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伯强和他的指甲钳帝国

来源 :大众致富指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f200110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两次偷渡到澳门,从搬运工做起,创业失败后,挑起箩筐成了一名小贩。梦想一夜暴富,最终靠卖小小的指甲钳,一年销售额近两亿元人民币。梁伯强如今已是世界三大指甲钳制造商之一。
  如果47岁的梁伯强坐在面前,你完全看不出他是一个富有的广东老板:穿普通的休闲服、抽七块钱一包的红塔山,还会热情地给你斟茶。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梁伯强就一度拿上了每月5000元的工资;1985年,他回到内地办厂;1998年,他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人造首饰产销大户。现在,他是国内最大的中高档指甲钳供应商,每年将价值近两亿元的指甲钳销往全世界。
  
  两次偷渡混迹澳门
  
  1962年10月,梁伯强出生在中山市小榄镇一个贫穷家庭。他的父亲长期在外帮人扎竹排,母亲在当地一家蚕丝厂上班,靠着一点微薄收入维持生计。
  梁伯强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在“文革”中度过。喜好安静的梁伯强没有像大多数同龄人一样,把时光耗费在玩耍中——他跟着一个乡下教师学了近十年的绘画。而正是这个兴趣,改变了他此后的人生。
  16岁的梁伯强高中毕业后,因为有绘画技能,幸运地进了当地一家集体单位——小榄制锁二厂,成了一名宣传文员。这在当时,可是一份让人羡慕的工作。不过,进厂第二年,梁伯强被抽调参与庆祝改革开放的系列宣传活动。当活动在半年之后结束时,他在原单位的岗位已经没有了。梁伯强无奈被分配到了任务重、收入低的翻砂铸造车间当工人,每天穿着油迹斑斑的工作服在机床上敲敲打打。
  这一落差,让梁伯强痛苦不堪,“我不想就一直这样下去”,梁伯强说,缺衣少食的少年时代,使得他从小就有挣钱养家的念头。而当时,因为毗邻香港、澳门的地理优势,沿海出现了“偷渡潮”。那时候,深圳和香港一河之隔的两个村子,人均年收入有上百倍的差距。那些偷渡客在家信中提到的五光十色的花花世界,成为像梁伯强这样希望改变命运的内地人最热衷的聊天话题。
  1980年4月的一个傍晚,18岁的梁伯强带着简陋的救生装备,怀揣一个饭团,和三个同伴在中山小林农场八一大坝跳进了冰凉的大海,他们要偷渡到对岸的澳门。第二天清晨,在大海中熬过十几个小时后,这些精疲力竭的农村青年第一次看到了高楼大厦。
  初到异乡,活下去是最重要的。梁伯强在澳门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牛仔裤工厂做搬运工。白天干下来累得连吃饭的力气都没有了,晚上就睡在仓库里。但这样的劳作换来的只是一个月30葡元的收入,而澳门当地人的平均工资是600葡元。对澳门有了点了解后,梁伯强开始考虑“跳槽”。
  早年学到的绘画手艺又一次帮了他——三个月后,一则招工广告让梁伯强成了澳门一家仿古家具厂的绘画师,负责在家具上画山水花鸟之类的装饰性图案。这份按件计酬的新工作,让梁伯强的月收入飙升到了三四千葡元以上(相当于当时人民币三四百元),这个十数倍于内地的收入,让梁伯强第一次感受到“原来人还能挣这么多的钱”。
  一年以后,梁伯强手头有了3万葡元,他萌生了创业的念头。他倾其所有在澳门一个偏僻的山脚租了一问铁皮房,又雇用了两个从中山偷渡过去的年轻人当工人,开始给当地的家具厂提供家具产品的绘画服务。尽管生意不大,但当了“老板”的梁伯强能赚到更多的钱了。
  由于自己只有一张澳门的临时身份证,而雇用的工人连临时身份证也没有,梁伯强每天都在忐忑不安中开展着业务。几个月后的一天深夜,澳门警察在工厂附近进行了一次清查吸毒的行动,刺耳的警笛声让梁伯强误以为自己开厂的事情已经被警方知道了,他像惊弓之鸟一样,一路逃到了澳门与大陆的通关处——拱北海关旁的树林里。第二天天亮时,他高举双手走向海关大门。经过近十个小时的审讯后,穿着短裤短衫的梁伯强狼狈不堪地回到了小榄镇。此时,他身上唯一值钱的就是一块在澳门买的手表。
  此后一年多里,为了生计,梁伯强挑起箩筐,满大街叫卖咸鱼、冰棍。那段小贩生涯,是梁伯强最潦倒的阶段。直到1983年底,梁伯强才想方设法进了当地一家国营工厂,又过上了平静却又贫困的日子。但在澳门的“万元户”经历,让梁伯强的心一直蠢蠢欲动,“我知道自己能赚到钱,但是这需要时机”。
  1984年10月,澳门突然宣布了一个消息:有临时身份证的人可以换取正式身份证。梁伯强兴奋不已,感觉自己的“时机来了”。梁伯强孤身再一次偷渡澳门,从朋友那里拿回了寄存的临时身份证。不久之后,他成了一名正式的澳门居民。
  
