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那么,统编版和苏教版教材在识字写字内容设置及编排方式上又有何异同?为了帮助语文教师正确把握教材编者意图,全面了解两套教材这一板块的异同,实现两套教材之间的平稳过渡,本文对这一板块进行比对分析,并提出教学建议。
(一) 两套教材识字写字编排的共同点
两套教材均特别重视学界有关语文认知规律的研究成果,加以选择、吸收和转化,用来指导编写。两套教材的识字写字编排都凸显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识字方式的多样性,追求识字写字的科学性,夯实识字写字基础,加强运用,激发主动性。
1. 识写分流,多识少写。两套教材的识字编排均体现了从易到难,从独体到合体,高频字、构字能力强的字先学的特点。苏教版第一学段中所有生字均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之列。这种编排不仅降低了难度,也便于学生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有利于进行广泛阅读。统编版教材一年级教材的识字课文则采纳北师大关于儿童字频研究的成果,把儿童读书最需要先认识的300个字安排在一年级教材中,努力体现教材编写的科学性。
2. 博采众长,多元识字。两套教材识字写字的编排都做到了集中识字与随文识字相结合,借助教材的课文部分随文识字,同时通过“识字”单元集中识字。识字方法多样,如字理识字、看图识字、象形识字、韵语识字、猜谜识字、反义识字、儿歌识字、会意字识字、字族识字、归类识字等。每一种识字方式,都带给儿童不同的体验。多样化的识字方式既符合儿童认知水平发展的需要,又与汉字识字的意境相吻合,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凸显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内涵。
3. 遵循规律,写字有方。两套教材写字部分编写均重视遵循书法教育的基本规律,从传统的书法教育经验中汲取营养,着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良好的书写习惯、积极的书写态度;在读帖、临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写字的兴趣;汲取传统习字经验,以描红、仿影、临写等形式安排习字训练。统编教材通过“书写提示”板块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意识,还在“语文园地”中编入写字的专项练习,揭示基本笔画与偏旁的书写规律,形象可感,便于理解。苏教版练习中的“写字有方”,创意设计与汉字相关的字境,通过画面、生活情境等“外显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对字形整体把握,再通过“内隐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触类旁通、自主建構。
(二) 统编教材识字写字编排的新特点
1. 识字环境:“字始字终”。“字始字终”是统编版语文教材的一大特点,在编排上构建了一种“无处不在”的识字环境。拼音前、拼音中、阅读中、语文园地中均有识字任务,可谓“字始字终”,识字也贯穿于不同的板块之中,形成一种螺旋递进的关系。统编教材还安排了“多元认字”内容,不完全依赖拼音认字,还要多通过字形、结构、偏旁等去认字,鼓励根据上下文猜读、根据形声字构字规律猜读,这样的思路老师们应该多加关注。
2. 识字时序:整体前移。统编教材要求低年级认识常用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而四上至六下,共识字900个,写字1200个。这样的安排,便于学生较早、较好地进入阅读状态,只要按统编教材设定的各个阶段目标推进,学生到二年级下学期大致可以实现独立阅读。
3. 识字方法:源于生活。统编教材的“识字加油站” “词句段练习” “综合性学习”等内容,在主题选择和安排上都体现了“处处留心皆学问”的主张,不断引导学生留意生活点滴,以不同的渠道识字,加深对生字的认识。这些识字的渠道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有着具体的生活情境和认知,教材正是以鼓励学生主动在生活中识字为原则,关注学生的识字世界。在生活中识字,可以辅助学生完成课内的识字任务,并促使学生突破教材要求的识读字数限制,增加识字数量。
4. 写字序列:循序渐进。统编版教材注意吸收总结各地成功的书法教育教学经验,特别是一线教师书法教学的实践智慧,以此形成教材的核心知识体系和独特的教学价值。在语文园地中设置了专门的“书写提示”栏目,为学生打好写字基础提供凭借。另外按照教学内容呈现一些具有内在联系的原碑范字,为学生读帖和临帖精心编排了丰富的资源,让学生自由选择地临摹。在课文后以及语文园地中有多种形式巩固书写。
1. 开展前测,摸准补学基础。通过两套教材的比对,我们可以看到,四至六年级学生需补的识字量、写字量均在300字以上,任务比较艰巨。但是,教材规定的补学内容并不完全等同于学生实际需要的补学内容。我们应看到,经过前几年的学习,中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主识字能力。建议老师们在新学期初,组织本班学生进行识字、写字前测,精准把握学生学情,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化补学摸准起点。
在一所生源非常普通的学校,我们随机抽取了四年级100个学生进行了调查,请学生在教材规定需补学的607个生字中,找出自己已经认识的字。统计结果如下:
从以上统计中可以看出,在教材规定需补学的607个生字中,57%的学生已经自己认识了500多字,87%的学生已经自己认识了400多字,96%的学生已经自己认识了超过300字。绝大多数学生需补识字的学习负担其实并不重。
