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舞”之舞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kon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对舞蹈的非舞蹈性及可舞性进行了分析,详细的论述了非舞蹈性舞蹈与舞蹈性的关系。并结合舞蹈性的几要素在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什么是非舞蹈性舞蹈。文章对非舞蹈性舞蹈的艺术价值与职能进行了分析,尤其对非舞蹈性舞蹈的属性及其存在的意义进行了探索性的思考。
  关键词:非舞蹈性舞蹈;“无”风格 ; “非”逻辑
  中图分类号:J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223-01
  非“舞”之舞,第一个“舞”指舞蹈性,第二个舞指舞蹈,也就是就是非舞蹈性舞蹈的意思。什么是非舞蹈性舞蹈,非舞蹈性舞蹈是从舞蹈性舞蹈中衍生出来的一种概念。世界的差异,文化的不同,时代的发展,诸如此例的理由造就了无法计算数量而又各不相同的舞蹈类型。无论它们在什么时代,什么地点,都有一个统一的分类,中文叫舞蹈,英语叫dance,因为它们拥有一种相通的特质,舞蹈性。要说清楚非舞蹈性舞蹈,先要理清楚什么是舞蹈性舞蹈。
  一、我所谓的“舞蹈性”
  (一)由“风格”而产生的舞蹈性。
  历史上很少有没有舞蹈的文明。不论是北半球的爱尔兰还是南半球的东南亚,或者中世界的罗马与公元前的殷商。超脱了地域和时间,舞蹈在各个文明中广泛存在,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舞蹈是社会文化的上层建筑,现实环境与思想赋予它风格上的舞蹈性。
  舞蹈的风格性体现于体态和律动,而各个舞种的体态千差万别。芭蕾的正,古典的板,民族的灵,现代的散。不同的舞蹈有各自独特的体态,风格性的差异也从体态开始走出第一步。从体态来说:以藏族为例,藏族常见的体态是前倾含胸,梗头弯腰。这源自青藏高原上生活的藏族人的生活体态,是现实环境与风格性的关系。而藏族舞蹈中祭祀的部分——《卓谐》,体态与常见的藏族体态却有所差别。《卓谐》是跳给神的舞蹈,所以体态不再含胸弯腰,而是挺胸端正。这是思想与风格性的关系。
  风格性除了表现在体态,也表现在律动跟节奏。舞种风格性的不同,动态的表现在每个舞种的律动。每个舞种的律动都是独特的。广泛的说,民舞的律动有爆发力;古典舞律动的轻重缓急变化明显,庄重大方而不失灵活逗趣;芭蕾的律动轻盈摈弃人间烟火;现代舞的律动轻盈而富有活力,甚至因为太有活力而不再轻盈。不同的舞种对应不同的律动,同样的举手投足变得风格各异。虽然律动和节奏息息相关,但是律动和节奏产生的风格性要分开的。因为尽管律动本身带有节奏,但是这个节奏可以被打破,而且在不以律动为风格的作品中,节奏也可以独立对应风格。
  节奏不依靠律动存在,律动的节奏也不用完全固定。当律动和体态无法产生风格上的效果,节奏就成了诠释风格的新突破口。特别的节奏会产生不同于体态律动方面的风格。节奏的风格性能体现在独特的节奏感,或是独特的起承转合方式,两者不冲突。
  节奏、体态、律动造就了风格,也衍生了最朴素的舞蹈性。
  (二)由“逻辑”而产生的舞蹈性。
  动作是舞蹈的基础。将动作逻辑组合成舞蹈的过程中,逻辑产生了舞蹈性。逻辑产生的舞蹈性分为两种,一种是动作上的,一种是思想上的。
  动作逻辑是动作与动作之间相互关系的逻辑。以古典舞来说,随气而行,欲上先下欲左先右,这些就是一种动作逻辑。因此而来的舞蹈性,是逻辑产生的舞蹈性。动作逻辑中最大的特征是形成了一种惯用性的连接模式,而且这种连接模式是抽象的。不同动作之间可以有无数种连接方式,通过逻辑能客观的判断连接方式是否具符合想要的舞蹈效果,也可以判断整个作品的舞蹈效果。逻辑是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因为舞蹈的逻辑很抽象,所以相互关系也能自由的创造,动作逻辑得以产生舞蹈性。
  为了完成具体思想的逻辑是思想逻辑。为了表达某个特定的思想,需要思想逻辑去引导动作发展方向。在这个过程中思想逻辑不会破动作逻辑惯用的连接模式,改变的是动作本身而不是连接方式。思维逻辑要完成的具体思想可以是任何思想,如果那个思想是改变动作逻辑,那么“改变”就是思维逻辑。让动作按照思想逻辑的需要发展,这个过程产生的舞蹈性是思维逻辑的舞蹈性。
  二、非舞蹈性舞蹈现象
