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走出去”企业现状调查与政策思考

来源 :老区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du3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 要]在江西省随机选取的33家“走出去”企业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数据显示:与我国发达省份相比,江西企业“走出去”进行对外投资无论在数量、规模还是增速上都存在较大差距,在“走出去”的发展过程中遇到不少问题与困难。调查数据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江西企业“走出去”的发展动态,知悉企业对政府“走出去”相关政策和服务体系的需求与评价,为政府制定更加完善的政策和服务体系,支持企业开展对外投资活动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江西企业;“走出去”;现状;政策思考
   [作者简介]肖善香,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领导学及政策研究。(江西南昌 330000)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智库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江西企业‘走出去’的人资风险与政府支持系统构建研究”(17ZK34)
   为助力江西进一步落实“走出去”战略,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实现全省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江西经济管干部学院联合江西省委政研室和江西省贸促会组成联合调研组,在全省随机抽取了33家企业进行调研。调研组采用了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调研。问卷首先明确了“走出去”企业的范围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如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投资办厂、设立研发中心、建立科技园、技术入股、跨国并购、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等,不包括纯粹的产品出口。问卷建议由企业负责人、主管海外业务或人力资源高层领导填写。问卷主要由三部分组成:(1)“走出去”企业基本情况;(2)企业“走出去”的制约因素;(3)“走出去”企业对国家及我省(市)政策的了解程度及其对政府部门服务的需求与建议。问卷通过扫描二维码或登录指定网址进入填写并进行自动回收。问卷回收后,针对有代表性的企业负责人和其他问卷填写人进行进一步的个别访谈。
   一、江西企业“走出去”特点
   通过对33家被调查企业填写的问卷数据和个别企业深度访谈资料的分析与梳理,我们对企业自身发展状况和企业对政府服务需求等方面获得了一定的认知与了解。被调查企业呈现以下“走出去”特点:
   (一)从投资主体看,“走出去”企业规模偏小,民营企业成为主体
   从企业规模看,大多为中小企业。在所有被调查企业中,国内外年营收总额在500万美元以下的有23家,占比69.7%;500万—1000万美元的7家,占比21.21%;1000万—2000万美元的只有1家,占比3.03%。从年派出国外人数这一指标看,也能得出相同结论。年派出人数在100人以下的32家,只有1家企业年派出人数在100人—500人之间,而且外派人员平均工资除1家企业之外,都在5万美元以下。从企业的性质来看,民营企业占绝对份额。33家企业中有30家为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及其他类别者分别只有2家和1家。由此可以看出,民营企业在数量上已成为江西企业对外投资的主力军。
   (二)从行业分布看,中低端制造业领域相对集中,对外投资结构有待优化
   从对外投资的行业领域来看(见图1),除了农林牧渔矿业大类之外,行业分布相对集中在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运输和物流业、服务业和建筑业五大产业之中。制造业——大多为中低端制造业,成为首选,占到投资企业总数的42.42%;批发和零售业跟随其后,约占6%;其他三类各有1家,约占3%;农林牧渔矿业占42.42%。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酒店管理及旅游业、市政建设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均无人涉猎。这种产业分布与近年我省对外投资部署的发展格局不完全相符,“走出去”的多为中低端产业而非优势产业。
   (三)从地区分布看,亚洲、北美和欧洲较为集中,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不够
   从对外投资的地区分布来看(见图2),亚洲、北美和欧洲是被调查企业对外投资较为集中的地区,三者总计约占区域分布的88%,亚洲和北美均为30.3%,欧洲紧随其后,占比27.27%,其次为非洲,占比12.12%,大洋洲和南美洲尚无企业选择进入,反映出我省企业过于保守,市场开拓精神不强。
