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几年来,我国第三方支付市场规模发展较快,特别是与互联网金融较为密切的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我国支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方支付在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同时,也对商业银行多项中间业务收入和信用中介角色产生一定冲击,对其监管也有待进一步规范。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第三方支付;银行业务;影响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5)07-0062-04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5.07.13
一、第三方支付发展现状
(一)市场参与者众多,交易规模增长迅速
截至2013年末,获得央行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企业250家,其中,有网络支付牌照的97家,有外资背景的2家。易观智库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第三方支付机构各类支付交易规模达17.9万亿,比2012年增长43.2%,是2009年的5.96倍[1]。从第三方支付交易结构来看,线下收单与互联网支付在规模上占绝对优势,2013年占比分别为59.8%和33.5%。
(二)市场集中度较高,盈利主要靠手续费收入和沉淀资金利息
易观智库数据显示,2013年以中国银联和支付宝、财付通为代表的集团运营支付企业分别以42.51%、20.37%和6.69%的占比位居交易市场前三位,合计占比达69.6%,行业信誉度较高。其次是依靠走行业服务路线、以企业客户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快钱、汇付天下、易宝支付和环迅支付等独立第三方支付企业占了近10%的市场份额,其他众多支付企业市场占比均不到0.1%。从收入来看,第三方支付公司的显性收入主要来自于商户服务佣金等手续费收入以及客户沉淀资金的利息①,隐性的收入则为客户的资料和交易的行为信用记录。
(三)互联网支付持续快速增长,网络购物为最主要交易来源,支付宝市场份额接近一半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金额比2012年增长46.8%,占第三方支付的33.5%,较2012年提高5.2个百分点。网络购物占据最大份额(35.2%),其次是航空客票(13.2%),此外基金申购市场一跃成为第三大细分市场(10.5%)。从核心企业的交易规模份额看,2013年支付宝交易规模占比高达48.7%,位居首位;财付通占19.4%,位居第二;银联在线占11.2%,位居第三;三者市场份额合计近80%[2]。
(四)移动支付交易规模暴增,移动互联网支付占比快速提升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1.22万亿,比2012年增长707.0%,占第三方支付市场的4.7%,较2012年提高3.5个百分点,转账、还款等个人应用为主要的交易规模来源。从支付技术来看,远程移动互联网支付在整体移动支付中的占比迅速提升,2013年占比高达93.1%,比2012年提高41.4%。市场研究公司尼尔森发布的《2013年移动消费者报告》显示,中国智能手机普及率已达66%,移动支付必然成为未来第三方支付市场的争夺焦点[3]。
(五)支付服务不断深入,与金融的深度合作成为新的业务增长点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第三方支付不再只是一个网络购物的支付工具,其服务范围不断扩大。通过与基金、证券、保险等传统金融企业合作,第三方支付公司的业务已逐步扩展到基金支付、理财投资、资产管理和外汇结算等各类金融服务领域。因第三方支付公司掌握了部分银行难以获取的大量数据,他们在基础支付服务基础上开展了数据征信服务,以及小额信贷、供应链金融服务等,有的还建立线下金融服务中心,实现了线上线下闭环交易。
二、第三方支付与传统金融机构业务比较
(一)与传统支付模式比较
在传统的支付模式中,商户首先要与各商业银行分别签订协议,再通过商业银行网银专用接口接收客户资金到账信息和订单信息,跨行支付则通过中央银行支付清算系统进行结算。而在第三方支付模式下(见图1),第三方支付系统在商户与商业银行之间搭建一个平台,其支付平台通过多点连接商业银行,一点连接商户,在进行网上跨行支付时,各家商业银行和商户只需要以第三方支付平台为对手进行清算,简化了商户的在线收款方式。此外,第三方支付通过在不同银行开立的中间账户完成二次结算,实现了大量小额交易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轧差后清算,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中央银行的支付清算职能。
(二)与传统银行支付业务比较
第三方支付企业与传统银行机构分别利用信息数据优势和信用优势发展各自优势业务,有竞争也有合作。目前银行在大额及企业支付上优势明显,而第三方支付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小额、零售客户端支付服务上,且一般不受网点或地域的限制。
1.网上支付体验优于传统银行。尽管传统银行用户范围广、公信力较强,但资金结算周期长,对其他银行接口不兼容,创新能力弱,在对个人及中小企业客户的粘性上不如第三方支付企业高,针对零售客户的网上支付业务竞争力较弱。
