”这样一导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运用导入技巧应注意以下问题。首先,要有针对性,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可接受的程度,采用不同的导入法,不能生搬硬套,要灵活机动,不刻板,不单一。其次,要明确“导入”与“整个课堂”的关系,不能让“导入”淹没整个课堂的教学。“导入”只能是“导火索”,时间亦应控制在5分钟左右,不能太长。再次,对于可供操作的导入,为保证课堂质量,要精心设计,有时还需预演模拟,做到“万无一失”。
(责编雷靖)
一、 开门见山式
即教师通过语言描述、教具演示或人物表演直接进入课程内容的一种简捷入题的技巧。
1. 用激情语言引入。如教学《乡愁》时,笔者先播放舒缓、悠扬又略带凄怨的音乐,然后导入:“同学们,让我们的思绪回到1972年,让我们的视线聚焦在台湾一座别墅的窗前,一位诗人凝望着远方,神情是那么专注。他在倾听海浪的声音。此刻,潮水拍打着海岸,更撞击着他的心房,聚积多年的思乡之情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化作一首浓浓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通过三言两语,以介绍创作背景作为教学导入,再配以相应的音乐,从而达到创设情境的目的。
2. 借助直观图片引入。如《石缝间的生命》,笔者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图片(用多媒体播放‘黄山松’图片),从屏幕上看到的奇松怪石是黄山的胜景,一直为中外游客所赞美,在悬崖峭壁上,在高山峻岭的巅峰,那从石缝间挤出的松树昂首向天,显示着勃勃的生机。这种生命现象引发了林希深深的思索,他写下了散文《石缝间的生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这种简捷导入,毫无矫揉造作,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进了美妙的教学情境中,既符合教学导入的导控性,又符合教学导入的审美性。
二、 温故引新式
就是通过教师提问叙述相关旧知,以旧知作前提,揭示旧知与新知的联系,以旧引新。
1. 从学生的自身感受引入新知。比如在讲授《小巷深处》时,笔者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自从我们出生以来,就被爱包围着,你们能告诉我,给予你们关爱最多的人是谁吗?(有的同学说是爸爸,有的同学说是妈妈)的确,小时候,妈妈温暖的怀抱是我们成长的摇篮,父亲有力的大手,牵引着我们走过风风雨雨,父母的爱至真、至纯、至美,他们用朴实无华的言行,演奏着亲情的赞歌。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篇表现亲情主题的文章《小巷深处》。”
2. 从学生已有知识引入新知。在学习《苏珊·安东尼》时,笔者先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谈他们所了解的旧社会的妇女在家庭中和社会中的地位,使学生意识到妇女争取平等地位的必要性,然后导入:“与旧社会妇女的悲惨命运相比,在座的各位同学能坐在这样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是多么幸福的事啊!今天的妇女在法律上享有与男子同等的权利,而这种幸福是经过众多妇女自由斗士们的不屈的斗争才获得的。今天,我将带同学们一起去认识美国女权运动的第一人——苏珊·安东尼。”
三、 设疑引思式
教师通过设置悬念,引人注意,集中思维,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机。
“读书有疑者须要无疑,无疑者须要有疑,到这里方为长进。”这启示我们,应在导入中以有效方法设疑、激疑、诱疑,让学生在学习中心存疑问,在渴望答案的求知背景中学习。比如,在教授《晏子使楚》时,笔者先通过讲故事设疑:“春秋末期,齐国有个外交官,名叫晏子。他的个子很矮。一天,齐王派他到势力强大的楚国去。楚王想侮辱他,叫人把城门关了,在城门旁边挖了个洞,让晏子从洞中进去,晏子一听,冷笑一声,说了几句话。楚王听说以后,面红耳赤,只得开了城门,晏子说的是什么话呢?请看课文——”这样,有意识地给学生制造悬念,能激发学生探求故事情节的强烈愿望。
四、 启发思维式
即引导学生开启思维,快速进入教学状态。
1. 问题导入。通过提出一两个新奇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为深入学习教材做准备。如提出:“《藤野先生》这篇文章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集原来叫《旧事重提》,改为《朝花夕拾》有什么好处?”一经比较,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议论一番后认识到“夕拾”既反映中年回忆的特点,又显示拾取“朝花”的情趣。鲁迅把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喻为“朝花”,“朝花夕拾”的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起来,从而使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2. 巧设练习启发导入。巧设练习,通过让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方法来导入。如教《社戏》时,一上课,笔者就在黑板上写下三个“如_其_”,让学生填空,较多学生能写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于是,我就借第三个词导入新课:“童年生活有趣吗?有谁划过船呢?”这样,学生就回忆自己快乐的童年生活,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我乘势问:“同学们喜欢划船吗?”学生异口同声答道:“喜欢。”“那我就带大家去划船,大家要‘如临其境’地领略月夜行船的情景。”这样一导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运用导入技巧应注意以下问题。首先,要有针对性,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可接受的程度,采用不同的导入法,不能生搬硬套,要灵活机动,不刻板,不单一。其次,要明确“导入”与“整个课堂”的关系,不能让“导入”淹没整个课堂的教学。“导入”只能是“导火索”,时间亦应控制在5分钟左右,不能太长。再次,对于可供操作的导入,为保证课堂质量,要精心设计,有时还需预演模拟,做到“万无一失”。
(责编雷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