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旬邑县的唐家大院分析关中传统民居的平面布局、建筑的型制及装饰元素特点等分析关中传统民居的建筑型制与装饰艺术的文化内涵总结关中传统民居建筑与关中传统文化的关系,将关中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理和传统文化与现代美学观作为指导,设计出符合新时代具有强烈民族地域风格的新民居风格,改变当代城乡社区混乱的民居建筑风格现状,形成有文化底蕴,地域风格明显的新时代民居建筑。
关键词:关中民居;建筑装饰;雕刻艺术
中图分类号:TU241.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3-000-01
一、关中民居建筑的空间组织形式
关中地区号称“八百里秦川”,这里地势平坦,这里的民居规划受到传统文化影响,民居规划比较规整,结构对称,村落内部道路笔直、较宽大,视野开阔,街道纵横,院落临街而建,街道成为有效的交通组织将各户联系在一起组织,成为户户相邻,家家相连,成片的民居院落形成居住群落、聚落。在庭院的布置上具有关中特色“房子半边盖”的习俗,也就是采单坡屋顶,院落组成包括三合院、四合院等民居形式,由于内向的单坡建筑围合的院子山墙高大,形成院子封闭、厚重的建筑个性,材料上用青砖、青瓦和黄土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精致的雕刻艺术让整个建筑看起来比较浑厚精致,整个院落较为统一。院落的布局上外部围合紧密封闭,院内空间灵活通透,沿街一般为高墙不开窗或者开小高窗,各房间采光窗户都是向院内开设,庭院一般很少种植林木花草,偶尔会在局部一隅点缀花木。在庭院内部四周设檐廊而形成庭院内部的回廊,方便院内交通,分隔空间,这样的处理便于雨天排水,同时增加室内空间的层次,让庭院空间更为丰富。
在院内的室内空间尺度上受到院落结构布置的影响,基本上院落的宽度一般为9-10米,院落的长一般为20米左右,院内的房间中正房和门房开间的开间一般为3 m, 对于居中位置的房间一般会有扩大开间的做法, 房屋的进深一般5-7m。前庭和后院的布局受到用地面积的大小形成不同的室内空间,民居建筑的层高(梁底)一般为 3-4 m,房屋的屋脊高度一般在4-6m左右。
唐家大院历时43年,共建庭院87院,做东面向,面对远山,前为深沟,视野开阔,门前古道,交通便捷现在仅存院落三座,从仅存的三座房屋建造布局基本符合上述关中传统民居的这一特点,据传所用的木料都是来自几十里外的万寿沟采伐,所用石材也是出自万寿沟,其中一座石山都被采完,当时在唐家村云集了大量的省内外优秀工匠,通过对每座房子上的精美绝伦的雕刻纹饰,及工艺精湛彩绘艺术的研究,会发现当时的民居的豪华程度在当时基本快达到皇家建筑的标准了。
唐家大院的每个院子分为前厅、中厅、后厅三座房屋。前厅为门厅,一般用来放置农具、车辆等。中厅一般用来待客,议事和祭祖等。后厅为两层楼房,底层由长辈居住,二层为绣楼。绣楼是待字闺中少女的住所,屋内布置典雅庄重,琴棋书画用品一应俱全。
二、关中民居建筑的装饰特点
关中民居建筑的装饰艺术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装饰所表现出独有的装饰特点,注重建筑结构部位的局部重点装饰,在建筑上凸显建筑的结构之美。在建筑上将功能与装饰进行完美结合,在建筑的总体上保持简洁朴实传统思想,重点装饰的部位一般有墙的腰颜、门头、斗拱,雀替、屋脊等重点部位,装饰的目的一个是美化空间,同时经过装饰对原有的结构部位起到保护作用,关中民居的色彩一般受到环境的影响,以青砖的灰色和黄土色为主,局部采用纯度较高的色彩进行点缀彩绘。在关中民居的建筑色彩主要受到秦汉文化的影响中多呈现的是黑色, 通常门窗及家具多为黑色,近代家具转为暗红色居多。关中民居装饰纹样表现在砖雕、木雕和石雕, 特别注重门楼的装饰, 视门楼装饰为住宅的颜面。文字和匾额在室内也占据重要位置,往往是体现主人的核心价值观和生活态度的,所用文字大多体现励志、福寿、吉祥、警示等寓意内容。