   (四)从投资方式看,大多采取“非主流”方式,投资多样性特点明显
   从对外投资的方式来看(见图3),尚无企业选择绿地投资和海外并购等主流对外投资方式,有29家企業选择了“其他方式”,说明投资多样性特点显著。国际化经营理论认为,企业在进行对外投资活动初期,为了降低经营风险,通常不会采取绿地投资和海外并购等方式,只有在资金雄厚、信息充分和经验丰富时,才会采用类似方式进行投资。由此可知,被调查企业目前资金不够充裕、竞争力还不够强。
   (五)从资金来源看,多元化融资困难,严重依赖自有资本
   从多选题“企业‘走出去’的资金来源”看,境内外多元融资颇为困难,自有资金成了第一选择。如表1所示,有超过90%的企业选择自有资金支撑企业“走出去”,自有资金已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金来源,其次为国家政策性资金扶持,获得过政策性资金的企业有7家,占比21.21%。目前银行贷款尚未成为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
   (六)从“走出去”动机看,被动拓展海外市场求生存者多,企业面临较大的转型升级压力
   近年来,国内制造业企业尤其是中低端制造业企业面临产能过剩、投资回报率下降、投资空间萎缩的问题,转而通过拓展海外市场来求得生机。调查数据显示,我省企业对外投资动机赋分为降低生产成本3.66分、拓展国外市场3.65分、避免国内激烈竞争3.59分、规避外海贸易壁垒3.15分、利用母国“走出去”优惠政策3.46分和东道国投资优惠政策3.02分(赋分题,1分最低,5分最高),这对于我省纾解过剩产能、转换动能有一定积极意义,但多数企业对“走出去”缺乏整体战略规划,不利于企业今后长远发展。
   (七)从企业效益看,营业总收入稳步增长,但利润大多用于投资扩建    从“走出去”企业近三年的营收总量来看,持续增长的有21家,占比63.64%,时增时降的7家,占比约21%,持续下降的有两家,占比约6%。说明绝大多数企业境外营收在稳步增长之中。但是,由于企业大多处于建设期,增长的营收或利润被要求用来投资,经济效益并不明显。认为尚未产生经济效益或效益未达预期的企业总计达28家,两者加起来占比接近85%,经济效益基本达到预期的仅占15.15%,详见表3和表4。
   二、江西企业“走出去”的制约因素
  (一)人才稀缺成为首要问题
   在问及影响企业“走出去”发展的主要自身因素时,“缺人才”被排到了第一位,占样本企业总量的93.94%。既懂管理,又懂业务,还熟悉国际惯例和东道国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环境的人才从来都是“一人难求”,也是企业决胜万里之外异国他乡的重要法宝。企业在东道国很多问题的发生,如税务、法律纠纷,多是因为缺乏相应的专业人才造成的。这与我们平时强调“资金”而相对忽视“人才”与“信息”服务有所差别,值得大家反思。
   (二)融资困难问题突出
   调查显示,有超过90%的企业依靠自有资金支撑企业“走出去”,获得过政策性资金的企业有7家,占比21.21%。目前银行贷款尚未成为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在33家样本企业中,有30家认为“金融支持不够”是制约企业“走出去”的最主要因素。我省中小企业逐渐成为“走出去”主力军,但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等问题业已成为“走出去”的瓶颈问题。
   (三)投资经营风险增大
   从风险来源看,既有自身“对东道国政策、投资环境、市场信息了解不够”的风险,占90.91%,也有宏观经济、行业竞争和人力资源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风险,分别占87.88%、76.75%和69.7%。从外部风险看,东道国政策法规的不完善或歧视仅占63.64%,相反企业更加担心的是双重征税和汇率波动带来的经济风险,占78.79%。虽然我国对“走出去”企业实施了抵税法,但企业享受不到东道国低税负的好处,其境外投资所得仍要承担与在境内投资相同的税负,而且抵税有限度设置,不能进行抵免调剂,这是访谈中反映最多、最聚焦的问题。此外,汇率波动是企业“走出去”不可忽视的风险,一些海外投资企业销售情况尚可,但利润却不理想,主要是由汇率波动造成的。从风险点来看,因投资并购、融资、税收、合同、知识产权、劳工保护、环境保护等方面问题而导致投资项目受挫,目标无法实现的现象时有发生。经营风险的增大,使得企业对外投资更为谨慎、保守。
   (四)同质化竞争日渐加剧
   如前所述,我省“走出去”企业大多集中在制造业、批发与零售业、运输与物流业等产业之中,中低端制造业成为“走出去”主流,全产业链或产业链高端领域却较少涉猎。这种在准入门槛低的同一产业集中分布的现象既与近年我省对外投资的发展要求不相吻合,也加剧了“走出去”企业间的同质化竞争。
   (五)政策支持有待完善
   从数据来看,样本企业对政府相关政策满意度为72.73%,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仍有超过12%的“走出去”企业对相关政策“不知晓”或“不大知晓”。对政策的支持举措主要反映在“外汇管制严格”(75.76%),“避免境外投资恶性竞争的措施乏力”(66.67%),和“法律、会计、信息、投资服务和人才培训等专业服务体系尚不健全”(33.33%)三个方面,而出入境手续、海关通关、境外投资保护、领事保护等方面的问题鲜有反映。