2.小额转账业务方面。第三方支付完胜传统银行。在异地/跨行转账和信用卡还款方面,第三方支付平台尽管额度较传统银行低,但到账时间快、费率低、创新能力较强,对传统银行的小额转账汇款业务手续费收入带来不利影响。
3.生活缴费代扣代缴业务方面,第三方支付也有一定竞争优势。第三方支付企业支持银行24小时不间断服务,网上银行只能实现部分公共事业费缴纳,且办理或取消代扣业务只能到柜台排队。同时,第三方支付平台还不断推出物业缴费等新型代扣代缴业务,有利于提高客户的认同感。此外,从各项业务的费率来看,第三方支付业务的费率也要低于银行。
三、我国第三方支付的作用及影响
(一)有效促进互联网金融发展 如具有广泛客户基础的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企业,衍生出不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很容易开展了互联网理财业务[4]。此外,第三方支付企业通过利用虚拟账户①记录买卖双方的支付行为,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如支付宝发布“电子对账单”就是对买方信息的记录,而对卖方,除了其营业执照、经营许可证、商品授权等静态信息,还有其在支付宝上产生的大量动态信息,包括各种交易情况和支付情况)。同时其与外部商户、外部机构互换得到大量数据,构建了其独有的信用支持体系,从而为互联网融资业务奠定了基础。
(二)影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和信用中介角色
1.商业银行多项中间业务受到影响,但对盈利状况影响有限。第三方支付平台除了未拥有实体账户外,已建立相对独立、与银行功能类似的跨行结算账户体系,且手续费更低(部分甚至免费)、操作更加便捷,其发展已经对银行的支付结算、银行卡、代理收付等多项中间业务形成了挤压。
16家上市银行2013年支付结算业务、银行卡业务和代理业务三项收入合计3103亿元,较2012年增长21.7%,但增速较全部中间业务收入低1个百分点。特别是结算和清算业务,2013年合计仅增长9.4%,且有6家银行结算收入出现负增长。从总体来看,由于受到影响较大的三项相关业务占商业银行营业收入的比重较低,特别是小额跨行支付规模在整个支付体系中占比仅为1.9%,因此对银行的盈利影响有限。
2.银行存款来源受到影响,非备付金银行活期存款外流。目前,用户可以通过网上银行等多种渠道为第三方支付账户充值,导致银行活期储蓄的流动与流失,最终使得非备付金存管银行活期存款外流。一是活期储蓄转换为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客户备付金。依托第三方支付的信用中介功能,买卖方收付款时间差为第三方支付带来巨额已收代付的沉淀资金。如以2013年支付宝日均交易额60亿元、平均周转时间5天测算,沉淀资金余额超300亿元。二是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客户沉淀资金集中于备付金银行,即客户备付金会向少数几家银行集中②。三是活期储蓄支付形成的备付金将部分转为一年以内的定期存款③。资金周转导致会有数额相对稳定的备付金沉淀在第三方机构的账户内,也即部分备付金完全可以以单位定期存款、单位通知存款、协定存款等形式存放在银行。此外,随着第三方支付的高速发展,其业务逐步向代理基金和互联网理财等领域拓展,这将对定期存款形成分流和竞争。
3.银行信用中介角色受到冲击。快捷支付的发展使银行中介的角色进一步被边缘化。客户在绑定快捷支付之后,银行认证服务的界面与消费者支付的流程出现隔离,银行失去了在支付环节对客户信息的掌控,第一时间获取数据的是第三方支付公司(庞大的客户信息和交易数据是电商实现商业价值的基础,以支付宝为例,目前支付宝注册用户数已超过8亿户,实名用户数量突破3亿户,实名用户数量虽少于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但高于中国银行和其它股份制商业银行④)。因此,整体来看,支付业务虽然对银行影响并不大,但支付平台在聚集客户后,可以取得细分市场的信息,并通过衍生的投融资产品对银行业务形成冲击。
(三)监管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货币当局通过央行清算系统和商业银行的结算网络,实现对货币流转的有效监控。而建立在网络支付基础上的互联网金融,其结算体系是第三方支付平台,虽然不能办理银行业金融机构间的货币资金转移,但可以为收付款人办理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间的资金结转,使社会资金周转和结算有可能脱离商业银行体系及央行清算体系。相对于银行体系而言,我国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监管还处于规范阶段,还不能实现对第三方支付平台上流转资金的有效监控,未来相应的监管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对策建议
(一)中央银行方面
1.加强对第三方支付的准入监管。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使得支付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信息泄露事件也时有发生。因此,央行可适度放慢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发放,加强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监管。
2.完善对第三方支付的反洗钱监管。因为第三方支付企业利用其在银行开设的账户屏蔽了银行对资金流向的识别,有必要尽快将其纳入反洗钱监管范围。一是应尽快出台《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公司反洗钱管理办法》,明确第三方支付企业作为反洗钱义务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二是对第三方支付公司设立前置性审批条件(包括客户识别制度、反洗钱制度等内部控制),以防范洗钱风险;三是建立第三方支付公司大额和可疑交易资金监测系统[5]。
