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感”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核心概念,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并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关注细节,在细节中培养学生数感。
【关鍵词】细节 挖掘 预设 捕捉 数感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4-0140-02
“数感”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核心概念,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并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笔者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与探讨。
一、挖掘教材细节,感受数感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根本,是知识能力的载体。新课程理念下的“钻研教材”不只是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还要有效地使用教材。能够透过一个“点”,串联一条“线”,凸现一个“面”,赋予教材细节更深的知识内涵和更广的发展空间,使之能够生发“以小见大”的效力。教师还要变教材为学材,使学生在获得丰富情感体验的同时,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时,原本只是4字一句,无所谓“行”“段”,教师出于数学教学的需要,有意识地把它排成5句一行,5行一段,以诱导学生“四五二十”,然后,20、20地数,再自动100、100地数。用时不多,过程明了,数完,1000的感觉自然而然地来了。教师还安排了一系列巩固练习,如:(1)找出学习的“学”,从头数,它是第几个字?(2)从头数,第996个是什么字?第192个是什么字?利用巧妙的练习,“千字文”给用活了。学生在数数中感受数感。教师备课时要在充分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认真对待教材的每一个细节,能够看得全面一些、想得深入一些,看一看能否添加些什么,想一想能否取得锦上添花的效果。
二、预设教学细节,感悟数感
根据教学的需要,或为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或为了突破重难点,或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我们可以通过营造某种情境,来设计某些细节而预约精彩生成。 如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每个学生有4捆小棒,每捆10根。)a.要求学生用小棒表示出“38”。学生很快拿出3个一捆,再摆8个一根,合起来是“38”。b.要求学生再用小棒表示出“63”。(预设:每个学生只有4捆小棒,要用小棒表示出“63”,需同桌合作完成。果然,同桌合作用小棒表示出“63”。但有2位学生却独自摆出了 “63”。)笔者深感意外,叫其中一位学生说出他的想法。学生说:“我的小棒是彩色的,我用红色的小棒一根表示1个十,白色的小棒一根表示1个一,6根红色的和3根白色的合起来是“63”。我惊讶得直点头学生不约而同地为他的精彩回答鼓掌。这位学生运用“假设法”表示出“63”,这种想法很有创意。学生在操作中感悟数感。
教师在备课时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结构,从学生的角度思考我们的教材,模拟我们的课堂,充分预设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在精心预设中成就课堂的精彩。
三、捕捉教学细节,培养数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及时捕捉。正确地、智慧地处理好每一个教学细节,给课堂注入新鲜血液,课堂就将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如在教学二年级用口决求商《长颈鹿和小鸟》这一课时,我提问:“每间房子住4只小鸟,你们猜有可能飞来几只小鸟?需要几间房子?”一位学生说:“81只。”我顿时蒙了一下:81÷4不能整除,有余数。学生还没学,可不讲也不行。于是灵机一动,说:“81只可以,可我们先来解决老师猜的25只,好吗?”学生听到是老师猜的,兴致勃勃。通过同桌讨论,用小棒演示知道:25÷4=6(间)……1(只),最后得出:需要7间房子。然后我顺水推舟,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求出81只小鸟需要几间房子。这堂课学生不经意的回答成为一种生成性的教学资源,使课堂充满活力,也多了几分思维的挑战,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一滴水可映出太阳光辉” 。关注教学细节是提升教学智慧的必由之路,关注教学细节也是提高教学实效的必由之路。在现在实施新课堂标准的大环境下,就让我们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中一个个“细节”。通过努力使它们成为可遇而不可求的教学共享资源,善于运用资源培养学生数感,真正地提高我们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鍵词】细节 挖掘 预设 捕捉 数感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4-0140-02
“数感”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核心概念,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并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笔者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与探讨。
一、挖掘教材细节,感受数感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根本,是知识能力的载体。新课程理念下的“钻研教材”不只是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还要有效地使用教材。能够透过一个“点”,串联一条“线”,凸现一个“面”,赋予教材细节更深的知识内涵和更广的发展空间,使之能够生发“以小见大”的效力。教师还要变教材为学材,使学生在获得丰富情感体验的同时,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时,原本只是4字一句,无所谓“行”“段”,教师出于数学教学的需要,有意识地把它排成5句一行,5行一段,以诱导学生“四五二十”,然后,20、20地数,再自动100、100地数。用时不多,过程明了,数完,1000的感觉自然而然地来了。教师还安排了一系列巩固练习,如:(1)找出学习的“学”,从头数,它是第几个字?(2)从头数,第996个是什么字?第192个是什么字?利用巧妙的练习,“千字文”给用活了。学生在数数中感受数感。教师备课时要在充分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认真对待教材的每一个细节,能够看得全面一些、想得深入一些,看一看能否添加些什么,想一想能否取得锦上添花的效果。
二、预设教学细节,感悟数感
根据教学的需要,或为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或为了突破重难点,或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我们可以通过营造某种情境,来设计某些细节而预约精彩生成。 如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每个学生有4捆小棒,每捆10根。)a.要求学生用小棒表示出“38”。学生很快拿出3个一捆,再摆8个一根,合起来是“38”。b.要求学生再用小棒表示出“63”。(预设:每个学生只有4捆小棒,要用小棒表示出“63”,需同桌合作完成。果然,同桌合作用小棒表示出“63”。但有2位学生却独自摆出了 “63”。)笔者深感意外,叫其中一位学生说出他的想法。学生说:“我的小棒是彩色的,我用红色的小棒一根表示1个十,白色的小棒一根表示1个一,6根红色的和3根白色的合起来是“63”。我惊讶得直点头学生不约而同地为他的精彩回答鼓掌。这位学生运用“假设法”表示出“63”,这种想法很有创意。学生在操作中感悟数感。
教师在备课时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结构,从学生的角度思考我们的教材,模拟我们的课堂,充分预设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在精心预设中成就课堂的精彩。
三、捕捉教学细节,培养数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及时捕捉。正确地、智慧地处理好每一个教学细节,给课堂注入新鲜血液,课堂就将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如在教学二年级用口决求商《长颈鹿和小鸟》这一课时,我提问:“每间房子住4只小鸟,你们猜有可能飞来几只小鸟?需要几间房子?”一位学生说:“81只。”我顿时蒙了一下:81÷4不能整除,有余数。学生还没学,可不讲也不行。于是灵机一动,说:“81只可以,可我们先来解决老师猜的25只,好吗?”学生听到是老师猜的,兴致勃勃。通过同桌讨论,用小棒演示知道:25÷4=6(间)……1(只),最后得出:需要7间房子。然后我顺水推舟,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求出81只小鸟需要几间房子。这堂课学生不经意的回答成为一种生成性的教学资源,使课堂充满活力,也多了几分思维的挑战,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一滴水可映出太阳光辉” 。关注教学细节是提升教学智慧的必由之路,关注教学细节也是提高教学实效的必由之路。在现在实施新课堂标准的大环境下,就让我们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中一个个“细节”。通过努力使它们成为可遇而不可求的教学共享资源,善于运用资源培养学生数感,真正地提高我们课堂教学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