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应该尚“简”,应该抓得住语文最根本的东西,应该追求教师扎扎实实而又简简单单地教,让学生轻轻松松而又实实在在地学。
【关键词】语文教学;简单化;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怎样才能达到语文教学简单化?笔者认为应正确处理好以下三种关系:
一、奠“成人”之基与奠“成才”之基的关系
就中国国情而言,学校教学的方针是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与之相应的教育目的就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学校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奠学生做“人”之基。
笔者始终认为,既然语文学科是社会学科,人都在社会中生活,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就理所当然地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面向社会,面向生活,面向未来。学生是未来社会事业的推动者和建设者,教师的人格影响学生的人格,教师的意识影响学生的意识,教师的素养影响学生的素养。随园主人教育黄生、宋濂教育东阳马生,他们并没有开办讲座,进行正而八经的说教,但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目的,原因何在?实情表白,教师亮堂的心给学生指明了前行的路,学生既有成人之志,亦必有成才之道。
二、课堂设计与施教效果的关系
课堂教学计划是必要的。预设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简单地说,它是教师与文本的先期对话,是教师在钻研教材的过程中,由自我的兴趣、爱好、生活体验及人生经历而对文本进行独特的处理与浸润,从而赋予文本灵性,实现教师自身的课堂教学价值和人生价值。
从教师心理角度看,都期望有什么样的预设,就会带来什么样的生成。因此,在预设文本时,既要鼓励创造,注重多元,尊重主体,又要强调语文教学的“恒定性”,即语文阅读教学的定性要求与解读作者文本原意的客观性的统一,同时要求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和科学的态度,要学习有关语文基础知识,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感情的统一。
就此说来,课堂教学计划(教案)仅仅是一种试行方案,是一种尝试计划。事实上,尝试中出现的错误也是一种极有价值的教育资源。有经验的教师善于抓住这些错误,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改变思路,重新探究,最终走向成功,这种教育的效果,远远胜于直接告诉学生一个正确的答案或者结论。
三、“循规蹈矩”与“旁逸斜出”的关系
新型师生关系强调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之上。在这种关系中,师生之间人格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学习、教学相长。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学生的朋友。既如此,教室上课就不能再固执,循规蹈矩地去“统治”课堂,“管制”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所获远远多于老师的亲口说教,早已成为共识。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认识到,在自主学习中学生思维的“旁逸斜出”是完全正常的,因此出现了此种效果。
毋庸置言,课堂教学的资源因素具有方向的不确定性,不同的方向,教育价值的大小就不同。有的还可能产生负面教育效应,所以教师在课堂生成中要注意把握好方向,对学生思维的“旁逸斜出”要适时地做出反应和调整,既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心灵的自由”,又要潜移默化地渗透主流社会的意识形态;既要大胆猜测,放飞想象,又要尊重事实,讲究科学;既要有教师的宽容和学生的自由,又要有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律,这样才能真正达成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实现课堂教学无序和有序的和谐统一。
四、教学内容简约与充实的关系
当前的教育形势:一是分数决定学生就读学校;二是国家大力提倡“减负”。这是具有统一体的矛盾的两个方面。解决这组矛盾的关键是要正确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简约”与“充实”的关系。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张庆先生曾说:“语文教学的时间是个常数,语文教师的精力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头绪越复杂,教师的精力分配便越分散。语文教学要跟着潮流走,于是每当一个新的说法提出来,教师便要兢兢业业地去钻研这些新概念,去体现这些新精神。这么一来,课堂中那些事倍功半的教学活动多了起来,那些华而不实、形式主义的东西多了起来,从而挤掉了学生对课文本身的诵读、理解、揣摩和语言文字的训练、运用。如此进行语文教学,其效率怎么能高得起来呢?”(《改革语文教学要用减法思维》)因此,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特别是抓住课文的本质内容,就会显得既充实又简约。
我们明确了以上四种关系,便会豁然开朗:原来语文教学并没有那样高深,并不需要那样造作,相反地需要的却是大众化的和自然的操作。正像著名画家齐白石的画作,他笔触简单,却能给人以无尽的遐想与美的享受;正像生长在地里的青青竹子,砍下来,只要简单凿上几个小孔,就能吹出自己想吹的乐曲,美妙动听,施律悦耳……如果在课堂中,师生之间多一些简单的过程,多一些坦诚相见的对白,少一些虚伪,少一些掩饰,随意间流露真情实感,简单中洋溢些启迪智慧,这将会进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最高境界,真正做到教师简简单单教语文,学生扎扎实实长素质。
语文学科是融工具性于人文性于一体的学科,我们应该追求“简单”为最高的育人境界,毫不吝惜地丢掉繁琐复杂。只有真实的简单,才能让学生多一些心灵和精神的自由空间,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多一些真诚而深刻的对话,散发更多内在的育人芳香。
