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材料学专业的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ngyuzh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新工科建设为背景,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分析了专业背景及存在的问题,根据新工科的要求,结合国家新材料发展、上海产业化以及学校的定位等进行分析。提出材料科学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路和措施。
  【关键词】新工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  创新能力培养
  【基金项目】该项目得到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学建设项目(x201905001)、国家自然基金项目(51603120)的支持。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7-0124-02
  新工科的内涵是以立德树人为引领,以应对变化、塑造未来为建设理念,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为主要途径,培养未来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具有战略型、创新性、系统化、开放式的特征[1-2]。2017年,教育部提出新工科人才的新要求,即“工程科技人员具备更高的创新创业能力和跨界整合能力”。
  智能材料、新能源材料、3D打印技术……材料领域的产业发展日新月异,新材料作为国家十大重点领域,预计2025年“新材料”领域人才需求总量达1000万人,但总缺口超过400万人[3]。从人才需求可以看出,除了新兴的信息技术产业需求量比较大,电力装备和新材料是需求比较大、空缺較多的行业。新时代呼唤“新工科”人才,人才需求不仅是数量上,更需要面向新兴产业和区域发展的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的结构和质量。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的加速进行,现代工程实际问题的复杂性和涉及的不可预见因素往往超越现有的工程解决方法和标准、单一的学科知识领域甚至技术范畴,目前的教育在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结构性短板等问题。
  本论文结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相关学科和工程教育专业以及“新工科的特点”,对专业在学生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上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
  一、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材料专业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是上海地方性高校,目标是培养了解国际规则、具备综合能力、拥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奉献精神的高等工程应用人才。而目前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不够强、创新能力比较弱等问题,教育与产业结合、与企业合作程度不够紧密,使目前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体系相对陈旧、知识更新相对缓慢,不能跟上时代的需求,同时教师重视科研等基础研究,而工程实践和背景相对较弱,难以应对快速新材料发展过程中新的工艺、设备以及新材料生产和应用的需求。
  结合新工科以及工程教育认证对人才的需求和学校的定位,提出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本专业以先进制造业和新材料为专业背景,注重与化学、机械、微电子、信息等领域的交叉渗透,以金属材料和表面工程为重点;注重培养学生新材料开发和设计、材料改性、材料性能检测和失效分析的能力;培养具备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能在材料的制备、加工成型、结构研究与分析、材料表面工程、新材料开发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技术开发、技术改造、产品质量控制与分析、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等工程应用型人才[4]。
  因此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建设需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结合国家和上海的发展需求,提出培养目标。在新工科背景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建设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何结合目前国家战略的发展和应用的需求(材料、能源、信息),进行课程体系的设计、课程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培养模式进行探索。
  二、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材料类专业综合改革的具体路径和措施
  (一)培养目标
  新材料的技术被称为“发明之母”和“产业粮食”。新材料产业是当今世界各国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新材料技术对其他领域的发展起着引导、支撑和相互依存的关键性作用,是最具推动力的共性基础技术。具有优异性能或特定功能、应用前景广阔的新材料已成为发展信息、航天、能源、生物等高技术的重要基础材料。国外及中国多个国家非常重视材料的开发与研究。
  跟踪国家战略,面向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需求,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国家中国制造2025明确新材料是十大重点领域,“中国制造2025”战略,就是调整产业结构,向产业链中高端转移,进而实现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上海作为我国建设中的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努力推进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走在全国乃至世界前列,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其中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产业在全球城市中排名第一。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校所在地松江位于“G60科创走廊”也鼓励推进制造业强区和质量强区的发展。因此,我们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和人才的培养目标可以结合。专业目标是以金属材料和表面工程为重点;注重培养学生新材料开发和设计、材料改性、材料性能检测和失效分析的能力;培养具备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能在材料的制备、加工成型、结构研究与分析、材料表面工程、新材料开发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技术开发、技术改造、产品质量控制与分析、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等工程应用型人才。
  (二)构建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
  建立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师与学生紧密结合、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学中做”“做中学”“学做结合”“重在实践”教学体系。课堂是新工科人才培养的主渠道,课堂是连接学生与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陈旧的照本宣科式的教学已不再适合当前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专业应发挥学科优势,打通科研成果与课堂教学的通道,有效地将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让实验室里、研发中心、生产一线的科研成果、前沿知识变成“活教材”,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学得深、吃得透。
  课程体系建设更加完善和系统。(1)通过设立模块化课程体系(公共必修、平台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职业素质拓展等),解决之前存在的各自传统的学科优势,二级学科设置课程,专业基础受局限、被弱化、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技术课程容易被混淆的问题。(2)课程设计中注重课程内容交叉综合,1+N=?“新工科”人才培养指向的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如今“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在课程中应该将计算机引入课程体系。与其他学院的课程内容交叉,如电子通信(互联网+、AI技术)、自动化、艺术设计等交叉。(3)面向产业的特色课程。开设的课程既要满足传统材料学专业,又有创新的课程,如前沿性课程、面向汽车、分析检测等不同领域开设特色课程。(4)工程经验教师队伍建设。目前工程经验教师少,对于实际工程问题不清楚。(5)构建工程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课程实践教学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满足新工科的专业素养和通识教育面向应用的现实要求。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创新教育就是通过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创造新的、有用的思维产品的能力。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我国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并不是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简单叠加,而是在理念和内容上实现了对创新教育或创业教育的超越。构建学科竞赛体系,鼓励学生参加学科和创新创意大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参加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等)和团结能力。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知识竞赛、创新创业项目,鼓励学生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动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三)构建产教融合校企育人平台,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学校、学院协助广泛搭建实践育人平台,为学生提供课程实践能力训练和创新创业的空间。结合学院教师承担研究项目,提供学生实验室平台、实践基地,在本科二年级开始学生可以加入教师研究团队,进行动手能力、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的培养和专业知识的运用,课本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更好地培养专业素养;以企业研发项目为载体、在具体工程项目实践中培养学生研发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参与教师横向课题的研究,一是可以了解实际应用需要解决的问题,二是给学生接触企业提供条件,如企业课题需要解决腐蚀和防腐的措施、表面强化、无损检测等,可以使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實际应用相结合,把专业知识灵活应用。
  聘请企业工程背景专家为兼职教师或是派遣教师进入企业接受培训和挂职锻炼,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对于大部分的专业教师来说,80%是高校直接毕业参加工作,专业能力比较强,但是由于缺少实际的工程应用条件,这方面能力比较欠缺,因此,专业教师队伍里边引进部分在公司任职的全职工程技术人员作为教师或是兼职教师,根据专业特色和背景,展开教育。
  采用与企业合作的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协同育人等模式。可以根据专业特色探索满足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培养材料行业紧缺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为学生的实习和就业搭建更好的平台,也为材料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为材料行业升级发展做出贡献[5]。
  三、结语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材料学作为传统专业需要从学校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改革创新,才能实现新工科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和学生综合素养的目标,培养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顾佩华.新工科与新范式:概念、框架和实施路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6):1-13.
