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肖像外交大使”:我不愿沦为皇帝新衣的裁缝

来源 :影响力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ong14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访袁熙坤先生是在夏天。午前11点钟左右正是阳光最为灿烂的时候,不得不到户外的人们都会选择阴凉处,而袁熙坤却要脱了上衣,走到太阳底下去晒。他说这已经是他多年的习惯了,好天气的时候,每天晒10多分钟的太阳,他以这种方式接受着大自然的抚慰
  
  有人说,命运之神太眷顾袁熙坤了——他出身名门,父亲是我国著名国画家袁晓岑,让他有机会在众多的艺术家中脱颖而出。袁熙坤则说,其实就像渔民的孩子不一定都会水,更不一定就是游泳健将,家庭只能给人一个早期的成长环境,随后漫长的路还得自己走。
  那么袁熙坤走过的是怎么样的一条路呢?他的艺术魅力来源于何处?对此,袁熙坤有着十分清晰的表述:
  “我从小就对动物画着迷,我热爱大自然。在那个人与人混乱争斗的年代里,我重返大自然,在西南边疆的密林里,过着鲁滨逊式的生活,完全沉浸在动物画的创作中。各种动物天然的造型、色彩、线条以及‘个性’之美,是大自然所创造的奇迹。使我的心灵产生出激情的火花,使我的灵魂受到陶冶,使我在画笔下不由得深深地倾注了对动物和自然的爱恋,忘却了人世间的荣、辱、炎凉。渐渐,有一个信念逐渐清晰、坚定:应该使人们发现动物的‘美’的形象,使人们感受到自身与自然的关系,从中得到自然的悟化和启示。这是动物画家的天职。”
  袁熙坤在西南的密林里度过了整整六年的时间,在大自然中他怡然自得:他曾与老虎狭路相逢过,却有惊无险的得以虎口逃生。与虎的奇遇给了他一次永远的心灵震撼,因为他感悟到,虎虽然是兽中之王,但却依然严格遵守着自然的法则;他曾经细致的观察过蜜蜂,并悟化到:人类曾认为那是个“母权社会”,这全是误会。蜜蜂有一个非常平等的世界,所有的工蜂凭他们独特而相通的蜂舞,权利平等地决定所有大事。而且每一只工蜂都在勤恳地劳动,绝没有一只蜜蜂是专为监视其他蜜蜂而生存。而在阶级社会里,人类就产生了这种不酿蜜的同类。
  正是这许许多多的观察和思索,激发了袁熙坤创作的激情,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激情,我们才看到了包括《山君之风》在内的诸多可以传世的动物肖像画。袁熙坤曾把《山君造像》的限量印刷品送给许多他为之绘过肖像的政要名人,而这些画后来经过挑选,以《动物速写》为总题目出版,给读者带来了惊喜。
  
  辉煌
  神奇画笔沟通世界
  
  从为动物绘肖像画,到为各国政要绘肖像画,袁熙坤有了一次飞跃。
  2000年4月,江泽民主席访问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期间,将袁熙坤为以色列总理巴拉克和巴勒斯坦总统阿拉法特精心创作的两幅肖像以江主席的名义赠给以、巴两国领导人,两国领导十分高兴,称赞作品笔法洗炼,形象逼真,体现了画家深厚的功力和独特的风格,并深表感谢。而这在袁熙坤被称为“国际肖像外交大使”的生涯里,只不过是小小的浪花一朵而已。
  用自己神奇的画笔沟通世界,袁熙坤开始于1991年7月。当时的东京烈日炎炎,手提着深色大提包出现在首相办公楼的袁熙坤引起了探访首相官邸的几十位记者的注意,他们都好奇地围拥上来,打听他是谁。
  袁熙坤回忆,一见面,穿着藏青色西装的海部首相就握着他的手,用中文说:“你好。”仰慕中国文化,喜欢中国画的首相在半个小时的绘画过程中配合得非常好,他看着墙上挂着的一幅画,一动不动地盯着。为了放松,海部首相幽默地说:“按中国人的说法,我的脸有福相。”袁先生也开玩笑地回答说:“对,牛大的力气不如芝麻大的福气呀!
  这是海部首相有生以来第一次请人为他画水墨肖像,也是袁熙坤第一次为政要画肖像。给海部首相画像有很大的难度,他长着一张娃娃脸,总是微笑,脸部结构变化很微妙,长相又和那时的钱外长有几分相像,如果把握不好,画得有误差,很可能让别人认错,袁先生说当时真怕把海部首相画成钱外长。
  中国有句话叫“一发而不可收拾”。为日本的海部首相画过肖像画后,袁熙坤开始了他创作写生水墨肖像的“肖像外交大使”生涯。至今他已为160多位世界风云人物及知名人士创作写生水墨肖像或雕塑。灵犀所至,皆入画来。其利器神功,让加利的外柔内刚、普京的犀利敏锐、克林顿的坦诚洒脱、施罗德的老成正派、曼德拉的刚毅安详,一个个灵魂与貌相轮回互转,栩栩而来,大有永久作亘之韵。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欣赏着自己的画像说:“国际上曾有很多人给我画过像,这是我最满意的一幅。”
  