在唐家大院的北面2院为两进三院相毗连的庭院。其中两院各分前厅房、中厅房和后厅房3座房。前、后厅房均为两层,中厅虽有一层,但与前后厅房同高。厅房之间均为对檐厢房。屋顶脊卧兽飞,檐牙高啄,钩心斗角,墙壁为水磨石、砖,嵌以木、砖、石雕,精美细致,巧夺天工。庭院中全部上覆铁网,网下原本应悬铃铛为夜间防盗。整个建筑群落布局合理,浑然一体,具有北方民间建筑的鲜明特色。
在四合院,你就会看到四周房屋的门栏窗棂玲珑剔透,院子墙壁上镶嵌的砖雕“官钓图”,官员游乐,渔夫垂钓,天下太平祥和;石雕“金玉满堂图”,采用高浮雕、浅浮雕和镂空的手法,主体图案是旱莲花和玉兰花,取“金玉满堂”之意,象征唐氏家族财源茂盛。石雕“富贵长寿图”,采用中国民间传统的雕刻手法,精雕细刻出牡丹花、寿节鸟等,蕴含“长寿富贵之意”。唐家大院里无论是木雕、砖雕,还是石雕,都雕刻得非常细腻。雕刻的人物生动逼真、惟妙惟肖,雕刻的奇花异草栩栩如生。目睹这一切,你就会由衷地发出感叹。
当年的能工巧匠们把苏州园林建筑的典雅秀丽和北方四合院建筑的规格精致巧妙的融为一体,创造出如此瑰丽的一座民居建筑艺术博物馆,真乃伟大的创造。唐家明清时期最初是做烟草生意起家,虽然经商但十分重视文化教育事业,在座院落处处可以看到柱牌和匾额,内容包括“春晖弥永”、“柘馆长春”、“德垂后裔”、“敕旌节孝”等牌匾。这些牌匾不但内容不同、寓意深刻,体现他们文化观和生活观,而且书法艺术精湛。
关中民居研究的空间组织与建筑装饰艺术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之所在,传统的民居院落在形式上虽然比较单一,但在建筑的使用功能比较丰富,随着现在技术与材料的进步与发展,新的建筑设计理念与建造方式的出现使得当代民居建筑发生巨大的变化,如何在新的时代传承与发展传统建筑,在平面布局和建筑装饰上创造符合体现新时代关中地域文化特色的民居院落提供线索,推动关中民居建筑的地域性文化的传承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虞志淳.关中民居解析[J].西北大学学报,2009,10.
[2]孙大章.中国民居[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5.
[3]刘瑛.关中传统合院民居院落空间的再认识[J].中国民居学术研讨会,2007.
关键词:关中民居;建筑装饰;雕刻艺术
中图分类号:TU241.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3-000-01
一、关中民居建筑的空间组织形式
关中地区号称“八百里秦川”,这里地势平坦,这里的民居规划受到传统文化影响,民居规划比较规整,结构对称,村落内部道路笔直、较宽大,视野开阔,街道纵横,院落临街而建,街道成为有效的交通组织将各户联系在一起组织,成为户户相邻,家家相连,成片的民居院落形成居住群落、聚落。在庭院的布置上具有关中特色“房子半边盖”的习俗,也就是采单坡屋顶,院落组成包括三合院、四合院等民居形式,由于内向的单坡建筑围合的院子山墙高大,形成院子封闭、厚重的建筑个性,材料上用青砖、青瓦和黄土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精致的雕刻艺术让整个建筑看起来比较浑厚精致,整个院落较为统一。院落的布局上外部围合紧密封闭,院内空间灵活通透,沿街一般为高墙不开窗或者开小高窗,各房间采光窗户都是向院内开设,庭院一般很少种植林木花草,偶尔会在局部一隅点缀花木。在庭院内部四周设檐廊而形成庭院内部的回廊,方便院内交通,分隔空间,这样的处理便于雨天排水,同时增加室内空间的层次,让庭院空间更为丰富。
在院内的室内空间尺度上受到院落结构布置的影响,基本上院落的宽度一般为9-10米,院落的长一般为20米左右,院内的房间中正房和门房开间的开间一般为3 m, 对于居中位置的房间一般会有扩大开间的做法, 房屋的进深一般5-7m。前庭和后院的布局受到用地面积的大小形成不同的室内空间,民居建筑的层高(梁底)一般为 3-4 m,房屋的屋脊高度一般在4-6m左右。