   三、政策思考与建議
   企业要成功“走出去”,除了自身努力之外,离不开政府的推动与政策支持。特别是江西“走出去”企业尚处于成长初期,中小企业居多,“走出去”过程中面临更多的问题与困难。江西目前正在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实验区,需要“充分利用江西独特的区位优势,对外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不断拓展对外开放新空间”[1]。建议各级政府提供更多的服务、更优的政策,推动江西企业“走出去”向更宽领域、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发展。
   (一)以凝聚国际化人才为突破口,提升为“走出去”企业服务的水平与质量
   一是瞄准“走出去”企业需求优化“人才新政”。2018年以来,全国各地都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因此一改过去招商引资的传统做法,纷纷开展了招才引智的“抢人大战”。江西虽然也发布了“人才新政”,但多限于引进院士、专家等高层次人才,对“走出去”企业紧缺的科技、金融、法律、财务、管理等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不够了解,瞄准企业国际化发展需求的人才政策还不够到位。建议借鉴杭州等地的做法,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大局,摸清各级各类企业人才需求,尤其是企业国际化发展的人才需求,效仿杭州发布的《杭州市2017年度“1+6”产业国际化紧缺人才需求目录》[2],出台针对国际化人才的优惠政策。如在杭州,外国人才可享受7项出入境便利政策,创业资助最高可达1亿元,优秀外国留学生毕业后,可直接在杭州就业并享受相应补贴。
   二是借助高校人才和科研优势,为“走出去”企业构建协作研究平台。由省教育厅和商务厅牵头负责,组织筛选若干所省内知名高校,与在赣“走出去”标杆企业一起,建设开放式的“走出去”企业协作研究平台。研究平台除了回应“走出去”企业“国别研究”“行业调研”等需求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围绕省委省政府“走出去”企业科学布局体系构建、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开展该领域的科学研究、决策咨询、标准开发、数据统计、能力建设与评估服务等工作。
   三是培育“走出去”培训与服务中介。发展面向企业的境外投资和跨国经营中介培训与服务机构,构建国际化水平较高的“走出去”中介服务体系。鼓励行业协会、中介机构和企业联盟,为“走出去”企业提供国别风险、信用咨询、国际法规、市场行情和人员培训等服务。
   四是设立企业“走出去”政府协调机构。建议由商务厅牵头,联合发改委、财政厅、工信委、农业厅、税务局、金融办、海关、出入境管理局、外侨办、人社厅、工商联等部门组成企业“走出去”工作协调机构,加强对“走出去”工作的统筹指导,既要突出“正面清单”,为企业提供风向标,也要推出“负面清单”,明确企业投资边界,及时研究解决企业“走出去”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共同提高全省企业“走出去”的组织化水平和成功概率。    五是提供“走出去”综合服务。由商务厅牵头,整合商务、金融、海关、税务、工商、外汇等信息,实现数据共享,组建江西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实时发布更新企业家关心的政策法规、国别环境、项目商机等信息,开通网上办事功能。
   六是进一步简化项目审批和出入境手续。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简化“走出去”企业境外投资审批手续,变事前审批为主为事后监管为主,为“走出去”企业提供便利。省发改委、商务厅和外事办等部门要加强联合服务力度,支持“走出去”企业申办APE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商务旅行卡,对开展“走出去”项目洽谈、产业对接活动的因公出国(境)手续予以优先办理,同时帮助并支持企业为外派高级管理人员办理工作所在地长期居留证及配偶、未成年子女随行申请。
   (二)拓展多元融资渠道,完善对外投资保障政策体系
   综合样本企业意见,我们认为政府部门应着重完善以下方面投融资政策:
   一是完善信贷与保险政策。建议加快建立以政策性银行为主、商业性银行分工协作的融资支持体系,同时建立政府担保和商业保险相结合的保障体系,确保“走出去”企业的顺利发展。
   二是创新融资模式。综合运用贸易融资、涉外担保、全球授信、国际银团、买方信贷、并购贷款和境外发债等信贷产品及组合以满足企业境内外融资需求。采用“内保外贷”的方式,由境内银行出具保函,企业在境外取得贷款的跨国融资的模式。国际产能合作要加强开发性金融战略合作,鼓励省内金融机构在江西企业分布较多的国家设立金融服务平台,利用本土金融资源为企业提供本土化的金融服务。此外还可在《“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3]框架下,与我省重点“走出去”国家和地区共同磋商,推动国内外各类股权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参与我省企业境外投资。