  返乡办厂渴望盼暴富
  
  1985年4月,梁伯强再一次回到了小榄镇,帮香港老板在当地设立了一家首饰工艺厂。半年之后,工厂就雇用了600多名工人,梁伯强负责整个工厂的运营管理,“这相当于现在的职业经理人”。梁伯强说,那时,他的月工资已经高达5000元。
  但命运再一次作弄了梁伯强。香港老板因为私下将产品在广州市场上进行批量销售,违反了来料加工企业生产的产品不允许随意在内地销售的规定。1986年的一天,梁伯强的工厂被海关查封,他本人被拘押一个多月。当海关最终查明与香港老板违法销售产品的事情无关后,梁伯强被释放。但此时的他面对的是老板失踪、工厂被封、工人流失的状况。他再一次失业了。
  看到家庭作坊式的工厂正在珠三角雨后春笋般兴起,有技术、懂管理的梁伯强想到了自行创业。凭借两台手动冲压机,梁伯强在家里开了一个小作坊,做起了老本行——人造首饰。产品生产出来后,他就批发给广州、义乌等地的经销商。不久之后,有了一定资本的梁伯强在小榄镇成立了一家工厂,以浙江义乌为主要市场,开始了他真正的老板生涯。
  为了打开销路,梁伯强像珠三角无数的小作坊老板一样,手提大袋小袋的产品,往返于广州到浙江的火车上,在义乌小商品市场里向一家家的商户推介。十年之后,梁伯强的工厂员工已逐渐发展到数百人之多,销售额逐年攀升。1998年时,梁伯强已经成为国内人造首饰领域的产销大户,销售额高达6000万元以上。
  作为最早发家致富的广东商人之一,梁伯强无疑是时代的幸运儿,但他们的商业意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并没有跟上市场的步伐,很少愿意深入去了解市场趋势、企业品牌、现代管理。梁伯强形容自己早年“也就是农村土小伙的模样,除了生产和销售,其他一概不懂”。
  为了赚更多的钱,上个世纪90年代早期,梁伯强还试图去倒腾当时流行的“政府批文”。为了拿到批文,梁伯强一度频繁地飞赴北京,希望能结交那些“有门路”的人。为此,数年中,他花掉了上千万元的“公关费”,“坐飞机就像坐出租车一样,几万元一桌的饭局也毫不心疼”。但这种希望一夜暴富的心态,最终没有带给梁伯强任何回报。
  回忆当年,他说自己就像那些深信 “东南西北中,发财到广东”而盲目跑到珠三角的农村青年一样,“差不多到了1997年,我才醒悟过来,发现自己并不属于空手套白狼的那一类人,只能靠实实在在地做事挣钱”。
  
  放弃倒腾创建“帝国”
  