3.加强对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近几年手机木马、钓鱼网站、伪基站诈骗事件在全国都有发生,移动支付风险有渐增趋势。有必要通过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平台、公安部门等各方共同努力,加强对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保护,并提高其自身安全防范意识,以推动建设健康、共赢的支付安全新生态。
(二)商业银行方面
1.充分发挥银行风险控制优势。由于银行的支付结算系统起步早、发展成熟、兼具安全性和便捷性,资金的绝对安全更能够得到保证,银行在防范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外,还有着完善的内控机制,银行资金安全保障较高。在充分发挥传统金融业的优势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高端金融业务(包括资产管理、产品设计、投资银行、投融资顾问、高端私人银行等)。
2.大力发展网络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银行渠道。电子银行不需要银行物理网点高昂的租金费用和人工成本,可大幅降低银行的运营成本,为客户提供价格低廉或免费服务,更容易被客户接受。
3.充分利用社交网络、大数据、云计算、搜索引擎、电商交易数据和数据挖掘等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对小微金融客户进行信用评级和贷款定价,从而有效控制信贷风险,并实现金融产品交叉销售。
(责任编辑:张恩娟)
参考文献:
[1]佚名.易观智库.2013年中国第三方支付机构交易规模达17.9万亿[EB/OL]. [2014-02-21],http://www.gw.com.cn/news/news/2014/0221/200000315722.shtml.
[2]李超. 2013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53729.8亿[EB/OL].[2014-01-21],http://ec.iresearch.cn/e-payment/20140121/225451.shtml.
[3]王维东. 2013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破万亿[EB/OL].[2014-01-21],http://ec.iresearch.cn/e-paymen
t/20140121/225415.shtml.
[4]陈宗强.我国第三方支付发展现状、影响和建议[J].金融科技时代,2014(12).
[5]董荣,苏文举.浅议互联网金融给中央银行带来的挑战[J].中国集体经济,2014(19).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第三方支付;银行业务;影响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5)07-0062-04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5.07.13
一、第三方支付发展现状
(一)市场参与者众多,交易规模增长迅速
截至2013年末,获得央行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企业250家,其中,有网络支付牌照的97家,有外资背景的2家。易观智库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第三方支付机构各类支付交易规模达17.9万亿,比2012年增长43.2%,是2009年的5.96倍[1]。从第三方支付交易结构来看,线下收单与互联网支付在规模上占绝对优势,2013年占比分别为59.8%和33.5%。
(二)市场集中度较高,盈利主要靠手续费收入和沉淀资金利息
易观智库数据显示,2013年以中国银联和支付宝、财付通为代表的集团运营支付企业分别以42.51%、20.37%和6.69%的占比位居交易市场前三位,合计占比达69.6%,行业信誉度较高。其次是依靠走行业服务路线、以企业客户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快钱、汇付天下、易宝支付和环迅支付等独立第三方支付企业占了近10%的市场份额,其他众多支付企业市场占比均不到0.1%。从收入来看,第三方支付公司的显性收入主要来自于商户服务佣金等手续费收入以及客户沉淀资金的利息①,隐性的收入则为客户的资料和交易的行为信用记录。
(三)互联网支付持续快速增长,网络购物为最主要交易来源,支付宝市场份额接近一半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金额比2012年增长46.8%,占第三方支付的33.5%,较2012年提高5.2个百分点。网络购物占据最大份额(35.2%),其次是航空客票(13.2%),此外基金申购市场一跃成为第三大细分市场(10.5%)。从核心企业的交易规模份额看,2013年支付宝交易规模占比高达48.7%,位居首位;财付通占19.4%,位居第二;银联在线占11.2%,位居第三;三者市场份额合计近80%[2]。