   三是设立政策性基金。充分放大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按照促进对外投资、遵循市场规则、体现互利共赢的原则,支持我省企业“走出去”。目前,很多省份设立企业“走出去”政府性基金,如江苏企业国际化基金、浙江省的风险准备金、广东省的丝路基金。考虑我省财力实际,建议我省设立3—5亿元的企业“走出去”发展基金,有条件的县市可设立“走出去”专项基金,通过政策性银保合作的方式,探索构建政府、银行、企业风险共担机制,为企业走出去提供融资与担保服务。
   (三)调整财政支持政策,加大税收减免力度
   一是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减轻企业纳税负担。在避免双重纳税,区别投资国别、投资行业等,按规定采取税收抵免、延期纳税、减税、免税和出口返税等不同政策的前提下,建议省财政厅考虑对重大或独特小微项目给予特殊的政策优惠,条件或财力许可的情况下,可加大从抵税制到免税制的政策倾斜。
   二是加大省财政资金补贴与奖励力度,并帮助企业积极争取国家资金。财政补贴资金既可帮助企业在危机时刻安全渡过难关,也可重点支持政府主导行业和产业的发展,如汽车、航空、中医药行业发展与高新技术合作,境外研发中心建设,境外投资信息与人才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同时对“走出去”企业在境外设立研发机构,建立经贸合作区,以及资源开发、承包工程、品牌并购等方面,财政补助或贴息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对所监管的国有企业符合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持方向的境外项目,可以考虑给予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配套支持;建议各地方政府结合实际对重点境外投资合作企业、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重大境外并购项目实施企业以及引进跨国经营管理和技术高端人才等给予适当奖励;与此同时,建议省有关部门指导帮助企业争取国家有关“走出去”资金支持。
   (四)加快对外投资结构转变,建立风险预警防范同质化竞争和其他国际风险
   一是由单个企业到产业链转变。顺应全产业链“走出去”的发展趋势,引导省内制造业上中下游企业抱团出海、集群式“走出去”,鼓励中小企业跟随、参与大企业的海外行动,或者联合其他企业共同开拓海外市场,积极参与境外产业集聚区、经贸合作区、工业园区、经济特区等合作园区建设。
   二是由传统产业向优势产业转变。在巩固发展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物流业和建筑业等对外产业优势的同时,围绕我省的优势产业,加快电子信息、中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附加值新兴产业的发展。
   三是由制造业向“制造业+服务业”转变。鼓励海外投资企业顺应“制造+服务”的发展趋势,加快向服务环节延伸,积极发展具有较高知识和技术含量的服务贸易领域,促进制造业的整体升级。
   四是建议政府部门建立对外投资风险预警机制,“走出去”企业除了防范同质化竞争风险之外,还需警惕国际经济与政治形势变化所带来的风险。[4]受企业自身能力限制,特别是“走出去”的中小民营企业,有时很难对国际经济形势和东道国政策变化作出合理预判,从而可能导致投资决策失误和投资利益受损。因此,建议政府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对于投资形势变化大的市场,应及时发布风险提示,并为企业采取何种应对措施提供指导,以切实保护企业的投资利益。要认真落实《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意见》(赣府厅发〔2016〕28号)[5]相关要求,从“完善境外风险防控机制、强化企业风险管理、注重境外风险评估预警、构建境外风险金融保障机制”四大方面建立全省企业“走出去”风险分担机制,充分调动和运用政银保的工作合力,帮助企业识别和防范政治风险、商业风险和人力资源风险。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EB/OL].https://www.ndrc.gov.cn/xxgk/zcfb/tz/202004/t20200430_122 7399_ext.html.
   [2]杭州市2017年度“1+6”产业国际化紧缺人才需求目录[EB/OL].http://www.100zp.com/news/06/201 7/105322.html.
   [3]“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EB/OL].http://www.scio.gov.cn/31773/35507/htws35512/Document/15 52375/1552375.htm.
   [4]康瀚文.“一帶一路”战略下走出去企业投资风险剖析与防控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6.