  个性
  我不愿沦为皇帝新衣的裁缝
  
  有人说:阅读袁熙坤的雕塑,给人的印象首先是与众不同,雕塑身上总是留下了斑斑驳驳的笔触痕迹,但是,就是这些粗犷的雕塑给人一种情感。袁熙坤也说自己的雕塑是有体温的。
  雕塑的温度来自何处?“一个人最重要的,是找到完成自我的道路。要敬人畏天,常怀感激之情,即便是万物兼备,也少索取,多奉献。这样,在大自然和国际文化的天地间,才会给人快乐。”袁熙坤如是说,“艺术是直观的,科学才是分析,造型艺术家不能矫揉造作,要简明率真,我的标准是专家点头,群众叫好,我不愿意沦为皇帝新衣的裁缝。” 这大概就是最好的回答了吧。
  2004年,正值邓小平同志百年诞辰。一尊小平同志青铜雕塑引起了各界的关注。只见小平同志安详地坐在一把藤椅上,双腿悠闲地搭放在一起,右手夹着一支纸烟,深邃的目光远眺前方。这是袁熙坤为纪念小平同志百年诞辰的作品。不久,这尊雕塑陆续刊印在各重要报刊,或以封面形式,或被制成邮品。
  原来,有一天,年满60岁的袁熙坤站在金台艺术馆名人肖像厅,看着这些各国领导人、各界政要的画像,他突然觉得少了点什么,因为这些肖像竟然没有一张是中国的名人。袁熙坤自问:“我怎么就不能为中国的名人画肖像呢?”于是他选择了给中国老百姓带来精神和物质最大实惠的邓小平同志。袁熙坤把小平同志曾经坐过的藤椅借来,照样子选制几十把。但是,经常是雕塑到一半的时候,藤椅承受不住近1吨的泥巴而纷纷开裂。结果,许多非常精彩的手法都难以重复。经过180天的创作,袁熙坤才奉献出这尊令世人瞩目的作品。袁熙坤对记者说:“我是怀着感恩的心情来创作这尊雕塑的。吃水不忘挖井人。一个知道感恩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
  
  圆梦
  为北京奥运当“义工”
  
  袁熙坤有一种理念:我不反对艺术家躲在象牙塔里,在有限的画幅上,以方寸之地,气象万千地表达自我。但是,我更主张一个艺术家应该用自己的艺术来回报社会,要跟群众最关注的事业结合在一起,创作的天地才会更加广阔。我认为我属于后者。
  


  早在北京申奥还处在“进行时”阶段,袁熙坤就向自己结识的包括萨马兰奇在内的100多位各国政要和知名人士发出信函,希望他们支持中国申奥。北京申奥成功后,作为一名艺术家,袁熙坤又在中国奥组委的支持下面向全球发起了2008奥运景观雕塑大赛。用袁熙坤自己的话说,如果将这次征集看作一次奥运会,参加的可以说都是国际健将,因为各国推荐的都是这个领域内高水平的艺术家。但是由于所征集入选的作品要放弃著作权,一些“宁可不要银子,也要牌子”的艺术家是在经过思想斗争后做出参加的决定。
  袁熙坤说自己这是在圆一个梦,一个艺术家的梦,一个中国人的梦。2008年不仅是北京的,也是整个中国的,同时,也是全世界的。袁熙坤完成了他一生中最大一件作品,因为他的梦与祖国和世界连在一起。
  2006年3月25日上午,袁熙坤创作的顾拜旦、萨马兰奇铜像在金台艺术馆揭幕。正在北京访问的萨马兰奇专程赶来参加落成仪式。铜像栩栩如生,将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有着突出贡献的这两位原国际奥委会主席的形象和气质,生动地展现出来。萨马兰奇当场邀请铜像的创作者袁熙坤将顾拜旦铜像复制一份,送往瑞士洛桑国际奥委会收藏。随后,萨马兰奇还在金台艺术馆参观了刚刚评选出来的全球应征北京奥运雕塑入围方案。北京奥组委非常出色的筹办工作,将使2008年奥运会成为一届出色的奥运会。对于袁熙坤为北京奥运会所做出的努力,萨马兰奇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感谢袁先生对奥林匹克做出的重要贡献,使奥林匹克与艺术结缘,对于体育在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中意义非凡。
  
