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育人目标 靶向挖掘资源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h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大学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如何挖掘所教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专业课类教师深感棘手的工作。文章作者经过较为深入系统的思考,提出五个方面的建议供专业课类教师选择性采纳。
  关键词:一流大学;公共管理;课程思政;专业课类教师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10-0021-04
  Abstract: Excavating the resourc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tained in other courses and teaching methods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for universities to fully implement the principle of educating students with moral integrity. How to tap the resourc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urses taught is a tricky task for teachers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After thorough and systematic thinking, the author of this article put forward five suggestions for professional course teachers to selective adoption.
  Keywords: first-class universities; public administration; course ideology and politics; professional course teachers
  我國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早在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明确指出,“学校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要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中共教育部党组2017年12月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进一步指出,“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2016年12月7日-8日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019年3月18日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八个相统一”。“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就是其中之一,强调要“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这是新时代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时代新人的根本遵循,也是对全体高等教育工作者的政治体检。
  上海等地的探索证明,课程思政是教育理念的新突破,是对课程德育的政治提升,是保证正确育人方向、掌握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的重要途径,是新时代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是落实“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有效手段。
  然而调查发现,要全面推行课程思政,广泛挖掘专业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并有效实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长期以来,我国高等学校的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类教师分属不同院系、不同系列,很少存在交集,这不仅让专业课类教师缺乏思想政治教育意识,也不熟悉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哪怕是知名教授也很少思考大学生应具备哪些方面的思想政治素养,专业类课程中的哪些资源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哪些思想政治素养。这种情况长期下去,显然会影响课程思政的全面推进,也使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的落实大打折扣。本文作者多年以责任教授身份领衔一流大学公共管理本科学生专业类课程教学团队,对一流大学公共管理本科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有较为全面的思考,对推进课程思政工作也有自己的见解,深感“瞄准目标、靶向挖掘”的重要性,现写成此文,以为一流大学公共管理本科学生专业类课程的任课教师推进课程思政、协同提升一流大学公共管理本科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提供支撑,也为其他层次其他专业本科学生专业类课程的任课教师推进课程思政提供借鉴。
  一、围绕公民思想政治素养要求,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作者以为,一流大学公共管理本科学生首先是普通公民,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接受公民道德教育,具备合格公民必须的思想政治素养。
  根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一流大学公共管理本科学生需要接受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需要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坚持知行统一,积极开展道德实践活动,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具体的事情做起,着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识,应该成为每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认同和践行的准则。在全社会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大学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1]。对于公民个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价值准则,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爱国是每个人都应当自觉履行的责任和义务,是对祖国的报答,每个公民都要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的国家。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精神。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强调公民诚实劳动、信守承諾、诚恳待人。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
  毫无疑问,一个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认同、不追求,一个连普通公民基本思想政治素养都不具备,作为普通公民都不合格的人,不可能算得上合格的大学生。
  因此,专业课类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一个中国原则、反台独、反藏独、反疆独、爱岗敬业、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等关键词,挖掘所教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展成人教育,落实思想价值引领,将大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公民。
  二、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目标,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一流大学公共管理本科学生也是大学生,需要具备大学生必须的思想政治素养。作为一名大学生,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思想政治素养,中发[2004]16号文明确,大学生要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增强遵纪守法观念,加强集体主义和团结合作精神,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明确,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要努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将中国精神转化为青春行动,勇做弘扬和践行中国精神的时代先锋,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弘扬新时代的爱国主义,必须坚持爱国主义和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珍惜学习时光,心无旁骛求知问学,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2]。习近平同志的讲话高屋建瓴,全面准确回答了新时期“学生应该如何培养”的问题,也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精辟论述。专业课类任课教师可以根据理想信念、中国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民族复兴、人类命运共同体、总体国家安全观、爱国情怀、中国精神、时代担当、中华传统美德、中国革命道德、人类文明优秀道德、科学精神、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诚实劳动等关键词,挖掘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高效推动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