(四)移动支付交易规模暴增,移动互联网支付占比快速提升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1.22万亿,比2012年增长707.0%,占第三方支付市场的4.7%,较2012年提高3.5个百分点,转账、还款等个人应用为主要的交易规模来源。从支付技术来看,远程移动互联网支付在整体移动支付中的占比迅速提升,2013年占比高达93.1%,比2012年提高41.4%。市场研究公司尼尔森发布的《2013年移动消费者报告》显示,中国智能手机普及率已达66%,移动支付必然成为未来第三方支付市场的争夺焦点[3]。
(五)支付服务不断深入,与金融的深度合作成为新的业务增长点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第三方支付不再只是一个网络购物的支付工具,其服务范围不断扩大。通过与基金、证券、保险等传统金融企业合作,第三方支付公司的业务已逐步扩展到基金支付、理财投资、资产管理和外汇结算等各类金融服务领域。因第三方支付公司掌握了部分银行难以获取的大量数据,他们在基础支付服务基础上开展了数据征信服务,以及小额信贷、供应链金融服务等,有的还建立线下金融服务中心,实现了线上线下闭环交易。
二、第三方支付与传统金融机构业务比较
(一)与传统支付模式比较
在传统的支付模式中,商户首先要与各商业银行分别签订协议,再通过商业银行网银专用接口接收客户资金到账信息和订单信息,跨行支付则通过中央银行支付清算系统进行结算。而在第三方支付模式下(见图1),第三方支付系统在商户与商业银行之间搭建一个平台,其支付平台通过多点连接商业银行,一点连接商户,在进行网上跨行支付时,各家商业银行和商户只需要以第三方支付平台为对手进行清算,简化了商户的在线收款方式。此外,第三方支付通过在不同银行开立的中间账户完成二次结算,实现了大量小额交易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轧差后清算,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中央银行的支付清算职能。
(二)与传统银行支付业务比较
第三方支付企业与传统银行机构分别利用信息数据优势和信用优势发展各自优势业务,有竞争也有合作。目前银行在大额及企业支付上优势明显,而第三方支付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小额、零售客户端支付服务上,且一般不受网点或地域的限制。
1.网上支付体验优于传统银行。尽管传统银行用户范围广、公信力较强,但资金结算周期长,对其他银行接口不兼容,创新能力弱,在对个人及中小企业客户的粘性上不如第三方支付企业高,针对零售客户的网上支付业务竞争力较弱。
2.小额转账业务方面。第三方支付完胜传统银行。在异地/跨行转账和信用卡还款方面,第三方支付平台尽管额度较传统银行低,但到账时间快、费率低、创新能力较强,对传统银行的小额转账汇款业务手续费收入带来不利影响。
3.生活缴费代扣代缴业务方面,第三方支付也有一定竞争优势。第三方支付企业支持银行24小时不间断服务,网上银行只能实现部分公共事业费缴纳,且办理或取消代扣业务只能到柜台排队。同时,第三方支付平台还不断推出物业缴费等新型代扣代缴业务,有利于提高客户的认同感。此外,从各项业务的费率来看,第三方支付业务的费率也要低于银行。
三、我国第三方支付的作用及影响
(一)有效促进互联网金融发展 如具有广泛客户基础的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企业,衍生出不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很容易开展了互联网理财业务[4]。此外,第三方支付企业通过利用虚拟账户①记录买卖双方的支付行为,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如支付宝发布“电子对账单”就是对买方信息的记录,而对卖方,除了其营业执照、经营许可证、商品授权等静态信息,还有其在支付宝上产生的大量动态信息,包括各种交易情况和支付情况)。同时其与外部商户、外部机构互换得到大量数据,构建了其独有的信用支持体系,从而为互联网融资业务奠定了基础。
(二)影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和信用中介角色
1.商业银行多项中间业务受到影响,但对盈利状况影响有限。第三方支付平台除了未拥有实体账户外,已建立相对独立、与银行功能类似的跨行结算账户体系,且手续费更低(部分甚至免费)、操作更加便捷,其发展已经对银行的支付结算、银行卡、代理收付等多项中间业务形成了挤压。
16家上市银行2013年支付结算业务、银行卡业务和代理业务三项收入合计3103亿元,较2012年增长21.7%,但增速较全部中间业务收入低1个百分点。特别是结算和清算业务,2013年合计仅增长9.4%,且有6家银行结算收入出现负增长。从总体来看,由于受到影响较大的三项相关业务占商业银行营业收入的比重较低,特别是小额跨行支付规模在整个支付体系中占比仅为1.9%,因此对银行的盈利影响有限。
2.银行存款来源受到影响,非备付金银行活期存款外流。目前,用户可以通过网上银行等多种渠道为第三方支付账户充值,导致银行活期储蓄的流动与流失,最终使得非备付金存管银行活期存款外流。一是活期储蓄转换为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客户备付金。依托第三方支付的信用中介功能,买卖方收付款时间差为第三方支付带来巨额已收代付的沉淀资金。如以2013年支付宝日均交易额60亿元、平均周转时间5天测算,沉淀资金余额超300亿元。二是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客户沉淀资金集中于备付金银行,即客户备付金会向少数几家银行集中②。三是活期储蓄支付形成的备付金将部分转为一年以内的定期存款③。资金周转导致会有数额相对稳定的备付金沉淀在第三方机构的账户内,也即部分备付金完全可以以单位定期存款、单位通知存款、协定存款等形式存放在银行。此外,随着第三方支付的高速发展,其业务逐步向代理基金和互联网理财等领域拓展,这将对定期存款形成分流和竞争。