  反哺
  “年度十大慈善家”中的艺术家
  
  袁熙坤从事慈善事业可谓秉承祖志,年代久远。他的外祖父退仕后和夫人一起筹措大量资金,修建寺庙及设立慈善机构,是清末云南著名的慈善家。从小在与人为善的祥和家庭氛围中成长的袁熙坤,很早就建立了扶危济困的价值观。经过刻苦奋斗成为艺术家后,袁熙坤更是经常帮助弱势群体。
  2005年12月3日,首届中国书画名家慈善献爱心义拍全国巡展北京首展开幕。袁熙坤为纪念小平同志百年诞辰创作的“世纪伟人邓小平”铜像,成为捐赠给义拍的重礼。这件艺术品,保加利亚国家艺术馆、德国柏林博物馆等世界著名博物馆和众多中外艺术品商人,都有意收藏或购买,最高报价超过50万美元,但袁熙坤谢绝了这些要求。袁熙坤除了向展览捐赠了“世纪伟人邓小平”铜像外,还将法国著名微生物学家巴士德雕像捐赠给展览。
  亚洲海啸发生期间,中华慈善总会和中国名家书画研究院在京联合举办《中国书画家赈灾大型笔会》,他第一个向笔会捐赠神骏呈祥雕塑作品。而在由北京晚报和北京慈善协会共同举办的慈善义卖中,他又是捐出了自己的雕塑。
  美国发生飓风灾害后,袁熙坤为灾民拍卖作品筹善款数十万元。
  如果你问袁熙坤先生得到过多少的勋章,他肯定一时回答不出来。其实,自2005年到2006年,单是世界性的荣誉,袁熙坤就得了三个。
  2005年,波兰共和国议会兹基斯拉夫卡拉马伽议员代表波兰文化部向全国政协委员、金台艺术馆馆长袁熙坤授予了波兰文化功勋章。5月,这位为推广波兰文化作出贡献的中国艺术家应波兰政府之邀创作的波兰爱国音乐家帕德莱夫斯基铜像在朝阳公园国际友谊林落成并揭幕。
  2005年9月12日,圣雄甘地铜像在金台艺术馆落成。塑像的作者袁熙坤在介绍他的这个作品时说:我要表现出的是,印度圣雄甘地“没有贪婪累积而发霉的脂肪,有的只是明哲的头脑和铁骨铮铮的脊梁”。在揭幕式上,印度内务部长帕提尔表示:“在美丽的公园为中国艺术家袁熙坤教授创作的圣雄甘地雕塑揭幕,是我这次中国之行的一个亮点、一个里程碑,我将永远铭记在心。”
  2006年3月,俄罗斯向袁熙坤颁发了“俄罗斯美术研究院荣誉院士”证书。
  2006年4月18日,由民政部担任指导单位的《2006年度中国大陆慈善家排行榜》在北京发布。入榜慈善家163人.共计捐赠了15.9亿元,人均捐款970万元。这是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发起的第三次中国慈善排行榜,黄如论、刘沧龙、邹锡昌、袁熙坤、古润金、李春平、汤燕雯、李书福、陈逢干、周建云获得“年度十大慈善家”称号。
  和记者谈到关于未来的话题,袁熙坤表示自己充满期望。“未来是不讲情面的,所以要适应。每当我取得一点成绩的时候,我就对大自然多一些感激,每当遇到困难时,我就少一些给它添麻烦。”
其他文献
那是一个令我刻骨铭心的日子。那天黄昏,在首都的一条人行道上,我牵引着著名战斗英雄——双目失明的史光柱,静静地穿过京城的大街小巷,与我们迎面而来的那些在夕阳中匆匆赶路的车流,那些在市场里采购着蔬菜的主妇们,那些在绿阴下絮絮私语的情侣们,没有谁能认识我们,没有谁能认识这位伟大而平凡的英雄。当我拽住三个学生模样的少年,悄声问他们:“你知道这位军人吗?你知道史光柱吗?”他们摇摇头,从我们的身边擦身而过,那
期刊
现在卖房子就像卖白菜一样!一处还没有开盘的楼盘一期计划推出300套,而目前排队等待拿号的人就已有1000多人,面对1比3严重失衡的供求比例,房子怎么可能不好卖?房价又怎能不上涨?   ──某房地产开发商说  日本国内过于炒作……不考虑对方立场就说这说那,这跟吵架无异。   ──日本前内阁官房长官福田康夫严厉批评首相小泉纯一郎坚持参拜靖国神社的行为,并表示为改善日中关系,下届政府必须解决靖国问题  
期刊
6月初,远在大洋彼岸的美籍华裔女歌手尤雁,与本刊主编刘学文一起赴新疆采风,借此机会,记者向尤雁作了短暂的访谈。提起尤雁这个名字,你或许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但是,说起《英雄》里的《飘》的插曲,很多人就会有深刻的印象,她就是第一个获得奥斯卡奖音乐提名的华人女歌手尤雁。不仅如此,她作为联合国绿色歌唱使者在全球进行巡回演唱,所到之处,异常火爆。    轻舞飞扬,她在音乐中快乐成长    尤雁出生于大西南