  如今的大学生,相当部分还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作为党员大学生,必须遵守党章,增强党员意识,强调党性修养、政治理论修养、组织纪律修养、道德品质修养,带头遵纪守法,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员大学生要坚持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等。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是一名合格的党员大学生。专业课类任课教师可以党纪国法、修身自律、高风亮节、清正廉洁、谦虚谨慎、为人民服务、红色基因、集体主义、群众路线、初心使命等关键词,挖掘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努力育成合格的党员大学生。
  三、根据一流大学的育人目标,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一流大学公共管理本科学生必须是合格的一流大学学生,具备一流大学所要求的、与一流大学发展定位和育人目标匹配的思想政治素养,习得一流大学精神。
  大学以培养高层次人才为己任,一流大学正努力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做出表率,专业课类任课教师必须跟紧做实。清华大学秉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坚持“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办学风格和“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培养特色,弘扬“爱国奉献、追求卓越”传统和“人文日新”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正确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服务国家、坚持改革创新,持续深入推进综合改革和“双一流”建设,努力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方面走在前列,为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3]显然,清华大学的专业课类任课教师需要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行胜于言、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爱国奉献、追求卓越、人文日新、服务国家、教育强国等关键词,挖掘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努力培养契合清华大学育人目标的优秀大学生。   中国人民大学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人民大学建校80周年贺信精神,围绕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确定的总体目标和“双一流”建设的核心任务,始终不忘“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办学宗旨,不忘“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的责任担当,不忘培养“人民共和国的建设者”的光荣使命,不忘“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政治追求,不忘“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精神品格,全面推进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思想库建设、国际影响力提升、大学形象建设和美丽校园建设“五大战略”,为把学校早日建成“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4]。显然,中国人民大学的专业课类任课教师可以围绕立学为民、治学报国、责任担当、人民共和国的建设者、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等关键词,挖掘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确保中国人民大学的大学精神、育人理念在育人实践中得到落实,为中国人民大学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大学生做出贡献。
  华中科技大学正以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秉持“明德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敢于竞争,善于转化,聚精会神,科学发展,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努力开创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该校校长李元元院士在2019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致辞强调,华中大人有自强不息,敢于竞争,求实创新,善于转化的精神特质;有“艰苦奋斗、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有“面对困难,谋事创新,实干苦干齐心干”的实干精神,有“敢于竞争,善于转化”的拼搏精神;有悬壶济世之德,还有为学立言之德、传道授业之德[5]。所有这些是对该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遵循,也是检验该校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重要内容。所以,每位专业课类任课教师都应该围绕明德厚学,求是创新,自强不息,敢于竞争,善于转化,艰苦奋斗,同舟共济,悬壶济世等关键词,挖掘所教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助力华中大的人才培养,全面落实立德树人。
  四、根据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还必须结合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普通大学如此,一流大学更应该这样。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公共管理学科是以公共利益、公共价值为导向,研究如何运用公共政策和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学科主体和客体的公共性以及公共管理所追求的公共利益,决定了公共管理学科的公共价值取向。这也是公共管理学科与其他管理学科之间最本质的区别。公共管理专业培养人才的目的是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公共部门培养公共管理与服务人才,所培养的人才必需具有“公共性”特质的思想政治素养。至于是什么样的素养,《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明确为,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爱国、诚信、友善、守法;具有高度的法治意识、公共精神、社会责任感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因此,专业课类任课教师应该紧紧围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爱国、诚信、友善、守法,特别是公共精神、社会责任感、公权力、权为民所用、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等关键词,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培养具有公共管理专业特定思想政治素养的公共管理专业本科学生,一流大学的专业课类任课教师更应率先垂范,在借助课程思政育成一流公共管理本科人才方面找到可复制、可推广的解决方案。
  五、根据公共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职业特点,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公共管理专业本科学生毕业后会有相当比例到国家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党务机关、人民团体以及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依法履行公共职务,甚至成为在中央和地方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的公务员,一流大学的毕业生也是这样。众所周知,公务员是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者,是政府公共决策、公共管理的实施者,是党和国家整体、全局、长远利益的捍卫者。公务员是为人民服务的,除了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自己的任何特殊利益。公务员的言行往往代表党、代表国家,尤其是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都具有政治性,需要本着对党负责、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慎行慎言,修身修德。公务员更需要踏踏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公务员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腐蚀,扛得住诱惑,要坚持奉献精神、进取精神、服务精神。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在当今世界风云变幻的历史条件下,公务员政治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宗旨的体现、党的执政意图的实现、党的执政使命的完成、党的执政地位的维护。因此,公共管理专业大学生尤其是立志履行公共职务的大学生,应该接受作为一名公务员必须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遵循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基本职业道德规范,还应初步具备公务员的思想政治素养尤其是政治素养,要有崇高远大的政治理想、坚忍顽强的政治意志、完整成熟的政治理论、敏锐高超的政治洞察、深厚扎实的政治道德。
  专业课类任课教师应该根据公共管理专业本科学生毕业后主要履行公共职務的就业去向和职业特点,紧紧围绕理想信念、初心使命、政治站位、两个维护、忠于宪法、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职守、保守国家秘密、遵纪守法、依法履职、清正廉洁、公道正派、群众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做人做官、人民公仆、党管干部、任人唯贤、以德为先、权为民所用、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社会公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等关键词,挖掘所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努力培养能够在公共部门任职尤其是能成为“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的公共管理专业大学生。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http://cpc.people.com.cn/n1/2019/0319/c64387-30982249.html[EB/OL].