  非舞蹈性舞蹈,缺少理论上的所谓“舞蹈性”。它不是以上问题所述的几种舞蹈性为基础的,并多以现象的形式产生和出现,发源于自己的思考,我将非舞蹈性舞蹈的舞蹈现象分析如下:
  (一)“无”风格。
  “无”风格不是风格的反义词,不是没有体态律动和节奏。“无”风格是一种确切的风格,它的特征是对风格的颠覆与破坏。“无”风格是一种特别的风格。特别在产生的结果。风格通过体态,律动,节奏来产生舞蹈性。“无”风格通过破坏风格的体态,律动,节奏产生现象。
  “无”风格的主旨是不让体态,律动,节奏产生具体的风格。所以无风格现象中体态与体态、律动与律动、节奏与节奏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体态与体态、律动与律动、节奏与节奏关系不明显导致很难形成具体的风格,也就不产生舞蹈性。
  所以,“无”风格是一种非舞蹈性的舞蹈现象。
  (二)“非”逻辑。
  逻辑是动作与动作的联系。“非”逻辑则是一种思维,“非”逻辑的要点是反逻辑或无逻辑,形容动作与动作之间不该有或者没有联系。小五花接云肩转腰是逻辑,小五花接小跳是“非”逻辑。在这个过程中舞蹈性被破坏了。从舞蹈结构上来说,不按照甚至是打乱起承转合逻辑去发展剧情、段落也是“非”逻辑的表现。
  “非”逻辑的主旨是打破动作与动作间的原有逻辑,不连接剧情而有剧情。并不是乱舞一气。它有具体要完成的思想目标,但不通过逻辑性完成。这种现象是“非”逻辑而完整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失去了逻辑,也失去了逻辑产生的舞蹈性。
  所以“非”逻辑是一种没有舞蹈性的现象。
  总之,非舞蹈性舞蹈的艺术价值是极高的。我们应该积极地去实现它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袁禾著《中国古代舞蹈史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05
  [2]王宏建主編《艺术概论》[M],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10
  [3]刘青戈主编《西方现代舞史纲》[M],上海现代 出版社,2004.09
  [4]刘建主编《无声的言说》[M]民族出版社 2001.08
  作者简介:徐启翔(1993-),男,汉族,福建福州人,艺术学硕士,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音乐专业,研究方向:声乐。
其他文献
周作人对中国现代文学贡献是多方面的,在文学创作方面的最为突出是他的散文.《初恋》以简洁的文字,淡淡的语言,勾画了少年初恋中的一份难以言明的情怀,用独特的笔调凸显周作
在当下绿色设计成为最常说起的名字,绿色设计的范围之广,其中包含生产、材料、科技等等各行各业。因此,本文仅通过突出自然与人的关系,强调生态美在设计中的重要性。同时强调设计
在世界文化传播中,中国传统文化被视为一种非现代的文化模式。数字化传媒借助“非领土化扩张”的传播特性,改变这种文化刻板印象,并将中国现代性经验传播向其他民族国家。数
管理的深处在于激励。经济性激励更多的是让人利用显性技能按要求完成经营目标,而如何从“人性”的深层次需求出发,采取非经济性激励方式激发内在潜力,让员工主动工作,值得管理者深入研究探讨。  【案例】  某供电公司地处湘西山区,交通闭塞,经济不发达,文化生活单调,致使招聘来的大学生基本流失。近年来,该单位在难以改变硬件条件的情况下,着力改善软环境,有力促进了对高校毕业生的非经济性激励。具体做法如下:  
“挑战杯”竞赛作为我国高校大学生广泛参与的科技创新竞赛,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推动高校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院开展导师制12
党务工作是高校运营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建设直接关系到高校党委工作的开展.由于民办高校的特殊背景给民办高校的党委创建带来了一定的问题以及挑战,但很多民办高校已经建
关于托马斯·哈代的宗教思想的研究,学术界众说纷纭,认为他的基督教信仰曾经历了一个从热衷、到怀疑、直到否定的过程.而作者写作《德伯家的苔丝》时正处于最后一个阶段,对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