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道衍禅师是明代著名佛学家,他一生云游四方,老年时做了庆寿寺的住持。 一天早上,道衍禅师到后山散步,看到一个小和尚正在砍柴,只见他挥汗如雨,但砍柴的效率非常低,一根手臂粗细的树枝,平常人砍三两刀就断了,可他要砍几十刀才行。道衍禅师疑惑地问:“你没有磨刀吗?”那小和尚一见师父来到跟前,连忙停下来施礼说:“师父,我的确没有磨刀,我认为磨刀是一种贪图省力的偷懒之举。”道衍禅师纳闷儿地问:“为什么呢?”小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衍禅师是明代著名佛学家,他一生云游四方,老年时做了庆寿寺的住持。
一天早上,道衍禅师到后山散步,看到一个小和尚正在砍柴,只见他挥汗如雨,但砍柴的效率非常低,一根手臂粗细的树枝,平常人砍三两刀就断了,可他要砍几十刀才行。道衍禅师疑惑地问:“你没有磨刀吗?”那小和尚一见师父来到跟前,连忙停下来施礼说:“师父,我的确没有磨刀,我认为磨刀是一种贪图省力的偷懒之举。”道衍禅师纳闷儿地问:“为什么呢?”小和尚说:“砍柴与修禅一样,都需要耐力来坚持,如果把刀磨得那么锋利,岂不是一种缺失耐力的体现?我又如何能从中悟出佛道呢?”
道衍禅师微微点头说:“你把佛道放在这么重要的位置,日后你一定能有所修为,你也将会云游许多地方,为师给你一个建议,你云游各地时都爬着走,不要站起来用双腿走,你觉得如何呀?一路艰难爬行,应该更能体现出你的坚持与虔诚。”小和尚听后,“扑哧”一声笑了,说:“师父,足行于道,手执于事,何苦手足并用去云游呢?这算哪门子坚持,这是闹笑话吧!”
道衍禅师这才哈哈一笑说:“是呀,器利于刃,刃利于事,故意以无刃之刀砍柴以示坚持不懈之德,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执迷?”
小和尚一听,脸立刻红了,告别师父下山磨刀去了。
选自《决策探索》
素材解读
利刃砍柴不是偷懒,钝刀砍柴也不是坚持,遵循万物的本真原理,认认真真去完成就是最好的,这才是最朴实的天地玄机,真禅佛理。
适用话题
真理、错误的坚持、遵循万物之理
其他文献
一天晚上,到了睡前故事时间,我给孩子讲了一个关于他外婆抓贼的故事。孩子一边听一边饶有兴致地询问细节,听完两遍故事了孩子还意犹未尽,央求我再讲最后一遍。“简直太有趣了!”孩子不禁感叹。 没错!不仅有趣还让人难忘。那时的我还不到10岁,时至今日过了20多年,但是妈妈抓贼的场景在我的记忆当中仍然历历在目。 一天下午,一个灰头土脸、头发凌乱的男人坐在我们家门口对面的田埂上,一边盯着我们家的房子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 端午节还称午日节、龙舟节、浴兰节、诗人节、端五、重五、重午、当五汛、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屈原日、女儿节、地腊节、龙日节、灯节、五蛋节、解粽节、端礼节等。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过端午
指点迷津 阅读报刊费时不多,见到的文章类型却很多,可以学到的东西也多。 读报刊时,我们要多想想哪些内容或形式可以用到写作中,在写作时加以借鉴。这样,我们就在读与写之间建立了一条相辅相成的通道,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看报刊,学写作(一)》中介绍了“看报刊,做剪报”“看文题,学拟题”“看文句,学表达(引用精美文句,学习修辞手法)”三种训练方式,本期继续向大家推荐另外三种训练方式。 一、学习主旨
都说人生是一场有去无回的旅行,当分别的终点将至,哪怕再不舍,我们终将把那些眼泪和欢笑留在过去,尘封于记忆深处。 临近毕业,分别的气息越来越浓。我们却一如既往,每天傻乎乎地形影不离,亲密无间。然而那次争吵,因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我们却闹得不可开交。 中考的前一天,走到校门口的我回头看了看这个装满了我三年喜怒哀乐的地方,心中满是即将踏入考场的忐忑不安,却意外撞上了身后的那道目光。 是她!那个一
早上进教室,发现早到的同学都在补作业,我默默地拿出字帖练字。“石靖,你给我讲道题呗!”后桌用笔戳了一下我的背,怪疼的,但我很高兴,因为很少有人问我问题。我笑了笑,讲得特别卖力,可他总说听不懂,我讲了三四遍,自己都开始犯糊涂了,就这样一直讲到早读,我没练成字,心里却美得不行,甚至有些得意。 之后,跟往常一样上课聚精会神,不过还是有些地方听不懂,追着老师问,一直追到办公室。“老师,为什么三角形三边—
我从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开始,对眼中的世界有了全新的领悟。有时语言简朴,却有真情实感;有时表达奇异独特,却能形成自己的风格。取悦别人的写作不是完美的,表达你想表达的,对于我来说,就足够了。 ——高依迪 新生代感言 “看花寻径远,听鸟入林迷。”我热爱文字,以全新的视角领悟,收获心灵的滋润。 应试类作文是我们初巾生作义的主流。我们背诵好词佳句、组织文章结构,表达追求简洁规范,可从另一角度说,很多作
又见 秦立婷 题目 也许正如曾翻过的山,又见时,它已换了衣装,而我也已经得起风霜。 我们曾疯跑过的街巷、造訪过的景点、居住过的老宅、驻足仰望过的树冠、细心翻阅过的书、擦肩或相伴过的人……生活中有太多人、景、物、事,又见时,他们大多已变了模样,你对此做何感想? 请以“又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我总是把写过的东西胡乱放在某个角落,时间久了便忘了。偶然有一天,我在角落里发现一
一 “嘟——”裁判一声哨响,比赛正式开始。 江博的班级正在和他们的死对头四班进行一场激烈的篮球赛。 争夺极其激烈,四班篮球队员们的身高优势明显。江博的好友张弛好不容易突出重围,三步上篮刚要投球,四班的大个子冲过来一下子将球“盖帽”,又迅速抢走,冲向对面的篮板。 场下的啦啦队声音越来越弱,好像已经认定了这场比赛的结果。 可江博他们不敢懈怠,紧盯死守,试图扳回比分。作为主力控卫的江博,一次次
在澳大利亚悉尼市,有这样一家奇怪的超市:超市没有收银员,里面的商品都没有价签,顾客可以随意拿走货架上的任何商品,然后随心所欲地支付款项,想付多少钱就付多少钱,甚至不付钱也可以。 这家超市的店主叫罗尼·肯,是一位年近古稀的老妇人。罗尼·肯退休前曾是国家粮食署的官员,她心里非常清楚,虽然澳大利亚物产丰富、粮食充足,但有不少居民都不珍惜,平均每个家庭一年要倒掉半吨食物。与此同时,澳大利亚仍有六分之一的
不知从何时起,“家”在我的眼里成了“牢笼”的代名词,我一心只想逃离。只要离开家,去哪里都可以!终于,我迎来了社会实践。出发前,我以为自己会像小鸟一样迎来向往已久的自由,但离家几日,我快被排山倒海般的思念湮没了。家,到底意味着什么? 早上,我随着队伍到社会实践训练基地的食堂吃早饭。这座欧式的建筑让我仿佛来到了福建,那里的建筑也是这样:欧式的大门、扇形的拱窗、灰白的墙壁和浅红色的屋瓦,清新高雅。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