当然,各地区各学校乃至各班级的具体学情各有不同,所以尤其需要语文教师立足班级实际,切实进行识字、写字前测,摸准自己所教学生的识字写字补学起点。
2. 关注过程,指导学生自主补学。通过补学字的前测,我们能大致掌握班级学生识字的实际情况。此时,老师们就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前测结果,建立每个人的个人补学字表,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进一步规划个人补学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自主补学,适时记录。比如: 学生姓名 需补学生字总数 字个人补学生字计划 补学时间 字数 自学学会的字 完成情况因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差异较大,在学生进行个人补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适时参与、加强监控、组织交流、个别指导,确保学生补学过程顺利进行,保证完成的质量。在此过程中,还可以建立识字互助小组,鼓励学生之间开展互帮互学活动,通过小组积分、游戏竞赛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补学生字的主动性。
3. 统筹规划,开展班级集体补学。在前测的基础上,老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梳理班级补学字表。在此基础上,建议加强对班级补学生字和教材之间联系的研究,积极利用语境识字、归类识字等方式,对需补识补写的生字做合理安排,进行班级集体补学。除了随课文分课安排之外,也可以结合略读课文、语文园地、综合性学习、快乐读书吧等栏目安排补学。有的老师根据四年级上下册“识字加油站”的“书写提示”,拓展了一些写字小专題,识写结合,组块学写(见下页表格)。
4. 有效指导,精准学段识写目标。四至六年级进行识字写字补学安排时,要注意识字写字方式与低年级有所区别。一至三年级更偏重在汉字基本笔画、间架结构书写指导,四年级则可侧重汉字书写结体、行款、提速的训练。教师要注意提炼汉字结体、行款、提速等方面的书写规律,分类指导,努力实现“减负增效”。
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学写汉字的过程是“视觉、听觉、触觉”合一,建议教师更多关照学生需求,调动其多种知觉,感知音韵与形义的关联,发现“赋义于形”的特点,科学掌握汉字书写规律。另外,也可以抓住形近字、多音字等,指导学生分类归纳整理自己的易错字,帮助中高年级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学会抓准重点、突破难点。
5. 测查评估,范围限于统编教材。各地区在进行四至六年级语文书面测查时,凡涉及识字写字的考察内容,均限于已学苏教版教材及本年级所学统编版教材范围内。识字写字的补学内容均不纳入书面考试范围。
(作者单位:南京市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南京市中央路小学)
一、两套教材识字写字编排特点比对分析
(一) 两套教材识字写字编排的共同点
两套教材均特别重视学界有关语文认知规律的研究成果,加以选择、吸收和转化,用来指导编写。两套教材的识字写字编排都凸显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识字方式的多样性,追求识字写字的科学性,夯实识字写字基础,加强运用,激发主动性。
1. 识写分流,多识少写。两套教材的识字编排均体现了从易到难,从独体到合体,高频字、构字能力强的字先学的特点。苏教版第一学段中所有生字均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之列。这种编排不仅降低了难度,也便于学生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有利于进行广泛阅读。统编版教材一年级教材的识字课文则采纳北师大关于儿童字频研究的成果,把儿童读书最需要先认识的300个字安排在一年级教材中,努力体现教材编写的科学性。
2. 博采众长,多元识字。两套教材识字写字的编排都做到了集中识字与随文识字相结合,借助教材的课文部分随文识字,同时通过“识字”单元集中识字。识字方法多样,如字理识字、看图识字、象形识字、韵语识字、猜谜识字、反义识字、儿歌识字、会意字识字、字族识字、归类识字等。每一种识字方式,都带给儿童不同的体验。多样化的识字方式既符合儿童认知水平发展的需要,又与汉字识字的意境相吻合,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凸显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内涵。
3. 遵循规律,写字有方。两套教材写字部分编写均重视遵循书法教育的基本规律,从传统的书法教育经验中汲取营养,着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良好的书写习惯、积极的书写态度;在读帖、临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写字的兴趣;汲取传统习字经验,以描红、仿影、临写等形式安排习字训练。统编教材通过“书写提示”板块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意识,还在“语文园地”中编入写字的专项练习,揭示基本笔画与偏旁的书写规律,形象可感,便于理解。苏教版练习中的“写字有方”,创意设计与汉字相关的字境,通过画面、生活情境等“外显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对字形整体把握,再通过“内隐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触类旁通、自主建構。
(二) 统编教材识字写字编排的新特点