期刊
本刊驻新加坡办事处成立    6月27日, 美籍华人周子樱女士从本刊主编刘学文、执行主编魏荣钊手中接过聘书,正式出任《影响力人物》月刊驻新加坡办事处主任。本刊驻新加坡办事处的成立,扩大了杂志在海外华人圈的影响,标志着本刊为实现拓展海外市场的战略目标迈出了可喜一步。    山西应县县委书记接受本刊专访    7月7日上午,中共山西省应县县委书记侯新生在北京接受本刊主编刘学文的专访时说,山西应县因有木
期刊
红军长征是中华民族史和世界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您要知道红军长征的传奇故事吗?您要感受红军长征的悲壮历程吗?您要体验红军长征的艰难困苦吗?您要探究红军长征的重大事件吗?您要破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谜团吗?著名史学家石仲泉的《长征行》告诉您:历史,不能遗忘,也不容遗忘。为写作该书,石仲泉专门利用了五六年的时间,重走了红一、红二方面军的全部长征路,书中内容大抵是作者的所见所闻,这种脚踏实地用脚“走”出来的作品
期刊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如果农业经济滞后,其他都无从谈起。目前,中国新农村建设工程已经启动,这不仅是基础经济的提速,而且对整个中国的发展进步都产生了强劲的推动力。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大潮里,江苏华西和浙江慈溪的成功经验都值得关注    作为一名新华社记者,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直至今天,我到江苏华西村采访已不下于上百次;与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的交往,足足有三十五个年头了。作为
期刊
2013年年底,一场由深圳优悦传媒主办的以健康与美丽为主旨的“封面女郎·健康大使选拔赛”引起了大家的强烈关注,掀起热议狂潮。这场比赛与其他选美有哪些不同?比赛结果是否得到大家认可?比赛环节设置和评分依据是否正如赛前主办方所说“一切都遵循自然的、健康的、真实的准则进行”?且听《优悦》为您详细述说。  回顾篇:  用健康诠释美丽 让健康成为责任  大赛缘起:  健康永远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主题,也是节奏
期刊
关于养宠物,争议一直都在。有人厌恶任何宠物,有人爱宠物如己,也有人淡淡然。何为宠物?是它需要你宠,还是你需要去宠它?  养宠物固然是比不养宠物麻烦的。因为你要管理它的吃喝拉撒。尤其是小狗,每天必须要带出去遛,还得跟在它后面捡大便,还得给它洗澡,还得防止它发情去强暴别的小狗。然,这些都是不养狗的人的想法。对于养狗的人来说,这些都不算什么麻烦,因为他从中得到的快乐更多,他需要这些快乐来滋养自己的生活。
期刊
星期六的早上,郝帅发了条和女儿如意一起参加宠物嘉年华的微信。才一岁多的如意,大胆地坐骑在爸爸坚实的肩膀上,郝帅一只大手置于脖后稳稳地护着女儿的腰背。整个画面令人想起:父爱如山。  一年多前的郝帅,还没有女儿坐骑也不会有时间去参加宠物嘉年华。他肩上扛得最多的,是一个个客户找上来的广告片合同。学美术出身的他,到深圳十几年,从三维影视片的模型设计,剪辑,创意,最后变成广告导演,也算是一路夯实,小有名气。
期刊
在媒体工作的人,很少有不知道吕日周的。  即使有人一下子对不上号,再提一下电视连续剧《新星》、长篇小说及同名电视连续剧《龙年档案》,或者2002年10月17日《南方周末》的头版重头报道《吕日周真相》以及那一年轰轰烈烈的关于“媒体舆论监督”的大讨论,再加上2003年度牵动亿万中国人视线的“首届中国时代十大新闻人物”评选……一连串的媒介事件中,一个立体生动又夹杂着一些传奇色彩和悲壮色彩的改革者形象便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