  [2]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程院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2.0 的意见[Z]
  [3]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中国教育部、人社部、工信部联合印发,2016年12月27日
  [4]何妍,朱天晓,刘芬,罗太安,那兵.新工科背景下材料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四位一体视角[J].教育教学论坛,2019(46):49-50.
  [5]周娟,樊湘芳,郭棣彬.基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材料成型及控制[J].教育现代化,2016-6(16):6-7
其他文献
【摘要】《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是药学专业群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校企合作紧密的课程,重在培养学生技术技能。我院药学专业是省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之一,重在校企专业、课程共建,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点内容。本文以药学专业课程《药物制剂技术》工作手册式教材的改革探索中能力点溶液型药液的配制为例,以期示范工作手册式教材改革中的具体要求,真正做到培养技术技能复合创新型人才的课程改革目的。  【关键词】现代学
期刊
【摘要】针对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传统课程教学模式把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割裂开来,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证的问题,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项目设计为主线,利用“学-做-拓展-实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设计一套较为完整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案例体系,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师和学生较好地掌握计算机实践类课程高效的教与学的方法,切实提高设计能力、实践能力、创新
期刊
【摘要】新时代立德树人思想揭示了教育的根本任务和中心环节,深入理解立德树人中“德”的基本内容: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批判性继承,党领导人民在各个时期创造的文化,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线:中国精神;六种特征,即普遍性和特殊性、继承性和开创性、先进性和时代性,有助于我们更好理解和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  【关键词】立德树人 新时代 基本内容 特征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要】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文化在思政课程中的融入,不仅促进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是培养并且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立足点,同时也提升了思政課内容贯穿于职业院校英语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使教学内容更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并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和高尚情操,对强化学生的意志力,磨砺他们的品质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所以,深入地探讨与研究传统文化在思政
期刊
【摘要】为了评估智能手机APP在植物学野外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在传统实习手段的基础上结合现代APP软件技术,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来评估教学效果。结果表明,智能手机APP不仅可以显著提高实验组学生的实习质量,还能激发学生的实习热情和自主创新实践能力。  【关键词】智能手机APP 植物学 野外实习 统计分析  【Abstract】To assess the applicati
期刊
【摘要】《生物工程综合大实验》是生物工程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核心课程,是对生物工程专业基础知识的概括和综合应用,直接对接企业实际生产需求。本文对《生物工程综合大实验》现状进行了分析,对模块化教学改革趋势进行了介绍,对模块化教学方法在《生物工程综合大实验》中的应用进行了经验总结。  【关键词】模块化教学 生物工程综合大实验  【基金项目】本文受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资助。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从思政工作视角,通过对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11个导学团队33名研究生导学助理的实证工作发现,导学助理在推动构建和谐导学关系、建设和谐导学团队、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研究生 导学助理 导学关系 导学团队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7-0060-02  在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时,导学关系
期刊
【摘要】高职院校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开展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顺应时代的需要和发展,对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和未来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与英语课程融合实践的前期研究,旨在为实施方案的指定提供可靠的研究基础。研究组针对研究问题,对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英语教育、商务英语、旅游管理三个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了问卷调查及学生访谈。采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Pears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需要教师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培养,特别是批判性思维方式,它是国家、民族想要长远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种思维,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提高对培养学生批判性阅读能力的重视程度。笔者以高中英语教材作为入手点,通过深入研究文本,从英语文本中解读出批判性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批判性阅读能力的目的。基于此,本文将简要概述批判性思维和批判性阅读能力的概念
期刊
【摘要】我国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即是农村教育,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会直接受到农村教育信息化程度的影响。因此对于农村教师而言,应当把握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不同挑战。我校地处边远地区,受地域、人文等各种条件制约,唯有通过信息化,才能使学生拓宽视野,提高学业水平,得以全面发展,使我们教育工作者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技能,缩小差距,实现教育教学现代化。本文就此对农村初中英语信息化教学相关内容进行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