1. 识字环境:“字始字终”。“字始字终”是统编版语文教材的一大特点,在编排上构建了一种“无处不在”的识字环境。拼音前、拼音中、阅读中、语文园地中均有识字任务,可谓“字始字终”,识字也贯穿于不同的板块之中,形成一种螺旋递进的关系。统编教材还安排了“多元认字”内容,不完全依赖拼音认字,还要多通过字形、结构、偏旁等去认字,鼓励根据上下文猜读、根据形声字构字规律猜读,这样的思路老师们应该多加关注。
2. 识字时序:整体前移。统编教材要求低年级认识常用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而四上至六下,共识字900个,写字1200个。这样的安排,便于学生较早、较好地进入阅读状态,只要按统编教材设定的各个阶段目标推进,学生到二年级下学期大致可以实现独立阅读。
3. 识字方法:源于生活。统编教材的“识字加油站” “词句段练习” “综合性学习”等内容,在主题选择和安排上都体现了“处处留心皆学问”的主张,不断引导学生留意生活点滴,以不同的渠道识字,加深对生字的认识。这些识字的渠道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有着具体的生活情境和认知,教材正是以鼓励学生主动在生活中识字为原则,关注学生的识字世界。在生活中识字,可以辅助学生完成课内的识字任务,并促使学生突破教材要求的识读字数限制,增加识字数量。
4. 写字序列:循序渐进。统编版教材注意吸收总结各地成功的书法教育教学经验,特别是一线教师书法教学的实践智慧,以此形成教材的核心知识体系和独特的教学价值。在语文园地中设置了专门的“书写提示”栏目,为学生打好写字基础提供凭借。另外按照教学内容呈现一些具有内在联系的原碑范字,为学生读帖和临帖精心编排了丰富的资源,让学生自由选择地临摹。在课文后以及语文园地中有多种形式巩固书写。
二、统编版教材识字写字补学建议
1. 开展前测,摸准补学基础。通过两套教材的比对,我们可以看到,四至六年级学生需补的识字量、写字量均在300字以上,任务比较艰巨。但是,教材规定的补学内容并不完全等同于学生实际需要的补学内容。我们应看到,经过前几年的学习,中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主识字能力。建议老师们在新学期初,组织本班学生进行识字、写字前测,精准把握学生学情,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化补学摸准起点。
在一所生源非常普通的学校,我们随机抽取了四年级100个学生进行了调查,请学生在教材规定需补学的607个生字中,找出自己已经认识的字。统计结果如下:
从以上统计中可以看出,在教材规定需补学的607个生字中,57%的学生已经自己认识了500多字,87%的学生已经自己认识了400多字,96%的学生已经自己认识了超过300字。绝大多数学生需补识字的学习负担其实并不重。
当然,各地区各学校乃至各班级的具体学情各有不同,所以尤其需要语文教师立足班级实际,切实进行识字、写字前测,摸准自己所教学生的识字写字补学起点。
2. 关注过程,指导学生自主补学。通过补学字的前测,我们能大致掌握班级学生识字的实际情况。此时,老师们就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前测结果,建立每个人的个人补学字表,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进一步规划个人补学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自主补学,适时记录。比如: 学生姓名 需补学生字总数 字个人补学生字计划 补学时间 字数 自学学会的字 完成情况因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差异较大,在学生进行个人补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适时参与、加强监控、组织交流、个别指导,确保学生补学过程顺利进行,保证完成的质量。在此过程中,还可以建立识字互助小组,鼓励学生之间开展互帮互学活动,通过小组积分、游戏竞赛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补学生字的主动性。
3. 统筹规划,开展班级集体补学。在前测的基础上,老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梳理班级补学字表。在此基础上,建议加强对班级补学生字和教材之间联系的研究,积极利用语境识字、归类识字等方式,对需补识补写的生字做合理安排,进行班级集体补学。除了随课文分课安排之外,也可以结合略读课文、语文园地、综合性学习、快乐读书吧等栏目安排补学。有的老师根据四年级上下册“识字加油站”的“书写提示”,拓展了一些写字小专題,识写结合,组块学写(见下页表格)。
4. 有效指导,精准学段识写目标。四至六年级进行识字写字补学安排时,要注意识字写字方式与低年级有所区别。一至三年级更偏重在汉字基本笔画、间架结构书写指导,四年级则可侧重汉字书写结体、行款、提速的训练。教师要注意提炼汉字结体、行款、提速等方面的书写规律,分类指导,努力实现“减负增效”。
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学写汉字的过程是“视觉、听觉、触觉”合一,建议教师更多关照学生需求,调动其多种知觉,感知音韵与形义的关联,发现“赋义于形”的特点,科学掌握汉字书写规律。另外,也可以抓住形近字、多音字等,指导学生分类归纳整理自己的易错字,帮助中高年级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学会抓准重点、突破难点。
5. 测查评估,范围限于统编教材。各地区在进行四至六年级语文书面测查时,凡涉及识字写字的考察内容,均限于已学苏教版教材及本年级所学统编版教材范围内。识字写字的补学内容均不纳入书面考试范围。
(作者单位:南京市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南京市中央路小学)