唐家大院历时43年,共建庭院87院,做东面向,面对远山,前为深沟,视野开阔,门前古道,交通便捷现在仅存院落三座,从仅存的三座房屋建造布局基本符合上述关中传统民居的这一特点,据传所用的木料都是来自几十里外的万寿沟采伐,所用石材也是出自万寿沟,其中一座石山都被采完,当时在唐家村云集了大量的省内外优秀工匠,通过对每座房子上的精美绝伦的雕刻纹饰,及工艺精湛彩绘艺术的研究,会发现当时的民居的豪华程度在当时基本快达到皇家建筑的标准了。
唐家大院的每个院子分为前厅、中厅、后厅三座房屋。前厅为门厅,一般用来放置农具、车辆等。中厅一般用来待客,议事和祭祖等。后厅为两层楼房,底层由长辈居住,二层为绣楼。绣楼是待字闺中少女的住所,屋内布置典雅庄重,琴棋书画用品一应俱全。
二、关中民居建筑的装饰特点
关中民居建筑的装饰艺术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装饰所表现出独有的装饰特点,注重建筑结构部位的局部重点装饰,在建筑上凸显建筑的结构之美。在建筑上将功能与装饰进行完美结合,在建筑的总体上保持简洁朴实传统思想,重点装饰的部位一般有墙的腰颜、门头、斗拱,雀替、屋脊等重点部位,装饰的目的一个是美化空间,同时经过装饰对原有的结构部位起到保护作用,关中民居的色彩一般受到环境的影响,以青砖的灰色和黄土色为主,局部采用纯度较高的色彩进行点缀彩绘。在关中民居的建筑色彩主要受到秦汉文化的影响中多呈现的是黑色, 通常门窗及家具多为黑色,近代家具转为暗红色居多。关中民居装饰纹样表现在砖雕、木雕和石雕, 特别注重门楼的装饰, 视门楼装饰为住宅的颜面。文字和匾额在室内也占据重要位置,往往是体现主人的核心价值观和生活态度的,所用文字大多体现励志、福寿、吉祥、警示等寓意内容。
在唐家大院的北面2院为两进三院相毗连的庭院。其中两院各分前厅房、中厅房和后厅房3座房。前、后厅房均为两层,中厅虽有一层,但与前后厅房同高。厅房之间均为对檐厢房。屋顶脊卧兽飞,檐牙高啄,钩心斗角,墙壁为水磨石、砖,嵌以木、砖、石雕,精美细致,巧夺天工。庭院中全部上覆铁网,网下原本应悬铃铛为夜间防盗。整个建筑群落布局合理,浑然一体,具有北方民间建筑的鲜明特色。
在四合院,你就会看到四周房屋的门栏窗棂玲珑剔透,院子墙壁上镶嵌的砖雕“官钓图”,官员游乐,渔夫垂钓,天下太平祥和;石雕“金玉满堂图”,采用高浮雕、浅浮雕和镂空的手法,主体图案是旱莲花和玉兰花,取“金玉满堂”之意,象征唐氏家族财源茂盛。石雕“富贵长寿图”,采用中国民间传统的雕刻手法,精雕细刻出牡丹花、寿节鸟等,蕴含“长寿富贵之意”。唐家大院里无论是木雕、砖雕,还是石雕,都雕刻得非常细腻。雕刻的人物生动逼真、惟妙惟肖,雕刻的奇花异草栩栩如生。目睹这一切,你就会由衷地发出感叹。
当年的能工巧匠们把苏州园林建筑的典雅秀丽和北方四合院建筑的规格精致巧妙的融为一体,创造出如此瑰丽的一座民居建筑艺术博物馆,真乃伟大的创造。唐家明清时期最初是做烟草生意起家,虽然经商但十分重视文化教育事业,在座院落处处可以看到柱牌和匾额,内容包括“春晖弥永”、“柘馆长春”、“德垂后裔”、“敕旌节孝”等牌匾。这些牌匾不但内容不同、寓意深刻,体现他们文化观和生活观,而且书法艺术精湛。
关中民居研究的空间组织与建筑装饰艺术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之所在,传统的民居院落在形式上虽然比较单一,但在建筑的使用功能比较丰富,随着现在技术与材料的进步与发展,新的建筑设计理念与建造方式的出现使得当代民居建筑发生巨大的变化,如何在新的时代传承与发展传统建筑,在平面布局和建筑装饰上创造符合体现新时代关中地域文化特色的民居院落提供线索,推动关中民居建筑的地域性文化的传承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虞志淳.关中民居解析[J].西北大学学报,2009,10.
[2]孙大章.中国民居[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5.
[3]刘瑛.关中传统合院民居院落空间的再认识[J].中国民居学术研讨会,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