  [3]https://www.tsinghua.edu.cn/publish/newthu/newthu_cnt/about/about-2.html[EB/OL].
  [4]https://www.ruc.edu.cn/intro[EB/OL].
  [5]http://edu.people.com.cn/n1/2019/0628/c1006-31202734.html?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EB/OL].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以行政法比例原则第一案为例,探討在高校法学课堂中开展对话式互动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与框架结构,在此基础上设计实施方案与具体步骤。希望通过上述研究与实践,能够探索出一种可行且高效的行政法教学模式。  关键词:比例原则;对话式互动;设计思路;组织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12-0073-04  Abstract: Ta
期刊
摘 要:文章以不动产评估为例,探讨如何能在资产评估人才的专业课程培养中,提升其实践能力,将理论与实践更好地融合。讨论了一种“三层案例+实践教学”的多层次评估人才课内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典型教学案例”、“教学讨论案例”和“实验教学案例”体现了从学习、思考到运用的递进式学习方式演变过程。而“实践教学环节”则选择合适的评估项目,让学生亲身体验包括现场勘查、收集资料在内的评估项目全过程,实现教学与实践的真
期刊
摘 要:对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目前的建设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实训基地在制度模式等方面的短板,并针对短板部分开展诊改研究,并给出实训基地建设的具体案例,依托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交通技术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论述实训基地建设中校企合作、资源共享和社会开放功能,结合“一带一路”建设,即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及其建设的新思路,提出职业教育国际化这一新方向。  关键词:实训基地;探究及实践;“一带一路”  中图分类
期刊
摘 要:文章以易班平台为例,以高校网络意见领袖为研究对象,首先基于问卷调查法对其现状进行实证分析。其次,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阐述高校网络意见领袖发挥正向作用面临的一些问题。最后,就易班建设过程中如何发挥网络意见领袖的积极作用,从多渠道挖掘、软硬件培养和长效沟通机制三方面提出培育和引导对策。  关键词:网络意见领袖;易班;现状;引导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装配式建筑是未来建筑产业的发展趋势,培养该行业的应用型人才以解决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人才紧缺问题,是当下建筑类院校的一项重要责任与使命。因此,建筑类高校应积极构建与建筑产业链对接的专业集群,面向建筑产业的全生命周期,探索一种满足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制定科学、合理、适应当前产业发展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采用脚手架式的教学方法,培养适应产业升级和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关
期刊
摘 要:建立以更新理念、整合资源、协调配合、推动创新等为标志的教师教学发展支持体系是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工作的必然要求。学生中心的教师教学发展支持体系要基于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特征以及驱动因素的分析进行构建,系统化地从政策制度、教师培训、教学评估指导和改进、信息化支持平台、创新环境构建五个方面着手,开展“五联动式”实践,以高校为支持主体,解决教师个体发展动机不强,高校推动教师教学发展及教学创新力度不够等
期刊
摘 要:因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高校都采用了線上教学,开展远程授课。随着疫情的好转,开学在即,特殊时期的线上教学与疫情过后的课程建设有机衔接是高校教师即将面临的考验,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以“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为例,对此进行探索研究。  关键词:线上教学;课程建设;有机衔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11-0046-04 
期刊
摘 要:高校专业课程的思政育人作用体现在其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念,它以专业知识为载体,是知识传授与价值影响的有机结合。实践教学作为专业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应当呈现出与理论课程相协调的价值取向,并同样承担起思政育人的职能。文章基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职业导向”的特征,以“职业价值观”为切入点,探讨如何引领学生建立职业理想、培育积极的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实现“思政育人”的目标。  关键词:课
期刊
摘 要:一流本科教育的重要标志是培养出一流人才。一流专业是培养一流人才的基本单元。提高一流专业的人才培养能力不仅需要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活动、先进的育人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文化等,更需要学生的全程深度参与。论述了一流专业建设的基本内涵及其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对标一流专业建设要求分析了浙江农林大学农学专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思考,为涉农高校创建一流专业教育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围绕深化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中心目标,搭建专业课程群平台建设,打造本科创新实践教育的专业样板。从创新创业模式的课堂引入、灵活课程群的建设、课程内容的多元考核、创新创业活动的奖励机制科学制定四个方面着手,切实将专业课程群建设打造成“双创”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关键一招。实践证明,利用多层次评估反映出专业课程群的推行对学生专业成绩以及学科发展的提升均有一定的积极效果,通过载体创新以及将来“互联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