3.银行信用中介角色受到冲击。快捷支付的发展使银行中介的角色进一步被边缘化。客户在绑定快捷支付之后,银行认证服务的界面与消费者支付的流程出现隔离,银行失去了在支付环节对客户信息的掌控,第一时间获取数据的是第三方支付公司(庞大的客户信息和交易数据是电商实现商业价值的基础,以支付宝为例,目前支付宝注册用户数已超过8亿户,实名用户数量突破3亿户,实名用户数量虽少于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但高于中国银行和其它股份制商业银行④)。因此,整体来看,支付业务虽然对银行影响并不大,但支付平台在聚集客户后,可以取得细分市场的信息,并通过衍生的投融资产品对银行业务形成冲击。
(三)监管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货币当局通过央行清算系统和商业银行的结算网络,实现对货币流转的有效监控。而建立在网络支付基础上的互联网金融,其结算体系是第三方支付平台,虽然不能办理银行业金融机构间的货币资金转移,但可以为收付款人办理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间的资金结转,使社会资金周转和结算有可能脱离商业银行体系及央行清算体系。相对于银行体系而言,我国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监管还处于规范阶段,还不能实现对第三方支付平台上流转资金的有效监控,未来相应的监管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对策建议
(一)中央银行方面
1.加强对第三方支付的准入监管。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使得支付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信息泄露事件也时有发生。因此,央行可适度放慢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发放,加强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监管。
2.完善对第三方支付的反洗钱监管。因为第三方支付企业利用其在银行开设的账户屏蔽了银行对资金流向的识别,有必要尽快将其纳入反洗钱监管范围。一是应尽快出台《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公司反洗钱管理办法》,明确第三方支付企业作为反洗钱义务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二是对第三方支付公司设立前置性审批条件(包括客户识别制度、反洗钱制度等内部控制),以防范洗钱风险;三是建立第三方支付公司大额和可疑交易资金监测系统[5]。
3.加强对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近几年手机木马、钓鱼网站、伪基站诈骗事件在全国都有发生,移动支付风险有渐增趋势。有必要通过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平台、公安部门等各方共同努力,加强对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保护,并提高其自身安全防范意识,以推动建设健康、共赢的支付安全新生态。
(二)商业银行方面
1.充分发挥银行风险控制优势。由于银行的支付结算系统起步早、发展成熟、兼具安全性和便捷性,资金的绝对安全更能够得到保证,银行在防范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外,还有着完善的内控机制,银行资金安全保障较高。在充分发挥传统金融业的优势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高端金融业务(包括资产管理、产品设计、投资银行、投融资顾问、高端私人银行等)。
2.大力发展网络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银行渠道。电子银行不需要银行物理网点高昂的租金费用和人工成本,可大幅降低银行的运营成本,为客户提供价格低廉或免费服务,更容易被客户接受。
3.充分利用社交网络、大数据、云计算、搜索引擎、电商交易数据和数据挖掘等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对小微金融客户进行信用评级和贷款定价,从而有效控制信贷风险,并实现金融产品交叉销售。
(责任编辑:张恩娟)
参考文献:
[1]佚名.易观智库.2013年中国第三方支付机构交易规模达17.9万亿[EB/OL]. [2014-02-21],http://www.gw.com.cn/news/news/2014/0221/200000315722.shtml.
[2]李超. 2013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53729.8亿[EB/OL].[2014-01-21],http://ec.iresearch.cn/e-payment/20140121/225451.shtml.
[3]王维东. 2013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破万亿[EB/OL].[2014-01-21],http://ec.iresearch.cn/e-paymen
t/20140121/225415.shtml.
[4]陈宗强.我国第三方支付发展现状、影响和建议[J].金融科技时代,2014(12).
[5]董荣,苏文举.浅议互联网金融给中央银行带来的挑战[J].中国集体经济,20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