  1998年,放弃倒腾“政府批文”念头的梁伯强,正苦于公司在日渐萎靡的人造首饰市场上难有更大作为时,他无意问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新闻,大意是说国务院一位领导以国产指甲钳质量普遍不高为例,要求轻工企业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产品。看完新闻,梁伯强意识到一个新的市场机会正在出现——生产人人需要而又无人关注的指甲钳。
  那时,国内为数不多的几家国有指甲钳厂已经处于濒临倒闭的境况,市场上销售的国产指甲钳大多产自广东、浙江一带的小作坊。但这些产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价格低廉但又做工粗糙,大多以几毛钱一把的价格通过地摊、杂货店销售。而与之形成巨大反差的是,韩国产的“777”牌指甲钳则基本只出现在高档的百货商店里,价格更是国产指甲钳的十倍以上。
  在低门槛低利润和高门槛高利润的问题上,梁伯强选择了后者——他口袋里有足够的资本去参与高风险的市场游戏,更重要的是,他已经开始有了通过打造品牌为企业注入长期生命力的商业念头。为了全面地了解世界高档指甲钳的生产、销售情况,他甚至还进行了一次环球商业考察,到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了解市场情况。
  1999年4月,梁伯强的第一批指甲钳问世了。他用了一个国外朋友的名字“ST.Allen”(中文名“圣雅仑”)为自己的指甲钳命名。尽管这个品牌名称有点莫名其妙,但跟国内小作坊出产的那些同类产品相比,梁伯强的指甲钳在原材料、产品功能和造型设计上高出了一大截。而也正是这一点,让他的指甲钳在国内脱颖而出,也为他的“指甲钳帝国”奠定了基础。
  据公开资料显示,梁伯强生产的中高档指甲钳现在占据着国内第一、世界第三的市场份额。他说,现在所有的心思都放在指甲钳上面,希望“将指甲钳打造成瑞士军刀、zippo打火机一样的产品”。
  