(编辑:李敏)
【关键词】语文教学;简单化;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怎样才能达到语文教学简单化?笔者认为应正确处理好以下三种关系:
一、奠“成人”之基与奠“成才”之基的关系
就中国国情而言,学校教学的方针是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与之相应的教育目的就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学校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奠学生做“人”之基。
笔者始终认为,既然语文学科是社会学科,人都在社会中生活,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就理所当然地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面向社会,面向生活,面向未来。学生是未来社会事业的推动者和建设者,教师的人格影响学生的人格,教师的意识影响学生的意识,教师的素养影响学生的素养。随园主人教育黄生、宋濂教育东阳马生,他们并没有开办讲座,进行正而八经的说教,但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目的,原因何在?实情表白,教师亮堂的心给学生指明了前行的路,学生既有成人之志,亦必有成才之道。
二、课堂设计与施教效果的关系
课堂教学计划是必要的。预设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简单地说,它是教师与文本的先期对话,是教师在钻研教材的过程中,由自我的兴趣、爱好、生活体验及人生经历而对文本进行独特的处理与浸润,从而赋予文本灵性,实现教师自身的课堂教学价值和人生价值。
从教师心理角度看,都期望有什么样的预设,就会带来什么样的生成。因此,在预设文本时,既要鼓励创造,注重多元,尊重主体,又要强调语文教学的“恒定性”,即语文阅读教学的定性要求与解读作者文本原意的客观性的统一,同时要求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和科学的态度,要学习有关语文基础知识,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感情的统一。
就此说来,课堂教学计划(教案)仅仅是一种试行方案,是一种尝试计划。事实上,尝试中出现的错误也是一种极有价值的教育资源。有经验的教师善于抓住这些错误,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改变思路,重新探究,最终走向成功,这种教育的效果,远远胜于直接告诉学生一个正确的答案或者结论。
三、“循规蹈矩”与“旁逸斜出”的关系
新型师生关系强调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之上。在这种关系中,师生之间人格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学习、教学相长。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学生的朋友。既如此,教室上课就不能再固执,循规蹈矩地去“统治”课堂,“管制”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所获远远多于老师的亲口说教,早已成为共识。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认识到,在自主学习中学生思维的“旁逸斜出”是完全正常的,因此出现了此种效果。
毋庸置言,课堂教学的资源因素具有方向的不确定性,不同的方向,教育价值的大小就不同。有的还可能产生负面教育效应,所以教师在课堂生成中要注意把握好方向,对学生思维的“旁逸斜出”要适时地做出反应和调整,既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心灵的自由”,又要潜移默化地渗透主流社会的意识形态;既要大胆猜测,放飞想象,又要尊重事实,讲究科学;既要有教师的宽容和学生的自由,又要有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律,这样才能真正达成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实现课堂教学无序和有序的和谐统一。
四、教学内容简约与充实的关系
当前的教育形势:一是分数决定学生就读学校;二是国家大力提倡“减负”。这是具有统一体的矛盾的两个方面。解决这组矛盾的关键是要正确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简约”与“充实”的关系。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张庆先生曾说:“语文教学的时间是个常数,语文教师的精力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头绪越复杂,教师的精力分配便越分散。语文教学要跟着潮流走,于是每当一个新的说法提出来,教师便要兢兢业业地去钻研这些新概念,去体现这些新精神。这么一来,课堂中那些事倍功半的教学活动多了起来,那些华而不实、形式主义的东西多了起来,从而挤掉了学生对课文本身的诵读、理解、揣摩和语言文字的训练、运用。如此进行语文教学,其效率怎么能高得起来呢?”(《改革语文教学要用减法思维》)因此,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特别是抓住课文的本质内容,就会显得既充实又简约。
我们明确了以上四种关系,便会豁然开朗:原来语文教学并没有那样高深,并不需要那样造作,相反地需要的却是大众化的和自然的操作。正像著名画家齐白石的画作,他笔触简单,却能给人以无尽的遐想与美的享受;正像生长在地里的青青竹子,砍下来,只要简单凿上几个小孔,就能吹出自己想吹的乐曲,美妙动听,施律悦耳……如果在课堂中,师生之间多一些简单的过程,多一些坦诚相见的对白,少一些虚伪,少一些掩饰,随意间流露真情实感,简单中洋溢些启迪智慧,这将会进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最高境界,真正做到教师简简单单教语文,学生扎扎实实长素质。
语文学科是融工具性于人文性于一体的学科,我们应该追求“简单”为最高的育人境界,毫不吝惜地丢掉繁琐复杂。只有真实的简单,才能让学生多一些心灵和精神的自由空间,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多一些真诚而深刻的对话,散发更多内在的育人芳香。
(编辑: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