   [5]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意见[EB/OL].http://drc.jiangxi.gov.cn/art/2016/6/3/art_14782_624424.html?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责任编辑:马丽莎]
其他文献
近日,作为“2021青岛国际时尚季”的重要板块,由青岛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德国门德尔松钢琴公司共同主办,青岛市音乐家协会承办的“2021第九届门德尔松钢琴比赛”亚太地区总决赛颁奖典礼暨音樂会在西海岸凤凰之声大剧院隆重举行。青岛市文联党组书记魏胜吉、青岛市音协主席、青岛大学音乐学院院长王静怡教授、德国门德尔松钢琴公司亚洲总裁郑明统、天津音乐学院原副院长靳学东教授出席了颁奖晚会。这是青岛市唯一一个由政
期刊
10月24日,第二十四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在保利剧院迎来闭幕音乐会。著名作曲家、指挥家谭盾执棒中国爱乐乐团,携手二胡演奏家陆轶文、琵琶演奏家韩妍、古筝演奏家苏畅,共同呈现斯特拉文斯基与谭盾本人的作品,为观众带来一场技艺精湛的高水平音乐会,也为今年北京国际音乐节奏响最终乐章。  本场音乐会中上演的谭盾作品包括二胡协奏曲《火祭》和《琵琶与古筝双重协奏曲》。与斯特拉文斯基一样,谭盾在探索原始与未來的关系中寻
期刊
(接上期)  三、器乐学习表现在神经系统细胞的“用进废退”  这些感官神经系统和运动神经系统发展是有个关键期,并且是“用进废退”的。我们常听一些人说:我没有艺术细胞,或者没有音乐细胞,不是他们没有,这本来是他们就有的本能,但是由于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没有被开发,这些本能、潜能,随着“用尽废退”的规律就消失了,或减弱了。  当半岁左右开始抓握东西,小型的打击乐器,比如敲敲打打玩具。甚至任何带响的器物都是
期刊
民族器乐大师满瑞兴琵琶制作技艺70周年学术研讨会于10月19日下午在京举行。  满瑞兴作为北京民族乐器制作技艺代表传承人,在乐器行业从业70年,在琵琶制作行业里享有盛誉。在乐器制作行业里,满瑞兴堪称当之无愧的当代顶级制作大师。  学术研讨会由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吴玉霞主持,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會长兼秘书长赵东升出席会议。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吴玉霞首先致辞,她说:记得上世纪70年代,我初到北京弹
期刊
10月11日,“光辉历程——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建会40周年成就展”在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盛大开幕。一张张照片,一个个温暖人心的故事,生动诠释了真诚助人、不求回报的慈善真谛。  从1981到2021,作为新中国第一家公募基金会,中国儿基会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关心关怀下,锚定优先扶助贫困弱势儿童的发展方向,服务于广大儿童的健康成长,共募集社会资金逾60亿元,惠及儿童近510
期刊
[提 要]伟大建党精神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最新概括和凝练,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伟大建党精神有其生成逻辑,源自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不懈探索,源自于中国社会循序渐进、新旧更替的思想嬗变,源自于革命先驱建党的斗争实践。其中,“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其思想之魂,“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其核心要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其实践要求,“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旨归。弘扬伟大建
期刊
[提 要]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妇女统战工作,使中央苏区的妇女群体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为苏区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文章从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思想的传播、20世纪初民族民主革命运动推动妇女运动的发展、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三个角度介绍了中央苏区妇女统战工作的多重背景,从法律上制定保障、思想上宣传教育、政治上提升待遇、工作上妥善安排四个角度阐述了中央苏区妇女统战工作的主要内容。结合实践现状,挖掘了
期刊
[提 要]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进历程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有利于培育和提升教育对象的现实性、情感性、实效性与合法性政治认同。微博空间作为一种信息生态系统,“高养分”信息和“低养分”信息皆流通其中,在微博空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可以为这一信息生态系统提供“高养分”信息,通过微博空间环境的优化,提升教育对象的政治认同。在微博空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要求是形成信息的生产者端、分解者端与消
期刊
[提 要]加强乡村道德建设,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是实现乡风文明和乡村治理现代化,满足乡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现实诉求。当前,在乡村道德建设领域,还存在价值判断多元化、传统道德认同弱化、公共伦理缺失、道德建设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加强乡村道德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升乡村群众主体地位;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发挥文化育德功能;加强乡村法治建设,发挥法治育德优势;整合优化乡规民约,
期刊
[提 要]中国传统村落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和开发,是国家保护祖国悠久农村历史文化的重大战略和重要工程,对传承和发展我国几千年的农业文明和农耕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吉安市拥有较为丰富的中国传统村落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这些古村落,对进一步传承与发展庐陵文化特别是农业历史文化及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民俗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也是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然要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