  把自己“卖”给员工
  
  在公司里,梁伯强喜欢称自己的员工是老板,不论员工的职位高低、能力大小。统统都有一个“老板”的称谓,梁伯强告诉记者,这倒不是他对员工的调侃,相反他是想让自己的每一个员工在做事的时候有一个老板的心态,其次是想他的员工都能成为老板,“如果我的这些老板都能挣到钱,那么我这个当大老板的也就有钱赚了。”梁伯强说,“所以在公司里,只要员工能想到卖点的,都可以推出市场拿来卖。”
  说这句话的梁伯强真的就把自己的话付之行动,在企业里向外传递企业信息的企业内刊梁伯强把它拿出来承包,“内刊每个月出一期,每期15000份,出刊的钱由公司出,我们在企业里招标找员工来做,承包的员工按管理人员的标准发放固定的底薪,承包人可以在保证传递本企业信息的基础上自己去给刊物拉广告,广告费由员工和企业进行分成,员工拿大头,企业拿小头,不要以为我开出的底薪低,就算你不去拉广告,一样也可以养活自己。”梁伯强说,“这可是一个早涝保收的承包方案,只要有进取心,做得越多,赚得越多。”
  “我把我也打包卖给员工了。”梁伯强笑着说,“现在有不少企业前来邀请我外出讲课,并愿意支付一定的出场费用,我把这个讲课活动也发包出去了,我要底价,多出的部分是承包人的。”
  “公司的老板都能卖,企业里还有什么不能市场化操作拿来卖的?”梁伯强为此还笑说,“越是有员工想通过买卖获利,越是说明企业有获利的空间,让每一名员工都成为自己的老板,成为我的老板,进而成为公司的老板,那么我的企业才是一个有发展潜力的企业。”
其他文献
2009年,国际经济危机席卷全球。这场旷日持久的危机没有阻挡住中国持续发展和崛起的矫健步伐,发展速度和成就受到全世界瞩目。与此同时,随着国际经济危机的深入发展,人们面临的竞争和压力也与日俱增,肩周炎、关节炎等各类疾病也随之而来。作为传承中国千年中医文化绿色健康疗法而蜚声海内外的天王拔罐,也日益受到各国人民的关注和青睐。他们在享受天王拔罐神奇独特疗效的同时,也把天王拔罐当作贴身的护身之宝、治病之宝和
期刊
如今创业市场是风起云涌,各种新兴行业门类倍出。对于创业者选好哪个行业是致胜的关键一步。  与其他投资渠道和理财工具相比,创业在上述层面上,更多了一重生活方式的含义。创业是一种生活方式,在某种意义上,生活方式也在一定程度改变着创业的思路和方向。  理财市场风起云涌,朝“盈”夕“亏”,然而创业作为一种投资手段,是受政策层面影响较小,且技术门槛相对较低的方式。  但也正是因为如此,2006创业之路如何迈
期刊
在美国西雅图的一所著名教堂里,有一位德高望重的牧师——戴尔·泰勒。有一天,他向教会学校一个班的学生们先讲了下面这个故事。  那年冬天,猎人带着猎狗去打猎。猎人一枪击中了一只兔子的后腿,受伤的兔子拼命地逃生,猎狗在其后穷追不舍。可是追了一阵子,兔子跑得越来越远了。猎狗知道实在是追不上了,只好悻悻地回到猎人身边。猎人气急败坏地说:“你真没用,连一只受伤的兔子都追不到!”  猎狗听了很不服气地辩解道:“
期刊
不同类型的企业,在创业阶段的管理中表现的“短板”特征也不一样。  曾经有一个企业,创业初期发展非常迅速,短短几年时间,凭借正确的定位和竞争策略,很快在细分市场上奠定了行业领导者地位。但是,由于市场的利润空间较大,进入门槛较低,竞争对手纷纷跟进,竞争形势很快恶化,销售收入一路下降,市场地位受到强烈的挑战。  企业的决策者意识到必须要大力开拓新的市场,可到这时才发现根本没有人才可以输出,企业高层平添许
期刊
开家进口食品专卖店通过改变经营模式等方法招揽客人让初开店女生尝到成功甜头!  孙娜是2007届潍坊学院毕业生,黄晓2008年毕业于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国际营销专业。孙娜毕业后,先是在一位亲戚的帮助下来到青岛开发区做了一名代课教师。一个偶然机会,她听说同事开了家五金店的消息,也萌生了开店的想法。“我不是那种易冲动的人。辞职前,我就一边代课,一边悄悄地进行市场调查。眼下,休闲食品尤其是口味新奇、营养
期刊
大部分的人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金钱。另一部分人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机会、技能……但没有人答对。其实,穷人最缺少的,是成为富人的野心!  通常对富人之所以能致富,较负面的想法是认为他们运气好或从事不正当的行业;较正面的想法是认为他们更努力或克勤克俭。但万万没想到,真正的原因在于他们的理财习惯不同。投资致富的先决条件是将资产投资于高报酬率的投资标的上。而存放在银行无异于虚耗光阴,浪费资源。  穷人的钱
期刊
马桶,从来都是躲在卫生问里,难登大雅之堂,却又是生活必需的物品。现在有一股时尚之风袭击马桶,于是,在家装的内容里又增加了新内涵:要在卫生间这块隐私之地透出主人的情趣,马桶要彰显主人的个性和品位。  假如有这样一间艺术马桶专卖店,店门是一个巨大的马桶盖,店里就是马桶世界:深海公园的水草和鱼、激情燃烧的沙漠绿洲、搞笑的漫画、恐怖的怪兽等马桶应有尽有。坐在粉红色马桶状沙发上挑个艺术马桶回家,给自己的生活
期刊
当人们还在为争得一个“铁饭碗”而挤得头破血流的时候,郑秀康毅然辞去公职当起了鞋匠;当温州鞋企为欧盟壁垒大伤脑筋、进退两难的时候,他已经给康奈贴上了“世界制造”的标签;当60%份额的温州鞋涌向海外的时候,他依然坚守着10%外销,90%坚守国内市场的战略;当国内叫嚷“狼来了”的时候,他已经自称为“狼”打入国际市场……  考题是:任由各人在一张白纸上搞创意,然后撒出去,看这些落在大街上的纸品,谁的最抢手
期刊
成功者都能理解这句格言:“拖延等于死亡。”  “整个事情成功的秘诀在于,”阿莫斯·劳伦斯说,“形成立即行动的好习惯,才会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列,而另一些人的习惯是一直拖延,直到时代超越了他们,结果就被甩到后面去了。”  成千上万的人都拥有雄心壮志,为什么很多人没有如愿以偿,甚至在温饱线上挣扎?其中大多数人一直在拖延行动。并不是不想行动,只是想过一段时间再开始,这样一晃就是一生。  经常听人说:“我知道
期刊
一间开在内街里,25平方米大,几乎没有装修的童装店,却吸引了众多开名车的OL和“鬼佬”前来光顾,不得不让人啧啧称奇。靠自己的经营特色和良好的客户关系,谭敏怡的造型童装店不但生意红火,也为她赢得了广泛的人脉。    目标客户  专攻时尚白领妈妈    谭敏怡说,虽然店开在榨粉街,但做不了这边的街坊生意,普通的百姓,不会追求这么时尚的东西,来这里光顾的顾客,都是附近写字楼里的年轻白领妈妈,还有不少带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